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直氟碳钙铈矿6R、3R多型及其微孪晶结构的透射电镜研究

    赵文霞,杨光明,刘祥文

    运用透射电镜技术,发现了三方晶系直氟碳钙铈矿(Synchysite)多型和微孪晶的存在,确定其中的多型有两种,即6R和3R多型,在3R多型中发现有微孪晶存在,这种微孪晶属(0001)孪晶面的面律(旋转)孪晶。由于直氟碳钙铈矿是钙铈氟碳酸盐系列矿物的一个端员组分,因此,对其多型和微孪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该系列中间组分矿物多型和微孪晶的形成机理。

    1997年03期 239-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9 ]
  • 人工合成宝石级翡翠的研究

    朱成明,金志升,蔡恩照,邓华兴

    本文对以化学试剂为原料、用静态高温高压固相转变法合成宝石级翡翠的机理和工艺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与硬玉化学组分相同的玻璃物质的高压熔融曲线和固相转变的区域,提出在熔融曲线左侧附近固相区生长优质硬玉的观点,以及在宝石级翡翠合成中的若干技术问题。

    1997年03期 245-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05 ]
  • 高岭石—莫来石反应系列:~(27)Al和~(29)SiMASNMR研究

    郭九皋,何宏平,王辅亚,王德强,张惠芬,胡澄

    根据对我国八个不同成因和特征的高岭土样品在450~1450℃热处理产物的MASNMR谱和XRD、IR、DTA等研究结果,结合有关资料讨论了高岭石-莫来石反应序列的几个重要问题:①变高岭石的结构,尤其是五配位铝;②980℃放热峰后的高温相是γ-AlO3而不是Al-Si尖晶石;③对于莫来石化过程,认为初始莫来石在850~950℃变高岭石形成,二次莫来石由分凝的SiO2T和γ-Al2O3在1200~1300℃反应形成。

    1997年03期 250-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110 ]
  • 安徽女山单斜辉石巨晶的地球化学

    陈道公,夏群科,支霞臣

    本文研究了安徽女山14个单斜辉石巨晶。它们属于铝普通辉石、透辉石和铁钠造辉石。主要元素、稀土和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特征表明:它们是同一碱性玄武岩浆在幔源条件下不同程度结晶分异的产物,相对于寄主岩均属捕虏晶,可能自中生代即已开始形成。

    1997年03期 260-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04 ]
  • 金伯利岩中新发现的两种Zr-Ti、REE-Ti氧化物矿物──上地幔含大阳离子Cr、Ti、Fe氧化物矿物研究之四

    陆琦,周湖云,刘惠芳,雷新荣

    在研究沂蒙矿、蒙山矿等地幔矿物时,新发现了两种Zr-Ti、REE-Ti氧化物矿物。Zr-Ti氧化物新相6个样品点的探针成分分析(wt%):TIO227.756~46.811,ZrO231.724~58.092,TFeo2.75~5.82,CrO31.728~4.765,Nb2O51.353~4.357,Ta2O50.155~2.814,SiO20.894~13.749,主次元素的成分变化幅度均较大,但以氧为4计算的阳离子总数均为2,因此分子式可简写为(Ti,Zr,Si,Fe)2O4或(Ti,Zr)2O4,与人工化合物ZrTiO4相似。REE-Ti氧化物矿物新相的成分也较复杂,主要元素为REE(Ce,Nd,La,Sm,Pr…)及Ti,次要元素有Nb,根据五个样点的探针分析结果,简化的分子式(Ce…)2(Ti…)3O9,与人工化合物Ce2Ti3O8.7类似,属等轴晶系。两个新矿物相均产于蒙山矿中的微裂隙和熔融交代海绵边中,呈斑点状、蠕虫状、微脉状,组成元素复杂,不同颗粒分析点成分有差异,且在同一微脉中成分也有变化,反映了这两种新矿物相是非平衡的交代一结晶产物。从矿物的产出关系和成分的特征来看,它们的形成与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有关。

    1997年03期 270-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0 ]
  • 煤系高岭石-醋酸钾复合体的热行为

    刘钦甫,丁述理

    用煤系高岭石与醋酸钾合成夹层复合体,并利用热分析(TA)、红外光谱(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研究其热行为特征。夹层复合体在低于300℃左右的条件下相当稳定,当温度进一步升高,夹在高岭石层间的醋酸钾就会发生熔化,在此阶段脱羟基作用发生。复合体脱羟基所需的温度比纯高岭石发生同样作用所需的温度要低得多。红外光谱研究发现,高岭石复合体中不同性质羟基团的脱羟基作用的发生遵循着一个固定的顺序。

    1997年03期 276-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36 ]
  • 四川大水沟独立碲矿床中的楚碲铋矿

    王汝成,徐士进,陈小明,陆建军,沈渭洲,骆耀南,曹志敏

    四川大水沟碲矿床是世界唯一的独立碲矿床,楚碲铋矿是该矿床中重要的碲矿物之一。它存在于辉碲铋矿和磁黄铁矿晶粒之间,或包裹在辉碲铋矿中。呈银灰色,金属光泽,一组底面解理发育。显微压入硬度为80.5kg/mm2(15g负荷)。反光显微镜下为白色,非均质性清楚,反射率为58.0~59.9(λ=546nm)。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的主要谱线有:4.797(60),3.229(100),2.368(80),2.169(50)。矿物的化学组成据11个电子探针分析的平均值为(重量%);Fe0.13,S0.04,Cu0.03,Te37.84,Bi61.37,Se0.01,Sb0.16;总量99.58,其化学成分式为;BiTe。楚碲铋矿形成于贫硫环境中。

    1997年03期 280-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97 ]
  • 福建平潭角闪辉长岩结晶过程的矿物学记录

    董传万,徐夕生,陈小明,周新民

    福建平潭角闪辉长岩中具成分环带的斜长石由钙质斜长石核和膜状中长石两部分组成,它是钙碱性高铝玄武岩浆结晶过程中岩浆上升和吸回作用的记录。

    1997年03期 285-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77 ]
  • 庐山运动

    毕华,谭克仁,张琴华

    本文简述了庐山隆-滑构造的基本特征。在中元古代双桥山群底部的顺层韧变带中,把前人的断层构造砾或沉积成因的巨厚层状变质复成分砾岩,自上而下分离出三层砾:上部砾、中部砾、下部砾。其中上部砾为断层构造砾;中部砾不是砾,而是构造分泌物;下部砾为沉积底砾。在此基础上,同时参考研究区早元古代星子群与中元古代双桥山群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方面的差异,建立了“庐山运动”,其活动时间为2200~1800Ma,这可以与华北及华南其它地区同时期的构造运动相对比,但庐山运动的强度相对较弱,表现为以垂直隆升为特色的造陆运动,它曾使研究区早元古代晚期至少遭受过长达200Ma(1800~1600Ma)的风化、剥蚀作用。

    1997年03期 29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4 ]
  • 一种高温高压下防止试块爆炸的新技术

    金志升,朱成明,蔡恩照

    本文采用在传压介质(如叶蜡石等)棱边附近埋置加强筋的方法,有效地防止了样品从传压介质中被挤压冲出来,从而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对此方法的防爆原理,及加入加强筋后高压腔中的温度、压力等进行了讨论,实验在立方体高温高压装置上完成,压力测至6.0GPa,温度测至1740℃

    1997年03期 297-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4 ]
  • 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岩体中闪长质包体的成因研究

    曲晓明,王鹤年,饶冰

    郭家岭花岗闪长岩是胶东金矿区的重要岩体,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00.6Ma[1]。岩体中常见一种闪长质包体,这些包体具有淬火结构、变余斑状结构及索列特扩散分带,表明它们是由来自地幔的高温玄武质岩浆快速冷凝结晶形成的。包体中存在由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完整的交代系列,反映了包体岩浆受到壳源长英质主岩岩浆不同程度的交代改造。包体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也支持壳幔岩浆相互作用的成因解释。

    1997年03期 302-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57 ]
  • 贵州大厂锑矿有机质与有机成矿作用

    叶造军,施继锡,胡瑞忠

    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矿区与右江盆地有机质的分析研究表明,容矿的大厂层有机碳与锑含量相对较高;有机包裹体主要是气态烃包裹体与沥青包裹体,在气态烃包裹体中含0%~30%的液态烃,发暗黄色荧光;有机气相成分中四种烷烃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均有显示;从主成矿期萤石中的沥青及右江盆地再沉积火山碎屑岩中的干酪根的生物标志物测定结果来看,二者在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烷与甾烷标志物特征上较为接近,表明右江盆地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与锑矿中的有机质有亲缘关系。模拟实验证明原油对锑有较强的萃取迁移能力;而有机质在锑成矿过程中主要起三方面的作用:淋滤、萃取迁移及还原沉淀。

    1997年03期 310-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36 ]
  • 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的源区成分模拟

    黄智龙,刘钧,王联魁

    本文在总结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的主要元素、过渡元素、亲石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岩石学混合计算方法对其源区成分进行了模拟,进而讨论了矿区这类岩石的成因。地球化学和模拟计算均表明,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来源于交代富集地幔,板块俯冲(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富含ALK、LREE及不相容元素的海底沉积物被带入地幔脱水形成的流体是引起本区地幔交代作用的主要因素。

    1997年03期 316-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0 ]
  • 尖晶石型结构的晶体化学

    何铸文,杨忆

    在具有尖晶石型的晶体结构中,阳离子都处于特殊位置,O离子的坐标为(u,u,u),在成分或温度变化时,O离子的坐标发生变动,就牵动着整个结构的变化。本文在讨论了尖晶石型结构中各离子的几何关系之后,作了一些关系图,例如Y(B-0)对Y(O-A)/关系图。它按(A-O)/(B-O)数值的大小(或者u值的大小)将各点分成五个区,显然,它们受A、B阳离子大小的控制,在这基础上讨论了O离子的移动轨迹。最后讨论了尖晶石衍生体结构的空间群变化规律性。

    1997年03期 321-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8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05 ]
  • 贵州黄磷渣的成分特征

    刘世荣,肖金凯

    本文讨论了贵州省粒状和块状黄磷渣的成分特征:①不同产地黄磷渣的化学组成均与天然硅灰石矿石的化学组成极为相似,主成分SiO2+CaO总量达86.74%~94.85%,有害元素含量较低。②块状黄磷渣由环硅灰石、枪晶石与两种自然界罕见的硅酸钙相(Ca8Si5O18和Ca2SiO4)共生。③原生粒状黄磷渣为非晶质体。通过加热实验和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揭示粒状黄磷渣在加热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相演变。研究表明黄磷渣是一种很有利用前景的非金属矿物资源。

    1997年03期 329-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122 ]
  • 云南元阳大坪改造型金矿床的成矿热液系统地球化学

    韩润生,金世昌,雷丽

    本文探讨了哀牢山金矿带内元阳县大坪金矿床成矿热液系统的发生及其演化过程。认为该矿床成矿热液系统是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和造山带构造条件下,岩浆热液和被加热的地下水混合成改造热液,改造了矿源岩──晋宁期闪长岩,被活化的成矿物质和岩浆热液携带的矿质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场中迁移、沉淀富集成矿的。矿床属典型的改造热液型矿床。其成矿作用大致经历了早期矿源岩→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改造热液使矿质活化迁移→改造富集成矿的过程。所以此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水源和热源是多源的,成矿是多阶段的。

    1997年03期 337-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174 ]
  • 广西隆安县凤凰山Ag-Pb-Zn多金属矿床银的赋存形式及银矿物特征

    许红忠,朱金初,张文兰,周建平

    凤凰山Ag-Pb-Zn多金属矿床产在寒武系类复理石建造中,赋矿围岩为砂岩和页岩,矿体受北西西向的构造破碎带控制。含矿热液流体沿构造破碎带充填,形成规模较大的多金属矿床,矿床的形成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征。银主要以银的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和方铝矿、硫锰矿、闪锌矿、菱锰矿及黄铁矿的关系较为密切。主要的银矿物有辉锑铅银矿、深红银矿、杂辉锑银铅矿、捷辉锑银铅矿、柱硫锑铅银矿、脆银矿、辉锑银矿和银黝铜矿等。银矿物主要形成于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硫盐阶段。

    1997年03期 345-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0 ]
  • 翡翠中的长石及其宝石学意义

    陈志强,袁奎荣

    显微镜观测、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粉晶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翡翠中的长石为低温钠长石,分子式为;Na1.15[Al0.99Si2.9708],Δθ1=1.06,Δθ2=1.76,Si/Al=3.0,An和Or几乎为零。钠长石的存在对翡翠的硬度、比重、折射率有一定影响,但对透明度有较大改善,从而提高了翡翠的价值。我们还可以通过纳长石在毛料表皮上的表现,对翡翠赌石内部的透明度作出判断。

    1997年03期 352-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9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