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大清,彭金莲,魏俊峰,刁桂仪
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 ,在近中性稀溶液中铅锌离子与蒙脱石之间界面反应包括表面配合、层间阳离子交换和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其中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反应仅在 5 0℃溶液中才明显观察到。而层间阳离子释放包含两个过程 ,即表面快速交换反应和层间扩散作用 ,可用一复合动力学方程描述。反应速率和质量平衡分析表明 ,较高的淌度和快速表面交换作用造成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局域性“亏损”是造成金属离子水解沉淀的主要原因。蒙脱石对Zn吸附量大于Pb ,并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这是由于Zn离子有效静电半径和界面水化系数与Na离子相近 ,更易进入层间交换Na离子
2000年02期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58 ] - 邵树勋,燕永峰
民和盆地在晚侏罗世时期为冲积相河流沉积。本文在对上侏罗统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Miall提出的“结构单元”分析法对河流类型做了一定的研究 ,并进一步利用Ethrich、Schumm等人的系列方程式计算得出了反映古河道几何形态和水动力状态的所有定量参数 ,从而在定量的角度确定了古河流环境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晚侏罗世时期从早到晚 ,古河流演变规律是 :冲积扇型河→辫状河→冲积扇型河流→中弯度曲流河→高弯度曲河流
2000年02期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0 ] - 田淑贵,王冠鑫,林传易,陈国玺
以浙江和新疆的膨润土为原料合成了氧化铬 -铝混杂柱支撑蒙脱石。分别用铝盐及铬盐溶液 ,经碱水解生成相应的聚羟基铬 -铝混杂阳离子的成柱溶液 ,聚羟基铬 -铝混杂阳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引入蒙脱石 ,所得产物的性质用X射线衍射、热分析、红外光谱和BET比表面及孔径分布测量等方法研究并与氧化铬柱支撑蒙脱石 (简称铬蒙脱石 )的性能进行比较 ,所得氧化铬 -铝混杂柱支撑蒙脱石 (简称铬 -铝蒙脱石 ) ,其基面间距较高 (2 .1nm) ,稳定性也较好 ,BET氮比表面积为 2 16m2 /g ,这表明它很有希望用于许多催化反应
2000年02期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9 ] - 陈敬安,万国江
本文通过对程海沉积物C、H、N等元素的含量及其比值的综合分析 ,辨识了程海沉积物有机质H/C及C/N值的环境指示意义 ,发现它们均可作为程海水位波动及区域气候干湿变迁的替代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程海的水位和区域气候干湿变化明显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 ,但整体上程海水位一直呈下降趋势 ,反映区域气候整体上向干旱化方向发展
2000年02期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150 ] - 张慧,贾炳文,周安朝,郭敏泰
本文采用多种电子显微技术 ,研究了内蒙古大青山煤田晚古生代巨厚煤层夹矸隐晶质高岭石泥岩。透射电镜下 ,晶化程度不一、形态复杂多变的玻屑状高岭石和盘旋状埃洛石 ;扫描电镜下 ,泥粒状高岭石和蠕虫状高岭石以及二者所构成的斑状结构等许多具成因意义的微米级 (0 .1~ 10 μm )显微特征 ,充分证明该夹矸层为火山灰蚀变成因 (tonstein)。
2000年02期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6 ] - 方维萱,黄转莹,刘方杰
通过对陕西省凤县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储矿构造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认为 :泥盆纪时 ,在银母寺—八卦庙—八方山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中形成了金矿源层。海西晚期在古地热异常背景下 ,金矿源层发生顺层韧性压剪切变形 ,印支期脆 -韧性挤压剪切变形构造过程中金发生富集成矿 ,燕山期脆性变形 -深源热流体叠加成矿富化。该金矿床属含金脆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多源多期次含矿热流体同位叠加成矿作用说明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是寻找非常规超大型金矿床的远景区
2000年02期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144 ] - 朱云海,PanYuanming,张克信,陈能松,王国灿,侯光久
首次对东昆仑复合造山带不同时代蛇绿岩主要造岩矿物橄榄石、辉石、斜长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化学研究 ,查明了不同蛇绿岩带在矿物成分上的差异 ,对清水泉蛇绿岩带和布青山蛇绿岩带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进行了矿物稀土、微量元素的研究 ,阐明了矿物稀土、微量元素与全岩稀土、微量元素的关系 ,证明了在以辉石和橄榄石为主的橄辉岩中 ,单斜辉石的稀土元素基本上代表了全岩的稀土元素。根据地幔岩石中矿物成分特征 ,对不同蛇绿岩带地幔类型进行了讨论 ,并根据实测的辉石、斜长石分配系数 ,确定了清水泉蛇绿岩带玄武岩的部分熔融定量模拟
2000年02期 12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82 ] - 颜文,陈忠,王有强,陈木宏
矿物及其组合研究是探讨成岩成矿及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也是近年来沉积序列划分以及古环境重建和古气候对比研究中新的探索点。南海南部NS93 5柱样系统的矿物学分析表明 ,其矿物成分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碎屑矿物和粘土矿物三大类组成 ,从含量上可以分为三组 ,即主导矿物 (方解石 )、次要矿物 (伊利石和石英 )及少量矿物 (包括斜长石、绿泥石、高岭石、钾长石、蒙脱石和石膏 )。根据柱样中矿物含量及某些特征矿物参量的深度变化特征 ,将该柱样的沉积环境表述为六个矿物沉积序列 ,它们与氧同位素地层序列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据此对矿物沉积序列可能揭示的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气候环境信息进行了讨论
2000年02期 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212 ] - 胡耀国,李朝阳,廖震文,周琦
通过电子探针、化学分析、显微镜鉴定及野外观察等方法 ,对贵州威宁银厂坡银矿床的银矿物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明 ,银矿物主要有三种 :自然银、螺硫银矿、银黝铜矿。在银黝铜矿中 ,Ag的摩尔数与Sb、Zn的摩尔数呈明显正相关。银主要呈独立银矿物的形式赋存于Pb Zn Ag和Pb Cu Ag两类矿石中
2000年02期 150-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72 ] - 翟学良,张越
对太行山白云石热分解机理进行研究 ,发现其分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两步反应。第一步反应开始是界面收缩控速机理 ,后变为扩散控速机理 ,CO2 -3 的扩散为控速步骤。第一步分解产物MgO是直接生成的 ,CaCO3 也是直接生成的 ,而不是CaO再碳化的产物。第二步反应是被MgO包围着的CaCO3 的分解反应 ,CO2 的扩散是控速步骤
2000年02期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32 ] - 周斌
本文对土地覆盖的遥感变化探测方法的前处理、多时相融合分析、阈值划分和精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回顾 ,并讨论了各种算法和波段组合在不同的应用中所具有的效果 ,最后根据当前遥感技术的一些新进展对数字变化探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0年02期 165-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91 ] - 李荣西,周生斌
有机包裹体是一种富含有机质的矿物流体包裹体。单个有机包裹体在研究成岩成矿作用和油气成藏历史过程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目前常用于单个有机包裹体分析的技术有荧光光谱、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和二次离子质谱 (SIMS)等。本文对这些方法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同时还介绍了一种可用于单个有机包裹体分析的新技术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 (TOF SIMS) ,对其分析原理、方法和应用前景等进行了讨论
2000年02期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8 ] - 俞鸣同
福建南靖砂金地表地球化学、生物化学成因特征明显 ,不同于传统的机械成矿模式。区域火山岩地层是砂金的矿源 ,地表赤红壤化可能是砂金形成的主要阶段
2000年02期 17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9 ] - 赖绍聪
从岩石大地构造学的角度 ,分析讨论了青藏高原新生代岩浆作用的特点、差异、成对性及其对高原隆升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岩石学约束 ,在此基础上提出青藏高原是以冈底斯—羌塘造山带为核心 ,通过三次造山幕事件而形成的高原隆升新模式
2000年02期 182-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126 ] - 于津海,罗树文
广东雷州半岛英峰岭火山岩中的巨晶包括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和钛铁矿。石榴子石和单斜辉石以富铁低镁为特征 ,Mg#分别为 0 .2 8~ 0 .46和 0 .47~ 0 .5 8。同时 ,石榴子石富含CaO (7.0 2 %~ 8.16 % ) ,而辉石巨晶富含Na2 O (2 .35 %~ 2 .71% )和Al2 O3(6 .97%~ 11.2 9% )。斜长石巨晶以富Na、K和低Ca为特征 ,属三元长石类的含钾更长石 (An30 .3~ 15.2 Ab64 .7~ 74 .8Or5.0~ 10 .0 ) 。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和钛铁矿巨晶各自具有明显的成分变化 ,而且相互间具有相关性 ,它们是由同一个富铁铝、贫镁钙的基性母岩浆结晶分异的结果。它们结晶于t >110 0℃和 p >1.5GPa的上地幔
2000年02期 191-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12 ] - 魏俊浩,刘丛强,丁振举
张家口地区东坪、后沟、水晶屯金矿围岩蚀变发育 ,主要的蚀变类型有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等。通过蚀变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定量计算发现 ,三个金矿床围岩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富集有明显的规律 ,即常量元素 (SiO2 、K2 O、FeO) ,亲硫元素 (成矿元素 :Au、Ag、As、Sb、Bi、Pb、Zn)明显富集 ,其它亲铜亲铁元素 (Cr、Co、Ni、Cu)略有富集。蚀变热液是一种来自深部的携带亲硫元素富硅的碱性流体
2000年02期 200-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9 ] |[阅读次数:143 ] - 汪立今,查仁荣
本文以新疆萨勒布尔地区岩石地层划分为例 ,根据该区地球化学分析数据 ,采用多变量最优分割对地层划分及地层相似性进行数学地质的应用研究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对地层划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00年02期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