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新春,炎金才,王冠鑫,王世忠,刘良,舒桂明
铬铋矿(Bi16.006Cr0.997O27)是在陕西省洛南县驾鹿金矿床中发现的一种新矿物。该矿物通常呈不规则状微细晶集合体,柱状小晶体大小在0.005mm×0.002mm~0.05mm×0.025mn。之间,集合体大小约0.01~0.5mm。呈桔黄或黄棕色,性脆,半透明,条痕棕黄色,金刚光泽,具不完全解理;一轴晶,正光性。实测密度为9.80(3)g/cm3。计算密度9.85(1)g/cm3。维氏硬度95.8~128kg/mm2,摩氏硬度3~4。折射率ω=2.50(2),ε=2.55(2)。15个电子探针平均成分Bi2O3为97.25%,CrO3为2.6%,总和99.95%,化学式:Bi16.006Cr0.997O27,理论式:Bi16CrO27。X射线粉晶衍射主要强线d(I)(hkl)为:0.319(100),(123);0.273(40),(310);0.198(40),(316);0.1932(20),(420),0.1715(30),(219);0.1655(55),(503,·433)。根据指标化求得铬铋矿为四方晶系,可能的空间群为I4,I4或I4/m;a=0.8649(3)um,c=1.724(1)nin,c/a=1.9933;V=1.2896(6)nm3,Z=2。1-Kp/Kc=0.025。铬铋矿作为新矿物及其命名已被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和矿物命名委员会批准通过,其样品存放中国地质博物馆。
1996年04期 335-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3 ] - 刘耘
本文介绍了新近研究层间交换的远红外方法,并用该方法研究了金按伊利石层间交换的性质。随着温度的升高,伊利石的远红外谱段从108cm-1向低波数方向偏移,300C时为107cm-1,500℃时为100cm-1,700℃时为98cm-1,同时,伊利石的释钾程度也伴随着增加,远红外谱段同释放钾的能力有一清楚对比,因此可以用远红外方法预言伊利石释钾的能力。最后,利用量子化学计算的PM3方法首次从理论上证明了该谱段的归属,发现不仅上述谱段的归属同层间钾有关,而且还存在不止一个这样的谱段,但并不是所有这个范围内的话段都同钾有关。
1996年04期 340-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9 ] - 胡能高,杨家喜,赵东林
采自陕豫交界秦岭群中的榴辉岩主要由石榴子石和绿辉石组成,同时还含有少量的角闪石和金红石。本工作由四个单矿物和全岩五个样,测得Sm-Nd等时年龄为400±16Ma,(r=0.997575),εNd=十3.6,说明在加里东期北秦岭造山带发生过高压变质事件。
1996年04期 349-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12 ] - 刘广深,洪业汤,朴河春,曾毅强
以五级撞击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采集贵阳市城、郊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了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全硫同位素组成,初步查明了贵阳市城、郊大气颗粒物全硫同位素组成在时空和粒径上的变化趋势:①大气颗粒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随粒径变小而减小;②城区样品各级颗粒物的δ34S值有低于郊区的趋势。大气颗粒物的硫同位素组成是追踪酸雨的物质来源、评估甲硫、二甲硫等反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等工作的基础性资料。
1996年04期 353-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32 ] - 王岩国,郭九皋,于瀛大
在含于磁铁矿中的四方对称结构氧化铅中观察到柏格斯夫最为2/11(310)的{110}层错。这些层错平行排列并相互交截、穿插形成沿(100)方向的调制结构,调制波的平均波长约为100nm;同时,由多相共生区域的选区电子衍射图测定了磁铁矿中四方和正交氧化铅及方铁矿的取向关系。
1996年04期 358-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吴秀玲,孟大维,杨光明,潘兆橹,李斗星,戴吉岩,胡魁毅
根据HRTEM研究,在四川西昌地区的钙稀土氟碳酸盐矿物衍生多晶体中发现了四种不同的B10S8型[即氟碳怖矿(B)/直氟碳钙铈矿(S)为10:8]新规则混层矿物(B10S8-I,B10S8-Ⅱ,B10S8-Ⅱ和B10S8-Ⅳ)。用SAED和HREM方法确定了四种新规则混层矿物的晶体结构对称性、晶胞参数、结构堆垛模式及晶体化学式等。四种B10S8新规则混层矿物结构中,Ce-F离子层的堆垛层序以及两个Ce-F离子层之间的碳酸根离子层的排列方式均不同。同时还观察到该类矿物中的畸结构及堆垛层错等。
1996年04期 365-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 - 朱成明,金志升,蔡恩照,黄智龙
本文对Ni40Mn30Fe30合金与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得到的含水叶蜡石,在高温超高压下的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温度测至1420℃,压力测至5.5GPa。研究了该反应进行的物理-化学机制,以及反应速率与温度、压力、含水量等参数的关系。对高压下物质迁移运动的固有特征进行了探讨。
1996年04期 370-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6 ] - 张世柏,吴大清,谢先德
黄铁矿表面和方铅矿表面对金的硫氢络合物的吸附特点不同,前者更易于将表面络合态金Au(I)还原成单质金Au(O),且吸附能力也强一些。经重结晶实验以后,天然黄铁矿和合成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金均发生了明显的迁移、归并作用,但二者归并的程度不同。方铝矿表面的吸附金则归并效果不明显。结合矿物表面特征,利用矿物表面缺陷模型和表面扩散模型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解释,并与矿石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对比。
1996年04期 37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2 ] - 牛贺才,陈繁荣,林茂青
根据包裹体、碳、氧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作者确认在四川冕宁稀土矿床存在着岩浆成因的重晶石、萤石。在此基础上对此岩浆成因重晶石、萤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岩浆成因的重晶石在稀土总量、轻重稀土比值、SEll等地球化学参数方面与热液成因重晶石有较大的差别;而岩浆成因萤石在稀土总量、轻重稀土比值、δCe等地球化学参数方面与热液成因者存在着显著差别。
1996年04期 382-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208 ] - 李大红,余泉友,熊大和,徐道一
利用二级轻气炮将6mm直径的钢球加速到5~7km/s后撞击石英砂岩靶,利用磁性分选、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岩靶受击后形成的碎屑进行了矿物分类和鉴别。碎屑主要由石英、高硅玻璃、微量柯石英以及铁碎屑、微细钢球等组成。70%的碎屑分布在0.097~0.90mm范围内。无一弱磁性碎屑约占总重量的92%,其它为强磁性碎屑。
1996年04期 389-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4 ] - 张惠芬,曹俊臣,谢先德
本文着重报导对采自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成因类型的23个天然萤石样品所进行的喇曼光谱测定和研究结果,大多数样品也同时显示发光谱。研究说明,萤石的喇曼图诺与其成因类型、样品的颜色,特别是所含稀土总量密切相关。低温有利于发光谱线的呈现,而高温则恰恰相反。
1996年04期 394-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19 ] - 吴丰昌,万国江,黄荣贵
发生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剧烈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对沉积物和上覆水体具重要的环境效应,然而此方面研究很少。本文通过云贵高原四个湖泊湖水和孔隙水NH和NO剖面,沉积物柱芯不同结合态氮含量剖面分布,界面扩散通量,影响氮循环的因素及它们季节性变化规律等的对比研究,初步揭示了湖泊沉积物一水界面的氮循环及其环境效应。
1996年04期 403-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1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3 ] |[阅读次数:285 ] - 鲍学昭,陈松年,李忠民
本文从锆石晶体形态、环带及晶体从核部至边缘的成分演化等特点,论述了中国最老(38亿年)两个锆石样品的岩浆成因属性,并发现它们的母岩在成因上存在差异;鞍山花岗靡棱岩是地幔或地幔来源为主的花岗质岩石,而冀东铭云母夕线石英岩中铁石的母岩则属壳源或壳幔混合型花岩质岩石,这些差别表明38亿年华北古陆壳岩石类型具有多样性。
1996年04期 410-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3 ] - 李胜荣,高振敏
华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Ni-Mo-PGE序列富硫化物层上、下均出现在区域上延伸不甚稳定的硅质岩,过去对其支因未作研究。该硅质岩在刘峋峰(1994)的化学成因、生物成因和火山成因硅质岩氧化物(SiO2-Al2O3、SiO2-MgO、SiO2-K2O+Na2O)判别图解上多落在化学成因区和火山成因区;在Wonder的热水成因和正常水成因硅质岩SiO2-Al2O3判别图解上,多落在热水成因区。该硅质岩稀土总量低,北美页岩标准化曲线见明显Ce负异常且略向左倾。其微量元素MO、Zn、As、Sb、Se、U浓集系数高,Ba较非热水沉积物富集,U/Th≥1。综合上述特征,参考李胜荣(1994)有关的其他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该硅质岩系汲取了海底岩浆岩组分的热卤水活动产物。
1996年04期 416-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129 ] - 何铸文,杨忆
本文根据特征离子坐标变化的特点,对黄铁矿型结构的微变规律性进行了讨论,作了一些规律图。总结出;成分的变化控制着u值的变化,u值的变化影响着晶体结构的微变化。u值发生变化,MX6反三方柱的顶面和底面会沿3轴相向或相背移动,u值增加愈接近正八面体。u值发生变化,X(M3X)三方锥底面的方位不变,但锥顶(X7)和锥体内的(X1)的坐标要变化,它们会沿着雄的中轴线相向或相背移动,形成扁平型的三方锥。最后得出:当成分变化时,X离子的移动是按照X=Y=Z的直线方程进行的。
1996年04期 423-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17 ] - 徐有生,郑海飞,谢鸿森,张月明,徐惠刚,郭捷
水是所有地质体系中最活泼的成分,对矿物和熔体的物理性质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地球演化中也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有关水的精确热力学数据们局限在压力1.0GPa和温度900℃。本文利用超高压差热分析和超声波振幅分析方法获得了1.5~5.0GPa压力下冰-水平衡的p-t数据,并发现在3.0GPa可能存在另一个三相点,并且在压力>2.0GPa时的冰-水转换的超声波振幅变化有两个突变点,这与压力>2.0GPa时的升温和降温差热曲线大都存在两个峰相一致。这很可能是一种新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
1996年04期 43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8 ] - 陈大梅,姜泽春,李文瑛,曹秀琴
本文主要研究石榴子石族矿物在100,150.400,650℃下,2.5~25(40)μm波长范围内的红外光谱发射率和总发射率。测试结果表明,石榴子石发射率大小受其成分、铁离子价态、温度、压力及铁、钴、镍等过渡族元素的影响。
1996年04期 436-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赵劲松,R.J.Newberry
本文将报导柿竹园W、Sn、Mo、Bi矿床中矽卡岩矿物——石榴子石和辉石成分和石榴子石中熔融包裹体研究结果。对不同中段的16块砂卡岩样品(94%的标本采自第Ⅲ矿带)中的石榴子石和辉正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共获得230个测点的数据。此外,还对上述中段大部分样品里的石榴子石和辉石进行了从边部到核心成分测定.共获得13个样品的97个测点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石榴子石属于含Alm十Sps-Pyr<13%(mol)的钙铁榴石-钙铝榴石固溶体系列,其成分变化范围很大。辉石为含Jo<11%(mol)的钙铁辉石-透辉石固溶体系列。探针分析资料显示,石榴子石和辉石成分不仅在空间上有变化,而且在同一切片不同颗粒中和在同一颗粒的不同部位中均有变化。只不过其变化程度不同而已。比较而言,石榴子石成分远比辉石的大。大多数单个石榴子石颗粒从边缘至核部的端员成分呈不大的波浪形变化,其变化范围基本上在10%(mol)以内。只有Shi24样品中的石榴子石从边缘至核心的变化中,在颗粒边缘的成分变化大。石榴子石内部相当大一部分的成分基本上无变化。辉石成分八颗粒边缘至核心变化很小。石榴子石中有大量熔融包裹体和熔一流包裹体存在,其均一温度在960~1110℃之间。这些资料向人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即该矿床的形?
1996年04期 442-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13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