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利用U-1000型激光拉曼探针测定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的研究

    黄伟林,薛理辉,彭东涛

    本文利用U-1000型激光拉曼探针成功地测量出单个流体包裹体中H_2S、CH_4、CO_2气体成分,并讨论了包裹体中这些气体的拉曼谱峰位移与包裹体内压的关系,分析了影响激光拉曼探针定量测定包裹体气相成分的取面积和拉曼定量因子因素。

    1990年01期 1-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74 ]
  • 磁铁矿中出溶与缺陷结构的高分辨电镜研究

    王岩国,叶恒强,西门露露,郭可信

    利用高分辨电镜对四川攀枝花富含钒、钛的磁铁矿的精细结构进行了研究,[110]方向的高分辨像清楚地显示了磁铁矿与钒磁铁矿沿[110]方向的波状紧密连生,在两相界面处和钒磁铁矿中观察到了反相畴结构及与元素间化学比有关的各种层错,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

    1990年01期 8-14+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9 ]
  • 天然叶蜡石及其热处理产物的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

    蔡秀成,张惠芬,富毓德,唐荣炳

    利用EPR研究了18个天然叶蜡石样及其4个热处理产物。发现天然叶蜡石有三个EPR吸收带;A(g有效≌11.4),B(g有效≌4.3)和C(g有效≌2.0),其中A是叶蜡石的特征谱。A在>400℃热处理时与B在强度上呈消长关系;<400℃热处理时A和B均随温度升高而加强;900℃时A消失,B的强度远远大于原样中的A;C附有超精细结构谱(g=2.04,g⊥=1.96,A=A⊥=19.5×10~(-4)T),C在热处理时呈现复杂的变化。结果表明,A吸收带属于叶蜡石八面体Al(Fe)—O_4(OH)_2中的Fe~(3+);B吸收带归于八面体Al(Fe)—O_2(OH)_4中的Fe~(3+);C吸收带是无机自由基(如Al-O~--Si)和有机自由基的叠加谱;900℃热处理后八面体层中配位发生了变化:Al(Fe)-O_4(OH)_2→Al(Fe)—O_5+H_2O↑,Al(Fe)—O_2(OH)_4→Al(Fe)—O_4+2H_2O↑;类质同象置换Al~(3+)的不仅有Fe~(3+),而且有Fe~(2+)离子。

    1990年01期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41 ]
  • 叶蜡石、高岭石和迪开石的吸收光谱研究

    张惠芬,杨振国,马钟玮

    对不同地区叶蜡石、高岭石、迪开石的吸收光谱测量及其高斯谱拟合说明,三种矿物的吸收光谱均由一个吸收边和三个吸收峰叠加而成。主吸收峰在562nm左右,峰高以迪开石为最大,高岭石次之,叶蜡石最低。同一地区不同颜色的叶蜡石,其主吸收峰位置随铁含量的增加向短波方向移动,相对峰离也随之增大。叶蜡石的颜色主要取决于主吸收峰的位置、高度和吸收边位置。可以认为,此吸收边为Fe~(3+)→O~(2-)荷移谱的低能拖尾部分,吸收峰则为铁离子的晶场谱带或晶场谱与Fe~(2+)→Fe~(3+)荷移谱的叠加。

    1990年01期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2 ]
  • 闪锌矿的吸收光谱和颜色的本质

    李迪恩,彭明生

    本文采用电子吸收光谱和分子轨道(MO)-能带理论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颜色的闪锌矿呈色的机理和本质。闪锌矿由于其形成条件不同,所含杂质元素各异而颜色变化多样。黑色闪锌矿含Fe高,其颜色是由于以配位体硫为特征的非键轨道2e到Fe~(2+)的晶体场型轨道的电子转移在500nm产生吸收所致。只有闪锌矿含Fe低(<1%)时,它才可具有其他颜色,黄色与受主能级Cu~+到导带或价带到施主能级Ga~(3+)的电子跃迁在410nm产生吸收有关;绿色是Co~(2+)的晶体场跃迁~4A_2→~4T_2(P)在700nm附近产生的吸收峰所致;红色可能与受主能级Hg~+到施主能级Ga~(3+)的电子跃迁在470nm产生宽吸收带有关。当闪锌矿的吸收光谱有其中两个吸收带叠加时,它具有过渡的颜色,如黄绿色或绿黄色、桔黄色或桔红色,主要色调取决于两个吸收带的相对强度。

    1990年01期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28 ]
  • 横断山区花岗岩类中角闪石的标型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谢应雯,张玉泉

    本文研究了横断山区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中角闪石的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晶胞参数和物理性质等特征。按化学成分对角闪石作了晶体化学成因分类。在三种不同成因类型角闪石中,其M值[M=Mg/(Mg+Fe~(2+))]各不相同;幔型M>0.7,壳幔型M=0.7—0.5,壳型M<0.5。

    1990年01期 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131 ]
  • 叙永式埃洛石矿中矿物演化的研究

    周国平

    川、黔、滇交界处的埃洛石矿俗称“叙永石”,产于上二叠乐平统龙潭页岩和下二叠阳新统茅口灰岩的卡斯特侵蚀面间。成矿母岩为上二叠乐平统含黄铁矿的高岭石粘土岩。母岩在风化淋滤期间经历以下变化:(1)黄铁矿氧化成针铁矿;(2)高岭石从有序向无序转化,最终转变成埃洛石;(3)锐钛矿作为稳定相残留富集于剖面上部。形成的矿物组合以10埃洛石为主,包括伊利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三水铝石、三羟铝石、石膏、水铝英石和石英。

    1990年01期 46-5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18 ]
  • 随州陨石不透明矿物研究

    沈上越,庄小丽

    随州陨石不透明矿物有陨硫铁、铁纹石、镍纹石、自然铜、含镍黄铜矿、铬铁矿、钛铁矿等。本文对它们进行了反光显微镜鉴定、X射线分析、反射率及硬度的测定和电子探针分析,总结了不同化学群的球粒陨石铬铁矿、钛铁矿中FeO、MgO含量变化规律。

    1990年01期 52-5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9 ]
  • 宁芜、庐枞火山岩地区几种表生磷酸盐矿物特征及形成机理

    王华田,章纯荪,贺菊瑞

    宁芜、庐枞火山岩地区发育有“玢岩”式各种类型的铁矿床。在其氧化带中发现有蓝铁矿、绿松石和银星石等磷酸盐矿物。研究认为它们是磷灰石风化作用形成的表生矿物。

    1990年01期 58-6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12 ]
  • 不可见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毛水和

    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和溶矿试验研究证明,在某地“卡林型”金矿中,黄铁矿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由先期形成的含Au和As很低的自形晶核心和后期形成的含Au和As很高的环边组成,其中Au和As呈正消长关系。因此,根据As的分布情况即可研究和认识Au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为改善矿石的氧化焙烧、氯化处理和氰化浸出工艺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1990年01期 66-74+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38 ]
  • 针状白云母的发现及其成因探讨

    刘铁庚

    针状白云母产于新疆科科托海附近辉长岩-闪长岩内含稀有元素的3号伟晶岩脉中,呈针状或纤维丝状产出,长短轴之比一般大于1:80,最大达1:500。它的晶体结构、化学组成、物理和光学性质与普通白云母相同或类似,属于普通白云母。依据针状白云母产出地质构造环境和与剪切裂隙的关系,笔者认为针状白云母可能是结晶粗大的白云母在其形成过矿中和形成以后,受到垂直于(001)晶面压应力作用,产生三组微裂隙,并沿其中一组发育完全的微裂隙裂开而成。

    1990年01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0 ]
  • 我国内蒙古发现的砷铁钙石

    张岐大,宋大康

    砷铁钙石发现于内蒙古白云石大理岩中的金砷铅矿体内,共生的主要矿物有砷铅铁矾,砷铅石、臭葱石,自然金等。砷铁钙石为金黄色放射状,半金属光泽或丝绢光泽,比重3.56,摩氏硬度4.5,折光率值大于1.800,二轴晶(一)。针铁钙石的化学成分(%)为:CaO 12.96,Fe_2O_3 28.00,As_2O_5 40.49,MgO 0.30,H_2O_(10.35) PbO 0.19,总计92.29。结晶化学式为:Ca_3Fe_(?)~+(AsO_4)_4(OH)_6·3H_2O。X射线粉晶衍射强度有:8.948(100,200),2.961(44,600),2.777(6,204),2.222(19)。主要红外吸收谱带在3366,1634,946,787,507cm~(-1)处。

    1990年01期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5 ]
  • 国内首次发现的光彩石

    倪云祥,杨岳清,张亚萍

    光彩石产于福建省南平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矿田的石英-白云母-锂辉石伟晶岩中与磷锂铝石,天蓝石等紧密共生,是由原生磷锂铝石交代蚀变生成的次生矿物。本文系统地展示了南平光彩石的产状及共生组合、物性及光性特征、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特征、红外光谱,差热特征等。指出了光彩石的产出与否是判定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化的标志。

    1990年01期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2 ]
  • 永和磷矿氧化带银星石的矿物学特征

    张宝贵,张乾,曹裕波

    银星石产于永和磷矿氧化带中。该矿床面型氧化带深度5—30m,线型氧化带深度250m。在氧化带中,除碳氟磷灰石外,银星石是较常见的矿物,与银星石伴生的表生磷矿物还有纤磷钙铝石和磷锶铝矾等。 本文研究了银星石矿物的地质产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银星石赖于发育的氧化带地质特征,同时指出了研究银星石和磷矿氧化带对表生矿物学、磷矿床找矿勘探均有实际意义。

    1990年01期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