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接触交代夕卡岩型矿床中石榴子石和辉石成分特点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赵斌,M.D.Barton

    本文对中国十四个接触交代钙夕卡岩矿床和钙-镁夕卡岩矿床中的三百多个样品的石榴子石和辉石成分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不同矿床类型的石榴子石和辉石成分代表着钙夕卡岩矿床的十个矿种(Fe、Fe-Cu、Pb-Zn、W、Sn、Sn-Mo-Bi-W、、W-Bi-Cu-Mo、Cu-Zn、Cu-Sn、W-Zn-Cu)和钙-镁夕卡岩矿床的三个矿种(Fe-Cu、Mo、Pb-Zn)。石榴子石和辉石成分变化范围大,大多数石榴子石是含锰铝榴石+铁铝榴石+镁铝榴石小于15%(摩尔百分数)的钙铝榴石-钙铁榴石固溶体;大多数辉石是含小于5%的锰钙辉石的透辉石-钙铁辉石固溶体。有些Pb-Zn钙-镁夕卡岩矿床中的辉石显示出Mn含量有所增加。只有Sn和W钙夕卡岩矿床及Pb-Zn钙-镁夕卡岩矿床含(Sps+Alm+Pyr)总量大于15%的石榴子石。石榴子石和辉石成分与夕卡岩矿床金属矿化类型之间有某些联系。

    1987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139 ]
  • Ag_2S-Cu_2S-PbS和Ag_2S-Cu_2S-Bi_2S_3体系相关系及相关矿物共生组合研究

    吴大清

    本文用抽空石英管法对三元硫化物体系Ag_2S-Cu_2S-PbS和Ag_2S-Cu_2S-Bi_2S_3在500℃的相图进行了研究。 Ag_2S-Cu_2S-PbS体系500℃相关系,受方铅矿和固溶体f.c.c.(Ag_xCu_(2-x)S)、b.c.c.(Cu_xAg_(2-x)S)所控制。在接近PbS-Cu_2S连线处有一液相区。随温度下降,方铅矿可与Cu_2-Ag_2S二元系上所有各相平衡共存。 Ag_2S-Cu_2S-Bi_2S_3体系在500℃时则包含六个固溶体,即块硫铋银矿、铜银铅铋矿、杂硫铋银矿、硫铋铜矿、CuBi_3S_5、Cu_3Bi_5S_9和新合成“C”(Ag_(1.1)Cu_(4.8)Bi_(5.8)S_(12))。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无铜、无铅的铜银铅铋矿(Ag_2Bi_4S_7)合成成功。 以上二个三元系中矿物稳定性及共生关系也根据相图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1987年01期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5 ]
  • Cu_2S-PbS-Bi_2S_3和Ag_2S-PbS-Bi_2S_3体系相关系及相关矿物共生组合研究

    吴大清

    本文用抽空石英管法对三元硫化物体系Ag_2S-PbS-Bi_2S_3和Cu_2S-PbS-Bi_2S_2的500℃相关系进行了研究。Cu_2S-PbS-Bi_2S_3体系的相图特征是Bi_2S_3-CuPbBiS_3。之间完全固溶关系,以及它与二元系Cu_2S-Bi_2S_3和PbS-Bi_2S_3各相之间双变关系。Ag_2S-PbS-Bi_2S_3体系相图被PbS-AgBi_S_2之间的完全固溶关系分成两部分:富铋与富银。富银部分仅有辉银矿与PbS-AgBiS_2固溶体之间简单双变关系,而富铋部分却包含丰富的银、铅铋硫盐。在抽空石英管法500℃下合成成功的有块硫铋银矿固溶体、铜银铅铋矿、硫铋铅矿固溶体、富硫铋铅矿和辉铅铋矿。 以上两个体系中矿物之间共生长关系及稳定范围也作了简短讨论。

    1987年01期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5 ]
  • 我国北方前寒武区域变质岩区变质作用对镁铁云母成分的影响

    贺义兴,胡大千,范春光

    辽宁鞍山、冀东、密云和内蒙古地区镁铁云母的寄主岩石类型有变沉积岩和变火山岩。其镁铁云母的Al_2O_3含量和Mg/(Mg+Fe~(2+))比值随寄主岩石类型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而在同类寄主岩石中,镁铁云母的成分,特别是Mg/(Mg+Fe~(2+))比值,则随变质作用强度而出现规律性的变化。 研究表明,从鞍山-冀东-密云、内蒙古、变质作用强度(主要是温度)升高;在翼东水厂矿区,从南至北,变质作用强度也有增加的趋势。镁铁云母成分可为变质岩区的地层对比、确定构造形迹和找矿提供有益的信息。

    1987年01期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1 ]
  • 我国东部若干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中长石巨晶的特征及成因

    邱家骧,刘蒙华

    本文汇集了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76个长石巨晶的化学成分,并与53个国外长石巨品进行了对比。文中对长石巨晶的产状、物理性质、矿物化学及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国际上关于长石巨晶五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作者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987年01期 3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0 ]
  • 莱河矿超结构的高分辨电镜研究

    邹本三,郭可信

    用高分辨电子显微术和光学衍射技术研究了莱河矿的三种超结构类型——3C_1,2C,3C_2。超结构的存在是由于Fe~(2+)空位的不同有序分布产生的。通过观察象与模拟象的比较,建立了相应的结构模型。

    1987年01期 47-51+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锂绿泥石的红外光谱研究

    刘高魁,彭文世

    本文给出了产于河南和贵州的锂绿泥石红外光谱,以及光谱中各谱带的频率、吸收强度、主要谱带的归属和灼烧样品的红外光谱。这两个矿物的光谱与以前发表的锂绿泥石的光谱有差别,而和白云母、伊利石的光谱相似;文中给出了它们的鉴定特征。根据红外光谱认为,锂绿泥石的结构可能是复杂的,不含有H_2O形式的水;它更接近二八面体型结构。锂绿泥石灼烧到453℃时,OH根全部脱失,结构向非晶态转化,到800℃后,转变成莫来石、非晶态SiO_2和LiO_2。

    1987年01期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86 ]
  • 石榴子石中锡的赋存状态

    陈图华

    对13个样品的测试表明,锡在钙铁榴石中含量高达0.5—2%,其中70%以上的锡是呈Sn~(4n)的类质同象状态存在;在钙铝榴石中,锡含量较低,约0.08—0.12%,并且有75%以上的锡是呈锡石、黄锡矿的细微包裹体形式存在的。

    1987年01期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3 ]
  • 富钆镝易解石的发现

    蔡根庆

    该矿物产于铀钍混合矿化的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中。本文研究了产状、共生矿物、结晶特性、物理及化学性质并与易解石、钍易解石、铀易解石、钇易解石等作了对比。该矿物铀、钍、铅等含量均较高,在稀土含量中,钆、镝含量高达稀土总量的27%,故定名富钆镝易解石。

    1987年01期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2 ]
  • 河北大湾锌矿中硫锰矿与闪锌矿的成因关系

    魏绮英,涂勘

    本文研究了产于河北大湾锌矿床中的硫锰矿,探讨了硫锰矿与闪锌矿的成因关系。由实验结果而认为大湾硫锰矿是从深色高锰闪锌矿中出溶而成的。

    1987年01期 74-7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3 ]
  • 福建同安二长花岗岩风化壳中的粘土矿物

    林友焕

    二长花岗岩风化壳自下而上划分为原生带、微风化带、弱风化带和强风化带。风化壳中粘土矿物主要为埃洛石,其次为高岭石及少量伊利石。微风化带下部以高岭石为主,往上埃洛石逐渐占优势,并于弱风化带中、上部和强风化带中局部富集,这与当时地下水活动状态有关。高岭石结晶程度随风化程度的增强而提高。在弱酸性介质条件下及水分丰富、溶出条件强烈时,从长石解理面上和长石的“溶蚀”空隙中可以直接形成高岭石或埃洛石,而过渡阶段的伊利石很不发育或不存在。

    1987年01期 78-8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9 ]
  • 广西平桂矿区发现的砷钙铜矿

    赖来仁,饶玉学

    本砷钙铜矿发现于平桂矿区的岩溶堆积Au、Sn矿体的氧化带。经电子探针分析及湿法化学分析确定其主要成份是Cu、Ca、As,并含H_2O。计算的矿物化学式为(Ca,Mg)(Cu,Fe,Zn)(AsO_4,SiO_4,Al_2O_3)(OH)。单晶X射线分析测得晶胞参数a=7.33A,b=9.12A,c=5.79A,斜方晶系,空间群为P2_12_12_1。

    1987年01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6 ]
  • 内蒙古温都尔庙群中首次发现绿纤石

    许传诗,张建珍

    作者在内蒙古温都尔庙群地层中发现的绿纤石产于古生代蛇绿岩岩石组合中,与蓝闪石、硬柱石、黑硬绿泥石、绿泥石、钠长石、绿帘石、阳起石共生。本区绿纤石属绿纤石到低铁绿纤石之间的过渡类型,随着变质作用增强,铁绿纤石的组成不断增加。 温都尔庙群中绿纤石的发现,进一步证明该区低温高压变质带的存在,并对进一步研究板块构造、岩石学、构造学具有重要意义。

    1987年01期 88-9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9 ]
  • 湘东北的海蓝宝石

    郑瑞凡

    湘东北海蓝宝石产于含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中。海蓝宝石呈海蓝色,透明,六方柱状。晶体直径2.5—6cm,长3—12cm,比重2.71,折射率No=1.5827,Ne=1.5750,重折射率为0.0077。晶胞参数a=9.23A,c=9.25A,V=683.27A~3 ,c/a=1.002。海蓝宝石内部含有少量细小的包裹体。

    1987年01期 92-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0 ]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奖》评选委员会公报

    <正> 为纪念侯德封教授生前在发展我国地质学和地球化学事业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经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涂光炽教授提议,并由1983年11月第二届理事会全体会议决定,本会设立《侯德封奖》。以推动我国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发展,鼓励年轻科学

    1987年01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