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闪锌矿中杂质Fe存在形式的重新认识

    张正阶,林金辉,宋谢炎,王仙,胡天斗

    闪锌矿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硫化物已得到广泛的研究。但在对闪锌矿中杂质Fe存在形式的认识上却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不同含Fe量的天然闪锌矿测定并分析了Fe的K边EXAFS谱,同时对低温光吸收谱及穆斯堡尔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在闪锌矿中主要以六配位形式存在。经过对各种实验结果及闪锌矿中FeS出溶过程的综合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闪锌矿中的杂质Fe主要以六配位形式存在,其中大部分处于尺度在纳米至亚微米的FeS出溶过度微区中,小部分处于尺度在亚微米以上的已出溶FeS微区中,余下的部分在闪锌矿中以填隙及替位形式存在。这与传统认识不同。根据这一新的认识对光吸收谱进行研究,解决了传统认识中光吸收谱与晶体场理论严重不符的矛盾。

    1997年01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50 ]
  • 土壤干湿交替促进硒酸盐的还原作用

    朴河春,刘广深,袁芷云,洪业汤

    采集不同类型的新鲜土壤,经处理获得其风干、烘干的样品,重新潮湿后,加入一定量的Na2SeO4溶液,进行了培育实验(incubationexperiments)。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干燥程度的增加,硒酸盐还原作用的速度也随之加快。这进一步证实,作为一种地球化学营力的土壤干湿交替,通过对土壤水势(soilwaterpotential)、微生物群落等的影响,间接地促进了硒酸盐还原作用,因而成为硒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驱动力之一。

    1997年01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17 ]
  • 挪威某些铜镍矿石中单斜磁黄铁矿出溶体的退火和粗化

    顾连兴,F.M.Vokes

    在挪威某些正岩浆铜镍矿床的矿石中,六万磁黄铁矿基质内的单斜磁黄铁矿叶片是高温时形成的磁黄铁矿固溶体在降温过程中出溶的产物。出溶叶片宽度和间距的加大、叶片的带状分布、楔形尖端、箱状扭曲和复杂叶片等结构,表明出溶产物在不高于单斜-六方转变温度(254℃)的条件下发生过显著的退火和粗化。重结晶的六方磁黄铁矿基质中所保存的单斜变种甚少,表明变质作用所引起的矿石重结晶,可使磁黄铁矿吸收其中的单斜出溶体而发生均匀化。

    1997年01期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7 ]
  •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断面域及邻区地球化学分区及其形成的构造过程

    李双林,尹冰川,迟效国

    基于对断面域前寒武纪基底、古生代碎屑岩和花岗质岩石的化学组成分析,结合区域成矿和构造演化特征,建立了断面域前寒武纪和古生代两个不同时间域的地球化学分区。通过地球化学分区与构造演化的关系研究,探讨了地球化学区形成的构造过程。

    1997年01期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3 ]
  • 若尔盖铀矿床含矿热液性质的热力学研究

    何明友,金景福

    作者利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铀矿床含矿热液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含矿热液具有高温高压性质,来源于深部,而不是大气降水或由大气降水成因的地下水,随着含矿热液的演化,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其温度、压力、碱度及氧逸度降低,而氧化还原电位升高,说明铀在相对还原条件下迁移,而在相对氧化的成矿环境中被还原。

    1997年01期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08 ]
  • 辉铜矿、黄铜矿和斑铜矿的溶解动力学:Ⅰ.温度、pH和NaCl浓度的影响

    谭凯旋,张哲儒,王中刚

    本文对辉铜矿、黄铜矿和斑铜矿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动力学进行了实验研究,在25~70℃,溶解反应活化能分别为辉铜矿36.46kJ/mol,黄铜矿44.05kJ/mol,斑铜矿51.96kJ/mol。温度、pH值和NaCl浓度对铜矿物的溶解作用有显著影响,文中分别建立了溶解速率与温度、pH值和NaCl浓度的函数关系。铜矿物的溶解作用受表面化学动力学机理的控制,且不同pH区间其控制步骤不同。最后探讨了动力学实验结果在砂岩铜矿成矿作用中的意义。

    1997年01期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2 ]
  • 铊──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指示元素

    潘家永,张宝贵

    本文对桂西北几个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研究表明:Tl在矿石中富集,K/Tl、Ba/Tl比值,在矿石中明显低于围岩,Tl含量、K/Tl、Ba/Tl比值离差小,变化稳定,利用他们作为指示元素及特征比值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是一条可行途径。

    1997年01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26 ]
  • 石榴子石-斜方辉石-堇青石-石英──一种新的地质压力计

    刘福来

    根据反应:2石榴子石(Gt)+3石英(Q2)=2斜方辉石(Opx)+堇青石(Cord),采用最新热力学资料,在平衡热力学原理的基础上,建立该反应Mg、Fe端员组分压力计表达式:经世界典型孔兹岩系地区的验证以及与其它石榴子石一墓青石压力计对比,计算结果基本合理,表明这一新的压力计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1997年01期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4 ]
  • 四川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特征和成因

    徐士进,沈渭洲,王汝成,陆建军,林雨萍,倪培,骆耀南,李立主

    四川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的成矿母岩为喜山期石英二长斑岩,Nd、Sr、Pb、O同位素资料证实,它属于同熔型,源岩可能为区内未出露的中元古代末期火成岩。矿床中石英流体包裹体具有高的均一温度,高的盐度,并含有少见的黄铜矿子晶。成矿热液的δ18O值为9.34‰~4.16‰,表明它们主要由岩浆水组成,有少量大气降水混入,Pb、S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组分主要来自岩浆,部分来自围岩。

    1997年01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56 ]
  • 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中云母的矿物化学

    黄智龙,朱成明,金志升,刘钧,王联魁

    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中呈斑晶和基质产出的云母以金云母为主,少量富镁黑云母,环带结构发育。矿物化学表明本区云母的寄主岩石属碱性岩系列,岩石类型为钙碱性煌斑岩;同时提供了煌斑岩源于交代富集地幔和受地壳物质混染程度低等成因信息。云母多种多样的环带结构暗示其寄主的煌斑岩具复杂的岩浆结晶演化过程。

    1997年01期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41 ]
  • 攀西裂谷带中白马杂岩及其单矿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杨瑞瑛,许文良,刘若新

    稀土元素及锶同位素资料表明,形成白马杂岩体的母岩浆为玄武质岩浆,起源于上地幔,由被交代的上地慢橄榄岩经5%~10%部分熔融形成的;层状侵入体和正长岩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做榄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是岩浆演化早期最重要的堆积矿物;产于细粒辉长岩和层状辉长岩中的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它们的Eu和Ce异常的差异,主要受控于矿物结晶时的氧化还原条件。

    1997年01期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4 ]
  • 新疆氯铜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叶霖,刘铁庚

    在新疆“三○五”项目的研究工作中,发现了氯铜矿(Atacamite)Cu2(OH)3Cl,其化学成分、粉晶数据、红外吸收光谱、差热分析和物理特征等与标准氯铜矿(智利)基本一致。这是我国首次在自然界发现的氯铜矿。它和本区一系列卤化物的发现,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该区成矿环境,表明在该区可以通过原生卤素晕寻找铜矿床和银矿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97年01期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26 ]
  • 鲁中碳酸岩中磷灰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储同庆,沈渭洲

    鲁中地区分布着100多个碳酸岩体,微量元素含量及稀土配分等均与世界典型碳酸岩相近。而碳酸岩的碳氧及斑晶磷灰石的锶、钛同位素组成与典型地幔物质有差异,与富集地幔颇为近似,从而证实在山东地区陆壳下存在富集地幔源区。

    1997年01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83 ]
  • 安徽沙溪斑岩铜(金)矿有关岩体矿物学研究

    徐文艺,傅斌,任启江,胡文瑄

    对沙溪斑岩铜(金)矿矿区有关岩体斑晶矿物的显微特征和矿物化学研究显示:含矿斑岩成岩物质主要源于地幔,但在岩浆上侵过程中受到壳源组分混染,其暗色矿物富Mg、Ti;无矿斑岩以壳源为主,暗色矿物富Fe;含矿斑岩与无矿斑岩结晶动力学环境亦有所差别。

    1997年01期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3 ]
  • 树轮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序列与降水变化

    刘广深,洪业汤,朴河春,姜洪波,陶发祥

    以长白山红松年轮为气候环境变化的生物记录体,通过分析树轮纤维素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从树轮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序列中提取生长环境的降水变化信息。研究结果揭示:树轮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序列与东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具有基本平行的变化趋势;在长白山乃至东北地区,降水量沿着自身变化趋势是明显的准22年周期性波动。

    1997年01期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94 ]
  • 八卦庙金矿床的绿泥石特征及成岩成矿意义

    郑作平,陈繁荣,于学元

    绿泥石是八卦庙大型金矿床的主要热液蚀变矿物,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绿泥石的产状、矿物学、化学成分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Walshe的绿泥石六组分热力学模型计算了绿泥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形成温度247.6~335.1℃,lgfo2值为一27.35~37.99,lgfs2的值是-7.46~-13.02,与根据成矿期石英包裹体所计算的值相近。

    1997年01期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10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