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岩浆-流体过渡和阿尔泰三号伟晶岩脉之成因

    卢焕章,王中刚,李院生

    本文对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的三号伟晶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特别是流体-熔融包裹体进行了研究,证明岩浆的确可以分出热液,对于三号伟晶岩脉来说,这种热液组分主要是NaCl-CO2-H2O流体。

    1996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巴吉地区全新世累托石粘土岩的发现及其矿物学研究

    张乃娴,王连城,赵耕梅,马玉光,杨雅秀

    在中国广西巴吉地区第四纪全新世发现累托石粘土岩层。主要矿物组成为累托石、少量伊利石、叶蜡石和高岭石。X射线分析显示,天然走向片累托石的d(001)=2.3994±0.011nm,经乙二醇处理后,d(001)=2.661±0.005nm,根据MacEwan的直接傅立叶变换法,计算了乙二醇处理后的累托石基面反射的傅立叶变换,并得出两种成分层的概率是PI:PM=0.499:0.501和VC=0.03,表明这是规则性极好的间层矿物。其主要化学组成是SiO2、Al2O3和H2O,微量元素Zr、Pb、Y、Sn含量高于地壳中克拉克值。还利用红外、差热和透射电镜、扫描电镜以及高分辨电镜研究了其矿物学特征。巴吉累托石粘土岩主要是由原生累托石粘土岩层经过侵蚀和搬运再沉积形成的。

    1996年01期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碱性玄武岩中的某些巨晶单斜辉石──Ⅱ:穆斯堡尔谱──兼论单斜辉石的异常穆斯堡尔谱和铁结构态的测定

    章礼明,傅平秋,张恩林

    本文对辽宁宽甸碱性玄武岩中巨晶单斜辉石进行穆斯堡尔谱研究。应用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较合理地解释了单斜辉石的异常穆斯堡尔谱。结合XRD讨论了单斜辉石中Fe结构态的测定以及穆斯堡尔谱的可应用性。巨晶应结晶于相当氧化的环境。

    1996年01期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六二一七热液铀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研究

    郑永飞,傅斌,龚冰

    根据包裹体分析资料和热力学计算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本文研究了江西六二一七花岗岩型铀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并对红化(赤铁矿化)与热液铀矿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得到,热液铀矿化形成于中低温、中压、低氧逸度、高流逸度、中性至弱碱性的还原环境。成矿热液中,铀主要呈[UO2(CO3)2]2-和[UO2F4]2-形式迁移,至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发生沥青铀矿沉淀。红化是矿前期高氧逸度流交代热液对围岩氧化所至,红化蚀变岩石因含有Fe3+,从而有利于热液铀矿化的发生。

    1996年01期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黄铁矿表面及其与Au(HS)_2~-溶液作用的STM研究

    张世柏,谢先德,吴大清,张平城,白春礼

    本文用STM研究了黄铁矿和方铅矿表面的原子结构、纳米级微形貌、电子态分布及其吸附态的特点。STM电流图象揭示了表面缺陷与表面电子态之间的对应关系,硫化物表面的化学反应活性可能是与表面缺陷引起的局域导电性增强有关。STM观察进一步表明黄铁矿和方铅矿对金的硫氢配合物的吸附作用优先发生于扭折位和台阶边缘等高能部位,反映出吸附态的分布也是与表面电子态分布相对应的。这样就从微观领域考证了硫化物表面对化学活性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理解表面反应机理提供了依据。

    1996年01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新矿物袁复礼石的晶体结构

    马喆生,施倪承,刘泉林

    本文采用直接法测定了袁复礼石的晶体结构,结构参数经最小二乘法修正后R=0.048。结构分析表明袁复礼石与硼镁钛矿结构类型一致,M1位置上为Fe端元组分,M2位置上为Mg端元组分的新矿物,晶体化学式为:(Mg0.9342+Fe0.1852+)1.119(Fe0.6033+Al0.1793+T0.1094+Mg0.1092+)1.000(B0.89O3)O

    1996年01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尖晶石-斜方辉石间Al-Cr交换平衡的实验研究

    李建平

    在温度为1030~1400℃,压力为0.4~2.0GPa条件下,在自然体系中进行了包含橄榄石-叙方辉石-尖晶石-(熔体)-(斜长石)矿物组合的平衡实验。探讨了斜方辉石-尖晶石间的Al-Cr交换平衡。通过对这平衡的研究,得到Al-Cr在尖晶石中的混合参数WAl-CrSp49541±5000J/mol;它较简单体系中所得WAl-CrSp要大许多,可能是由于自然体系中有Ti4+和Fe3+等混入尖晶石结构中,或是文献中对WAl-CrOpx-0和WMg-AlOpx=0的假设错误所致。实验结果还发现在一定温度下,斜方辉石中Cr的含量随平衡共存尖晶石中Cr的增大而成抛物线状增大。第一次实验验证了Nagata(1983)在自然岩石中的观察。

    1996年01期 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铝硅酸盐矿物六元环Al避免原则的研究

    刘耘

    利用量子化学半经验计算PM3方法,对硅酸盐矿物结构中重要的六元环体系的各种同分异构体进行了能量差值的计算研究。同实验结果相比,计算的能量差值△E具有较好的精度,本文用这些△E值具体讨论了六元环的各种形式中Al避免原则的正确性和多样性。

    1996年01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笔石组成与结构的微区分析

    刘大锰,侯孝强,蒋金鹏

    采用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Micro-FT-IR)和装有液体金属离子枪的高分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首次研究了笔石的化学组成与结构。Micro-FT-IR谱图在1680~1740cm-1和1000~1320cm-1范围内吸收强度高,而1600cm-1处吸收强度低.表明笔石是由含N、O等杂质原子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组成,且该笔石热演化程度不高;TOF-SIMS谱图表明,笔石的二次离子峰主要集中在较低质量数处,在高质量数峰强度低,且M/Z43,105,135等峰强度高,亦证实笔石的上述组成特点。研究结果表明Micro-FT-IR和TOF-SIMS技术是煤及源岩显微组分微区成分分析的有力工具。

    1996年01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十八顷毫矿区~(40)Ar/~(39)Ar坪年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陈洪新,孟宪刚,王建平

    对采自十八顷毫金矿区的黑云母、角闪石用阶段升温法进行40Ar/39Ar年龄谱研究,结合矿区地质特征,认为黑云母近似直线年龄谱的坪年龄(277Ma)及角闪石稳定坪年龄(288Ma)代表了韧性剪切带最新活动的时代;角闪石矿物年龄谱反映的后期热扰动(268Ma)反映区域退化变质作用发生的时代,269~277Ma的年龄可能代表了与退化变质同时的金矿化时代。

    1996年01期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蒙脱石中铁的赋存状态的研究

    王德强,郭九皋,王辅亚,张惠芬

    通过对徐闻、三水、高州等地五个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化学全分析,发现它们为含铁量不同的蒙脱石,层间可交换阳离子主要为Ca2+。几个作品穆斯堡尔谱表明使主要以Fe3+的形式存在。含铁量较高的样品XGA、XSA、SS的话可以拟合出Fe3+的二对四极双峰,表明铁在蒙脱石中占据两种不等同的八面体位置。

    1996年01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浙江东部火山岩型银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耿文辉

    矿床产于火山岩系中,围岩蚀变发育,其硅化、绢云母化、菱锰矿化、冰长石化与矿化有关。成矿流体组分为Na+、K+、Ca2+、F-、Cl-。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测定,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有大气降水加入形成混合流体,并以低盐度为特征。成矿温度205~236℃,为中低温矿床,成矿压力3.80×105~5.00×107Pa。矿床成因类型可确定为浅成中低温火山热液贵金属矿床。

    1996年01期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岭石形成赛隆过程相变初探

    邱克辉,张其春,曹爱红

    本文对比了高岭石热分解及经碳热还原氮化作用制备赛隆(Sialons)过程中的相变情况。我们发现高岭石在这两种过程中发生的相变并不尽相同。加热高岭石最终形成莫来石和方石英过程中的相变,在其经碳热还原氯化作用制备赛隆的过程中是否出现,取决于温度、时间、C/Si原子比、N2流量等实验条件。后者因受众多实验因素的影响,其相变过程远放前者复杂。因此,笔者认为这两种过程中相变是相同的观点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1996年01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广东绿玉的物质组成和谱学特征

    王辅亚,张惠芬,冯璜,郭九皋

    本文主要通过化学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光吸收谱等测试手段对广东绿玉的物质组成、物化特征、呈色机理进行一些探讨。测试结果表明,广东绿玉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绢云母,其次为绿泥石。在不同颜色和质量的绿玉中,除了化学成分不同外,两种矿物的含量、矿物的结晶程度和聚集状态也都不同。所呈现出的各种各样颜色主要与二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和钛离子的浓度及赋存状态有关。

    1996年01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毕家山铅锌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Ⅱ):整体有机质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段毅,马兰华

    本文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毕家山铅锌矿床各类围岩和矿石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有机质丰度与成矿金属元素含量、有机质演化与矿化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了成矿物质的来源,为毕家山铅锌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一些有机成矿的证据。

    1996年01期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珍珠陶石的夹层化合物法鉴定

    沈忠悦,叶瑛

    应用联氨,使珍珠陶石形成其夹层物,然后再用水洗获得水合珍珠陶石。这种水合珍珠陶石具有十分特征的0.835umX射线衍射峰。而高岭石族的其它矿物却保持不变。利用这一明显的特征,可以容易地区分出混合在高岭石中的少量珍珠陶石。

    1996年01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矿物英文名称的含意解析

    沈守文

    许多矿物中文名称与英文名称的含意不一致,为了正确理解矿物的英文名称,本文介绍了130个常见矿物和重要矿物的英文名称的含意。

    1996年01期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