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扬子地块南缘及邻区大陆动力成矿系统、成矿系列特征与找矿方向

    方维萱,胡瑞忠,苏文超,高振敏

    采用大陆动力成矿系统 成矿系列 矿床组合的地球化学类型及矿石建造的系统研究与分析方法 ,对扬子地块南缘及邻区大陆动力成矿系统与成矿系列进行了研究 ,认为本区大陆动力成矿系统有震旦 寒武纪大陆伸展动力成矿系统、泥盆纪 中三叠世大陆伸展动力成矿系统、中生代 (热点构造 )垂向大陆动力成矿系统和大陆挤压收缩动力成矿系统 ,提出本区 1 2个成矿系列及其相应矿床组合的地球化学类型和矿石建造类型 ,指出今后的找矿方向。

    2001年04期 561-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

    王国芝,胡瑞忠,王成善,曾允孚

    采用构造 沉积综合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的盆地、构造和深部地质背景。研究表明 ,控矿的古新世—中始新世盆地为走滑拉张盆地 ,研究区先后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早期的走滑和拉伸 ,中始新世—渐新世的挤压推覆和中新世的隆升和走滑 ,分析了盆地演化、沉积体系、同生断裂活动和逆冲推覆等对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控制作用 ,探讨了可能的成矿过程。

    2001年04期 571-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云南个旧塘子凹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马振飞,陈图宏

    本文在前人对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塘子凹矿床成矿特征及规律的研究 ,认为塘子凹锡多金属矿床的成因与中三叠统的大理岩、燕山晚期的淡色花岗岩共同作用有关 ,燕山晚期花岗岩体的空间形态直接控制矿体的产出部位。花岗岩以构造侵位方式侵位于中三叠统大理岩中 ,其空间细部特征受五子山复背斜和南北向隐断裂的作用。指出八处成矿有利部位。

    2001年04期 578-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云南个旧南部地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高建国,谈树成,晏建国,董燕,范柱国,唐从国

    在野外调研和大量样品采集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地质中对应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对样品和变量进行分类划分和成因解释。首先 ,将样品和元素进行综合计算 ,按第一、二因子轴作出样品 元素因子平面图 ,在图上划分四个象限 ,按象限进行分类 ,探讨其样品 元素分类规律。其次 ,按象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 ,分析各因子轴所代表的元素共生组合规律和成矿期次。根据上述研究认为第一因子轴 (F1)所代表的Sn、Cu、Pb、Zn、Au、Ag等元素为主成矿元素组合和主成矿期次 ,而其它因子轴所代表的Mo、W、Bi、Be等元素为次成矿元素组合和次成矿期次。成矿作用是在区域构造应力驱动力的作用下 ,与花岗岩侵入有关。成矿溶液除来自深源以外 ,还与周围基性岩体 (脉 )和围岩密切相关 ,矿液实质是一种混合矿浆 ,在上升运移过程中 ,充填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和有利的地层层位中形成矿体。

    2001年04期 585-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个旧锡矿33号矿群地质特征与其外围找矿方向

    秦德先,田毓龙,朱大明,陈宗全,党玉涛,童祥,李玉新,武俊德

    个旧锡矿区是个老矿区 ,开采历史悠久 ,目前资源紧张 ,急需开展找矿增储研究。 33号矿群是近年新勘查的矿体 ,以接触交代矿床为主 ,经工程揭露 ,现已探明一定锡储量 ,目前矿山生产急需向外围找矿 ,以期扩大储量 ,但苦于找矿工程方向不清。我们通过对隐伏花岗岩体形态 ,锡、铜的矿化强度模型 ,地表地球化学结合地质研究 ,指出 33号矿群的北东 ,芦塘坝断裂与炸药库断裂交截部位附近为最有利的找矿空间。

    2001年04期 591-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云南个旧矿区南部矿床原生晕垂直分带研究——以龙树脚矿段为例

    谈树成,高建国,晏建国,秦德先,董燕,范柱国,唐从国

    矿床原生晕的垂直分带研究是寻找隐伏矿体和盲矿体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 30余种元素的分析 ,研究元素的分带指数、变化系数和变化指数梯度差 ,由此得出矿床原生晕由上至下的垂直分带为 :Mn Cd Zn Sn Cu Au Hg As( 1 82 0中段 ) ;Bi W Co Sb( 1 730中段 ) ;Mo Y( 1 70 0中段 ) ;Ni V Nb Sr La Sc Ti Yb Be Ag( 1 6 4 0中段 ) ;Pb Ga B Ba( 1 5 2 0中段 )。 30种元素的分带序列为 :Mn Ag1 Pb1 Cd Zn Sn Cu Au Hg As Bi W Co Sb Mo Y Ni V Nb Sr Cr La Sc Ti Yb Be Ag2 Pb2 Ga B Ba。

    2001年04期 596-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云南墨江含金脆韧剪切构造带中显微构造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方维萱,胡瑞忠,王明再,刘世荣,谢桂青

    墨江—元江镍金矿床是哀牢山构造 成矿带上一个十分典型和重要的矿床 ,在野外实测构造岩石地层层序、矿物学详细填图的基础上 ,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及矿物 构造 地球化学等方法 ,对墨江镍金矿床中含金脆 韧性剪切构造带的物质组成进行详细研究。显微构造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是一种构造筛分新方法。脆性构造主要表现为含镍金石英脉 硅质岩 黄铁矿硅质岩中普遍发育碎裂岩化及裂隙 ,碎裂岩化 裂隙构造是深源热流体叠加成矿的储矿构造和运移上升通道 ,脆性剪切变形过程中伴有粘土化蚀变 ,粘土矿物主要有铬水云母、铬高岭石、多水铬高岭石、绿铬高岭石、铬蒙脱石、铬迪开石、铬埃洛石和绿鳞石等。在含金脆 韧剪切构造带中 ,铬绢云母 铬水云母 铬伊利石系列和铬绿泥石的矿物具 (脆 )韧剪切变形特征 ,在韧剪切变形过程中伴有强烈的热流体及以H2 O为主要组分的矿化剂作用。

    2001年04期 602-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云南元江金矿矿床模型及矿产经济

    秦德先,刘春学,燕永锋,李麦兑

    随着湿法冶金技术的发展 ,过去圈定氧化矿的工业指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过高 ,已将大量矿石划为废石 ,既浪费了资源 ,又污染了环境。通过建立矿床模型 ,优化工业指标 ,重新圈定矿体和计算储量 ,增加金储量1 0t,为提高矿山生产的经济效益 ,充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1年04期 609-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云南墨江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谢桂青,胡瑞忠,倪培,苏文超

    本文对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主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1 2 2~ 30 6℃ ,存在两个区间分别为 1 30~ 2 2 0℃、2 5 0~ 2 70℃ ,均一温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存在规律性变化 ,盐度主要集中在3%~8%NaCl范围内 ,密度为 0 .80~ 0 .95g/cm3 ,流体包裹体具有相对稳定的气液比 ,流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与典型的岩浆水和大气降水不同。结合氢氧锶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研究 ,认为墨江金矿成矿流体曾发生过部分地幔流体、大气降水等多种类型水不充分的混合 ,水岩反应和多种流体混合可能为墨江金矿矿质迁移沉淀主要机制。结合哀牢山金矿带成矿流体类似性和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认为墨江金矿深部可能存在有含金石英脉型矿体。

    2001年04期 613-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矿床数学-经济模型及其在元江金矿的应用

    燕永锋,秦德先

    利用地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 ,编制出矿床数学 经济模型软件包 ,它作为一种储量计算和矿床经济评价方法。介绍了该软件包各模块的功能 ,并以元江金矿应用为例 ,展示了该软件包的功能及效果。

    2001年04期 619-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滇西菲红超基性岩风化壳铂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

    杨竹森,高振敏,罗泰义,陶琰,李红阳,饶文波

    近年来在世界不同地区进行了风化过程中铂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研究。作为中国西南部的第一个实例 ,本文研究了云南西部菲红超基性岩体上发育的红土化风化剖面。矿物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该风化壳是超基性岩风化的结果。文中详细讨论了风化壳的地质、矿物学、红土化和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 ,风化壳的红土化程度不高 ,仍处于红色粘土阶段 ;风化壳上部的表层土壤带和铁质粘土带中铂族元素总量至少富集了 3.5 7~ 7.87倍 ,其中Ru和Pd的富集程度较大 ,Ir的富集程度中等 ,Pt和Rh的富集程度较小 ,使得铂族元素的配分模式由基岩的Pt富集型转变为风化壳的Ru Pt富集型 ,证明红土化过程中铂族元素发生了分异

    2001年04期 625-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哀牢山墨江金矿与南乌拉尔山明加克金矿地质特征对比

    李光明,刘铁兵,沈远超,张连昌

    本文通过对产于两个不同造山带中金矿化特征的对比 ,认为墨江金矿与明加克金矿均具有造山带型金矿的一些特征 ,形成于造山晚期主构造带的逆冲走滑阶段 ,产于一级构造带的上盘 ,金矿化受二级和三级剪切张裂隙的控制。与明加克金矿不同的是墨江金矿的形成经历了更长的构造演化历史。

    2001年04期 631-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滇西上芒岗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李红阳,高振敏,杨竹森,罗泰义,饶文波,陶琰,高永丰

    上芒岗金矿由下部原生卡林型和上部红色粘土型金矿体所组成 ,赋矿地层为侏罗系勐戛组砂泥质岩、白云质灰岩和二叠系沙子坡组泥硅质灰岩、白云岩。北东向上芒岗断裂构造与不整合面和岩溶的复合控制了矿床和矿体。围岩蚀变以硅化 (似碧玉岩化 )、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粘土化为主 ,并具有水平与垂向分带性。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蚀变与矿化岩石的稀土含量与未蚀变泥质灰岩基本一致 ,成矿溶液为富Cl 型和富SO4 2 型 ,爆裂温度为1 83~378℃ ,δ3 4S =6 .4 71‰~ 2 1 .96 5‰ ,δ18O =9.3‰~ 1 1 .6‰ ,δD = 70‰~ 77‰ ,2 0 6Pb/2 0 4 Pb =1 9.5 5 1~ 2 0 .0 5 , 2 0 7Pb/2 0 4 Pb =1 5 .6 90~1 6 .2 4 0 ,2 0 8Pb/2 0 4 Pb=38.71 0~ 4 0 .1 37。红色粘土型矿石的红土化作用只达到粘土阶段。

    2001年04期 639-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云南潞西上芒岗金矿红色粘土化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李红阳,高振敏,杨竹森,罗泰义,饶文波,陶琰,王立峰

    上芒岗卡林型金矿床的强烈红土化作用 ,形成了上部红色粘土型金矿体 ,产生了一定范围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金矿区红色粘土剖面可分为表土带、坡积带、钙华 沼泽带、残积带、腐泥带和基岩带。在原生卡林型金矿红土化作用过程中 ,黄铁矿、毒砂、辉锑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矿物发生氧化作用 ,S、As、Sb、Pb等有害元素将被有效释放进入地下水和红色粘土中 ,进而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2001年04期 647-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北衙红色粘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

    崔银亮,陈贤胜,晏建国

    本文系统研究了北衙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 ,并从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入手 ,分析其形成条件 ,认为是本区很有代表性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 ,对矿区增储和区域找矿具有重大意义。

    2001年04期 654-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脉石矿物方解石REE地球化学

    黄智龙,陈进,韩润生,李文博,高德荣,赵德顺,刘丛强

    方解石是云南会泽铅锌矿床最重要的脉石矿物 ,原生矿石中三种产状 (即团块状状、团斑状和脉状 )方解石的REE含量、有关参数和配分模式都有一定的差异 ,但不同产状方解石之间以及同种产状方解石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连续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矿区原生矿石中三种产状方解石为同源不同阶段形成的产物 ;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特征 ,地幔流体活动在成矿流体形成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REE含量逐渐降低 ;成矿环境由相对还原向相对氧化变化。

    2001年04期 659-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8 ] |[阅读次数:0 ]
  • 云南会泽麒麟厂铅锌矿床构造地球化学及定位预测

    韩润生,陈进,李元,马德云,高德荣,赵德顺

    在论述构造地球化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 ,深入讨论了会泽麒麟厂铅锌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特点 ,认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集中区是进行隐伏矿定位预测的重要依据 ,提出了 1 5 71中段 4 4— 6 2剖面线间的深部等重点定位找矿靶区 ,已被验证工程证实 ,新发现八号隐伏矿体。该方法对隐伏矿定位预测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1年04期 667-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论云南会泽富铅锌矿床成矿模式

    韩润生,刘丛强,黄智龙,陈进,马德云,李元

    通过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研究 ,认为燕山早期环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碰撞与小江深断裂带、曲靖 昭通隐伏断裂带的左行走滑运动为深源流体的形成和贯入提供了有利的构造背景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源流体和蒸发岩层 ,矿体本身是富含铅锌锗等的成矿流体沿构造贯入的产物 ,矿床定位直接受北东构造带控制。在此基础上 ,提出“深源流体贯入 蒸发岩层萃取 构造控制”的成矿模式 .

    2001年04期 674-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3 ] |[阅读次数:0 ]
  • 峨眉山玄武岩与铅锌矿床成矿关系初探——以云南会泽铅锌矿床为例

    黄智龙,陈进,刘丛强,韩润生,李文博,赵德顺,高德荣,冯志宏

    本文以云南会泽铅锌矿床为例 ,从成矿时代、成矿物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热动力等方面初步讨论峨眉山玄武岩与铅锌矿床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 :矿床成矿时代可能与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时代相近 ;峨眉山玄武岩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伴随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过程去气作用 (包括地幔去气作用和岩浆去气作用 )形成的流体参与了会泽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的形成 ;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为成矿热动力的主要来源。

    2001年04期 681-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3 ] |[阅读次数:0 ]
  • 临沧锗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戚华文,胡瑞忠,苏文超,毕献武,漆亮,叶造军

    通过对临沧锗矿床中基底花岗岩、矿化煤以及硅质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盆地基底花岗岩提供了形成锗矿化的锗和形成硅质岩的硅 ;本区陆相热水成因硅质岩的Ce异常不明显 ,相对富集LREE ;矿化煤相对富集HREE ,这可能主要与矿化煤在与含锗热液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煤对重稀土的优先富集有关。

    2001年04期 689-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澜沧江断裂带走滑变形及与临沧锗矿的关系

    王国芝,胡瑞忠,方维萱,陶晓风

    建立在对断裂带的变形特征、运动学特征和变形岩石年代学的综合研究表明 ,澜沧江断裂带是一条左旋走滑断裂带 ,左旋走滑始于 2 0Ma。印支地块由南向北运动和保山地块的向南挤出 ,主要是通过红河断裂、怒江断裂的右旋走滑和澜沧江断裂的左旋走滑共同调节来实现的。澜沧江断裂带的左旋走滑制约了临沧帮卖盆地的形成演化、盆地内的热水活动、锗的富集成矿和锗矿床的空间分布。

    2001年04期 695-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澜沧老厂银多金属矿床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识别

    刘友梅,杨蔚华

    本文通过对矿区火山岩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以及利用TiO2 K2 O P2 O5、Th Hf Ta、Zr Nb Y三角图和不相容元素配分模式的环境识别图解 ,得出与前人不同的结论。认为澜沧老厂银多金属矿床火山岩为大陆板内碱性玄武岩系列 ,其产出的构造环境可能是东冈瓦纳大陆东北部边缘的碎片。

    2001年04期 699-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用镜质体反射率重建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李荣西,张锡云,金奎励

    本文以渤海湾盆地为例 ,讨论通过定量研究镜质体反射率剖面资料来重建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曾经历过与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相对应的两次重要的构造抬升、剥蚀事件。估算的这两次构造抬升作用剥蚀的地层厚度分别平均约为 1 1 1 0m和 90 0m ,剥蚀速率分别为 35~82m/Ma和 8~ 1 7m/Ma。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不同地史时期古地温梯度不同 ,中生代古地温梯度 ( 4 .33~ 4 .6 7℃ / 1 0 0m)明显高于晚古生代 ( 3.4 9~3.92℃ / 1 0 0m)和新生代 ( 3.75~ 3.76℃ / 1 0 0m)以及现代地温梯度 ( 3.5~3.7℃ / 1 0 0m) ,这表明本区在中生代时曾出现过高热异常。镜质体反射率剖面回归参数 (热响应因子b)反映出渤海湾盆地在新生代沉降速度明显加大 ,此时控制盆地沉降作用的构造背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强烈的坳陷和断裂作用取代了晚古生代地台和中生代的断陷而成为本区最重要的构造特征。

    2001年04期 705-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流体包裹体及蚀变岩某些成分变异的特征

    魏俊浩,李志德,赵永鑫,陆建培

    以五龙金矿为例 ,在同一剖面上采集了不同成矿阶段的含金石英脉和近矿蚀变岩样品 ,根据矿物流体包裹体和蚀变岩成分的测定结果 ,系统地讨论了不同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成分 (K+ 、Na+ 、Ca+ 、Mg+ 、CO2 等 )和不同蚀变岩成分 (K2 O、Na2 O、CaO、MgO、CO2 等 )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从第二成矿阶段到第四成矿阶段 ,流体中的Na+ 、Ca+ 、Mg+ 含量有明显的升高的趋势 ,K+ 含量降低 ,蚀变岩中 ,K2 O由远离矿体的原岩到靠近矿体的蚀变岩其含量增加 ,而Na2 O、CaO、MgO逐渐降低 ,这种流体包裹体和蚀变岩中的某些相应成分的变化特征 ,应该是流体 岩石相互作用的结果。

    2001年04期 710-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矿物学报2001年第21卷总目次

    2001年04期 716-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