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二十一世纪的矿物学

    陈丰

    根据 2 0世纪矿物学已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已经意识到但尚未解决的问题 ,预测 2 1世纪矿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将在分子轨道理论和分子模拟、三维矿物物质、矿物表面和界面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研究将借助更为快捷、准确、精细的测试手段和仪器。应用于地球科学领域 ,2 1世纪矿物学将对诸如造山带 (高压变质、蛇绿岩等 ) ;深部地质 (组成、物理性质 ) ;古生物和现代生物 ,特别是微生物在地质过程中的作用 ;全球变化 (风化、沉积、纪年 )等方面的研究作出特殊贡献。同时 2 1世纪矿物学在矿物材料研究方面将为人类的生活带来广泛、深刻的变化。

    2001年01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57 ]
  • 燃煤固体产物的矿物组成研究

    孙俊民

    利用X射线衍射、穆斯堡尔谱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中国典型燃煤煤种的燃烧产物的矿物学特征 ,揭示出不同化学成分以及不同类型产物中矿物组成的差异性。根据化学成分 ,可将燃煤固体产物分为硅铝质、铁质和钙质三组 ,硅铝质产物的结晶相主要为莫来石和石英 ,而结渣中基本为莫来石 ;铁质产物中主要矿物包括α Fe2 O3 、γ Fe2 O3 与Fe3 O4 ,其含量随锅炉燃烧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钙质产物中矿物种类复杂 ,飞灰中检出石灰、石膏和石英 ,沾污中检出石膏、赤铁矿和石英 ,而结渣中还发现钙的硅酸盐矿物。上述矿物分布特征是由不同成分的硅酸盐熔体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的结晶行为所决定的。

    2001年01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131 ]
  • 尼日利亚石-塔菲石-黑铝镁铁矿及相关系列矿物的晶体结构构筑原理

    陈敬中,杨建虎,王秋玲

    从氧原子最紧密堆积以及阳离子充填四面体和八面体空隙原理出发 ,以简单氧化物矿物最紧密堆积结构类型金绿宝石、尖晶石、铁钒矿为基础 ,深入讨论了复杂氧化物矿物最紧密堆积结构类型彭志忠石、尼日利亚石、塔菲石、黑铝镁铁 (钛 )矿等晶体结构构筑原理。以O表示全部为阳离子八面体配位的层 ;以T层表示阳离子八面体配位与阳离子四面体配位的混合层 ,其中T1表示阳离子八面体配位与一种方向阳离子四面体配位的混合层 ,T2 表示阳离子八面体配位与两种方向阳离子四面体配位的混合层。这类矿物晶体结构可用O、T1、T2 堆积方式表征 ,O层与T层交替排列。如 :彭志忠石 ( 6H)的晶体结构表示为…OT2 OT1OT1… ,塔菲石 ( 8H)的晶体结构表示为…OT2 OT1OT2 OT1… ,尼日利亚石 ( 2 4R)的晶体结构表示为…OT1OT2 OT2 OT1…× 3 ,等等 ;它们的晶体结构中既有尖晶石的…OT2 OT2 …晶体结构单位 ,又有铁钒矿的…OT1OT1…晶体结构单位。

    2001年01期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8 ]
  • 钛基柱撑累托石矿物材料的研究

    陆琦,汤中道,雷新荣,刘惠芳,刘优

    在氮气环境中用TiCl4 和HCl制成钛基柱撑液 ,采用离子交换法 ,用 [Ti2 0 O3 2 (OH) 12 (OH2 ) 18]4 + Daw son型Ti多核阳离子 ,交换累托石蒙皂石质晶层中的Na等阳离子 ,制成钛基柱撑累托石。通过电子探针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及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等方法 ,对钛基柱撑累托石的成分、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钛基柱撑累托石具 1 .6nm的层孔隙 ,是一种很有应用前途的柱撑粘土矿物材料 ,有望在催化剂载体及环保材料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2001年01期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45 ]
  • 改性蒙脱石吸附水中氟离子的实验研究

    范丽珍,廖立兵,栾兆坤

    制备四种改性蒙脱石 ,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选用其中两种对水中的氟离子进行了吸附试验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它们吸附氟离子的适宜条件及吸附等温线 ( 2 5℃ )。结果表明 ,制备的改性蒙脱石具有很强的吸附氟离子的能力 ,在pH分别为 5和 4时的除氟效果最好 ,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线方程。

    2001年01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79 ]
  • 天然金刚石平行{100}的正常生长

    于万里,李兰杰,田玉莲,蒋建华,黄万霞

    利用同步辐射对天然金刚石晶体进行了形貌学研究 ,在近完整晶体内观察到晶体以平行 {1 0 0 }生长为主的正常生长 ,而不是前人所常见的平行 {1 1 1 }生长。生长带方向平行于 ( 1 0 0 )、( 1 0 0 )和 ( 0 1 0 )、( 0 1 0 )。生长带分布在偏离晶体中心的曲面内。由生长带的分布与形态可以观察到晶体不同晶面的生长速度具有明显差异。

    2001年01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5 ]
  • 小秦岭地区脉金矿床找矿评价的石英矿物学标志及模型

    王可勇,冯本智,孙丰月

    通过对区内 50 5和 53 0等主要矿脉石英红外吸收光谱、热爆裂及热发光特征的系统研究 ,总结了该区无矿、贫矿及矿体石英脉评价的石英矿物学标志 ,表现为 :①无矿石英起爆温度为 2 1 0~ 3 3 0℃ ,热爆裂曲线无明显峰型 ;石英热发光总强度大于 2 0 0 0 0cps,峰值强度大于 50 0cps;②贫金石英脉其石英红外吸收相对光密度DCO2 /DH2 O值大于 1 .1 ;起爆温度为 2 1 0~ 2 80℃ ,石英热爆裂曲线为明显单峰形态 ,主爆峰对应温度值为 4 2 0~ 4 40℃ ;石英热发光总强度介于 1 0 0 0 0~ 2 0 0 0 0cps之间 ,峰值强度介于 1 50~ 3 0 0cps之间 ;③矿体石英脉其石英红外吸收相对光密度DCO2 /DH2 O值小于 1 .0 ;起爆温度 1 0 0~ 1 60℃ ,热爆曲线为单峰型 ,主爆峰对应温度为 1 4 0~ 1 80℃ ;石英热发光总强度值小于 1 0 0 0 0cps,峰值强度小于 1 50cps。根据本区含金矿脉矿化理想分带模式及石英红外吸收光谱、热爆裂及热发光参数系统变化规律 ,建立了该区石英脉型金矿床找矿评价的石英矿物学标志模型。

    2001年01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9 ]
  • 渔塘坝独立硒矿床中硒赋存形式的电子探针分析研究

    姚林波,高振敏,杨竹森,龙洪波,叶先贤,王明再

    利用电子探针手段分析了渔塘坝独立硒矿床中硒的赋存形式 ,发现硒的赋存形式为 :①独立硒矿物 :硒铜蓝、蓝硒铜矿、方硒铜矿 ,自然硒等 ;②类质同象方式 :主要进入黄铁矿晶格。

    2001年01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83 ]
  • 湘西金矿尾矿水相互作用:1.环境地球化学效应

    谭凯旋,王岳军,郭锋,谢焱石

    湘西金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尾矿。该区尾矿 水相互作用强烈 ,并引起了尾矿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迁移和对水体、土壤、蔬菜等表生环境的重金属污染。污染程度较大的元素均为Au、Sb、As、Cd、Hg、W等 ,与尾矿中元素的富集特征相一致。尾矿中重金属元素的水迁移能力由大至小顺序为Au、Cd、W、Sb、Pb、As、Zn、Cu。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由大至小顺序为Cd、Au、Zn、Hg、Sb、Cu、Pb、As、W。植物中金属元素浓度主要受土壤中的浓度、植物种类和吸收能力的影响。

    2001年01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79 ]
  • 湖泊沉积物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动态变化

    梁小兵,万国江,黄荣贵,吴沿友

    测定了阿哈湖和百花湖沉积物孔隙水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在 0 .3 2~ 1 .71mg/ml和 0 .2 2~ 1 .3 8mg/ml之间 ,氨基酸含量分别在 1 .1 5~ 5.0 1 μg/ml(以含N量计 )和1 .4 1~ 4 .1 6μg/ml之间。两湖沉积物蛋白质含量峰出现在表层 1 0cm内 ,说明表层沉积物有利于蛋白质的释放。从悬浮层到表层 6或 7cm的沉积物氨基酸含量逐渐增高 ,表明扩散作用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 ,蛋白质在沉积物各层中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说明它的分解比较有限。沉积物孔隙水中氨基酸含量和微生物活动有关 ,氨基酸在2 7cm以后的阿哈湖沉积物中明显积累 ,可能指示微生物活动的减弱

    2001年01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9 ]
  • 矿物自发裂变径迹对ζ值的影响分析

    吴堑虹,Jonckheere R

    本文分析了矿物自发裂变径迹的统计误差、自发与诱发裂变径迹数量的比值对 ζ值的影响 ,提出了自发裂变径迹统计误差对ζ值的影响强于诱发裂变径迹、自发与诱发裂变径迹数量的比值对ζ值有显著影响的观点 ;利用ζ值计算矿物裂变径迹年龄时 ,正确识别和统计自发裂变径迹是提高裂变径迹年龄准确度的关键之一。

    2001年01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0 ]
  •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锑与砷、金的共生分异现象

    陶琰,金景福

    通过湘中锡矿山式锑矿矿化蚀变特征及矿化蚀变岩石微量元素统计分析 ,阐述了成矿作用中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的现象 ,并以因子分析为手段 ,提取成矿作用中最主要的两个特征因子 ,综合地质分析 ,指出锑矿成矿过程中主要包含有两种地质作用 :硅化与锑矿化。硅化和锑矿化分别同砷、金富集和锑矿质沉淀析出相联系 ,从而造成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硅化作用主要在成矿早期 ,温度较高 ( 2 0 0~ 3 0 0℃ ) ,砷、金主要在这一阶段析出。锑矿化则集中发生在成矿作用晚期 ,温度较低 ( 1 0 0~ 2 0 0℃ ) ,辉锑矿以裂隙充填方式沉淀成矿。对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的认识较好地解释了矿化带上成矿特征指示元素在元素聚类分析中不相关的矛盾。

    2001年01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42 ]
  • GIS支持下的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研究──以贵阳市区为例

    刘建军,李春来,邹永廖

    本文基于土地质量评价的“压力 状态 响应”(PSR)模型 ,选取土壤重金属污染作为评价的一个压力指标 ,应用GIS对贵阳市区农业土地资源进行了综合质量评价。定量评价的结果表明 ,区域农业土地资源中大部分土地资源质量较好 ,但旱地和水田共有 1 7.1 1km2 的重金属重度污染区 ,这部分耕地已不适宜种植农作物 ,同时 ,适合人类耕作的高质量耕地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减少了近 1 / 3 ,说明贵阳市区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1年01期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46 ]
  • 云南墨江镍金矿床主要控矿因素分析与研究

    方维萱,胡瑞忠,谢桂青,漆亮,苏文超

    采用控矿因素分析研究 ,通过构造岩石地层及构造变形筛分探讨镍金矿床的成矿过程 ,认为本区金镍矿主要为地层及构造控矿。在矿床内 ,热 (泉 )水喷溢构造 (成矿构造 )有似环状粘土岩化带及热水同生沉积 交代 喷流构造岩石层序 ,脆 韧性剪切带 (储矿构造 )由近水平的纵张裂隙构造、左行共轭剪切裂隙及相对封闭的脆韧性剪切带组成。脆性张剪性X形微裂隙系统为富金矿脉的定位提供了构造空间。成矿演化过程为 :①晚泥盆世热水同生沉积成岩成矿期形成含金黄铁矿硅质岩 ;②印支期逆冲推覆型脆韧性剪切构造成岩成矿期形成含金脆韧性剪切带 ;③燕山—喜马拉雅山期深源热流体叠加成矿期形成富金矿脉。指出 3处成矿远景区 ,认为红土型金矿很可能是本区一种新的金矿类型 ,值得重视研究。

    2001年01期 8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208 ]
  • 青海五龙沟金矿床矿石、矿物含金性及金的赋存状态

    李厚民,沈远超,胡正国,汤红云,钱壮志,刘继庆,孙继东

    本文采用矿相显微镜研究、金溶解性试验、化学分析、背散射电子面扫描、二次电子面扫描、晶体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青海五龙沟金矿床矿石、矿物的含金性及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多次叠加蚀变及黄铁绢英岩化毒砂化金矿石含金较高 ,金主要以超显微状态存在于毒砂、含砷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中 ,存在形式可能为小于 1 0 .0nm的非晶格金状态 ,矿石及矿物中典型元素组合为Au As Sb。

    2001年01期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150 ]
  • 云南墨江金矿床硅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谢桂青,胡瑞忠,方维萱,漆亮

    墨江金矿床金厂组中下段硅质岩具有典型的沉积构造 ,岩石富集∑Fe和As、Sb、Bi、Ga等微量元素 (相对于地壳克拉克值 ) ,而相对贫Al2 O3 ;稀土元素以总量 (∑REE)低 ,负铈异常为特征 ,与热水沉积的硅质岩特征相似。在判别硅质岩形成与作用的一系列主量和微量元素图解上 ,本区的硅质岩位于热水沉积作用范围 ,但四十八两山段硅质岩有趋近于正常化学沉积作用。利用硅质岩的氧同位素计算出它的形成温度为 1 2 8~1 4 6℃。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硅质岩的形成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 ,但四十八两山段硅质岩受到正常化学沉积作用的影响。

    2001年01期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89 ]
  • 黔东天柱磨山—油麻坳金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张杰

    磨山—油麻坳金矿矿脉中石英的流体包裹体以单相液态和两相气液包裹体为主。含CO2 包裹体占5%±。成矿流体均一温度 1 70~ 2 3 0℃ ,盐度为 3 .1 %~ 1 0 .1 % ,密度为 0 .850~ 0 .958g/cm3 ,为中低盐度、较低密度的弱酸—弱碱性溶液。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 O、CO2 及CH4 ,液相成分中Na+ 、Ca2 + 及Cl-含量较高 ,相对贫K+ 、F-。成矿流体属Na Ca Cl型 ,为大气降水与变质水混合形成。

    2001年01期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5 ]
  • 水-岩反应与稀土元素行为

    凌其聪,刘丛强

    大量研究表明 ,水 岩反应过程中REE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活动性。富含各种络合剂的流体与岩石反应时可活化REE ;水 岩反应过程中既可出现HREE优先活化 ,亦可出现LREE优先活化 ,这取决于流体的化学成分、Eh、pH以及REE的寄主相及其赋存状态 ;水 岩反应过程中的可出现Eu的正异常、负异常或无异常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流体的氧化 还原状态 ;单矿物组合的REE行为受制于矿物的晶体化学性质 ,而多矿物组合则取决于体系的Eh、pH、水 /岩值和络合剂浓度等 ,目前亟待开展实验工作有 :①流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性质 ,尤其是各种络合剂的活度及其对REE的活动性的影响 ;②REE在热液矿物与流体相之间的分异机制及控制因素 ;③T、P、pH、Eh和水 /岩比如何影响REE的活动性和分异行为。

    2001年01期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70 ]
  • 贵州都匀牛角塘富镉锌矿床中镉的分布及赋存状态探讨

    叶霖,刘铁庚

    对贵州都匀牛角塘富镉锌矿的研究发现该矿床高度富集镉 ,矿石中镉含量一般为 2 2 84× 1 0 -6~ 9850× 1 0 -6,最高为 1 3 4 0 0× 1 0 -6,比地壳克拉克值 ( 0 .2× 1 0 -6)高 5~ 6个数量级 ,比工业品位高n× 1 0~n×1 0 2 倍 ,且其储量达到大型矿床的规模 ,在世界上十分罕见。镉主要以类质同象存在于闪锌矿中 ,少量镉以硫镉矿等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于矿床的氧化带 ,是风化淋滤过程中形成的镉的次生矿物。

    2001年01期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15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