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中华铈矿Ba_2Ce(CO_3)_3F——新发现的一种稀土矿物

    张培善,陶克捷,李方华

    <正> 中华铈矿是1979年夏季作者在研究白云鄂博西矿钻孔岩心时发现的一种新矿物,标本现存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我们对它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化学全分析、X射线粉晶分析、X射线能谱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电子衍射分析、偏光、反光显微镜下光性鉴定及差热分析,并测定了它的显微硬度、比重和其他物理性质。经与类似矿物对比后证明所研究的矿物为一新种,故以新名命名。

    1981年02期 65-74+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2 ]
  • 磷灰石的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结果及其成因意义

    蔡秀成 ,富毓德 ,唐荣炳

    <正> 磷灰石在各种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副矿物。在许多情况下,甚至富集成矿。在某些基性岩里其含量可达20—30%;沉积地层中有磷块岩矿床等等。在与火成活动有关的交代或热液充填的成矿作用中,它或是伴生矿物,或是主矿物,成为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矿物原料。人工合成磷灰石还是常用的一种发光材料。此外,在磷灰石的阳离子和阴离子部分存在着非常广泛的类质同像置换。鉴于上述情况,磷灰石对手许多矿物学问题

    1981年02期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2 ]
  • 雷州半岛地幔岩包体中橄榄石的塑性形变研究

    朱寿华

    <正> 广东雷州半岛南部第四纪更新世晚期碱性玄武岩浆活动广泛。胡长霄曾报道过田洋火山口附近火山角砾岩中产有超基性角砾,并认为来源于上地幔。其附近碱性玄武岩流中也有类似成分的地幔岩包体。本文所研究的样品即采自碱性玄武岩流的地幔岩包体。 对地幔岩包体的固态塑性形变研究是阐明地幔对流机制的重要内容,并可为板块运动和上地幔动力学的研究提供地幔物质塑性流动的直接证据。

    1981年02期 83-89+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6 ]
  • 花岗岩中锆石变生因素的研究

    高振敏 ,潘晶铭

    华南花岗岩和新疆花岗伟晶岩中的变生锆石与稀有元素矿床有着密切关系,凡矿化好的上述岩石中的锆石均有一定程度的变生。 所谓锆石的变生系指晶质相的ZrSiO_4中部分晶格遭到破坏,在结构上向无序状态发展,或完全呈无序状态。

    1981年02期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1 ]
  • 钙-镁-铁-锰系列碳酸盐矿物及不同成因菱铁矿、镁菱铁矿差热曲线特征

    陈国玺

    长期以来,差热分析主要是作为矿物鉴定的一种手段。但是,随着热分析仪器的日趋完善及热分析与其他测试手段的联用,逐渐显示出差热分析方法在矿物研究中应用的广阔前景。最近,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初步结果:1.研究了同种而不同成因矿物之间的微细变化,进而推论矿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2.矿物加热变化机理的解释和说明;3.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分析;4.转换热和分解热的测定。 本文从钙-镁-铁-锰系列碳酸盐矿物差热曲线特征的研究着手,讨论了不同成因菱铁矿、镁菱铁矿差热曲线的特征。

    1981年02期 9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7 ]
  • 四川某锡矿锡石标型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初步探讨

    田慧新,慕纪录,龚夏生,张效延,范良明

    <正> 该锡矿床位于川滇经向构造北段次一级南北构造带的复背斜轴部,产于摩沙营黑云母花岗岩与变质辉绿岩(晋宁早期)、会理群天宝山组中部的变质砂岩、千枚岩和大理岩的接触带内。矿床的基本特征是规模较大,矿化类型较多,矿石品位较高,并含有多种可供综合利用的稀散元素。 按主要成矿阶段和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可划分三种矿石类型,即云英岩型、矽卡岩型(正矽卡岩亚型与石英-硫化物亚型)及表生型(由矽卡岩型矿石经淋滤作用和表生风化作用形成的氧化矿石)。由此可见本区锡矿化具明显的多期多阶段性。与锡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作

    1981年02期 106-11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3 ]
  • 高铁铁橄榄石热处理产物的研究

    应育浦

    <正> 1976年以来,先后在我国辽宁省莱河及河北省迁西县发现了高铁铁橄榄石,它们的化学通式为Fe~(3+)Fe_2~(3+)(SiO_4)_2;产在辽宁省莱河的高铁铁橄榄石曾被命名为莱河矿。作者曾用穆斯鲍尔效应研究过这种矿物。本文的目的是用X射线、红外光谱及穆斯鲍尔谱研究采自河北省的高铁铁橄榄石的热处理产物,探讨它在氧化和还原条件下的变化,这对阐明该矿物的成因和演化将是有益的。 河北省高铁铁橄榄石产在一种特殊的英榴易溶岩中,它与石英、石榴石、易溶石、磁铁矿和石墨共生,在光片和薄片中可以看到它交代易溶石,而被磁铁矿切穿。石榴石又往往包裹上述矿物。本研究所用的高铁铁橄榄石的化学成分为:SiO_231.96,Fe_2O_335.31,Al_2O_3

    1981年02期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9 ]
  • 透辉石结构中M_1位Fe~(2+)离子晶场谱带的理论解释

    薛德乾,方可,王明中

    <正> 根据B.E.沃伦(Warren,1929)和W.L.布雷格(Bragg,1929)的测定,透辉石中的Fe~(2+)离子有两种占位情况:M_1占位的Fe~(2+)有六个配位氧原子,与正八面体配位相近似;M_2占位的Fe~(2+)也有六个配位氧原子,但较正八面体配位有很大的畸变。 W.B.怀特(White,1966)和K.L.基斯特(Keester,1966)用非偏振吸收光谱方法测定了含5%CaFeSi_2O_6的透辉石样品的三条吸收带为13600cm~(-1)、9730cm~(-1)、4420cm~(-1)。肯定了强吸收带9730cm~(-1)是由M_1位的Fe~(2+)离子的d电子在晶场分裂能级间自旋允许跃迁引起的,弱吸收带13600cm~(-1)象是属于Fe~(2+)离子的,宽而弱的带4420cm~(-1)象是由少量的四配位Fe~(2+)离子引起的。

    1981年02期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5 ]
  • 内蒙白云鄂博西矿褐钇铌矿-褐铈铌矿族矿物的初步研究

    马凤俊,郑万禄,庄世杰

    <正> 最近,通过对内蒙白云鄂博西矿物质成份的研究,在岩心人工重砂样品中发现了褐铈铌矿、褐钇铌矿及其中间变种钇褐铈铌矿。 褐钇铌矿-褐铈铌矿族矿物的组合特征,是白云鄂博矿区所特有的。1964年在该矿区东部接触带发现了与硅镁石、金云母、铈磷灰石、方解石及烧绿石等共生的褐铈铌矿。这次钇褐铈铌矿的发现,在我国尚属首次。 本族矿物Nb_2O_5的含量高达40%以上,仅低于铌铁矿、铌钙矿、烧绿石等少数几种富铌矿

    1981年02期 123-128+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