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新的规则间层矿物——绿泥间蜡石

    孔祐华,彭秀文,田德辉

    绿泥间蜡石产于浙江青田某叶蜡石矿床的刚玉球空隙中,属火山热液成因,与刚玉、硬水铝石、叶蜡石、绿泥石、埃洛石等共生。集合体呈放射状,直径0.8—2.0mm,晶体0.4—1.2mm;二轴晶(-),具有波状消光。衍射只出现00l线;l=1—18;c_V=0.313。平均层厚23.397。晶体存在微分凝的锂绿泥石。探针下未发现分凝边界。探针、原子吸收及热分析仪的分析结果:Na_2O 0.063,K_2O 0.012,Li_2O 1.57,Fe_2O_3 0.60,Al_2O_3 44.80,SiO_2 41.61,H_2O~+11.296,总计99.951,该值含分凝的锂绿泥石。00l条纹间距为23.4,与之平行的锂绿泥石间距为14.2;此外,还对该矿物作了红外吸收和差热分析。

    1990年04期 289-29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5 ]
  • 李时珍石——一种Zn硫酸盐新矿物

    李万茂,陈国英

    李时珍石是一种Zn硫酸盐新矿物,发现于我国青海省锡铁山铅锌矿床氧化带,化学分子式是ZnFe_2~(3+)(SO_4)_4·14H_2O。该矿物产于硬石膏裂隙或孔洞中,与粒铁矾、叶绿矾、自然硫、石膏、黄铁矿、石英等共生。晶体习性板状或板柱状。淡玫瑰紫色,玻璃光泽。硬度3.5,解理{010}近于完善。实测密度D_m=2.206(4)g/cm~3,计算密度D_c=2.201g/cm~3。偏光镜下无色,无多色性,2V(-)-47°;黄光中的折射率:α——1.522(2),β——1.568(1),γ——1.578(4)。空间群P(?),晶胞参数:a=6.477(1),b=15.298(3),c=6.309(1),α=90.20°(1),β=101.11°(1),γ=93.97°(1),V=611.9(1)(?)~3,Z=1。DTA曲线在119—156和740℃处有2个主要强吸热峰,在214,246,296和802℃处有4个弱吸热峰。TG曲线表明矿物在加热时,分阶段脱失结晶水,到310℃时,总失重量为30%。红外光谱在3351—3035和1131—997cm~(-1)处有2个主要吸收带;在1658—1651,667—537和484cm~(-1)处有3个次要吸收带。不同温度下测量的穆斯堡尔谱,由-Fe~(3+)离子的宽阔不对称单峰组成。

    1990年04期 299-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9 ]
  • 斜方辉石空间群类型的重新确认

    徐洪武,薛纪越,张庶元,谭舜

    作者选择成分不同、产状各异的四个斜方辉石样品,分别沿其[100]方向进行了电子衍射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认真分析和充分论证,作者断定它们的空间群均为P2_1ca,而非Pbca。由于实验样品在成分和产状上均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可以推断,在常温常压下,自然界的斜方辉石之空间群均为P2_1ca。

    1990年04期 306-312+386-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1 ]
  • 我国东部碱性岩中长石研究

    周玲棣,王扬传,孔祐华

    我国东部六个碱性岩体的长石以碱性长石为主,包括了正长石、微斜长石和钠长石;斜长石有中长石和奥长石。它们具有三种组合,即正长石-斜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钠长石-微斜长石组成的条纹长石。各组合长石在组分或结构态方面都有某些共同之处,某些岩体还体现了长石成分演化的一致趋势。本文根据长石结构态,以及二长石和长石-霞石地质温度计的应用,对岩体形成温度作了一些探讨。

    1990年04期 313-322+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3 ]
  • 北京周口店岩体中钾长石巨晶的特征及成因

    马昌前,王人镜

    花岗岩类岩石中的钾长石巨晶,有的认为是斑晶,有的认为是变斑晶。本文通过对北京周口店岩体中钾长石巨晶的野外产状、显微结构、矿物化学等特征研究,证明巨晶是在岩浆结晶作用的早—中期阶段,直接从不饱和水的熔体中生长而成的斑晶。钾长石巨晶多见于较贫钾长石组分的花岗岩类岩石(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中,其原因可能是,与花岗岩和白岗岩岩浆相比,这种成分的岩浆温度较高,粘度较小,组分扩散较快,钾长石的成核速率较小,而生长速度较大。周口店岩体中钾长石巨晶的大小和含量的变异,可能主要受冷凝梯度dT/dt的控制。

    1990年04期 323-331+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25 ]
  • 湖南东坡野鸡尾矿床H_2S-CH_4-CO_2流体包裹体研究

    黄伟林

    本文利用Chaixmeca冷热台详细研究了产于野鸡尾云英岩型锡矿床中的含H_2S包裹体低温相平衡,其结果S_(H_2S)熔化温度为-98±1℃,S_(co_2)的熔化温度为-80—-90℃,L_(H_2S)与L_(CH_4+co_2)混溶至L_(H_2O+CO_2)的温度为-68.6—-70.2℃,在-57.2—-55.6℃范围内包裹体均一至超临界流体。根据现有相图资料推测,这类包裹体的流体体系为H_2S-CH_4-CO_2体系,其组成满足:

    1990年04期 332-337+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7 ]
  • 一个辉长苏长岩包体的矿物及其成因研究

    黄婉康,王明再

    本文论述的玄武岩中辉长苏长岩包体的暗色矿物可分三组:Ⅰ组的普通辉石含钙低(Wo 27.8),晶出于1301℃。Ⅱ组的普通辉石形成于约1000℃。含大量(≥20%)形态多样斜方辉石出溶片晶,且具有(110)出溶。第Ⅲ组普通辉石亦形成于约1000℃。根据矿物结构及成分,可以认为一些暗色矿物集合体是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碎块,进入岩浆后与高温岩浆反应生成辉石Ⅱ,同时岩浆局部镁含量得以提高,成为辉长苏长岩成分。包体矿物所反映的包体形成及岩浆运移的过程是:岩浆上升至100km,辉石Ⅰ晶出。岩浆携带着捕获的地慢岩碎块上升至70—80km的岩浆房作长时间的停留,辉石Ⅱ在此出溶大量片晶,同时岩浆进行高压分异,最后形成包体。

    1990年04期 338-347+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4 ]
  • 硅酸盐中金属离子对Si—O键影响的量子化学研究

    尹周澜,高孝恢,邹祖荣

    本文用CNDO/2法,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硅桥氧键(Si—O~(br))及硅端氧键(Si-O~(ter))的影响。得到了硅酸盐骨架中硅氧键的性质与氧的成键状态、配位数以及金属离子影响之间的规律性。用得到的这些规律,可望较好地研究矿物学、地球化学、硅酸盐材料及冶金炉渣结构等同题。

    1990年04期 348-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95 ]
  • 辽宁天然金刚石晶体缺陷的X射线形貌研究

    郭起志,孙继光

    本文利用透射X射线衍射形貌术研究辽宁天然金刚石晶体缺陷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金刚石晶体中存在有位错、亚结构及包裹体等缺陷。从这些研究中可以找到辽宁天然金刚石成矿时的某些特点

    1990年04期 356-359+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6 ]
  • 西沙群岛琛航岛碳酸盐沉积物X射线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曲高生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测定碳酸盐沉积物中的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目前研究碳酸盐最有效的方法。本文根据西沙琛航岛碳酸盐矿物组成的具体情况采用了“自清洗法”,用峰值强度测定方解石、白云石、文石和石英的含量,用方解石特征峰所在位置确定其MgCO_3含量,对西沙琛航岛碳酸盐沉积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定量分析测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对西沙群岛第四纪礁相沉积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地球化学、年代学、地层学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1990年04期 360-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0 ]
  • 钛钡铬石、钛钾铬石的穆斯堡尔谱研究及晶体化学

    江嘉济,张建洪,马建国

    本文在结构测定的基础上。应用穆斯堡尔谱技术。确定了钛钡铬石和钛钾铬石中铁离子的价态及结晶学位置。测试结果表明钛钾铬石中Fe的相对含量Fe~(2+)>Fe~(3+),而钛钡铬石中Fe~(2+)<Fe~(3+)。初步分析了M_2四面体位置,可能存在次近邻效应。对Mg(?)Fe之间可能的类质同象替代作了估算。

    1990年04期 370-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矿物反射光谱与反射旋转性的关系

    刘平

    根据对表达矿物的反射旋转及反射率公式的分析、对比,建立了反射旋转与反射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反射旋转色散与反射光谱的关系,继而得出了依据矿物的反射光谱、反射色及其颜色指数推断其反射旋转性质的方法与具体指标。

    1990年04期 376-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5 ]
  • 广东封开蚀变花岗岩中的黑铋金矿

    田澍章,陈静渝,苑保钦

    黑铋金矿产于广东封开蚀变花岗岩中,主要伴生矿物有自然金、自然铋、碲铋矿。该矿物的颜色为银白色,在反光镜下反射色为灰色带黄绿色色调,经能谱分析结果Au=65.28%,Bi=34.72%,计算分子式为Au_(1·995)Bi_(1·000),反射率测定为51.5(405mm),48.9(436nm),50.9(480nm)53.7(644nm),51.9(656nm),42.1(700nm)。对该矿物还作了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1990年04期 382-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6 ]
  • 矿物学报1990年第10卷总目录

    1990年04期 393-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6 ]
  • 会议报道——第十五届国际矿物学大会在我国胜利召开

    郭先敏

    <正> 经过积极筹备,第十五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于1990年6月28日至7月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出席大会的国内外正式代表共559人(我国代表265人),他们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这是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成立以来。首次在我国举行的盛会。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由地矿部部长朱训主持,国务院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出席了开幕式。上届IMA主席——美国加里福利亚理工学院的P.J.Wyllie教授发表了热情的讲演,

    1990年04期 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