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中国二八面体含铝蒙皂石矿物化学和晶体化学的特征

    潘建强,孔佑华,谢鉴标

    通过对我国64个二八面体含铝蒙皂石矿物化学及晶体化学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它们的矿物化学及晶体化学的基本特征,并得出八面体组分是影响蒙皂石矿物学及物理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AlAl-AlFe—AlMg三角图划分了我国二八面体含铝蒙皂石的晶体化学类型,并对原分类图进行了模式化处理,使AlAl-AlFe—AlMg图更具实际意义。蒙皂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与晶体化学模型有对应性,并受八面体三价离子Fe~(3+)及二价离子Mg~(2+)的控制。

    1993年04期 293-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4 ]
  • 硼酸盐矿物的振动光谱研究——Ⅲ:理论分析

    查福标,谢先德,彭文世

    本文利用位置群分析和因子群分析得到硼酸盐矿物的振动模式,并利用正则坐标分析从实测振动频率计算了矿物的力常数,得出: (1)利用位置群分析与因子群分析,可以得到矿物振动光谱所应具有的谱带数目,但理论结果与实测谱图并不完全一致,一般情况下,位置群分析就能得到与实测谱图相近的谱带数目。 (2)对于比较简单的配阴离子团,可以利用正则坐标分析由实测的振动光谱频率计算力常数,从而得到有关化学键的信息,或者由已知的力常数计算得到振动频率。

    1993年04期 303-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1 ]
  • 微细粒金矿超显微金的AEM研究

    孙振亚,叶先贤,万光权,刘永康

    利用高分辨率分析型透射电镜对微细粒金矿未氧化砂岩和局部褐铁矿化泥砂岩矿石进行了分析,成功地观察到多颗粒度范围在5~600nm之间大小各异的超显微独立自然金矿物。并用X射线能谱仪及电子衍射分析鉴别了载金物相,讨论了超微金的赋存特征及其聚集复合现象。与其他显微分析术相比,分析电镜是目前研究超微金赋存状态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1993年04期 309-312+409-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8 ]
  • 煤基石墨的喇曼光谱学研究

    陈宣华,郑辙

    煤体经热变质作用形成的石墨叫煤基石墨。本文研究了煤基石墨的一级和二级喇曼光谱。作者认为,石墨及有关的碳质物质的一级喇曼光谱是由层内振动激发的,反映了它们作为二维晶格的完整性程度。煤基石墨中存在的层内结构缺陷分为两种,一是煤中特有的,在石墨化过程中逐渐消失;另一是由研磨(剪切应力)作用带入的,可能与构造应力作用有关。石墨化过程和剪切应力作用过程是效果近于相反的两过程,而石墨的二级喇曼光谱则可揭示其作为三维晶格的完整性程度。

    1993年04期 313-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1 ]
  • 海南抱板金矿田围岩蚀变带中绿泥石的特征及其意义

    肖志峰,欧阳自远,卢焕章,程景平

    通过对海南抱板金矿田围岩蚀变带中绿泥石成分的分析,讨论了蚀变带中绿泥石的成分变化,并由此确定围岩蚀变形成于290~330℃和氧逸度为10~(-26)~10~(34)的条件下。结合含金石英脉的流体包裹体研究,从蚀变到成矿物质沉淀,热液的温度和氧逸度是变化的。

    1993年04期 319-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45 ]
  • 膨润土的酸化脱色机理研究

    王世杰,陈丰

    通过对广西田东钙基膨润土的酸化脱色实验研究,表明活性土的脱色能力是其表面积和酸化作用中浸取出的铝离子量的函数;在钙蒙脱石晶体结构处于彻底破坏前的临界点,膨润土具有最大的脱色能力和比表面积。

    1993年04期 325-330+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12 ]
  • 氟碳钙铈矿的42R、48R的16H新多型

    杨光明,吴秀玲,潘兆橹

    采用CM12透射电镜,对我国四川昌北M稀土矿床中的氟碳钙铈矿微结构特征作了电子衍射分析和晶格象观察,揭示出氟碳钙铈矿晶体中混合多型体的堆垛序列,在不同部分观测到不同的多型体,其中以氟碳钙铈矿6R多型为常见普通多型体。本次工作发现了42R、48R和16H三种新多型,并进一步证明,氟碳钙铈矿晶体中存在的多型结构相当复杂,但以长周期堆垛形成的多型体出现的几率要比短周期堆垛的多型体少得多。

    1993年04期 33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1 ]
  • 我国首次发现原生——自然硅

    周再鎤,刘秀清,江饶通,陈玫,吴元,卢林

    本文对自然硅进行了矿相学、矿物学研究。该矿物产于福建某地矽卡岩型硫、多金属矿床中。自然硅呈亮灰银白色、强金属光泽。性脆。镜下呈浑圆粒状、乳滴状。均质。实测比重d=2.368。硬度H_M=6.76。反射率 R 470nm 37.08;546nm 33.44;589nm 31.27;650nm 29.96。经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Si 99.87%~99.94%。含少许Al、Ca、Fe机械混入物。X射线粉晶分析,主要X射线粉晶谱线:3.155(100),1.927(93),1.642(60),1.361(17),1.248(25)。等轴晶系。晶胞参数a=0.544nm。Z=8。空间群:O_h~7-Fd3m。 自然硅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数据及化学成分定名,它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和经济意义。

    1993年04期 335-340+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5 ]
  • 大别山高压变质杂岩中的硬玉

    刘晓春,关雅先,张培萍,常丽华

    本文描述了在大别山高压变质杂岩中新近发现的石榴硬玉石英岩的岩石学特征。对高压指示性矿物硬玉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化学成分及结构进行了精确测定和研究,认为石榴硬玉石英岩与柯石英榴辉岩形成于同一高温超高压物理化学条件,硬玉的出现主要受控于原岩特定的化学成分。

    1993年04期 341-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2 ]
  • 福建南平伟晶岩中的柱磷锶锂矿——磷铝钙锂石

    倪云祥,杨岳清,王文瑛

    柱磷锶锂矿与磷铝钙锂石是一完全类质同象系列(Sr、Ca)的两个端元矿物,二者在自然界都十分罕见,仅少量产于花岗伟晶岩中,所报道的产地也廖廖无几。笔者于1985年在福建南平花岗伟晶岩田的白云母-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中发现了这两种矿物。二者在国内均属首次发现。本文详细地报道了南平柱磷锶锂矿-磷铝钙锂石的产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特征及矿物晶胞参数等。研究指出:南平柱磷锶锂矿是伟晶岩中原生大块体羟磷铝锂石的交代蚀变产物;而磷铝钙锂石则是次生矿物光彩石的蚀变产物。

    1993年04期 346-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5 ]
  • 丹凤及西峡的蓝晶石族矿床中石榴子石的标型特征

    王克勤,李明凯

    本文对丹凤西峡地区不同蓝晶石族矿床石榴子石进行了较系统的矿物学研究。从石榴子石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及氧同位素组成与矿床成因类型、变质相的相关关系,总结出了石榴子石的标型特征。

    1993年04期 354-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1 ]
  • 汝箕沟煤中矿物的成因研究及其意义

    张慧,李小彦

    本文在较大量和详细的煤岩煤质研究之后,进而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及显微镜热台等对宁夏汝箕沟无烟煤中矿物的成分、晶形、微量元素、包裹体温度等进行了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汝箕沟煤中的次生矿物及原生矿物的次生变化均与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这将为该区煤变质成因提供直接证据。

    1993年04期 362-367+413-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1 ]
  • 海南省蓬莱蓝宝石及其形成条件研究

    丘志力,李兆麟,秦社彩,庞学斌

    海南省蓬莱是我国著名的蓝宝石产地之一。本文研究了该地蓝宝石的矿物学及化学组成特征,并首次详细研究了蓝宝石的包裹体特征,测定了蓝宝石的形成温度。最后,综合其它证据,对蓝宝石的成因进行了讨论。 本区蓝宝石中的包裹体主要分成五种类型:①固体包裹体(锆石、钛铌铁矿等);②原生熔融包裹体(A+G,A+G+C);③次生熔融包裹体(A_(Fe+Si)+G,A_(Fe+Si);④指纹状包裹体(A,A+G,A+G+C,A_(Fe+Si);⑤流体熔融包裹体(A+L_(CO_2)+G,A十L_(CO_2)。其中②类原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125~1265℃。

    1993年04期 368-373+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6 ]
  • 平顶山矿区煤矸石特征及综合利用途径

    刘大锰,葛宝勋,黄志明,邓寅生

    在查明平顶山矿区煤矸石占地面积、矸石积存量及年排矸量的基础上,作者系统地采集了全矿区井上和井下煤矸石样品,进行了化学分析、工业分析、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岩矿鉴定和扫描电镜测定。查明了本矿区煤矸石的成分、矿物及微量元素特征。并指出了各类矸石可资进行综合利用的途径

    1993年04期 374-38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67 ]
  • 尖晶石族矿物的热辐射性质研究

    姜泽春,陈大梅,李文瑛,曹秀琴

    本文主要研究尖晶石族矿物在 50~650℃,2~40μm波长范围内的红外光谱发射率和总发射率。文中共研究了三十余种尖晶石族矿物的发射率。测试结果表明,尖晶石族矿物的发射率的大小受其成分、晶体结构、温度和波长的制约。过渡族中的着色离子将大大增加矿物在红外短波段的发射率。

    1993年04期 382-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98 ]
  • 计算矿物颜色指数的新检索表

    刘建明

    本文为国际上通用的两种标准光源——A和C以及等能光源提供一套求解颜色主波长λd和饱和度Pe的新检索表,使读者能完全脱离色品图直接表解出λd和Pe。本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此外还给出了使用等值纵坐标法计算矿物颜色相对于上述光源的三刺激值(X、Y、Z)所需的基本数据。

    1993年04期 391-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0 ]
  • 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IMA CNMMN)关于矿物多型后缀的规范

    E.H.Nickel,曹亚文

    <正> 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IMA CNMMN)已经出版了关于矿物命名的若干准则,其中包括对矿物多型的命名法(如:Nickel和Mandarino)。从根本上说,多型名称是由在根矿物名(root name)后附加数字和字母,并将数字和字母用连字符(-)与根矿物名连接起来而形成。附加的数字部分代表层的周期(layering periodicity);而字母部分以斜体书写,代表晶系。举例来说,wurtzite—4H(纤锌矿—4H)是具有4倍于纤

    1993年04期 402-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2 ]
  • 矿物学报1993年第13卷总目录

    1993年04期 404-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