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从包裹体研究探索太古代一些金矿的成矿机理

    卢焕章

    对太古代一些金矿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其含金的成矿流体为低盐度<10wt%NaCl,均一温度为170~400℃,CO_2的含量为中等,并含有一定量CH_4。在这些矿床中主要见到三种类型的包裹体:CO_2包裹体。H_2O-CO_2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这三类包裹体常产于同一裂隙中或一个晶体中、或各产于不同的裂隙中、或其中之二共存于一裂隙中,并且其均一温度相近,但盐度和CO_2含量相差甚大,这表明发生了相分离。用质谱仪对这种同一世代的包裹体进行分析,证明的确存在着相分离,即从原始的H_2O-CO_2-NaCl流体,由于压力降低而发生相分离,形成CO_2和NaCl-H_2O流体,金就是在这种相分离的过程中沉淀出来。研究也表明,对于蚀变岩型金矿来说,引起金沉淀的因素除相分离外,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也可能是很重要的因素。对于含金的成矿流体来说,CO_2含量高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也许可作为找矿的一种标志。

    1991年04期 28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142 ]
  • 我国红宝石、蓝宝石及其包裹体

    陈银汉,陈卫,陈燕,燕永恒

    我国红宝石和蓝宝石矿床有岩浆型、接触变质型、伟晶岩和砂矿等,岩浆型为主要矿床类型。红宝石以玫瑰红为主,血红色少见;粒度一般为5mm±。蓝宝石为靛蓝色,墨水蓝罕见;粒度一般5~50mm。两者莫氏硬度为9±0.1,比重4±0.1。宝石中有晶质包裹体、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CH包裹体。岩浆型和接触变质型宝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1380℃,压力(1~24)×10~8Pa。根据包裹体信息指出:指纹包裹体及其中CH包裹体是天然宝石的鉴别标志。宝石的颜色与亲铁元素及CH包裹体有关。星光宝石与六面针包裹体有关。

    1991年04期 298-304+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5 ]
  • 大别-胶南高压地体变质杂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和形成的热动力条件

    刘斌

    在中国陆内南北板块之间古缝合线内大别-胶南高压地体中。分布着一套变质程度不一的杂岩系,我们将其划分出三期高峰变质作用形成的不同性质变形变质岩相带,并阐述了各自所代表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计算出它们形成时的温度、压力、氧逸度、差异应力等热动力参数,为揭示地体变形变质环境和构造演化特点,提供了可靠(?)数值根据。

    1991年04期 305-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4 ]
  • 四川威远气田烃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王鹤年,储同庆,陈来福

    通过烃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均一化温度、气相及液相成分、盐度以及同位素的研究,可以认为威远气田的天然气主要是由白云岩中有机质形成。由于从80~160℃到200~240℃的热解作用,有机物质已演化到过成热阶段。这一过程可由白云岩中存在液态烃及含沥青烃流体包裹体得到证明。威远气田的特征是:震旦系白云岩中天然气的自产自储,以CH_4为主;油田水为古海水,盐度(4.3~17.2)wt%NaCl,pH>8,(CO+CH_4)/CO_2比值指示还原条件。在基底花岗岩石英中发现有气态烃包裹体,其成分及δ~(13)C‰与花岗岩储气层中产出的天然气一致,为部分天然气可能来自深部地壳或地幔提供了新的证据。因而,威远气田天然气的成因主要由有机物质形成,部分甲烷气可能经基底断裂来自地球深处。

    1991年04期 317-324+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5 ]
  • 南海海山玄武岩形成条件研究

    李兆麟,丘志力,秦社彩,庞学斌,梁德华,滕云业,李扬

    南海海山火山岩主要由碱性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粗安质浮岩、英安岩等组成。火山岩中的矿物包裹体主要为非晶质熔融包裹体,反映出海山火山岩水下喷发冷凝较快的特点,并在碱性玄武岩及其地幔岩包体中发现流体熔融包裹体,表明该区上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曾经历过熔浆与流体不混熔的过程。四个海山火山岩直接测定的成岩温度分别为:中南海山碱性玄武岩1155~1185℃,宪北海山碱性玄武岩960~1200℃,拉斑玄武岩1040~1230℃,玳瑁海山拉斑玄武岩1245~1280℃,尖峰海山粗安质浮岩880~1140℃。中南海山及宪北海山碱性玄武岩的平衡压力分别为13.57×10~8Pa和8.8×10~8Pa。宪北海山地幔岩包体的辉石平衡温度为1073~1121℃,压力为(15.58~22.47)×10~8Pa,表明碱性玄武岩浆来源较深,已达到该区上地幔软流圈范围。

    1991年04期 325-33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47 ]
  • 赤峰地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与深部预测

    张文淮,伍刚

    对赤峰地区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含石英脉蚀变岩)金矿床的研究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成分、温度和特征元素比值等可以作为金矿化找矿评价和深部预测的标志。(1) 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是成矿溶液的代表,反映了金矿形成的条件和环境。可以将均一温度作为一种深部预测的变量指标。(2) 石英红外光谱CO_2和H2_的光密度,实际上反映的是石英中流体包裹体CO_2和H_2O的含量特征。D_2和D_2/D_1的特征值可以作为金矿床深部预测的变量参数。从上到下,D_2/D_1值的增大,可以预示金矿化向下逐渐增强。(3) 容矿围岩为石墨片岩(或含有机质的岩层)的金矿床,包裹体的气体成分,特别是CH_4和N_2的含量与金的富集有关,可以判别“无矿”和“含金”石英。

    1991年04期 334-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56 ]
  • 黔东汞矿有机成矿作用的有机包裹体研究

    施继锡

    本文利用有机包裹体讨论了有机质在黔东汞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找汞富矿的包裹体标志及找油气与找汞矿的关系。

    1991年04期 341-345+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69 ]
  • 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李荫清,艾永德

    含金石英脉产于角闪斜长片麻岩的内蒙古红花沟和莲花山金矿床。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以气液比为(5~30)%的两相H_2O包裹体为主,很少见到富气H_2O包裹体,有少量CO_2-H_2O包裹体,其初熔温度为-56.6~-56.3℃,CO_2临界温度平均为+16.1℃,CO_2水合物消失温度为+5.6℃。成矿流体主要为含少量CO_2的均一的NaCl-H_2O溶液。盐度平均为(4.75~6.73)wt%NaCl,包裹体δD为(-85.5~-97.7)‰,δ~(18)O_(H_2O)为(-2.0~+2.1)‰,δ~(13)C_(co_2)为(-8.3~-2.2)‰,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和天水。引起金氯络合物分解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的变化,成矿过程中多量天水的渗入,使体系温度下降至180~240℃,并导至溶液由酸性向中性(pH=5~6)转化,在f_(02)约为10~(-35)~10~(-41)Pa,Eh约为0.5时,产生自然金的沉淀,

    1991年04期 346-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9 ]
  • 流体相分离的深度(压力)-温度场特征及其对热液矿床定位的意义

    池国祥,卢焕章

    大量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相分离作用是造成热液矿床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对几种常见的成矿流体相分离深度-温度场特征进行了讨论,包括不同流体体系在不同深度、温度条件下的相分离曲线的特征,盐类及二氧化碳对流体相分离场的影响以及不同压力状态下相分离场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钨锡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实例,讨论了流体相分离深度-温度场对矿床的定位(尤其是矿床的产出部位与岩体接触带的距离)的意义。

    1991年04期 35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157 ]
  • 胶东两大成因系列金矿石英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及成矿流体组分地球化学研究

    杨忠芳,徐景奎,赵伦山,吴悦斌,沈镛立

    胶东金的成矿作用是在以前寒武纪绿岩带为初始矿源层背景上演化的。与各时代地质热事件相匹配的成矿作用形成了区域两大内生成因系列热液金矿——元古宙变生热液金矿及中生代大气降水热液金矿。成矿流体与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δD、δ~(18)O演化规律及成矿流体化学组分一方面揭示了这两种矿床成因的差异,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它们存在着某些内在的成因联系。

    1991年04期 363-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170 ]
  • 河南祁雨沟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包裹体研究

    谢奕汉,范宏瑞,李若梅,王英兰

    本文通过包裹体研究了祁雨沟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性质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为该类型金矿找矿与评价提供依据。

    1991年04期 370-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11 ]
  • 脆韧性构造岩中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以上海及其邻区为例

    刘斌

    本文对本区四组断裂带脆韧性构造岩中矿物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根据赋存包裹体的显微构造特征,确定了构造岩的应力性质,划分出岩石变形的构造阶段。由流体包裹体及其主矿物的测定,计算出各构造阶段的热动力学条件。最后,指出本区构造演化规律并探索地震活动的特点。

    1991年04期 377-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36 ]
  • 湘西江南型金矿床流体包裹的研究

    牛贺才,马东升

    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湘西江南型金矿床为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为地下热水与变质水混合而成的中等盐度、密度的弱还原性热液,成矿作用是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同时还表明:断裂构造对湘西江南型金矿床的矿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1991年04期 386-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57 ]
  • 评价含锡花岗岩类岩体成矿性的包裹体地球化学标志

    郑跃鹏,喻铁阶,蔡宏渊

    本工作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湘桂粤赣地区主要含锡花岗岩类岩体和部分非含锡岩体矿物中包裹体的发育分布特征和大小、形状、类型、气相比、均一温度、盐度、气液相成分、氢氧同位素组成等特征,指出含有机质包裹体、沸腾包裹体群、含流体相熔融包裹体,CO_2含量大于4%,Cl~-/F~-摩尔比值小于1以及流体总浓度大于10%等特征是成锡岩体的包裹体地球化学判别标志。

    1991年04期 395-402+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1 ]
  • 胶东台上金矿床矿物中包裹体研究

    周凤英,李兆麟

    胶东台上金矿床是近年来刚探明的一个超大型金矿床。矿体产于滦家河花岗岩体内部,成矿热液主要来自滦家河花岗岩体中的含矿粒间溶液。成矿热液的盐度为5.5~9.0wt%NaCl,密度为0.76~0.92g/cm~3,富含K~+、Na~+、Ca~(2+)、Mg~(2+)、SO_4~(2-)、Cl~-、F~-、HCO_3~-以及挥发分(H_1O、CO_2、CO),并由于这些挥发分的存在,使金易与[(HS)~-]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存于溶液中及迁移过程中。当断裂形成时,成矿地球化学系统经历了瞬时减压沸腾作用,导致p、T、pHfo_1等物理化学条件明显改变,含矿粒间溶液迁移和富集,在适宜地点沉淀成矿。台上金矿床形成于弱碱、弱还原的化学环境中,220~300℃,(300~600)×10~5Pa的温压条件下,是一个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1991年04期 403-412+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99 ]
  • 江西茅排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刘晓东,徐海江

    流体包裹体的系统研究表明茅排金矿形成于中高温、中低压环境。从成矿早期至成矿晚期,成矿温度和压力、成矿流体的盐度、密度、Eh、pH、fo_2以及成分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等具一定的演化规律。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属H_2O-NaCl-CO_2(+CH_4)体系,富含CO_2、CH_4等挥发分。成矿晚期成矿流体出现不混溶性,有利于金的富集沉淀。流体包裹体中某些特征参数K~+/Na~+、CO_2/H_2O和含CO_2包裹体的丰度可作为金矿化贫富的判别标志。

    1991年04期 413-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7 ]
  • 浙江中部火山岩地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王碧香,张元奇,杨崇辉,张锡军

    本文主要记述了治岭头、八宝山和庄山三个矿区,通过与金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的研究,阐明了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和矿床的成因。它们的成矿温度主要集中于140~330℃,为低温矿床。成矿的压力集中于12~41MPa,成矿深度约为0.3~1.2km。气体组分的还原参数较低,平均为0.4,fo_2约为10~(-32)~10~(-41),成矿溶液富水和CO_2。治岭头成矿溶液为NaCl-KCl-CaSO_4-H_2O体系,而八宝山为KCl-NaCl-CaSO_4-H_2O体系,属于弱酸性。成矿溶液的含盐度为(0.7~2.5)wt%NaCl,属于低盐度,其密度值为0.7~0.85g/c1m~3。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δD(‰)为-58.5至91.1,δ~(18)O_(H_2O)(‰)为+3至-9,成矿溶液主要由大气降水(或地下水)和岩浆热液混合组成。

    1991年04期 42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7 ]
  • 第16届国际矿物学大会筹备信息

    谷人

    <正> 第16届国际矿物学大会将于1994年9月4日至8日在意大利的比萨举行。大会主办单位为意大利矿物岩石学会、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和欧洲矿物联盟。具体组织工作由意大利矿物岩石学会负责。组织委员会主席是比萨大学地球科学系的S.Merlino教授。

    1991年04期 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隈子-寇半沟区金矿床包裹体研究及外围矿点远景评价

    王莉娟,方楠,娄元生,申少华

    限子矿床矿脉石英中分布有密集呈云雾状,灰黑色,负晶形为主的包裹体群。CO_2包裹体丰富,含CaCl_2等钙盐类的子矿物包裹体及有机包裹体发育。特别是还发现有大量流体熔融包裹体,成矿以300~380℃为主,流体呈中性,弱还原环境。寇半沟矿床成因与之类似,本文根据其包裹体特征,初步讨论了该类型矿床成因,并根据包裹体特点对外围矿点石英脉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

    1991年04期 429-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9 ]
  • 编后语

    <正> 本专辑是由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流体包裹体实验室和本刊编辑部联合发起组织的。《矿物学报》编委傅平秋教授等以及矿床开放研究室王中刚、李朝阳、张宝贵等几位教授给予了热情支持,并提出许多指导性的意见。征文通知发出后,得到国内包裹体界

    1991年04期 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矿物学报1991年第11卷总目录

    1991年04期 445-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