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光明,彭志忠
用单晶X射线方法,对富锡镁铁硼酸盐矿物规则连生作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类硼酸盐矿物有三种规则连生:1)黑硼锡镁矿双晶构造;2)黑硼锡镁矿和富锡硼镁铁矿规则连生;3)黑硼锡镁矿、富锡硼镁铁矿和一未定名矿物的规则连生。笔者从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的观点对上述规则连生的起因作了探讨。
1986年04期 28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文金,王联魁,张绍立,徐文新
研究表明,云母特征可作为两个不同成因系列花岗岩的判别标志和成岩成矿演化的示踪。系列Ⅰ中特征矿物组合为铁质黑云母+白云母+钛铁矿+富铝硅酸盐;系列Ⅱ为镁质黑云母+角闪石+磁铁矿+贫铝硅酸盐。M(M=Mg/Mg+Fe~(2+)+Mn)是一个可靠的判据。系列Ⅰ:M<0.45,系列Ⅱ:M>0.45。两个系列云母的化学组成的明显差别主要受控于物源成分的差异。两个系列云母的差热曲线和红外光谱特征也明显不同。用Li-Mg-Fe~(2+)+Mn三角图可以反映成岩成矿演化趋势。
1986年04期 298-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彭文世,谢鸿森,张月明,薛承林,徐惠刚
在30kbar和900℃条件下,用等化学计量氧化物混合物合成了11个斜方辉石系列的样品,并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X射线粉晶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晶胞参数和红外光谱随化学成分的改变而产生复杂的变化。不仅晶胞参数b和M而且频率ν_(670cm)-1和M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通过用最小二乘法所拟合的相关方程可容易地测定斜方辉石的成分,但是α和c与M之间只有较差的线性关系,而ν_(450cm)-1和M以及ν_(380cm)-1和M之间并无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这可归因于Fe~(2+)在M_1和M_2位置的有序分布。
1986年04期 308-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富毓德,蔡秀成,唐荣炳
本文用EPR法研究了白云鄂博矿床白云石中Mn~(2+)在Ca、Mg两个位置上的分配。通过比较白云石与菱镁矿中Mn~(2+)的精细结构线间的强度比,确定了几乎所有Mn~(2+)都处于Mg位置。其自旋哈密顿参数为:g=2.0022,A_∥=93.0×10~(-4)T,A_⊥=91.4×10~(-4)T,D=153.3×10~(-4)T。实验结果表明,白云石中Mn~(2+)的位置分配不取决于Mn~(2+)的浓度。离子半径和配位氧八面体畸变程度是控制位置分配的两个主要因素。
1986年04期 315-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荣川,王述新,夏元复,段伟民,陈丽蓉
通过穆斯堡尔方法研究了黄海和东海沉积物中的海绿石化过程,区分了Fe的价态和晶位,并且将初始基质向海绿石的发展过程与穆斯堡尔参数联系了起来。
1986年04期 321-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袁晏明,张保民
本文着重讨论了利用白云母红外光谱OH伸缩振动频率测定其八面体位置中杂质元素(Fe~(3+)+Mg+Fe+Ti+Mn)的含量。从实验结果来看,用白云母红外吸收光谱的OH伸缩振动频率求其八面体位置上杂质元素的含量是可行的,且具有速度快、用样量少等特点,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1986年04期 328-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冯显灿,杨瑞迎,宋桂森,李成贵,刘国均
新矿物二连石(Erlianite)产于海相火山沉积硅质建造,经变质的铁矿层中的破碎带。矿物呈黑色,条痕褐色。晶体成纤维状、鳞片状,集合体为规则的板柱状。不透明,丝绢光泽。H_v=3.7kg/mm~2,D=3.11g/cm~3。解理(001)和(100)完全。斜方晶系。晶胞参数:a=23.20,b=9.20,c=13.18,Z=1,可能的空间群为Pmmn或Pm2_1n。二轴晶负光性,N_(?)=1.667,N_(?)=1.674,N_(?)=1.679,2V=56—59°。化学式为:(Fe~(2+)_(19·96)Fe~(3+)_(2·19)Mg_(1·33)Mn_(0·42))_(23·90)(Fe~(3+)_(11·32)V_((?)·68))_(12)(Si_(34·73)Ti_(0·26)Al_(0·20)Fe~(3+)_(0·81))_(36)O_(90)(OH,O)_(48)(单位晶胞氧原子总数O=138)。
1986年04期 33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韵琴,张锦桂,张如柏,杜崇良
在河北省涞源的铜铁矿床中,发现了一种未定名的Pb-Bi-Cu的硫盐矿物,它以不规则粒状产于黄铜矿之中,与它共生的有方铅矿、闪锌矿、碲银矿、硫银铋矿和自然银等。该矿物是铅灰色,金属光泽,直径0.003—0.72mm,在显微镜下呈白色微蓝,双反射弱,非均质性明显,H_v=119.75kg/mm~2(50g),D_x=7.04g/cm~3。六个颗粒的平均化学成分值是Pb 36.51,Bi 44.80,S 15.35,Cu 1.82,Ag 1.54,Cr0.105,总计100.135。理论化学式为Pb_6Bi_7(Cu,Ag)S_(17),其中Cu>Ag。X射线衍射的强线值:3.428(10,012),3.059(4.140),2.996(9,041),2.765(5,207),2.247(4,250),2.023(3,133);晶胞参数a=8.811,b=13.060,c=7.106,~(?)_(?)V=817.699~3。Z=1,斜方晶系。
1986年04期 338-343+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建洪,杨国杰,李朝晖
作者重点研究了产于我国山东金伯利岩岩筒和岩脉中的自然碳化钨。矿物呈黑色、钢灰色,细粒集合体,粒径0.5—4μ。俄歇微探计分析W:C=1:1,X射线粉晶衍射强线值为2.501(9),1.874(10),1.290(8),1.233(8),1.148(8),1.015(9)。六方晶系,晶胞参数a=2.903,c=2.835,单位晶胞中含有一个分子的WC。
1986年04期 344-349+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伯钧,Peter R.Buseck
碳质物质的石墨化作用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强而增强,在低变质程度的岩石中。碳质物质实际上是非晶质的。在绿泥石变质带中,碳原子层开始按石墨构造有序堆砌,到十字石变质带时,它们几乎全部转变成了结晶好的石墨。除了变质程度以外,原岩的类型和碳的原始物质的种类也会影响碳的石墨化作用。碳颗粒的大小和形态也随变质程度规律地变化,到了十字石带,变化速度减慢。
1986年04期 350-353+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杨冠群,廖士范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仪研究了我国贵州修文、河南巩县、广西平果、四川南川、广东文冒及福建漳浦等六个铝土矿床的矿物组成及微观结构。并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主要特点。
1986年04期 354-359+389-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0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行信
在松辽盆地白垩系含油地层中,首次发现了火山角砾岩沉积体,其粘土胶结物由单一的绿泥间蛭石组成。本文报道了对该矿物的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化学组成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分析结果。分析了它的形成机制和具体条件,认为它是在成岩过程中,在富Mg和富Fe的条件下,由蒙脱石转化而来。
1986年04期 360-365+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汪正然
本文提出的药材矿物学是矿物学研究领域中正在形成的分支。其研究对象包括由矿物组成的和或多或少含有矿物成分的中药材。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以矿物学理论和方法对作为药材的矿物的成分和特性进行研究,并向中药学和中医学渗透,从而探索和讨论矿物药材与其药理疗效之间的关系。
1986年04期 36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锡林
脆硫锑铅矿是大厂矿田产量最多的硫盐矿物,其中Fe、Mn呈明显的类质同象替换。经研究还发现了锰脆硫锑铅矿和比纳维迪斯矿(Benavidesite),前者是在自然界首次发现的脆硫锑铅矿族的新变种,后者是在自然界第二次发现。此外,还鉴定出含铋脆硫锑铅矿和含锰脆硫锑铅矿。
1986年04期 37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管国保
本文从两方面对吴尔夫作图法进行了改进:(1) 通过标志点变赤平投影面的两次转换为一次转换;(2) 回避使用近极区以提高作图精度,优选倾伏角度改善立体图形象。文中对异极矿晶体优选的结果是前倾30°。改进了的吴尔夫作图法更加简单、快速,并获得好的晶体立体图。证明该法是几种作图方法中最好的一种。
1986年04期 375-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德群
本文用光学方法检查了经野外地质工作者挑选过的天然方解石单晶的光学质量。发现部分晶体的光学均匀性很差,晶体中的光散射颗粒很多,不能满足作为光学介质的要求。
1986年04期 379-381+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嘉亮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隐晶质石墨矿石的微观形态。结合X射线衍射和差热分析确定该石墨矿石除石墨碳外,尚含有少量的高岭石和水云母。
1986年04期 382-384+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图华
<正> 1986年10月27—30日,在独山玉的家乡——河南南阳市召开了全国宝玉石学术交流会。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地质、轻工和外贸等各部门的126位同志出席了会议。学术交流会共收到论文67篇,分五个部分:1.宝玉石普查找矿的新方法、成矿的新理论和资源的新发现;2.宝玉石原料的鉴定方法和测试手段,3.宝玉石原料加工处理和开发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立领域;
1986年04期 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986年04期 394-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锡林
,周景良
,李家驹
<正> 新矿物锡铁山石,(Xitieshanite),曾发表于1982年第4期《矿物学报》上。原化学分子式为Fe~(3+)(SO_4)(OH)·7H_2O,后经结构分析证明,应该将锡铁山石的化学分子式修正为Fe~(3+)(SO_4)Cl·6H_2O。
1986年04期 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