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地球化学开放系统的质量平衡:1.理论

    邓海琳,涂光炽,李朝阳,刘丛强

    从质量守恒原理出发推导出开放系统两个新的质量平衡方程:该方程不仅在图示和计算方面均优于Grant方程,而且还同时将Brimhall和Dietrich质量平衡方程作为一个特例而包容它,并指出由Grant命名的等浓度线(isocon)的不妥之处,建议用系统变化的“质比特征线”(characteristicmass-to-massratioline)代替。强调系统质量变化与体积变化、密度变化和孔隙度变化密切相关,纠正了O’nara计算式的错误。提出了三个能弥补前人判别囹解不足的新图解来判识开放系统内的不活动元素。

    1999年02期 12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141 ]
  • 羟基铁铝柱撑蒙脱石Keggin结构的稳定性

    吴平霄,张惠芬,郭九皋,王辅亚

    本文利用Keggin结构可以发生类质同象置换的性质,制备了含过渡金属高于Fe的羟基铁铝往撑蒙脱石。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7AI核磁共振港等技术对柱化溶液中Fe和Al的状态进行了研究,运用X射线走向行射技术、红外光谱、顺磁共振等技术对柱化粘土中Keggin结构的作用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Al值对羟基铁铝柱化液的结构、d001值、柱化粘土的热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Fe/Al值的增加,d001逐渐增大,热稳定性下降,过量的Fe对Keggin结构有破坏作用,Keggin结构的存在增加了位化粘土的热稳定性。

    1999年02期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25 ]
  • 秦岭煎茶岭金矿床含金富砷黄铁矿增生环带研究

    马建泰,李朝阳,张复新

    在秦岭取茶岭金矿床中发现了含金富砷黄铁矿增生环带。其产状、结构构造和成分恃征共同显示了,金成矿主期全与砷有密切的地球化学相关性,在富砷增生环带发育时,金与砷共沉淀.并可能在其中发育了不可见金。这种环带包含有重要的成矿作用信息,至少在矿区范围内可用于判别是否有主期矿化发育。

    1999年02期 139-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25 ]
  • 现代砗磲壳的碳、氧、锶同位素的变化

    何勇,杨杰东,徐士进,王宗哲,薛耀松

    本文测定了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现代鳞碎磲壳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碳、锶同位素组成是现以年为周期的规律性变化。碳同位素组成与碎磲的生长发育阶段、生长速率、共生藻类的产率及光照量有关。研究表明,碎磲有三个生长期,即幼年期、发育期和性成熟期。在这三个期,年增长速率为慢-快-慢,相应的碳同位素变化特点为小一大一小。锶同位素的周期性变化与碳同位素的周期性变化基本一致,即呈峰-峰相对和谷-谷相对的正相关关系。锶同位素对附近大陆的降雨量和河流排放量有灵敏的反映。

    1999年02期 148-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9 ]
  • 硅藻土中水的NMR研究

    李新安,张惠芬,冯璜,罗立峰,王辅亚,魏惠芳

    本文用NMR技术研究硅藻土中水的存在状态和特征及灼烧条件下的脱水和室温大气下的重吸水过程。样品包括一个宝石级单矿物蛋白石和采自雷州半岛地区的海康卜昌和徐闻九亩的硅藻土地表样和它们经不同温度处理后的产物。蛋白石的氢港为尖锐的单吸收峰,谱线宽度为0.26G,海康样氢谱线宽为0.3G,徐闻样氢话则包括两个吸收峰,窄峰线宽为0.3G,宽峰为0.8G.后者对应于硅藻土中粘土矿物的氢话。蛋白石和较纯硅藻土的常温氢裕的单吸收峰说明水主要为吸附于硅藻体内外表面的活泼水。进行了样品热处理后,放于室温大气中重吸水的跟踪观察,绘制了重吸水曲线。说明热处理温度越高,水分脱失越多.重吸水量越少。热处理在1200℃以上的样品完全失掉了重吸水的特性,是因为这时无定形的SiO2已转化为结晶质方英石。

    1999年02期 15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1 ]
  • 汉诺坝幔源单斜辉石巨晶中的结构水:红外光谱观察

    夏群科,陈道公,郭立鹤,支霞臣

    本文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产自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的4个单斜辉石巨晶进行了微量结构水的观察.确定3SOOcm‘左右和3620cm-‘左右两组峰为结构OH吸收峰,其中3500cm(-1)‘左右是主要特征吸收峰。单斜辉石巨晶自源区被携带至地表的过程中未经历明显的红扩散丢失。结合文献中的资料可以认为,上地幔中水的分布可能是不均一的。

    1999年02期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32 ]
  • 铁闪锌矿中铁占位的物化条件及机制

    宋谢炎,张正阶,林金辉,王仙

    对黄沙坪铅锌矿床内带铁门锌矿的研究表明,其形成的温度为300C土;压力大致为107Pa;fs2约为10(12.36);fo2约为10(35.14);pH值约为5.5;pco;约为7.93×104~17.86×104Pa。成矿溶液中Fe和Zn的主要存在形式有:FeCl+、FeOH+、FeCl0、Zn(HS)、ZnCl+、ZnCl以及Fe2+等。铁闪锌矿中Fe2+含量与温度和fs2关系最密切,而后者更为重要。Fe2+是在铁闪锌矿结晶过程中进入八面体位置的一这是ZnS与FeS之间构成有限固港体的根本原因。

    1999年02期 166-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30 ]
  • 云南洱海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其环境意义辨识

    陈敬安,万国江

    高原封闭、半封闭湖泊是气候和环境演化的敏感指示器,其沉积物记录具有连续性、敏感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在恢复和重塑各种短时间尺度的气候和环境演化序列上,具有其它自然历史记录无法替代的优势。本文对洱海沉积物粒度垂直剖面进行了精细剖析,发现沉积物颗粒表现出明显的“细一粗一细”准周期变化特征,揭示了洱海区域气候“湿一干一温”的准周期波动。多种指标的综合分析显示:洱海沉积物粒度组成较其它地球化学指标能更灵敏地反映过去气候变化信息;洱海区域主要表现为暖千一冷湿相交替的气候组合类型,且整体上问暖千方向发展;洱海区域至少存在两种时间尺度的气候准周期波动,目前正处于暖千期末期一冷湿期初期,气温将有所下降,水位将有所回升。

    1999年02期 175-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8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0 ] |[阅读次数:128 ]
  • 砂页岩铜矿床的热释光特征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谭凯旋,龚革联

    通过对我国南方几个典型砂页岩铜矿床中矿石与围岩的天然热释光特征的分析,表明矿石与围岩均不存在低温峰,大多数只有一个高温峰,其峰温为320~42OC,二者的话线特征也基本相似。但是,矿石的热释光强度显著大于围岩,同一矿区矿石的热释光峰值比围岩高2~8倍,并与CU的品位成正相关关系。反映出矿石与围岩具有成因联系.又具有不同的热演化历史,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成岩晚期,与热液流体活动有关,成矿作用对岩石的热释光特征有一定影响。

    1999年02期 183-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37 ]
  • 云南祖母绿的矿床地质及宝石学特征

    张良钜,兰延

    云南祖母绿矿床产于寒武系变质岩中。矿体分别产于片麻岩的伟晶岩及云英岩脉中。属于典型的伟晶岩型或气成高温热液矿床。祖母绿的铬(Cr)、钒(Ⅴ)来源于变质岩,而被(Be)来源于伟晶岩。祖母绿晶体以六方桂状为主,晶体长10~200mm,直径(D)5~50mm。晶体有明显的色带构造,核部(内部)为无色一浅色多裂隙的绿柱石;外圈(晶体表皮)为深绿色、翠绿色、黄绿色并发有微细的六边形生长色带。颜色主要由钒(Ⅴ)致色,其次为铁(Fe)和钻(Cr),钒含量是钻的5倍以上,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其中含钒高达互.5%,含铅仅0.06%~0.20%,从晶体中心到晶体边缘,钒的含量相对稳定,而铬的含量逐渐增加。红外光谱在1633.3594,3654,3697elf有明显的吸收峰,属于高碱质Ⅱ型水祖母绿,与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构成明显的区别。云南祖母绿含有大显的包裹体,其中电气石、毒砂、含钒白云母和长石以及大量气、波两相包裹体为其特征包裹体。

    1999年02期 18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6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81 ]
  • 陕西凤县铅硐山大型铅锌矿床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方维萱

    本文讨论了陕西铝用山大型铅锌矿床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地球化学研究有助于深化和认识成矿元素在成矿成星过程中的演化与富集规律,该方法在确定矿床的找矿指示元素、确定元素的垂向分带、提供矿床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查明矿床的有益组分和有害组分的赋存状态、进行化探异常评价及预测、多建造晕研究与预测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999年02期 198-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69 ]
  • 湘南中生代橄榄岩包体的Nd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意义

    郭锋,范蔚茗,林舸,林源贤

    湘南地区四组中生代橄榄岩包体单斜辉石(cpx)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橄榄岩包体具极为亏损的Nd同位素组成(147Sm/144Nd=0.1825~0.2676.143Nd/144Nd=0.513401~0.513667)。其中前三组样品的lDM年龄分别为2.19,1.44和1.83Ga,另一样品93Ti-18则受到后期改造且发生了LREE富集作用。结合橄榄岩包体的岩石化学矿物化学特征,可以认为橄榄岩为本区早期地壳增生过程中漫源岩浆的堆晶体。

    1999年02期 206-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1 ]
  • 硅藻土的~(29)Si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谱研究

    冯璜,张惠芬,郭九皋,罗立峰,王德强,胡澄

    对广东、浙江、云南等不同矿床硅藻土的29SiMASNMR谱进行了讨论,谱上出现了几个不同化学位移及不同强度的信号,分别为-110.1×10-6~-112.1×10-6,-91.1×10-6~-91.6×10-6.-106.2×10-6~-107.1×10-6,-100×10-6~-102.5×10-6。这些信号分别届于硅藻硅质骨架、高岭石和石英的29Si共振。硅藻的硅质骨架与蛋白石的结构相类似,以Q4St环境为主,伴有少量Q6St环境.为非晶质的SiO2。硅质骨架的热稳定性:Q3Si在900℃以下稳定,900℃以上则转变为Q4Si结构;Q4Si在1200℃以下为非晶质.到1200℃转变为方英石。

    1999年02期 210-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6 ]
  • 层间阴离子对水黑云母层间水赋存状态的影响

    冉红彦,曹俊臣,张惠芬

    水黑云母是云母一蛙石的1:1规则间层矿物。本文通过阳离子交换方法得到多种单离子型(Na+、K+、Ca2+、Mg2+、Ba2+、Cu2+、Zn2+、Co2+和Al3+)水黑云母。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热分析,探讨了层间阳离子类型对水黑云母层间水赋存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层间均为两层水的情况下,水黑云母中蛙石层间域厚度与层间阳离子的离子半径大小成正相关关系。层间脱水温度高低与层间阳离子的离子电势(电荷/离子半径)大小成正相关关系。例外的情况出现在Al3+型水黑云母中。Al3+的离子电势很高,但其层间脱水温度却没有预计的那么高。原因可能是Al3+在层间水解为Al(OH)2+或(和)Al(OH).从而使有效的离子电势降低。

    1999年02期 215-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46 ]
  • 岩庄陨石中快速固化金属一陨硫铁颗粒的金属相微形态特征及冷却速率研究

    毛艳华,王道德,张铭诚,陈永亨

    通过对岩庄陨石中快速固化的金属一陨硫铁颗粒进行研究,并根据金属相的微形态特征,把这些颗粒分别划分为具金属枝晶、金属胞晶的球状颗粒和不规则状金属胞晶的金属一陨硫铁颗粒三种类型.它们呈金届一陨硫铁共结交生集合体状产出。金属一陨硫铁颗粒中枝晶或胞晶结构发育,枝晶臂间距或胞晶于宽度约为6~100μm。在研究金属一限硫铁颗粒形态特征的基础上,估算出岩庄陨石中冲击成因的金属熔融体在950~1400℃高温范围内的固化速率为0.8~2935℃/s,冲击作用形成的熔融体的表现直径为1~35mm.表明岩庄陨石经历了极为强烈的冲击作用和原地熔融过程,并详细地探讨了冲击熔融体的冷凝条件和固化历史。

    1999年02期 22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4 ]
  • 蒙脱石等粘土矿物对重金属离子吸附选择性的实验研究

    何宏平,郭龙皋,谢先德,彭金莲

    矿物质与重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已是当今环境科学、矿物学、土壤化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在一定的介质条件下对Cu2+、Ph2+、Zn2+、Cd2+、Cr3+五种重金属离子的竞争吸附实验研究,阐明了三种粘土矿物对五种重金后离子的吸附选择性.获脱石对Cr3+、Cu2+有很好的选择性,高岭石和伊利石对Cr3+、Pb2+有较好的亲和力。粘土矿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受矿物的层电荷分布、重金属离子的水化热、电价、离子半径、有效离子半径等因素控制。

    1999年02期 23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30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3 ] |[阅读次数:368 ]
  • 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岩矿物化学及其岩石学意义──以玉门、可可西里及芒康岩区为例

    赖绍聪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青藏高原玉门、可可西里及芒康岩区新生代火山岩中橄榄石、辉石、长石以及石榴子石巨晶和透长石巨晶的矿物化学持征,并利用矿物学资料探讨了火山岩形成的温度及压力条件.指出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岩主体乃是一套陆内造山带钾玄岩系列火山岩,其矿物化学、主元素及同位素特征表明,这套火山岩应起源于加厚陆亮底部的特殊的富集型壳幔混合带。

    1999年02期 236-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24 ]
  • 放射性测量在岩浆岩区大比例尺填图中的应用

    刘峰,游功龙,马玉孝,万永文

    应用放射性地球物理手段,取得地质研究所需的地球化学数据.用以划分岩浆岩谱系单位,建立等级体制.解决岩浆岩不同序列或同一序列中众多侵入体的区分和归属,为在岩浆岩区大比例尺填图时划分旗图单位,找到了一种新的简便可行的技术方法。

    1999年02期 245-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0 ]
  • 黔西三叠系永宁镇组(Ty)风化残积粘土矿物组成及力学性质

    郑玉元,周丕康,毛德明

    贵州西部三叠系永宁镇组(Ty)泥质类岩岩石风化粘土,是暖温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经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的区域性特殊土。这类土保存了母岩原生层面、层理构造,是区域性建筑材料及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基。本文根据工程实践,采用室内试验,标准贯入试验、X射线衍射(XRD)方法分析Ty粘土的特殊工程性质,如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塑限、低承载力及其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区域特殊立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1999年02期 251-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