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lan Rieder,Giancarlo Cavazzini,Yurii S.D’yakonov,Viktor A Frank-Kamenetskii,Glauco Gottardi,Stephen Guggenheim,Pavel V.Koval’,Georg Muller,Ana M.R.Neiva,Edward W.Radoslovlch,Jean-Louis Robert,Francesso P.Sassi,Hiroshi Takeda,Zdeněk Weiss,David R.Wones
根据容许的化学成分范围 ,给出了纯云母类 (truemicas) ,脆云母类 (brittlemicas)和层间阳离子亏损的云母类 (interlayer cation deficientmicas)的端元矿物和矿物种 ,概括介绍了利用现有的各种化学分析数据计算云母晶体化学式的方法 ,以及描述不常见化学元素代换或多型堆积的一系列修饰词和后缀。列出了云母的同义词和变种、定名有误的物质 ,以及过去使用或误用的云母名称。
2001年02期 11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23 ] - 罗兴章,闵茂中,李贤国,杨哲,翟丽英
本文首次报导钨锰矿和铀矿物在空间上叠生的现象。这种叠生现象出现在一种很特别类型的矿床中 ,与传统的铀钨伴生理论有悖。这种铀、钨叠生矿化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而且也会拓展铀、钨伴生理论的研究。
2001年02期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8 ] - 彭新建,罗兴章,张文兰,闵茂中
本文报道了我国再次在华南 62 1 7花岗岩型铀矿床中发现硒铅矿。测定了该矿物的化学成分 ,结合该铀矿床的矿物组合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讨论了硒铅矿的生成环境。
2001年02期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8 ] - 武光海,周怀阳,杨树锋,陈汉林
富钴结壳的矿物学研究是一个难点。本文运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结合X射线衍射和矿相显微镜观察的综合方法对富钴结壳中的铁锰氧化物矿物组合及其组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富钴结壳是从与胶状粘土类混合共沉积开始生长的 ,结壳内部的韵律层和柱状构造也是始于粘土层终于粘土层的 ;铁锰团粒的核心一般是较纯的水羟锰矿小核心 ,可能是在生物媒介作用下在水体中形成后沉降叠积的。FM、FPE海山结壳的中层存在一较纯水羟锰矿层 ,但该层中Co含量FM1 5比FPE0 6低得多 ,可能反映了FM1 5在该层形成时Co通量较低。而该层在FN1 2中不存在 ,反映了区域环境的较大差异。在FN1 2火焰状构造亚带存在Mn氧化物和Fe氧化物的极度分异现象 ,可能反映了结壳形成环境的重大变化。
2001年02期 137-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46 ] - 徐冬梅,刘广深,甘树才,李红英,刘维屏
基于我国钴资源分布分散、且多为伴生、品位低的现状 ,对某铜钴矿化区钴矿石中的钴碳酸盐矿物、含钴铁氧化物和具有吸附态的粘土矿物进行了钴的赋存状态和浸取试验研究。查明了钴的赋存状态 ,并以此为依据 ,运用逐一条件试验和正交试验相互验证的办法 ,确定了最优化的浸取试验方案 ,该方法对此低品位氧化钴矿石中钴的浸出率达到 90 %以上。
2001年02期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8 ] - 顾连兴,杜建国,翟建平,范建国,赵成浩,张文兰
大别山榴辉岩中的多硅白云母可以分成三个世代 :形成于榴辉岩相进变质阶段的原生Phe1、榴辉岩相退变质晚阶段的Phe2和角闪岩相至绿片岩相退变质阶段的Phe3。电子探针测得 ,超高压下形成的Phe1 ,其Si和Fe2 + +Mg值出乎意料地低于低压下形成的Phe3 ,这与多硅白云母地压计的基本原理 ,即多硅白云母的Si和Fe2 + +Mg含量与其形成压力成正比这一原理产生了矛盾。产生这种矛盾的可能原因是 ,多硅白云母的成分除了取决于压力因素以外 ,还取决于主岩的铝 硅比值、Fe2 + +Mg含量、氧逸度的变化、流体的存在等因素。因此 ,利用多硅白云母的硅含量来探讨退变质过程压力时必须加倍小心。
2001年02期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9 ] - 马红艳,戴塔根,袁奎荣,邓燕华
球文石 (Vaterite)是CaCO3 很不稳定的同质多象变体 ,在自然界里很少出现 ,通过光学显微镜在淡水无光珠中发现球文石尚属首次。本文研究了淡水无光珠内球文石的显微特征、X射线粉晶衍射特征及显微红外光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淡水无光珍珠内球文石粉晶衍射由强至弱五个强峰的d值为 0 .3 2 66,0 .2 72 3 ,0 .3 553 ,0 .1 81 1 ,0 .2 0 57nm ;其红外光谱特征波数为 1 4 89,1 4 50 ,1 4 2 0 ,1 0 87,1 0 50 ,876,83 0 ,762 ,74 3cm-1。球文石的存在是影响淡水珍珠品质的主要内在因素之一。
2001年02期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29 ] - 吴峻,李继亮2001年02期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 陈多福,徐文新,赵振华
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巨大的资源前景和极强的环境和灾害效应 ,是目前地学研究中的热点。天然气水合物存在三种基本晶体结构 ,五种大小不同的气体占据空间。不同大小的气体分子进入大小相近的气体占据空间 ,形成稳定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子太大和太小的气体则不能形成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充填率常小于 1 .0 ,水合系数大于理想水合系数 ,而且受气体类型、组成、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影响。气体类型明显影响天然气水合物的比重 ,烃类气体可形成比重小于海水的天然气水合物 ,CO2 的水合物比重可明显高于海水比重。
2001年02期 15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36 ] - 彭明生,李迪恩
本文利用同步辐射的NaK 边X射线近边结构谱 (XANES)研究了含Na矿物NaK 边的特征谱 ,其谱的能量位置随着配位数的增加而增大 ,同时建立了含磷 (P)的钠玻璃中NaK 边的能量 ,随着P的含量增加而增大。由此表明本方法可以作为研究含Na矿物和Na玻璃的配位与局部结构的新方法。
2001年02期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7 ] - 薛茹君,朱克亮
本文讨论煤系高岭岩综合制取氯化铝和水玻璃的工艺路线及工艺条件。采用适当的酸浸工艺可使高岭岩的铝浸出率提高到接近 1 0 0 % ,使酸渣中的SiO2 含量提高到 95%左右 ,其他杂质含量大大降低 ,为活性硅渣的利用提供保证。采用湿法工艺 ,加入适当助剂 ,可在缓和的反应条件下 ,使硅的转化率达到 95%以上 ,制得合格的水玻璃产品。
2001年02期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6 ] - 潘燕宁,周凤英,陈小明,季峻峰,王汝成
绿泥石广泛存在于各种岩石和地质环境中 ,其化学成分的变化 ,可反映其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本文采集了塔里木沉积盆地钻孔中样品 ,利用电子探针微区技术 ,探讨埋藏成岩过程中绿泥石化学成分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 ,在埋藏成岩过程中 ,绿泥石的种类、结构式中的主要元素和埋藏深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本文研究的绿泥石类型主要为铁斜绿泥石 (辉绿泥石 )和铁镁绿泥石两类 ,随深度的增加 ,其在分类图上逐渐向Fe含量增多和Si含量减少的方向分布。绿泥石结构式中Si含量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AlⅣ 、Fe2 + 和Fe/(Fe+Mg)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计算结果显示 ,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 1 4 0~ 1 87℃ ,本研究地区的古地温梯度为 :3 1 .2℃ /km。
2001年02期 174-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9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162 ] - 叶玲
根据蒙脱石层间域的活性 ,采用无机物插入 ,对其进行改性 ,研究了各种改性蒙脱石对红色染料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 ,改性蒙脱石的脱色性能比原土有较大的增强。以一种脱色性能较好的改性蒙脱石为代表 ,探讨了脱色的适宜条件 ,并考察了脱色机理。
2001年02期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17 ] - 罗孝俊,杨卫东
为明确认识有机酸 (草酸、醋酸 )对长石溶解度及储层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 ,本文利用热力学方法 ,计算了不同温度、酸度下钾长石在含有醋酸根 0 .0 5mol/L、草酸 0 .0 0 55mol/L的溶液中的溶解度及草酸和醋酸对溶液酸度的影响。计算的结果表明醋酸根与铝的络合作用只发生在偏酸性的溶液体系中 ,并且随温度升高要求酸度增加 ,实际的络合能力降低。醋酸根的络合作用对长石溶解度的增加作用极其有限 ,最高时不足一倍 ;但醋酸能有效地缓冲溶液酸度 ,从而提高长石溶解度。草酸根与铝的络合作用发生在弱碱性至酸性条件下 ,温度升高 ,络合能力增加。络合效应对长石溶出量的增加最多可达 2个数量级以上。草酸的浓度太低无法通过缓冲溶液在较高的酸度下来促进长石的溶解。草酸和醋酸能否促进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取决于盆地流体的酸度及组成流体的缓冲体系。
2001年02期 183-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1 ] |[阅读次数:160 ] - 赵美芝,邵宗臣,邓友军,郭坤梅
本研究表明 ,表面活性剂 2号不仅可以吸附在蒙脱石、高岭石和凹凸棒石的表面上 ,还可进入蒙脱石的层间 ,将其晶层撑开 ,并以双层小于 65°角斜交于蒙脱石的晶片之间 ,同时有极少量的表面活性剂 2号以单层方式直立于晶片上 ,形成石蜡质构型。由于粘土矿物对表面活性剂 2号的吸附作用 ,使其热性质发生变化 ,去除吸附水的温度降低并出现放热峰。此外 ,还使得有机粘土的含水量和吸湿率较原土有显著降低。有机粘土应用于肥料工业的复混肥生产中 ,不仅可以使其有效成粒率提高 3 0 % ,还可使其养分释放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
2001年02期 18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108 ] - 木士春,汪灵
本文采用XRD、IR、DTA TG、SEM和TEM等方法 ,较系统地研究了产于湖南临澧盆地第四纪多孔凝灰岩的矿物岩石学及其孔隙特征。该地多孔凝灰岩具典型的玻屑凝灰结构 ,主要由火山玻屑组成 ,并含少量或微量的石英、云母、长石及粘土等 ;化学成分具有高硅、富铝、丰钾、低铁等特征 ,为中酸性岩类、钙碱系列、铝过饱和的流纹质凝灰岩 ;已明显发生水化作用 ,部分火山玻屑可能形成一种介于玻屑和蒙脱石的中间相。与一般酸性流纹质凝灰岩相比 ,该多孔凝灰岩具有轻质多孔和高灼失量等特征 ,其孔隙度为 4 6.1 4 %~4 7.4 9% ,微孔孔径范围为 0 .0 4~ 2 0 .0 0 μm ,平均堆密度为 0 .56g/ml,是一种天然的微米孔级多孔非金属矿物原料。根据其物化特性 ,笔者已首次开发出凝灰岩助滤剂。
2001年02期 196-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35 ] - 丘志力,秦社彩,陈小明
铌 (钽 )铁矿是基性岩与超基性岩中极为罕见的矿物。运用电子探针分析了海南蓬莱与碱性玄武岩有密切成生联系的刚玉巨晶中的铌 (钽 )铁矿包裹体的成分 ,确定其晶体化学式为 (Fe0 .72 6Mn0 .168) 0 .894 (Nb1.80 8Ta0 .0 67Ti0 .2 0 8) 2 .0 83 O6。讨论了铌 (钽 )铁矿的形成与刚玉巨晶的关系 ,认为刚玉巨晶的形成可能和岩浆混合或上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有关。
2001年02期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5 ] - 李殿超,吴长锋,于立新,曹林
以方解石为原料 ,使用硫化助熔剂法合成了CaS∶Mn2 + 磷光体 ,根据荧光光谱 ,详细探讨了矿物杂质对其发光性质的影响 ,指出在矿物材料CaS∶Mn2 + 体系中 ,某些杂质离子拓宽了基质的激发带 ,有利于基质吸收能量及基质→Mn2 + 发射中心的能量传递 ,但Fe2 + 、Co2 + 、Ni2 + 等离子降低了Mn2 + 的发射强度 ,尤其是Mn2 + 与它们形成的成对离子中心或离子晶簇 ,降低了局域对称性 ,放宽了Mn2 + 跃迁发射的选择定则 ,加速了材料发光的衰减过程。
2001年02期 20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94 ] - 吴攀,刘丛强,杨元根,张国平
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已成为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对矿山环境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 ,可以揭示矿山开发影响环境的过程机理 ,对研究元素循环、矿山修复、环境评价及生态效应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矿山环境中 (重 )金属的释放迁移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2001年02期 213-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7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8 ] |[阅读次数:333 ] - 朱维光,李朝阳,邓海琳
本文研究目的是揭示呷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 ,矿石与容矿围岩的关系。通过对矿石、矿石矿物及容矿围岩的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首次提出矿石铅为一个二元混合铅 ,主要由火山岩提供 ,部分来自火山岩的下部地层 ;矿床中的大多数硫由火山热液提供的 ,部分来自海水。
2001年02期 219-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64 ] - 袁万明,王世成,王兰芬
河北南梁 (下营坊 )金矿不同蚀变带中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实测年龄为 1 53 .9~ 1 0 3 .3Ma,其成矿时代应属于燕山早期 ,成矿时间持续 50Ma以上。成矿热历史总体上是早期温度高、冷却快 ,晚期温度低、冷却慢 ,转变时间在 1 2 0Ma左右 ,转变温度在 1 0 0℃左右 ,呈现两期热液成矿过程。第一期热液金成矿活动发生在 1 50Ma前后 ,与花岗斑岩体的侵位有关 ;第二期金成矿作用发生在 1 3 5Ma前后 ,与流纹斑岩和岩浆隐爆角砾岩的形成有关。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相当于早期成矿时代 ,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相当于晚期成矿时代。矿区石英 绢云母化蚀变作用发生时间不仅比钾化蚀变早 ,而且持续时间亦比钾化长。
2001年02期 225-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73 ] - 张鸿翔,刘丛强,徐志方,黄智龙
本文通过对云南早元古代哀牢山群、底巴都组与大红山群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从地球化学角度证明早元古代扬子板块西缘存在板块运动 ,前特提斯域的元古大洋板块在其东北方向的俯冲作用中 ,与古扬子板块发生碰撞而在俯冲带大陆边缘弧与弧后盆地分别形成哀牢山群、底巴都组与大红山群的基性火山岩。
2001年02期 231-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69 ] - 杨竹森,高振敏,罗泰义,李红阳,饶文波
对黔西南老万场金矿粘土层的矿物成分分析表明 ,粘粒级部分主要为高岭石、针铁矿和绿泥石 ,次为三水铝石、伊利石、石英、蒙脱石和锐钛矿 ,另有少量钾长石和斜长石 ;砂砾级部分主要为石英和风化的玄武岩、凝灰岩、粉砂质页岩和硅质岩岩屑 ,次为褐铁矿、铝土矿、锰质和钙泥质团块。矿物特征表明 ,粘土层是由峨眉山玄武岩、大厂层硅质岩、茅口灰岩和原生低温热液蚀变 (矿化 )岩风化的产物。矿床是在岩溶坍塌使成矿物质发生初步堆积 ,再经一定程度的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型金矿。
2001年02期 239-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37 ] - 梁华英,王秀璋
大沟谷金矿床产于震旦系乐昌峡群钠长石岩带底部陡倾斜钠长石岩中。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变化大 ,2 0 6Pb/2 0 4 Pb 1 7.3 56~ 1 9.3 0 6,2 0 7Pb/2 0 4 Pb 1 5.3 3 0~ 1 5.862 ,2 0 8Pb/2 0 4 Pb 3 7.53 2~ 3 9.957。μ值在8.2 3~1 0 .67之间 ,黄铁矿δ3 4S值在 5.1‰~ 1 3 .4‰之间 ,铅同位素组成具线性相关关系 ,2 0 6Pb/2 0 4 Pb与2 0 7Pb/2 0 4 Pb线性方程 y=0 .2 4x +1 1 .1 9,r=0 .83 ,2 0 6Pb/2 0 4 Pb与2 0 8Pb/2 0 4 Pb方程为 y=1 .3x +1 4 .8,r=0 .93 ,黄铁矿铅硫同位素组成具负相关关系。钠长石岩Rb、Sr含量较低 ,87Sr/86Sr值为 0 .72 2 63~ 0 .73 1 50 ,平均 0 .72 595。综合铅、锶、硫同位素特征 ,可以认为大沟谷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高 μ值基底碎屑沉积岩及钠化基性火成岩。
2001年02期 246-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4 ] - 吕志成,段国正,郝立波,张培萍,董广华
对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中石英的稀土元素、包裹体测温、包裹体成分、同位素、化学成分及红外光谱学特征等进行了研究 ,认为额仁陶勒盖银矿床属于浅成中温热液成因 ,早期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 ,晚期成矿流体天水居主导地位 ,矿床形成于弱酸性—弱碱性条件下及还原环境中。石英的红外光谱学特征、石英的化学成分及形态是该银矿床重要的找矿矿物学标志。
2001年02期 251-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42 ] - 饶文波,高振敏,杨竹森,罗泰义,李红阳
通过化学分析法、X射线衍射和粒度分级、金的浸出实验 ,对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床进行研究 ,发现矿石矿物由褐铁矿、粘土矿物和石英组成 ,矿石中的金与粗颗粒的多少呈正相关 ,为微细粒金和游离态金 ,被吸附于褐铁矿、粘土矿物和石英等矿物表面或裂隙中 ,在红色粘土剖面中与Mo、Sb、Hg、As等元素紧密共生 ,金在弱酸—弱碱性条件下活化、迁移 ,在潜水面附近再沉淀 ,上芒岗卡林型金矿体为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要矿源体。
2001年02期 259-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5 ] - 韩润生,陈进,李元,马德云,赵德顺,马更生
对会泽铅锌矿成矿构造体系、构造控矿型式进行研究 ,认为小江深断裂带和曲靖—昭通隐伏断裂带为矿床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构造背景 ,矿床严格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控制 ,“阶梯状”和“多字型”构造是矿区具有普遍性的控矿构造型式 ,北东构造带是主要的成矿构造体系 ,提出麒麟厂矿床主矿体向南西向侧伏 ,通过工程验证新增铅锌矿金属储量近 1 0 0万t。
2001年02期 265-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0 ] |[阅读次数:137 ] - 沈敢富2001年02期 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