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广西南流江三角洲地区绿色自生矿物颗粒的透射电镜初步研究

    孙和平,C.D.Curtis

    本文应用分析透射电镜对广西南流江三角洲地区的绿色颗粒进行了研究。依据其矿物组成,它们为海绿石相蒙皂石和磁绿泥石-鲕绿泥石两种绿色颗粒。它们由很细小的自形层状晶体构成,以富铁(总氧化铁25—40%)为特征。透射电镜观察揭示,它们是细小晶体在基质孔隙中自生生长形成,并逐渐替代基质。富铁自生矿物的矿物种与基质孔隙的局部地球化学条件密切相关。海绿石相蒙皂石形成于前三角洲,磁绿泥石-鲕绿泥石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斜坡和残留砂中,而针铁矿形成于潮间带。本区海绿石相蒙皂石和磁绿泥石-鲕绿泥石的形成水深远小于以往研究所提出的水深。

    1988年02期 97-103+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7 ]
  • 辉石相变的矿物物理特征及滑石瓷老化机理的探讨

    徐培苍,张晓云,李恩林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物相定量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研究了原顽辉石→斜顽辉石的相变特征,提出了滑石瓷老化的实质是当原顽辉石Pbcn相向斜顽辉石P2_1/c相转变时,由于体积缩小和钡玻璃相拉应力的减少,导致滑石瓷表面产生微裂缝,从而加剧老化的过程。

    1988年02期 104-110+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3 ]
  • 海南宝石级红锆石的组成及某些谱学特征研究

    曹俊臣,温桂兰,马钟玮,易维熙,王福泉

    本研究中,采用电子探针、中子活化、红外和顺磁共振等手段,系统测定了海南砂矿中的宝石级红锆石。得出结论,宝石级红锆石纯度很高,是典型的晶质而并非变生晶体。 红锆石的红、红褐色,是由于480—500nm范围的色心吸收引起。该色心的形成与红锆石中的U、Th和REE含量有关。Fe~(3+)造成红锆石的黄色。室温下测出的7条ESR精细结构谱线属于Gd~(3+)的。而同时得出的超精细结构谱线由空穴心造成。

    1988年02期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7 ]
  • 铁杂质对金红石晶胞参数的影响

    张惠芬,李文瑛,伍勤宪

    对采自我国不同成因类型矿床及人工合成的金红石用X射线衍射法,在室温下进行了系统的晶胞参数测定。将其与化学分析及探针分析结果相对照,说明随着金红石中以类质同象置换形式存在的Fe~(3+)离子增加,晶胞参数也相应逐渐增大。 本工作对1号样品还进行了高温衍射测量,计算出金红石在不同温度下的晶胞参数及金红石晶胞参数随温度变化的线性方程。此外,还用激光热膨胀法测定了金红石的热膨胀系数,以资对照。

    1988年02期 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3 ]
  • 从云母微量元素特征探讨华南花岗岩的成因和演化

    杨文金,王联魁,张绍立,徐文新

    云母中微量元素可分为浅源指示元素和深源指示元素。浅源指示元素Nb、Ta、Sn、Li、Rb在南岭系列云母中的含量高于长江系列,而深源指示元素Co、Ni的含量长江系列大于南岭系列。云母中Nb、Ta、Sn、Li、Rb变化特征是自身成矿演化的直接示踪剂,而Co、Ni变化特征是Fe、Cu、Au、Mo(W)、Pb、Zn成矿演化的重要示踪剂。云母中Cu、Zn、W、Mo、U、Th等元素呈波动性变化,不能灵敏指示花岗岩的成因与演化。微量元素在云母中的选择分布主要受岩浆物源化学背景的制约,同时也受岩浆侵位和分异演化程度高低以及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1988年02期 127-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59 ]
  • 我国首次发现的镉银黝铜矿

    贾殿武,符增有,张惠文,赵纯培

    我们发现的镉银黝铜矿产于青海省锡铁山铅锌矿床氧化带中,颗粒细微,最大颗粒为30μm,一般为2—5μm,平均颗粒为3μm。4个颗粒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是:Ag15.582—17.503,平均16.863; Cu22.419—23.555,平均22.802;Cd9.042—11.966,平均10.748;Zn0.175—1.007,平均0.516;Fe0.050—1.528,平均0.426;Sb24.970—26.247,平均25.691;As0.871—1.216,平均0.988;S20.960—21.823,平均21.507。根据平均化学成分计算的分子式为;(Cu_(6.95)Ag_(3.03))_(9.98)(Cd_(1.86)Zn_(0.15)Fe_(0.15))_(2.15)(Sb_(4.09)As_(0.25))_(4.34)S_(13),简化式为Cu_(10)Cd_2Sb_4S_(13)。

    1988年02期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6 ]
  • 我国发现的硅灰石膏

    曹正民

    本文硅灰石膏发现于我国河北省的符山,固镇和坡山等矿山。它以脉体穿入钙镁橄榄石夕卡岩中,呈纤维状集合体,有时形成六方针状晶体。平均粒度为0.05×0.05×2mm~3,No=1.513(±0.0015),Ne=1.471(±0.0015),比重为1.92(±0.02)。根据化学分析计算晶体化学式为:(Ca_(2.73)Mg_(0.23) Na_(0.03))[Si_(1.0)Al_(0.03)(OH)_(6.18)](CO_3)_(1.067)(SO_4)_(0.952)·10.86H_2O。红外光谱有17个吸收频带,其中1394,1100和756-672cm~(-1)分别指派给CO_3、SO_4和SiO_6的伸缩振动。DTA曲线表现有186℃及784℃两个吸热峰及804℃的放热峰。本区的硅灰石膏是低温下钙镁橄榄石的热液蚀变产物

    1988年02期 138-14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06 ]
  • 钾长石X射线与红外有序度的对比及与Al占位和平衡温度的关系

    马鸿文

    本文在对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花岗斑岩中钾长石斑晶红外光谱与X射线粉末衍射法测定结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钾长石的红外有序度θ与X射线单斜有序度Sm的对应关系,以及有序度与t_1位Al的占位率和钾长石保持最终结构状态的平衡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讨论了该成果在火成岩研究中的实用价值。

    1988年02期 143-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24 ]
  • 某铀矿区三种类型铀矿床中沥青铀矿特征的研究

    徐伟昌,张运洪

    本文对某铀矿区内产出的三种类型铀矿床中沥青铀矿的物理性质、红外光谱、化学成分、形成温度及铀-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对比,并应用沥青铀矿的稀土分布模式及与沥青铀矿共生的石英、方解石的氧同位素组成的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及矿液的来源。

    1988年02期 151-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6 ]
  • 湖北钟祥累托石粘土造浆机理及影响造浆率因素研究

    张荣英,吴方启

    本文从累托石的晶体化学特征出发,依据双电层理论和累托石的动电性质[ζ电位--48mV(pH=8)],阐明累托石与水作用,形成稳定的凝胶结构原理,论证累托石是一种优质钻井泥浆原料,它的凝胶性能优于膨润土。通过造浆试验、化学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及电镜观察,查明影响本区累托石矿石造浆率的主要因素是;累托石含量、结晶度、粒度、形态、伴生矿物及pH值。

    1988年02期 160-168+196-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92 ]
  • 攀西地区低级和中级泥砂质片岩中的契尔马克替换

    张儒瑗,韩秀伶

    攀西中元古结晶片岩系遭受了前进区域变质作用。盐边和米易的砂屑岩和泥质岩分别可划出:绿泥石、黑云母、铁铝榴石、十字石和夕线石带以及绿泥石、黑云母-石榴子石、红柱石和夕线石带。在中、低级泥砂质岩石中,白云母的Na/(Na+K)比值随变质级增高。白云母、绿泥石和黑云母中的契尔马克替换范围大体上随变质级增高而降低。白云母和绿泥石之间契尔马克替换交换反应的分配系数,大致是白云母的绿鳞石含量的函数,并随变质温度升高而降低,在夕线石带,该分配系数变得很小。黑云母和白云母契尔马克替换交换反应的分配系数有类似的趋势。

    1988年02期 169-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0 ]
  • 内蒙古狼山花岗岩中锆石的地质特征

    蔡根庆,徐梓阳

    狼山花岗岩中锆石具有多世代性。岩体两侧变质交代作用弱的岩石中有从沉积岩继承来的前身锆石。变质交代过程中产生的再生锆石又可分早、晚两个世代。锆石最佳主轴的演化反映出变质交代强的中心区铁石沿c轴生长快,呈细长晶形;变质交代弱,锆石就显短粗。锆石内稀土分布模式不同,有重稀土选择配分,有轻、重稀土均衡Eu亏损的配分,还有Eu、Nd都亏损的类型。 上述特征反映了狼山花岗岩是未经熔融岩浆阶段改造的原地交代成因花岗岩。

    1988年02期 177-185+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6 ]
  • 长白山天池碱性熔岩中碱性长石斑晶的X射线研究

    李桢熙

    长白山天池碱性熔岩中普遍含有碱性长石斑晶,其端员成分为:Or_(36)Ab_(59)An_(5)。利用魏森堡和旋进照相测出的晶胞参数为;α=8.290,b=12.996,c=7.146,α=91°18′,β=116°02′,γ=90°14′。三斜晶系,C_1~1-P_Υ以费氏台、油浸法和X射线衍射法等手段配合,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碱性长石斑晶应局歪长石,而不是过去人们认为的透长石。

    1988年02期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旋转针锥光下一光轴出露时快速测定2V的图解

    高凡

    为了简化旋转针锥光下一光轴出露时测定2V的赤平投影法的绘图手续,设计了本图解,只要测取θ,R,R′与φ四值,就能更快地求得2V值。

    1988年02期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来函(译登)

    J.A.Mandarino,向晓荣

    <正> 敬爱的编辑: 各矿物学杂志的大多数编辑都十分熟悉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所从事的大多数工作。其内容包括对所提名的新矿物的投票赞成或否决,以及对矿物族命名的修正。你和别的杂志的同事们给与了我们积极的合作和大力的协助,保证只发表经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表决通过的矿物。

    1988年02期 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