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新矿物丁道衡矿的晶体结构

    李国武;杨光明;马喆生;施倪承;熊明;沈敢富;范海福;

    对产于内蒙白云鄂博晶态富Ti和Fe2+的硅钛铈矿族新矿物丁道衡矿Ce4Fe2+(Ti,Fe2+)2Ti2Si4O22进行了晶体结构的精测,求得晶胞参数:a=1.34656(15)nm,b=0.57356(6)nm,c=1.10977(12)nm,β=100.636(2)°,晶胞体积V=0.84239(16)nm3。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Z=2。晶体结构测定中分别用P21/a和C2/m空间群来进行晶体结构解析,解析表明,两种结构模型最终得到的R因子分别为0.026和0.021。两种结构精修后的原子坐标、键长键角都完全合理。根据结构分析及衍射数据消光规律统计认为,丁道衡矿的空间群应该为P21/a,而C2/m为赝对称空间群,结构属于具有C2/m赝对称的P21/a超结构,是一种超结构的新类型。

    2005年04期 313-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矿物材料真密度测定方法的改进

    刘昊;何涌;

    传统的材料真密度测试方法操作步骤繁琐、精确度亦不高,尤其难以满足现代超细粉体真密度测试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真密度测定方法,操作步骤简单,真密度的测定快速准确而且能同时测定多个样品,能节约大量时间。对几种不同粒度矿物样品的真密度实测结果(标准误差)表明本方法的精度比传统方法提高了近10倍。

    2005年04期 32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地史早期岩石中的铅锌演化——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铅锌成矿的物质基础

    朱笑青;张乾;何玉良;祝朝辉;

    以中国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SEDEX型铅-锌成矿带为例,研究了该区从太古代到中元古代地壳岩石的铅锌含量和变化关系以及与成矿的关系。研究发现,从早到晚,岩石SiO2和K2O含量升高,铅含量也与二者同步增加;FeO、MgO、CaO及Na2O含量呈下降趋势,锌含量也同步降低。在太古代时,岩石的Zn/Pb比值一般>8,中元古代时这一比值降低为2~4。矿石的Zn/Pb比值与基底岩石Zn/Pb比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铅锌这种随时间的变化与中元古代铅的暴发性成矿及大规模铅锌共生矿床的形成是同步的,说明基底岩石中的铅和锌是该成矿带SEDEX矿床成矿的物质基础。

    2005年04期 325-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大别山榴辉岩中石榴石的结构水:红外光谱分析

    盛英明;夏群科;丁强;杨晓志;于慧敏;郝艳涛;

    对大别山(包括南大别和北大别)几个典型产地榴辉岩中的石榴石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石榴石颗粒都含有一定量的结构水,以OH-的形式存在,结构水含量w(H2O)最高可达1859×10-6。水含量在同一榴辉岩样品不同石榴石颗粒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反映了原岩中水含量的不均一分布。与以前报道的南大别碧溪岭榴辉岩中石榴石情况相似,水含量的不均一性表明:①榴辉岩原岩经历的水-岩交换作用的方式是“隧道式”而非“弥散式”;②超高压变质过程中流体的活动性十分有限;③整个超高压板块俯冲-折返的过程十分快速。南大别石榴石水含量总体上高于北大别,这种差异可能与北大别所经历的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有关。

    2005年04期 334-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云南金宝山岩体岩浆起源的微量元素模式分析

    陶琰;罗泰义;黄智龙;刘玉平;苏文超;朱丹;李晓彪;

    金宝山镁铁-超镁铁岩体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一个典型的岩浆Cu-Ni-PGE成矿岩体。在根据成岩机制概算原始岩浆微量元素含量的基础上,通过模式计算,表明原始岩浆强不相容元素相对富集型式不可能由现有原始地幔或亏损地幔模型的单一源区熔融或融体混合作用形成,原始岩浆起源于类似OIB源的地幔柱高程度熔融,熔融程度在20%左右。

    2005年04期 341-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钛闪石在不同浓度盐酸中的溶解作用

    沈洪婷;薛纪越;蔡元峰;

    对采自澳大利亚Camperdown钛闪石分别进行了浓度为1,2和3 mol/L的盐酸溶解实验,溶解时间分别为:110,170,245,335,455,605,785,995,1235和1505 min。浸蚀后的酸液用ICP-AES进行了金属阳离子浓度测定;残余固体则用X射线衍射法和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酸浓度愈大,角闪石阳离子的浸出浓度也愈大。这与一般的硅酸盐矿物的溶解规律相一致。此外,阳离子的溶出量主要受晶体结构制约,连接相邻工字梁的B位离子优先溶出。致使在溶出液中Ca2+浓度与其它八面体阳离子的浓度比大于分子式中的比值。基于对未浸蚀样品和浸蚀后残余固体的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谱研究可知,阳离子的溶出并未造成闪石结构中硅氧骨干的变化。

    2005年04期 347-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刚石的同步辐射X射线单色光形貌研究

    蒙宇飞;彭明生;王越;黄万霞;袁清习;朱佩平;

    采用激光装置调节晶体取向的新方法,首次在我国成功获得金刚石的同步辐射X射线单色光形貌图,对天然褐色,白色,淡黄色金刚石,黄绿色高温高压处理金刚石与金黄色辐照处理金刚石进行了研究。实验收集三个主要晶面方向(111),(400)与(220),以及衍射摇摆曲线不同位置的单色光形貌图。单色光形貌提高了实验的分辨率,反映了金刚石中位错,滑移系,孪晶等缺陷的空间取向与特征的明确信息。实验中发现衍射摇摆曲线能够反映金刚石的塑性变形程度。

    2005年04期 353-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贵州燃煤型砷中毒地区煤的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

    丁振华;郑宝山;庄敏;

    利用低温灰化(LTA)、X衍射粉晶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连续浸取实验等方法研究了贵州燃煤型砷中毒地区煤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赋存状态。结果发现:不同元素在高砷煤中的赋存状态不同;同一元素在高砷煤中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可同时以可交换离子、碳酸盐结合态、硅酸盐结合态、硫化物和有机质结合态中几种形式存在;元素的赋存状态与元素的自身性质如元素(或离子)半径、电负性等和成煤作用密切相关。

    2005年04期 357-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煤系高岭岩焙烧脱硅工艺及其动力学研究

    薛茹君;

    研究了煤系高岭岩的焙烧活化脱硅过程,分析了助剂对脱硅反应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煤系高岭岩的焙烧活化脱硅工艺。对煤系高岭岩的脱硅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出在相应的工艺条件下煤系高岭岩的脱硅反应可按“收缩的未反应核模型”处理,并导出了动力学方程。

    2005年04期 363-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油气储层自生高岭石发育特点及其对物性的影响

    曹剑;张义杰;胡文瑄;张越迁;唐勇;姚素平;陶国亮;

    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砂岩油气储层为例,在野外与岩芯观测的基础之上,通过显微和扫描电镜鉴定,并结合粉末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有大量自生高岭石发育于储层长石溶蚀后的孔隙中,可以很少或大量原地沉淀,使得储层物性变好或变差。这些自生高岭石是含油气酸性流体与砂岩中碱性长石发生水岩反应的产物,在油源断裂附近的中粒-中粗粒砂岩层中,含油气流体活动强度大、渗流速度较高,高岭石易于迁移至别处,储层物性得到改善,反之高岭石则倾向于原地沉淀,储层物性变差。

    2005年04期 367-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1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8 ] |[阅读次数:0 ]
  • 小柴旦盐湖钠硼解石矿物热脱水机理的探讨

    陈若愚;夏树屏;高世扬;

    利用等温热脱水和非等温热脱水的实验方法,结合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检测手段研究了青藏高原钠硼解石矿物在50~500℃温度区间的脱水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钠硼解石(NaCa[B5O6(OH)6].5H2O)的脱水分三阶段进行:50~70℃,脱失2个水形成NaCa[B5O6(OH)6].3H2O相,与钠硼解石结构研究结果对比,脱水分子是与钠硼解石分子中钠配位;70~100℃,进一步脱失2个水形成较为稳定的NaCa[B5O6(OH)6].H2O相,脱水2个分子是与钠硼解石分子中钙配位,该结构可以在100~150℃稳定存在;150~180℃,进一步升温将逐步失去最后一个与Na离子配位的水分子,同时导致[B5O6(OH)6]3-硼氧配阴离子结构的破坏,固相结构由晶型转变为无定形。

    2005年04期 374-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岭土/聚丙烯酸高吸水材料合成及表面改性

    魏月琳;吴季怀;黄昀昉;钟金凤;

    采用高温快速的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高岭土/聚丙烯酸高吸水性复合材料,探讨了复合材料合成过程中各种因素,如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中和度、高岭土超细粉用量等对复合材料吸水倍数的影响,还对该高吸水性复合材料进行表面亲水改性研究,结果表明表面亲水改性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吸水速率。

    2005年04期 379-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高温焙烧对石英砂表面的影响

    赵中魁;孙清洲;张普庆;荆海鸥;孙益民;

    采用电子探针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石英砂经900℃高温焙烧前后表面元素和杂质相颗粒的变化。结果表明:石英砂表面的O/Si比偏离SiO2的化学比例,高温焙烧后其表面的O/Si比接近为2。石英砂表面存在大量纳米尺寸的杂质相,高温焙烧使杂质相脱落,增大了石英的裸露表面积。

    2005年04期 385-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超细钠基膨润土的制备

    丛兴顺;王力;吕宪俊;

    以莱西的钙基膨润土为原料,研究了分散方法、分散时间、分散剂种类及分散剂用量对膨润土钠化的影响,确定了最好的分散设备,提出了以3%的碳酸钠为钠化剂,0.4%的焦磷酸钠为分散剂,制备超细钠基膨润土的新工艺,并制备出了平均粒径为0.496μm的超细钠基膨润土。

    2005年04期 389-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安徽明光凹凸棒土盐酸改性前后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孔结构

    代伟伟;刘义新;

    为改善凹凸棒土的表面性能,提高其实用价值,采用6 mol/L的盐酸溶液对安徽明光凹凸棒土进行浸渍和离子交换处理。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荧光光谱(XRF)、BET-比表面积分析(BET-SSA)及全孔分布等研究手段来观察凹凸棒土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盐酸改性处理可使凹凸棒土内部细长而致密有序的晶束被打断、破碎和分散,微晶表面粗糙度增大;杂质如钙、镁、锰被大量去除,这可能与这些杂质在凹土矿物中的存在形态有关;凹凸棒土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积分别增至原来的2倍多和近2倍,中孔容积从0.092 cm3/g增加到0.148 cm3/g,而平均孔径从19.29 nm减小到16.46 nm。由此认为,经过6 mol/L的盐酸处理,改性凹凸棒土的性能得到了改善。

    2005年04期 393-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7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富锂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

    童庆松;杨勇;连锦明;

    以LiOH.H2O和Mn(CH3COO)2.2H2O为原料,通过微波烧结和固相烧结的两段烧结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22Na0.569Mn5.78O12尖晶石。研究表明,在380℃的固相烧结温度下,微波处理有利于生成纯尖晶石相。在2.5~4.5V电压区间,样品的初始放电容量高于132 mAh/g。在充放电过程中,40循环的放电容量几乎不衰减。微波烧结使该样品的Mn-O键被加强,晶格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保持稳定。

    2005年04期 399-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工业级原料制备碳纳米管的工艺条件研究

    崔平;李凤生;周建;周龙梅;杨毅;姜伟;刘宏英;

    以焦化苯(工业级)为碳源,二茂铁(工业级)为催化剂前驱体,氢气为载气,含硫化合物噻吩为生长促进剂,采用浮游催化热分解法制备碳纳米管,通过TEM对产物形貌进行观察和表征,着重讨论噻吩含量、反应温度、苯的挥发温度、催化剂分解温度等实验参数对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形貌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只要控制好实验参数,工业级原料完全可以制备出碳纳米管,主要工艺参数为噻吩/苯体积比为0.55/100,二茂铁的分解温度为150℃,苯的挥发温度为50℃,反应温度为1170℃。

    2005年04期 405-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酸改性蒙脱石对煤气废水预处理的试验研究

    凌琪;黄明;

    根据蒙脱石层间域的活性对其进行酸改性。对酸改性蒙脱石去除煤气废水中COD和色度的适宜条件、脱色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蒙脱石经酸改性处理后,大幅度提高了对煤气废水中COD和色度的去除能力。在酸改性蒙脱石投加量为20 g/L和pH 6.5~7.5,处理时间30~40 min,室温条件,静置时间7~8h,煤气废水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69%~70%和76%。蒙脱石粘土可以为煤气废水预处理提供廉价高效的吸附剂。

    2005年04期 409-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矿物学报 2005年 第25卷 总目次

    <正>~~

    2005年04期 414-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