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启来,陈多福,漆亮,陈先沛
晚元古代末的陡山沱期(550~600Ma)是地球历史生物、化学和气候变化的剧烈时期。通过对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矿的稀土元素研究,确定上矿层磷块岩的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模式具负Ce异常、轻和重稀土亏损及中稀土富集特征。下矿层磷块岩稀土模式为轻微负Ce异常、轻微的轻和重稀土亏损及中稀土富集。下矿层磷块岩的Ceanom 值为-0 065~-0 077,上矿层磷块岩的Ceanom 为-0 26~-0 291,表明瓮安磷矿沉积古环境从下矿层的还原条件转变为上矿层的氧化条件。这种南沱冰期之后的环境变化可能为瓮安动物群的大爆发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003年04期 28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179 ] - 罗泰义,张欢,李晓彪,朱丹
在对大量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将贵州遵义下寒武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中多元素富集层矿化元素按富集系数分为三组。超富集元素:富集系数大于1000,包括Mo、As、Se、Re等;强富集元素:富集系数介于100~1000,包括Ni、U、Au、Ag、Pt、Pd、Tl等;弱富集元素:富集系数近于5~100,包括V、Co、Cu、Pb、Zn、Y、Cd等。结合上述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和矿化岩石类型,指出贵州牛蹄塘组多元素富集层综合了岩浆作用、热水沉积和机械沉积作用的特点,是深部岩浆活动强烈喷发期的产物,提出了可能的成矿模式:早期岩浆(火山)活动伴随热水沉积,形成磷块岩(和硅质岩);中期岩浆活动减弱,表现为剥蚀沉积;晚期火山爆发,除大量射气元素的富集,还带出深部的成矿物质,然后通过水流机械富集成矿。
2003年04期 296-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8 ] |[阅读次数:116 ] - 连宾,陈烨,袁生,刘丛强
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硅酸盐细菌GY03菌株,对其絮凝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Y03菌株营养要求简单,在生长的同时合成胞外高聚物,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GY03菌株所产絮凝物质有88%以上分布在细胞表面,该絮凝剂的絮凝活性随菌体生长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高,不同金属离子对GY03菌株絮凝活性有影响。实验条件下,1h内GY03菌株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率为78%,经放置24h后最高絮凝率可达98%,对制药废水浊度去除率为78 1%~94.7%,COD去除率为48 0%~87 5%,生活污水浊度去除率为85 3%~92 5%,对墨汁溶液的脱色率为53 2%以上,因而认为该菌株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絮凝剂产生菌。
2003年04期 303-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42 ] - 李社红,郑宝山,朱建明,王滨滨
运用简易、快捷、灵敏的ICP MS法直接测定稀有多金属矿以及河水样品中的铀钍含量,并推算其与比放射性活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客观评价了某稀有多金属矿废水中的放射性水平以及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放射性污染现状。研究表明,某稀有多金属选矿废水铀含量可达78 311μg/L,钍含量达0 627μg/L。额尔齐斯河流域各支流河水铀、钍平均含量分别为0 584μg/L、0 025μg/L,其干流河水钍平均含量为0 019μg/L,而铀平均含量达2 234μg/L,远高于世界河水铀平均含量0 309μg/L。
2003年04期 308-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96 ] - 陈天虎,徐惠芳,鲁安怀,岳书仓,彭书传,汪家权,徐晓春
由于晶体结构的制约,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在水悬浮体系中必定存在蒙脱石和凹凸棒石的互相作用,但这种互相作用的形式和科学意义未曾被人认知。通过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分散、悬浮液混合、固液分离处理,经XRD、TEM、SSA分析证实,水悬浮体系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存在胶体互相作用,并且以面 面形式结合。研究结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为合理解释凹凸棒石蒙脱石混合粘土吸附现象和物理化学性质提供新的视角;②凹凸棒石可以作为蒙脱石粘土的改性剂,在蒙脱石粘土中添加少量的凹凸棒石即可达到提高比表面积的效果,可以利用蒙脱石和凹凸棒石的互相作用来制备类似柱撑粘土的纳米孔结构材料;③凹凸棒石粘土样品湿法处理时,水悬浮体系中不同矿物胶体颗粒互相作用会影响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结果,对此现象在粘土矿物定量研究中应引起重视。
2003年04期 313-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60 ] - 廖尚宜,彭明生
利用扫描电镜 能谱仪(SEM EDS)、电子探针(EPMA)、高分辨等离子质谱仪(HR ICP MS)和X 射线单晶衍射仪等方法,对一种新的含高铯矿物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成分、结构和光学特征等均异于常见的含Cs绿柱石(Morganite)。它是一种含高铯属三方晶系的、新发现的宝石矿物,称此宝石矿物为草莓红"绿柱石"(Rasp berry"Beryl")。晶体化学式为:(Cs0 627Na0 095K0 041Rb0 031Ca0 028)0 822(Be2 099Li0 869)2 968(Al1 964Fe0 010)1 974Si6 040O18。晶胞参数a=1 59735nm,c=2 78444nm,α=β=90°,γ=120°,V=6 15274nm3。折射率No=1 615~1 616,Ne=1 607±,双折射率为0 008~0 009,S G 为3 00~3 10。
2003年04期 319-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38 ] - 陈湘立,金艳辉,谢慈国
湖南耒阳上堡花岗岩风化壳型铌钽矿床有三种类型铌钽矿石:钽铌铁矿矿石(类型Ⅰ)、铌金红石矿石(类型Ⅱ)和细晶石 钽铌铁矿矿石(类型Ⅲ),铌钽矿床中的铌钽主要赋存在独立矿物钽铌铁矿、铌金红石、细晶石中,其次赋存在铁锂云母中。在Ⅰ类型矿石中铌钽矿物所含铌占有率为46 36%,钽为50 94%,在Ⅱ类型矿石中铌钽矿物所含铌占有率为43 37%,钽为56 44%,在Ⅲ类型矿石中铌钽矿物所含铌的占有率为48 81%,钽为66 37%。在云母中所含铌钽较高,铌占有率为5 71%~17 2%,钽为2 33%~12 52%。
2003年04期 323-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56 ] - 张爱铖,王汝成,谢磊,胡欢
利用电子探针技术研究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铪质锆石的成分特征。结果表明:细粒花岗岩和正岩浆阶段结构带(Ⅳ带)的锆石相对贫Hf,w(HfO2)=3 06%~13 33%,主要属于普通锆石;岩浆 热液过渡阶段结构带(Ⅴ带和Ⅶ带)锆石相对富Hf,w(HfO2)=9 06%~35 21%,主要属于铪质锆石,少量具有普通锆石特征;同时本区发现的铪质锆石中HfO2最高含量是目前伟晶岩已报道铪质锆石中HfO2的最高含量。成分特征还显示,边部细粒花岗岩和正岩浆阶段锆石成分变化非常局限,岩浆 热液过渡阶段锆石成分变化巨大。认为锆石中HfO2含量从正岩浆阶段结构带到岩浆 热液过渡结构带的高度富集是挥发份从岩浆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相的结果,而岩浆 热液过渡结构带锆石中HfO2含量在带内的巨大变化可能与热液流体的富集有关。
2003年04期 327-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1 ] - 肖奕,王汝成,陆现彩,高剑峰,徐士进
对微纹长石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过程及表面特征变化规律进行实验研究,温度为60℃,实验溶液分别为NaOH(pH≈8)、Na2CO3,[ρ(Na+)=26μg/mL]和NaCl溶液,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ICP MS测定实验前后微纹长石的表面特征及实验溶液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H值升高,微纹长石的溶解性增强;微纹长石的溶解不是被单一反应模式所控制,而是在表面控制(surface conrtolled)、扩散控制(diffusion controlled)和次生物相形成三种过程交替进行的结果。碱性溶液中长石表面反应分三个步骤:H+与长石表面碱性阳离子交换反应;OH-联合已进入长石架状结构内部空隙,具较大结合能的Al O键逐步破裂,并生成铝的水解产物而溶出;表面形成富Si的络合物。
2003年04期 33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196 ] - 孙振亚,祝春水,龚文琪
对水溶液中(氢)氧化铁的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发展与机理研究进行了总结,着重对近十年来应用针铁矿/过氧化氢进行光催化氧化环境中有机物的研究进展及其环境矿物学意义作了概述和探讨。采用天然生物矿化的纳米针铁矿/过氧化氢以偶氮染料甲基橙为光解模型物进行了光催化氧化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铁细菌形成的针铁矿具有降解生物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在甲基橙溶液初始浓度为30mg/L,铁细菌矿化的针铁矿用量2 5g/L,反应体系H2O2的初始浓度97mmol/L,pH值为6 92,15W紫外灯照射2h后,甲基橙浓度可降低33%。
2003年04期 341-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9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108 ] - 廖立兵,李锁在
对矿物热膨胀系数计算的Ruffa法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修正,提出了矿物热膨胀系数计算的修正Ruffa法;用Ruffa法、修正Ruffa法对若干种结构类型的矿物的热膨胀系数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正Ruffa法比Ruffa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广的适用范围。
2003年04期 349-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7 ] - 于少明,周爱萍,陆亚玲,李忠
研究了以膨润土提铝残渣为原料,采用低温加热法直接合成有机硅化合物新方法。由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用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合成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当以碱金属氢氧化物为介质时,合成的产物为五配位体有机硅化合物;在最佳合成条件下,钠盐和锂盐的收率分别为63 0%和44 9%。
2003年04期 35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8 ] - 杨晓志,夏群科,E.Deloule
应用离子探针技术测定了一组女山单斜辉石巨晶的锂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无论是不同样品之间还是同一样品内部,锂同位素组成都是均一的,δ7Li=(+8.0±2.7)‰,明显高于MORB值(+1.5‰~+5.1‰)。巨晶的锂同位素组成直接继承自地幔源区,高δ7Li的特征暗示源区受到过俯冲海洋板块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结合Sr Nd同位素的资料来看,交代流体可能来自于蚀变洋壳而不是海洋沉积物。
2003年04期 359-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2 ] - 杨元根,刘世荣
硅酸盐成分研究表明老万场红土化过程经历了粘土化、铝土矿化、铁化三种化学风化作用;风化中化学蚀变较强,K2O、Na2O、CaO相对于Al2O3的淋失量很高。在红土剖面上成矿元素的含量变化很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红土化过程中,Au、As的富集与脱硅富铝化程度关系不大,而与铁的富集有明显的关系;Au、As的富集与相对还原的环境有关,而Sb则在相对氧化的环境中易于聚集。可能反映了红土剖面中潜水面下部附近相对还原的环境Au、As易于富集。大厂层样品和老万场红土剖面样品在成矿元素(Au、As、Sb)含量、稀土元素含量、轻重稀土比值、配分曲线上以及微量元素特征包括大离子亲石元素、不相容元素上的较大差异,显示了红土层的发育与大厂层岩石有较大的差别,暗示它们物质来源上的一定差异性。
2003年04期 364-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2 ] - 马红艳,崔福斋
球文石是CaCO3的同质多象变体,在自然界中很少出现。对不同质量淡水珍珠进行XRD物相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优质淡水珍珠中几乎全部由文石组成,方解石不发育;劣质淡水珍珠中主要含有文石、球文石;在劣质的淡水无光珠发现有球文石,可能与这些珍珠混有较多的有机物有关,文中例举了含球文石与不含球文石的淡水珍珠XRD谱。
2003年04期 371-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86 ] - 徐琳,邹永廖,刘建忠
除了极少数非常陡峭的山脉与撞击坑和火山通道的峭壁外,整个月球表面几乎都被一层厚度不等的月尘、岩屑和岩块的混合堆积物即月壤所覆盖。由于月球无大气层等特殊环境,太阳光长驱直入,太阳风粒子直接注入到月壤细小颗粒上使月壤中富含稀有气体等太阳风粒子组分。本文在系统阐述月壤的形成过程与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月壤中稀有气体的来源及其浓度与月壤的成熟度、月壤颗粒大小、月壤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相关关系,进而利用已有的探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对月壤中氦 3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估。
2003年04期 374-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0 ] - 2003年04期 379-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