矿物学报

2013, v.33(01) 101-109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高松山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Isotopic Geochemistry and Its Implication to the Genesis of Gaosongshan Epithermal Gold Deposi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

郑硌;顾雪祥;章永梅;刘瑞萍;

摘要(Abstract):

高松山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赋存于下白垩统安山岩等中酸性火山岩中。矿体受围岩中断裂破碎带的控制,呈脉状产出。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矿床成矿溶液系大气降水补给的地下热水;金属组分来自含矿的火山岩内;矿石铅H-H单阶段模式年龄平均值为73.5 Ma,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矿床的形成与地下热水的活动密切相关。当大气降水下渗,经加热并持续溶滤火山岩层中的成矿物质,最终构成含矿地下水热液。含矿地下水热液在环流过程中进入减压带—断裂破碎带时,由于温度、压力、Eh值和pH值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使热液发生卸载,矿质得以沉淀析出。

关键词(KeyWords): 同位素地球化学;成因分析;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高松山;黑龙江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930423;4087303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号:2009CB421003-01);;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号:B07011)

作者(Authors): 郑硌;顾雪祥;章永梅;刘瑞萍;

DOI: 10.16461/j.cnki.1000-4734.2013.01.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