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骑田岭矿——新发现的一种超结构复杂氧化物

    杨光明,汪苏,彭志忠,卜静贞

    骑田岭矿是在我国湖南省南部骑田岭花岗岩中发现的新矿物。它产于钾长石化铁锂云母伟晶岩中,共生矿物有石英、钾长石、钠长石、铁锂云母、白云母、锡石、黑钨矿、铌黑钨矿等。矿物呈黑色,半金属至金属光泽;薄板状,粒度0.2×0.1×0.01mm。D=6.42(g/cm~3)。在光片中矿物呈黄白色,双反射弱,Rp≈Rg=12—14%,弱非均质性;Hv(50)=520—580kg/mm~2。电子探针定量分析(以相应氧化物为标样)结果:MnO6.01,Nb_2O_534.06,Ta_2O_511.73,FeO14.64,WO_332.30,TiO_21.23,SnO_20.36,总和100.33。以氧为10计算的化学式为:(Fe_(1.345)Mn_(0.559))_(1.904)(Nb_(1.691)Ta_(0.350)Ti_(0.102)Sn_(0.016))_(2.159)W_(0.919)O_(10),理想化学式为(Fe,Mn)_2(Nb,Ta)_2WO_(10),Fe>Mn,Nb>Ta。矿物在稀盐酸中不溶解。经华森堡单晶照相法和四圆单晶衍射证明:该矿物属斜方晶系,空间群为Pbcn,a=23.706(7),b=5.723(2),c=5.045(3)。矿物依发现地而命名,样品保存于中国北京地质博物馆。

    1985年03期 193-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44 ]
  • 新疆色带电气石的生长过程及颜色起因研究

    刘国彬,郭九皋

    本文以新疆阿尔泰山地区花岗伟晶岩中的色带电气石为重点,应用X射线透射形貌技术,揭示了光学显微镜无法查明的结构缺陷,结合晶体表面微形貌观察及包裹体研究,阐明了色带电气石晶体的形成过程和生长机理。同时运用吸收光谱、穆斯鲍尔谱、红外吸收、核磁共振等谱学方法,对照光谱及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对阿尔泰不同颜色的电气石晶体,特别是玫瑰色的颜色起因作了较全面的讨论。

    1985年03期 199-207+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30 ]
  • 广西茶山辉铁锑矿的初步研究

    陈殿芬,陆峻,孙淑琼,林月英,陈克樵

    辉铁锑矿产于广西茶山矿区28号脉。脉中主要矿物共生组合是毒砂-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铁锑矿-辉锑矿及石英-辉锑矿。其爆裂温度为:265—210℃,203—187℃,202—180℃,124—120℃。此外,还有少量石英-白钨矿及铅锑硫盐矿物组合。 辉铁锑矿呈柱状或针状自形晶,具强的双反射和反射多色性。计算分子式为Fe_(0.93-1.07) Sb_(2-2.17)S_4,含少量As、Sn、Au.X射线衍射的强线有、(100)3.6405,(80)3.1643,(80)2.9901,(80)2.5996。晶胞参数 α=11.46,b=14.04,c=3.74。 辉铁锑矿的穆斯堡尔谱是一个对称的四级双峰。其同质异能位移=0.788—0.822mm/s,四级分裂=2.66—2.727mm/s,穆斯堡尔谱的研究表明,辉铁锑矿中的铁为Fe~(2+)并处于畸变八面体中;Fe~(2+)与S为离子键合。这与晶体结构的研究是一致的。

    1985年03期 208-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4 ]
  • 斜方氯砷铅矿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李万茂,陈国英

    本文的斜方氯砷铅矿呈粗叶片状或粒状集合体产出。颜色绿黄到浅黄;解理面玻璃光泽,断口面油脂光泽;粉末淡黄白色;半透明。Hv=95.6kg/mm~2,摩氏硬度3.2。近于完全的(011)解理。比重7.1417(比重瓶法),7.36(计算值)。二轴晶、负光性,光轴角 2V=35—40°;双折射率低。化学分析结果:PbO80.21,CaO0.05,MgO0.007,(Fe,Mn)O0.601,ZnO0.01As_2O_3 12.28,Sb_2O_3 0.048,P_2O_3 0.039,Cl8.05,总和99.45。计算的化学式为(Pb_(5.92)Fe_(0.14)~(2+)Ca_(0.01))_(6.07)As_(2.03)O_(7.09)Cl_(3.91)。晶胞参数α=10.7936,b=10.7663,c=25.5601;Z=8。粉末衍射最强线为3.65(7),3.19(5),2.845(10),2.699(7),2.06(5),1.641(4),1.585(5)。红外光谱图包括388—605和700—842cm~(-1)两个主要吸收带和255—323cm~(-1)一个次要吸收带。

    1985年03期 216-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9 ]
  • 贵翠的电子自旋共振(ESR)研究

    蔡秀成,曹俊臣,富毓德,唐荣炳

    贵翠的ESR研究表明,其谱是由白色石英、绿色地开石和有机质中的顺磁中心共同作出贡献的结果。这些顺磁中心是:石英的辐射中心(g≌2.01);地开石晶格中的Fe_1~(3+)(g_⊥=4.03,g_w=4.26),Fe_2~(3+)(g_⊥=3.41,g_(?)=3.18)和VO~(2+)(g_⊥=1.981,g_(?)=1.938,A_⊥=64.3高斯,A_w=185.4高斯)以及吸附有机质的自由基等。再次证明,贵翠的蓝绿色是地开石中Cr~(3+)引起的。贵翠被加工成艺术品之后应避强光、高温、射线。

    1985年03期 221-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9 ]
  • 菱镁矿-菱铁矿系列的红外光谱

    彭文世,刘高魁,柯丽琴

    本文给出了30个菱镁矿-菱铁矿的化学成分和红外吸收频率。实验资料表明,随着矿物中Fe含量的增加,相应红外带的频率有规律地向低频方向移动,二者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对于ν2-Fe/(Mg+Fe)的相关性,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880.7-0.1450X 相关系数 r=0.9690。

    1985年03期 229-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2 ]
  •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海泡石的热相变

    章淑华

    本文用红外光谱法研究沉积型海泡石粘土岩中海泡石的热稳定性和热相变现象。经实验证实:沉积型海泡石的热稳定上限为375℃,因为在375℃时海泡石的结构开始向滑石型结构变化,一直到800℃为界,呈滑石型结构,从800℃至1200℃则呈顽火辉石结构,在1200℃时还有方英石出现。

    1985年03期 234-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3 ]
  • 扫描电镜的定量体视测量法

    冯有纲,汪大成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体视学原理及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的应用。借助于它的实验技术,可从图象中获得大量信息,而且能测定图片上任何物体的真实尺寸与几何图形,这种方法具有如下的新功能:1.可测定小晶面夹角;2.可测定图片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真实距离;3.可测定曲线的长度和曲面的面积。文中例举了该法应用于地学的三例.

    1985年03期 239-244+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9 ]
  • 煤层中的硫化铁矿物及其成因

    庄军

    在太原西山石炭—二迭纪月门沟煤系的某些煤层中,发现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硫化铁矿物结核。这种结核有非晶质和结晶质的。在1煤层中的黄铁矿,由大量的八面体和八面体与立方体聚晶,组成许多草莓状的黄铁矿群体。有的黄铁矿晶体排列成五边形状、羽状、平行状和同心圆状。在黄铁矿结核中,有一些板状的白铁矿与其共生。 在8煤层中的白铁矿晶体有:胶粒状、草莓状、短柱状、窗格状、纤维状、板状、放射状、叶片状、鸡冠状和筛状结构等形态。黄铁矿晶体有五角十二面体、立方体与八面体聚晶。本文探讨了该硫化铁矿物的成因。

    1985年03期 245-250+291-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2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8 ]
  • 钙钠离子对蒙脱石胶体稳定性的影响

    马毅杰

    蒙脱石胶体稳定性可通过电泳和粘度反映,随着蒙脱石吸附的Ca~(2+)被Na~+替换,ζ值显著增加,粘度值也增。 九种膨润土原胶体的ζ电位和粘度值与其所含交换性盐基组成密切相关。 NaCl,Na_2CO_3和Na_2C_2O)4三种钠盐随着盐的浓度增加,ζ电位和粘度明显增大。

    1985年03期 251-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1 ]
  • 太阴玄精石和寒水石

    魏东岩

    本文研究了药用矿物太阴玄精石和寒水石。现代地质学家章鸿钊先生认为太阴玄精石和 寒水石都是石膏。而王嘉荫教授则认为,太阴玄精石是钙芒硝,寒水石是芒硝。笔者在研究了产自运城盐湖的太阴玄精石和寒水石之后,得出结论认为,太阴玄精石当为石膏,寒水石当为白钠镁矾[Na_2Mg(SO_4)·4H_2O]。

    1985年03期 257-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0 ]
  • 天然α-石英晶体中孪晶界面的X射线形貌研究

    周衡南

    本文用X射线透射形貌方法研究了天然α-石英晶体中两类常见的孪晶界面——巴西孪晶和道芬孪晶,并就其所显示的不同孪晶界面的衍衬干涉条纹及消象规律作了进一步讨论,认为这是由于不同孪晶界面两边消光距离不同导致的衬度变化;为此,还结合应用X射线反常散射效应和光学显微术观察了孪晶界面两部分的相对位移负量所引起的某些衍射面上点阵弛豫现象,由此解释了石英晶体中孪晶界面引起强度的互补关系,以及不同型式孪晶界面对结构变化的影响。

    1985年03期 264-269+293-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0 ]
  • 国际矿物协会关于召开第十四届全会的通知

    刘国彬

    <正>国际矿物协会(IMA)第十四届全会定于1986年7月13日-18日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召开。 本届全会是由美国矿物学会和美国地质调查所主办的。组织委员会主席由C.T.Prewitt教授担任。学术活动将包括IMA所属各委员会、工作小组及程序委员会所组织的讨论会和大会报告。按照所提交的论内

    1985年03期 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9 ]
  • 锑雌黄在我国的首次发现和研究

    张宝贵

    锑雌黄是1970年A.Kato等人发现的新矿物。本文是在我国广西水落砷矿床中首次发现的该矿物,它与雄黄、雌黄和黄铁矿共生。锑雌黄为金黄色,柠檬黄色。纤维状集合体 呈现绢丝光泽,油脂光泽。反光下为灰白色,带淡红色。弱非均质。强双反射。内反射金黄色。比重4.0。 电子探针7个分析结果分别为(%);As51.7,53.7,54.8,53.4,55.0,51.18,54.81;S38.436.6,37.3,37.43,38.5,38.93,34.29;Sb9.8,10.5,8.7,9.0,6.81,9.90,10.90。总计99.9,100.8,100.8,99.83,100.31,100.01,100.0。换算成化学式分别为(As,Sb)_(11.6)S_(18),(As,Sb)_(13.1)S_(18),(As,Sb)_(12.5)S_(18),(As,Sb)_(11.8)S_(18),(As,Sb)_(11.8)S_(18),As,Sb)_(11.4)S_(18),(As,Sb)_(13.5)S_(18)。 差热分析在297℃,367℃,505℃,714℃,和761℃分别有五个吸热谷。X射线粉晶分析主要谱线();6.30(10),5.40(7),4.75(8),3.49(9),3.165(5),2.240(5),2.130(5),1.842(8),1.587(5)。

    1985年03期 270-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1 ]
  • 样品重量在矿物热分析中的作用

    黄克隆,贾允煖,花景才

    目前,热分析的发展趋向于微量化,但样品重量过少时有些矿物差热曲线的形态特征就要发生改变。本文从实践的结果论述样品重量与差热曲线、热量曲线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寻求合理的样品重量。

    1985年03期 275-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9 ]
  • 我国首次发现的羟砷铅锌石

    赵宝琴

    羟砷铅锌石产于个旧铅锌矿床氧化带,与其他氧化矿物伴生,该矿物呈淡黄色。比重5.67,摩氏硬度4.5—5,反射率11.5—11.6%,二轴(一),分子式PbZnAsO_4OH 1975年,我们在个旧松树脚氧化铅锌矿中发现了一种国内未曾发现的矿物,经分析其分子式为PbZnAsO_4OH。1982年10月,我国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以之作为新矿物报IMA审议。但IMA业已先通过了K.Paul发现的Arsendescloizite~1)(羟砷铅锌石),故我们丢失了发现权。 现将我国产出的羟砷铅锌石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985年03期 282-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1 ]
  • 山西孝义铝土矿扫描电镜研究

    杨冠群,顾志山

    本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仪研究了山西孝义铝土矿的微观形态和结构,并与国内其他几个铝土矿略作比较。认为孝义铝土矿可分为四个地质层位,多层微观形态和结构具有明显特征。C层是一水硬铝石最富集的一层,其晶体发育程度不及河南新安铝土矿,但比广西平果铝土矿中的一水硬铝石晶体略为完整。

    1985年03期 285-288+295-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5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