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褐钇铌矿族矿物变生非晶态的高温相变研究

    贡伟亮

    采用高温X射线衍射分析和退火结晶实验,研究了褐钇铌矿族矿物变生非晶态的高温相变关系。确认自然界稳定存在T(四方)和M(单斜)两种变体,高温下还存在另一个四方变体T′。T,M和T′三者间关系为:相变温度受A组阳离子的平均离子半径控制。进而讨论了T和T′的结构差异,并指出相对于T′的晶格畸变是T相室温稳定的原因。此外,还讨论了变生非晶态的结构,提出了鉴定变生非晶态原生相的有效方法,并在白云鄂博矿床中鉴定出本族矿物6种12个亚种矿物,首次给出了本族矿物新成员——T-褐钕铌矿的X射线粉晶数据。

    1991年01期 1-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5 ]
  • 沉积钙质白云石带状面缺陷的择优取向

    胡梅生,张富生,唐玉梅

    作者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沉积钙质白云石中的带状面缺陷。在衍衬象中面缺陷呈现出特有的条纹衬度,并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它们沿着{018}面排列。面缺陷也可以分叉,分枝部分平行于{210}面。根据白云石面缺陷的取向,本文提出了鞍状白云石宏观弯曲面和微观面缺陷的取向关系。

    1991年01期 9-12+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6 ]
  • 我国沉积碳酸盐型锰矿中菱锰矿的成分特征

    姚敬劬

    本文研究了沉积碳酸盐型锰矿中菱锰矿的组成,阐明了Mn、Ca、Mg、Fe四种主要组分的频率分布特点。根据Q型聚类分析结果,将菱锰矿分成四个亚类。对比产于不同建造中菱锰矿的成分后,认为MgCO_3/CaCO_3具有成因标志意义:碎屑岩-泥质岩组合中的菱锰矿MgCO_3/CaCO_3=0.7—1.8,碳酸盐建造和火山沉积建造中的菱锰矿,这一比值分别为0—0.625和1.2—4.8。

    1991年01期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2 ]
  • 宁夏银南氧化带金矿床方解石的矿物学研究

    邱朝霞

    本文对银南氧化带金矿中各种方解石的矿物学研究表明:红色方解石的热释光强度大于灰色方解石和白色方解石的热释光强度,从红色方解石→灰色方解石→白色方解石,CaO+CO_2的总量偏离理论值的程度增大,CaO/CO_2比值偏离理论值的程度也增大,亦即其晶格的缺陷增多,红外吸收强度也随之增大;包裹体研究表明,本矿床的方解石可能均系地下热卤水形成。

    1991年01期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8 ]
  • 石膏及其热转变产物的红外光谱

    彭文世,刘高魁

    本文给出了石膏及其热转变产物——烧石膏和硬石膏的红外光谱。在晶体结构资料基础上,对石膏和硬石膏分别进行了因子群分析和位置群分析,其结果清楚地表明,理论预测的光谱与实测光谱相当一致。根据烧石膏的红外光谱和位置群分析的结果可以肯定,SO_4~(2-)离子的位置对称性不可能是D_2,只能为C_2或C_(10)热转变产物的红外光谱表明,石膏—烧石膏和烧石膏—硬石膏之间的热转变温度分别为80—100℃和350—400℃。

    1991年01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18 ]
  • 定量的穆斯堡尔谱学中比值C=C_a/C_b的实验测定

    阚学敏,张恩林,李宜荣

    按定量穆斯堡尔谱学公式:S_a/S_b=(C_a/C_b)(N_a/N_b),若两类铁原子的浓度N_a和M_b是已知的,并通过实验测得强度S_a和S_b,即可求得它们的相对强度系数((C_a/C_b)。但实际上这种测量有很多困难。本文介绍在特殊条件下的若干测量结果。选用铁白云石,橄榄石、钙铁榴石和铁铝榴石四种矿物;它们的含铁量已知,且各自只含有一种价态的铁原子,各自的谱图中只出现一组四极矩双线。制备了混合吸收体,它们各自由上述四种矿物之中的两种组成,每种矿物对吸收体含铁量的贡献N_a和N_b是已知的,并让N_a/N_b 1。若将C_a相对于铁白云石、钙铁榴石和铁铝榴石分别改写为C_(akr),C_(add)和C_(akm),将C_b相对于橄榄石改写为C_(olv),所求得的结果是:C_(add)/C_(olv)=0.964(±0.025),C_(alm)/C_(olv)=0.874(±0.020),C_(akt)/C_(olv)=0.828(±0.015),对这些结果与矿物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1991年01期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长江口地区绿色颗粒的矿物学研究

    张桂甲,孙和平,李从先,业治铮

    本文对长江下游河道、长江口现代沉积区、口外残留砂沉积区及大陆架现代沉积区表层沉积物中的绿色颗粒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特别运用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对其内部超微结构、单晶结构和单晶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长江口地区的绿色颗粒从宏观形态上可分为三类:颗粒状、书页状和生物状。不同形态者,其形成机制基本相同,只是微晶聚集的微空间环境不同。绿色颗粒的颜色和成熟度有较密切的关系,颜色愈深,K和Fe含量愈高,其成熟度也愈高。在某些颗粒中可以发现从边缘到中心,K和Fe增加,而Al和Si减少。本区绿色颗粒成熟度不高,K_2O含量为8—7%,仅少数可达8.5%。绿色颗粒主要矿物成分为海绿石、鲕绿泥石、磁绿泥石和蒙皂石。其中以海绿石为主,因此是一种复合型绿色颗粒。不同形态及不同沉积亚环境中绿色颗粒的矿物成分并无太大差别。

    1991年01期 39-44+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7 ]
  • LiNbO_3:Fe晶体在假彩色编码中色调与密度的定量关系

    叶斌,陈嘉鸥,季钟霖

    本文根据LiNbO_3:Fe晶体在产生光致折变时折射率与入射光能之间变化呈线性关系的特点出发,做了大量在假彩色编码时密度与色调间关系的试验,找出密度、曝光时间与色调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可以将黑白片上某区域的密度换成所需要的色调。

    1991年01期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7 ]
  • 非理想热力学混合作用对固溶体矿物热容的影响——以斜方顽火辉石-正铁辉石固溶体为例

    沙连堃

    斜方顽火辉石-正铁辉石(MgSiO_3-FeSiO_3)中Fe~(2+)及Mg~(2+)在M_1和M_2两种非等效位置上进行非理想混合。研究表明,辉石的等压热容(C_p)强烈依赖于组成,呈非线性关系,可表示为: 低温时热容的非理想混合效应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等温热容曲线(空间热容曲面)从一个极大值点(峰脊)分解为两个极大值点(峰脊),且逐渐趋向于理想混合热容直线(或平面)。

    1991年01期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9 ]
  • 某些金矿床中黄铁矿热电系数值的分布特点及其意义

    刘平,邱朝霞

    对我国五个不同类型金(银)矿床的数十件黄铁矿样品热电系数值分布特点的研究表明:黄铁矿的热电系数值的分布特点,能揭示一些目前普遍采用的黄铁矿热电系数平均值所没有挖掘出来的黄铁矿热电性在研究成矿期、成矿阶段的划分、矿床形成条件等方面的意义,并能帮助正确评价黄铁矿热电系数平均值的意义。

    1991年01期 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59 ]
  • 新疆齐求Ⅰ金矿床毒砂找矿矿物学研究

    胡大干

    所研究的毒砂有两个成矿阶段。早期成矿阶段结晶的毒砂不含金,晶体形态为菱形短柱状以及由此组成的双晶;晚期成矿阶段形成的毒砂富含金,晶体形态为长柱状。毒砂成分中Fe/(S+As)>0.5,As/Sb>1000,显微硬度值低于1000kg/mm~2是其含金的标型特征之一。毒砂皆属电子心型半导体,其热电系数与金矿化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是在同一粒级中,存在着热电系数愈大,含矿性愈好的趋势。

    1991年01期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9 ]
  • 一种未定名硫化物矿物—(Zn,Cu,Fe)S

    雷蕴芬,林月英,张德全,余静

    未定名硫化物矿物是一个稀少矿物,它发现于内蒙古铅锌矿的矽卡岩矿床中。共生矿物有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它呈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为165—214kg/mm~2。反射色为灰色微带蓝色,弱非均质性,深蓝—黄褐色。化学成分(wt%):S 32.32、Cu 6.46、Fe 6.56、Zn 54.29、Pb 0.31、Cd 0.20、Co 0.03(平均),分子式(Zn_(0.84) Fe_(0.11) Cu_(0.09)_(1.04) S。X射线分析数据与闪锌矿相同,d值和晶胞参数比闪锌矿(含铁)的小,晶胞参数比人工合成闪锌矿的大。粉晶主要强线为3.108(100)、1.906(50)、1.628(30)、1.240(20)、1.103(20)。

    1991年01期 78-8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0 ]
  • 绿砷钡铁石在广西的发现

    赖来仁,李艺

    本文研究了在广西德保铜锡矿床氧带化中发现的绿砷钡铁石,给出了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胞参数等矿物学数据。

    1991年01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0 ]
  • 有机累托石的合成与特性研究

    陈济美

    累托石是二八面体云母层与蒙脱石层1∶1规则间层矿物,兼有云母和蒙脱石的某些特征。本文利用二甲基十八烷基羟乙基季铵盐与累托石进行阳离子交换反应合成有机累托石。并采用物理化学,X射线衍射、差热、热失重和红外吸收光谱等分析方法对它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经季铵盐复合处理后,累托石矿物中蒙脱石层间被有机阳离子覆盖,它的面网间距d_(001)由原来的24.8增至29.5。累托石粘土由亲水憎油性转变为憎水亲油性有机粘土后能在有机溶剂中膨胀和分散。它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材料。

    1991年01期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95 ]
  • 我国叶蜡石的差热和红外光谱研究

    陈大梅,姜泽春,张惠芬

    叶蜡石的吸热反应温度为600—800℃,失重量5%。叶蜡石的红外光谱有两种基本振动形式。在含石英较多的叶蜡石红外谱图中,叶蜡石的吸收谱带减弱或消失。在叶蜡石加热到1000℃后的X射线粉晶衍射谱图上,出现了莫来石和方英石的特征谱线。

    1991年01期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0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