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架状硅酸盐的氧平均体积

    叶大年,张金民

    架状硅酸盐的氧平均体积与晶体结构有如下关系:V_o=a+bf(s)。对于每种结构类型而言,a和b是常数。f(s)是结构函数,它取决于离子半径、离子电价以及类质同象替代关系。文中给出了长石型、白榴石型、鳞石英型以及β石英型架状硅酸盐的V_0与结构函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沸石中虽含有大量水,但其V_o并未增大,平均值为22.25A~3,标准方差σ_(n-1)=0.82A~3,与石英玻璃V_o值近于相等。

    1989年04期 28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7 ]
  • 热处理低温钠长石的EPR和X射线衍射研究

    富毓德,Ivan Petrov,S.S.Hafner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和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天然和热处理钠长石单晶。热处理在500—850℃水热条件下完成。在外加磁场B平行于晶体c~*轴的方向上,测量了加热前后Fe~(3+)的EPR谱和线宽△B随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线宽随Al、Si无序的增大而增加。由此得出结论,在低温钠长石中,Fe~(3+)位于Al~(3+)占据的T_1(o)位置,在被研究的温度范围内,Fe~(3+)未参与四面体位置T间Al、Si交换。谱线的加宽主要是由在Fe~(3+)邻近位置上Al、Si无序的增大引起的,同时与观测到的晶胞参数变化有关。在Al、Si无序更强的晶体中,Fe~(3+)谱变得极宽。

    1989年04期 296-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4 ]
  • 辉石晶体结构的微变化及晶体结构微变化的特征离子坐标表示法

    何铸文

    本文用离子坐标变化的术语讨论了辉石晶体结构的微变化。讨论了结构中的O3′-O3—O3″角与y_(o3-o3′)数值的关系,y_(M_2-o3′),与y_(M_2-o3)的关系,Z_(o3′-M_2)与Z_(M_2-o3)的关系,Z_(o3)与y_(o3)的关系等。根据这些变化特点,总结出某些微变化的规律性

    1989年04期 304-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3 ]
  • 我国首次发现方锑金矿

    苑保钦,田澍章,陈静渝

    方锑金矿在我国湖南平江杨山庄金矿床中首次发现。共生矿物有:自然金、辉锑矿、自然锑、毒砂、黄铁矿、车轮矿等。颗粒极细小,直径为0.02—0.05mm,灰黑色,暗淡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显微硬度211—246kg/mm~2(20g)。反射色为白色,均质,反射率:63.29(405nm),63.04(480nm),63.00(546nm),62.57(589nm),61.86(656nm)。三个不同颗粒方锑金矿电子探针分析结果:Au 43.04,43.01,42.96;Sb 56.96,56.99,57.04。化学式;Au_(0.93)Sb_2。X射线粉晶分析主要谱线:3.34(60),2.99(70),2.722(60),2.362(70),2.010(100)。

    1989年04期 312-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4 ]
  • 透闪石、滑石拓扑定向反应——龙溪软玉的电子衍射研究

    王春云,任国浩,谢源章,李亚国

    通过对龙溪软玉中矿物纤维所进行的电子衍射研究,发现了透闪石针状晶体中存在众多(010)多链层错,透闪石和滑石以(010)为晶界面形成连生,以及滑石晶体呈纤维状存在;探讨了透闪石退变质为滑石的反应运动学和反应动力学机制;提出了拓扑定向反应系列的理论。

    1989年04期 315-321+385-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8 ]
  • 安徽嘉山坡缕石加热相变的研究

    方磐

    研究样品产于安徽嘉山县的第三系沉积型粘土矿层。样品经分离提纯后分别加热,对不同温度的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结合坡缕石的热分析资料的综合研究,证明坡缕石的热相变过程为:200℃前脱失沸石水,对晶体结构没有影响;200—400℃配位水渐次脱失,晶体发生“折叠作用”,为无水坡缕石阶段;400-500℃时大部分羟基脱失,坡缕石结构随羟基脱失逐渐瓦解;700—800℃出现短暂的玻璃相,接着在800—900℃先后重结晶为顽火辉石和方英石。在高温结晶相中未发现硅线石。

    1989年04期 32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30 ]
  • 黄铁矿、菱铁矿、白云石在不同气氛下热行为的研究——QDTA/T/EGD/GC在线联用技术(Ⅶ)

    蔡根才

    应用差热分析(DTA)/逸气检测(EGD)/气相色谱(GC)在线联同技术及其装置,对黄铁矿、菱铁矿、白云石在N_2、Air、CO_2、Air/CO_2气氛下的热行为进行了研究。依据测得的DTA/EGD/DC曲线所提供的信息,探讨了黄铁矿热氧化分解反应历程;鉴定了菱铁矿中的含硫杂质;考察了白云石在N_2、Air、CO_2气氛下的热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把热分析与高灵敏度的逸气检测/逸气分析的联用技术应用于矿物学研究领域中,将更发挥其潜在的优越性和独特的效用。

    1989年04期 330-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0 ]
  • 河南西峡琥珀的矿物学研究

    王徽枢

    河南西峡琥珀产于白垩系上段(K_2~3)砂砾岩中。通过元素分析、半工业分析、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确定了各色琥珀的化学通式为C_(2n)H_(3n)O(5<n<15);主要组分为琥珀树脂酸、琥珀松香酸、琥珀酯醇等;琥珀体是由0.17—0.42μm大小的椭圆形胶粘堆积而成,其基本骨架为脂肪族结构;不同地区不同产状的琥珀常与含不同的醇、醚、酯有关。本文对琥珀进行了亚种划分,并对琥珀的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成因作了探讨。

    1989年04期 338-344+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20 ]
  • 黑云霓石碳酸岩中的黄菱锶铈矿

    王彤,晏发明

    产于湖北杀熊洞碳酸岩杂岩体的黑云霓石碳酸岩中的黄菱锶铈矿在国内属首次发现。它呈≤0.2mm细粒浸染状产出,与磷灰石、黄铁矿、磁铁矿、烧绿石等矿物伴生。黄菱锶铈矿呈浅红至淡黄褐色,具油脂光泽,条痕白色,实测比重3.501,No=1.6228,Ne=1.6124,一轴晶,负光性,晶胞参数为a=10.49A,c=6.42A。最强的X射线衍射峰值为2.62(100),3.026(60)和2.138(50)。最强的红外光谱峰为1500,1450和860cm~(-1)。在差热曲线上见有两个明显的吸热谷(633和727℃)。据其化学成分计算,其晶体化学式为:Ce_(0.10)Na_(0.26)Ca_(0.34)Ba_(0.04)Sr_(0.38))_(1.12)C_(0.98)O_3。其成因看来与寄主岩(黑云霓石碳酸岩)的成分和成岩条件有关。

    1989年04期 345-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8 ]
  • 云南腾冲地热区I/M混层矿物的研究

    周国平,吕达人

    云南腾冲地热区水热活动强烈,各种岩石明显蚀变,形成了硅化带、明矾石化带、高岭土化带、泥化带和规则混层带。I/M不规则混层主要产于高岭土化带和泥化带。I/M规则混层矿物出现在规则混层带,空间分布上与热泉出露区的方向一致,主要是高温地热蒸气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的产物。I/M混层矿物是蚀变过程中由蒙脱石向高岭石转化的中间产物。

    1989年04期 352-357+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8 ]
  • 高岭石的胶体稳定性与其电荷零点的关系

    袁朝良

    高岭石的胶体稳定性与其表面电荷性质有密切关系。高岭石既带有正电荷又带有负电荷,高岭石与腐殖酸复合可增加负电荷,降低电荷零点,增加粒间斥能,提高了它的胶体稳定性。

    1989年04期 358-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8 ]
  • 四川盐边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中角闪石矿物学研究

    张保民,沈上越,束今赋

    本文采用光学法、探针分析法、红外光谱法、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杂岩体中角闪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总结了各期岩体中角闪石的特征。从早期到晚期,角闪石光性呈递变关系,2V由(-)76.7→(+)84.2;化学成分呈规律性变化,Si、Fe含量减少,Al、Mg、Na含量增加,矿物种属明显地呈浅闪石质角闪石→含铁韭闪石→韭闪石的变化规律,因而首次在该区确定了含铁韭闪石、韭闪石矿物的存在;红外光谱随T类阳离子Al~(Ⅳ)/Si值,C类阳离子Fe/Mg值呈规律性变化;晶胞参数也显示规律性变化,a由9.838—9.866A,b由18.047—17.980A,c由5.308—5.295A,V由910.73—906.55A~3。清楚地反映了该区角闪石各期演化上的“血缘”关系和差异。同时,探讨了各期角闪石的结晶温度(770—1114℃);成因类型为基性及超基性岩浆型,岩浆来源于上地幔;超基性岩具有地幔交代成因特征。

    1989年04期 364-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6 ]
  • 四川黑水锰矿锰铝榴石-铁铝榴石系列矿物的分类及其意义

    卢盛明

    在研究四川黑水锰矿中广泛分布的锰铝榴石-铁铝榴石系列矿物的基础上,根据它们的化学成分将本区石榴子石系列矿物划分为五个变种:含钙锰铝榴石、含铁锰铝榴石、锰铁质铝榴石、铁质锰铝榴石和含锰铁铝榴石。这对于本区锰矿的找矿勘探和开采利用都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1989年04期 372-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33 ]
  • 我国几个矿区叶蜡石X射线粉晶衍射研究

    李文瑛

    对我国几个主要类型叶蜡石矿的叶蜡石做了X射线粉晶衍射研究。从大量实验结果发现,所研究叶蜡石存在单斜晶系和三斜晶系两种多型。单斜晶系(2M);空间群G_(2h)~6-C2/c,a=5.175A,b=8.902A,c=18.673A,β=100.1°,Z=4;三斜晶系(1Tc):空间群P_c,a=5.162A,b=8.965A,c=9.346A,a=91.2°,β=99.96°,γ=89.91°,Z=2。

    1989年04期 378-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92 ]
  • 来函译登

    鲍里斯·皮特,向晓荣

    <正> 矿物学报编辑部尊敬的编辑阁下: 作为一个主要刊物的编辑,我愿提醒您注意一个问题,即发表的矿物资料不充足问题。通常对获得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的实验方法应加以说明,以便对衍射数据作出正确的评价。 最近,我曾对IMA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主席J.Mandarino博士提出,不能屈从于提

    1989年04期 383-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矿物学报1989年第9卷总目录

    1989年04期 38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