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光远,孙岱生,王祖福
<正> 1979年夏,我们在弓长岭铁矿发现了大量磁铁矿双晶及少见的磁铁矿板状晶体,产于被古断裂切割的富矿围岩绿泥岩、石榴绿泥岩、铁闪绿泥岩中。双晶属尖晶石律的粒状双晶、三晶、板状对称和不对称双晶,单晶的形态也有各种各样,粒状、板状不一。最大的晶体可达3.5×3.2×2厘米。在这些单晶和双晶上,往往迭加有聚片双晶和蚀象,组成了罕见的磁铁矿晶体群。
1981年03期 129-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92 ] - 彭明生,郑楚生,许自图
<正> 红帘石是一种富含Mn~(3+)的绿帘石,它与绿帘石和斜黝帘石为等构造矿物,空间群为P2_1/m,它们的结构式分别为: 斜黝帘石 Ca_2Al_3O[SiO_4][Si_2O_7][OH], 绿帘石 Ca_2(Al,Fe)Al_2O[SiO_4][Si_2O_7][OH], 红帘石 Ca_2(Al,Fe,Mn)_2AlO[SiO_4][Si_2O_7][OH]。
1981年03期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7 ] - 冯建良,王静纯,何双梅
<正> 广东石碌铁矿是一个受变质的富铁矿床。多年来不少地质工作者对它进行过研究,但在矿床成因、成矿时代、地层层序等问题上还有许多争论。本文试图通过成因矿物学的研究,在变质作用和矿床成因方面作一些探讨。
1981年03期 14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3 ] - 郑辙,白玉琨,西门纪业
<正> 晶格象是一种二维结构的图象,能够在晶胞级上直观地反映出有关格子面的信息。本文利用EM400型电子显微镜对具有孤立四方环硅氧四面体群结构的包头矿的晶格象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得到了两组主要格子面的晶格象,观察到可能的双晶图象和位错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包头矿的解理和辐射损伤现象。
1981年03期 153-155+194-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9 ] - 李新安
<正> 一、前言 在硅酸盐矿物全分析中,水被分成H_2O~-和H_2O~+,两者仅依加热温度相区别。实际上矿物的含水情况远非如此简单,水可能以各种不同状态存在于矿物之中。仅就结晶水而言,按其分子存在状态就可分为八类:
1981年03期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周玲棣
,邓华兴
<正> 一、前言 本世纪初国外开展了对天然矿物发光的系统研究工作,包括对方解石的光子发光、阴极射线发光、伦琴发光及热发光等研究。在发光理论方面提出了方解石是以Mn~(2+)、Pb~(2+)、RE~(3+)、UO~(2+)为激活剂形成分立发光中心以及有机质产生的分子中心的矿物。其中方解石的热发光及Mn~(2+)在方解石中的发光机理研究得较详细,同时也开始注意了方解石的发光与矿物形成条
1981年03期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2 ] - 孙以谏,李佩玉
<正> 七十年代以来,国外提出了碱长石有序化途径的结构模式,并讨论了以X射线粉末数据作为有序化途径指标的定量方法。这不仅在长石矿物学研究上有理论意义,而且在探讨岩石成因上也很有价值。近年来,我们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本文是研究的初步结果。
1981年03期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9 ] - 赖兆生
,冯俊明
,肖金凯
<正> 一、引言 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对于微波介质材料的要求亦日益增高。在设计微波电路时,往往要求有一种固体电介质作为填充介质,或作为电路的基板,或作为微波器件的介质材料等。这种介质材料要求具有规定的介电常数ε和低的损耗系数tgδ。目前采用的塑料系列中如聚砜、聚苯乙烯等虽然有低的损耗系数但其ε较低。而陶瓷系列中如氮化硼(BN)虽有较高的
1981年03期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9 ] - 阚学敏
,李宜荣
,张恩林
<正> 穆斯鲍尔谱即原子核的γ共振谱,它对于原子核同核外电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极为敏感,从而可以指示出晶体中某些原子的氧化状态、在不同晶格位置上的占位情况以及晶体结构中存在的某种缺陷或畸变等。这一技术已成为矿物学研究中的一个有效方法。由于海绿石在古地质环境研究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已有不少研究工作者报导了将穆斯鲍尔谱方法应用于海绿石的研究结果。
1981年03期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6 ] - 曹正民
<正> 板石(Allevardite)或称钠板石,最早发现于法国萨瓦省阿尔瓦。G.W.布林德利(Brindley)等人认为板石的结构为水分子所分隔的双云母型基本层。板石的特征X射线24—28为d_(001)基面的衍射,即云母层(10)与蒙脱石层(14—18)之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呈典型的长方形轮廓和褶迭板条等形态。 1979年作者在湖南耒阳县上堡黄铁矿矿床热液蚀变带中发现了板石,嗣后进行了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选域电子衍射、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及化学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探
1981年03期 180-185+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8 ] - 马毅杰,杨德涌
<正> 膨润土是以蒙脱石类矿物为主要成分的粘土,它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由其中的蒙脱石所决定。由于蒙脱石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悬浮性、膨胀性和粘结性,因此膨润土在冶金、铸造、石油、化工、纺织和农田水利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工业上通常根据吸附阳离子的不同,将天然膨润土分为两类:(1)钙基膨润土——吸附的钙离子占总盐基量50%以上;(2)钠基膨润土——吸附的钠离子占总盐基量50%以上。钠基膨
1981年03期 186-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95 ] - 洪文兴1981年03期 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洪文兴
<正>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于1981年6月14至17日在杭州召开了第一届新矿物及矿物命名讨论会。会议由该委员会主任郭宗山和彭志忠教授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来自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代表40余人。学会秘书长李正瑞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讨论了矿物命名和译名问题。郭宗山、丁毅、王濮教授分别作“矿物命名和译名”、“矿物中文(名称)名词整理和定名初步意见”及“系统矿物学”等报告,指出矿物命名(译名)绝非是单纯的名
1981年03期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