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黔中红粘土的物质来源与成因研究——以平坝剖面为例

    周德全;王世杰;季宏兵;

    以黔中平坝剖面为具体对象,从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元素质量平衡等多方面对黔中白云岩上覆红粘土剖面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该剖面是下伏基岩白云岩风化成土并累积的结果,无其他外来物源,是原位风化壳;成土过程具有两阶段模式特征,即白云石、方解石的溶蚀-酸不溶物累积和酸不溶物进一步风化两个阶段;长时期的构造稳定和白云岩整体溶蚀作用是黔中地区白云岩风化壳土层厚度大、分布连续的主要制约因素。

    2006年03期 249-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首次发现大量次显微-显微可见自然金颗粒

    苏文超;张弘弢;夏斌;张兴春;胡瑞忠;周国富;夏勇;

    在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原生富矿石的一条含砷黄铁矿细脉中发现有100余粒次显微-显微自然金颗粒(0.1~6μm),并具有清晰的显微岩相学结构。提出了该类型金矿次显微-显微可见自然金颗粒的形成过程可能与含Au热液-岩石相互作用过程中含Fe碳酸盐矿物溶解释放Fe的大量硫化物化而导致热液中Au的过饱和有关,含Fe碳酸盐赋矿围岩是形成高品位大型卡林型金矿床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

    2006年03期 257-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即时合成Zn-Mg-Al层状双氢氧化物处理含Zn~(2+)废水实验研究

    樊明德;陈天虎;刘景丽;王健;宋垠先;

    在模拟含Zn2+废水中加入Mg2+和Al3+,以NaOH为沉淀剂,研究金属盐水解即时合成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去除Zn2+的可行性。详细探讨了体系终点pH值、配料中Mg2+/Zn2+摩尔比值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对Zn2+去除率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XRD)探讨了Zn2+去除机理,并与化学沉淀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只有pH值显著影响Zn2+去除率(p<0.05),在9.0~11.0范围内去除效果最佳,达99%以上。通过XRD分析结合即时合成法特点,废水中Zn2+主要是在晶体生成阶段以Zn-Mg-Al三元LDH化合物形式被去除的。与化学沉淀法相比,即时合成法效果更好,适用pH值范围更广,用来处理含Zn2+废水更具优势。

    2006年03期 261-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第19届国际矿物学大会(19~(th) IMA)会讯

    王长秋;

    2006年03期 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坡缕石对直接耐酸大红4BS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彭书传;崔康平;王诗生;陈天虎;姜绍通;

    研究了坡缕石对水中直接耐酸大红4BS的吸附动力学,在初始质量浓度为30~50 mg/L,转速为100~200 r/min,以及温度为303~348 K的范围内,坡缕石对直接耐酸大红4BS的吸附动力学数据均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结果表明,坡缕石对直接耐酸大红4BS的吸附是外表面吸附,吸附表观活化能为11.92 kJ/mol,说明此吸附是由液膜扩散控制的物理吸附过程。

    2006年03期 267-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D301 R树脂吸附金(Ⅲ)的实验

    莫建军;施林妹;熊春华;

    研究了D301R树脂对金(Ⅲ)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测得在HAc-NaAc体系中pH=3.47时为最佳吸附条件。在298 K的温度下,pH=3.47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树脂对金(Ⅲ)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828.36 mg/g;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分别为:ΔH=16.77 kJ/mol,ΔS=59.36J/mol K,ΔG298=-919.28 J/mol;吸附速率常数k298=2.17×10-5s-1,吸附活化能Ea=9.43 kJ/mol;用20%硫脲的丙酮溶液和6 mol/L的HCl溶液以1∶1混合洗脱,洗脱率达到95%以上;等温吸附曲线能很好地遵循Freundlich曲线;树脂的功能基与金(Ⅲ)的配位比接近1∶1。

    2006年03期 272-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改性海泡石回收锌渣酸浸液中镓的实验

    梁凯;王大伟;龙来寿;奚长生;

    采用改性海泡石从锌渣酸浸液中提取、回收稀散金属镓,取得了良好的试验结果。分别考察了溶液的酸度、海泡石的用量及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镓的解吸和海泡石的再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料液pH值等于3,海泡石的量为3.0 g,提取时间30 min的条件下,镓的提取率大于95%,其他干扰离子Cd2+、Zn2+、Pb2+及Cu2+的提取率小于10%。提取镓后的海泡石,用2.0 mol/L HCl解吸,镓的解吸率大于99%,且解吸后的海泡石仍可循环再利用。

    2006年03期 27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高密度聚乙烯/纳米辉钼矿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吴伟端;周丽春;郭胜平;牛牧童;肖凤英;赵煌;

    以径厚为30~45 nm的辉钼矿作为导电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高密度聚乙烯/纳米辉钼矿复合材料,应用高阻计ZC-36、SEM、XRD、TG等研究复合材料的电性能、晶体结构、界面微观形貌、热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当纳米辉钼矿含量为25%,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为5.1×109Ωcm,纳米辉钼矿高定向排列,呈链状集合体;复合材料tonset分解温度提高了35℃;辉钼矿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002)晶面2θ右移了1.12°,面间距缩小0.257 nm。

    2006年03期 28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有机化膨润土对水中金属离子的吸附及其表征

    李玲;贾锦霞;甄卫军;李振江;庞桂林;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有机膨润土对水溶液中金属离子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原矿和有机土进行了IR和XRD表征;测定了溶液酸度和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对有机膨润土吸附效果的影响;考察了有机膨润土的粒径和吸附次数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以此论证新疆夏子街钠基膨润土及有机化膨润土对水溶液中各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有机化膨润土对水溶液中Cr6+、Hg2+、Cu2+和Zn2+金属离子的去除率都比原土有显著提高;溶液的pH值对吸附效果影响较大;有机膨润土吸附量对数与Cr6+、Hg2+、Cu2+金属离子平衡浓度对数的吸附等温线近似成直线,符合吸附等温方程;金属离子浓度对有机膨润土吸附效果的影响趋势是Cr6+>Hg2+>Cu2+;有机膨润土对金属离子吸附能力大小是Hg2+>Cu2+>Cr6+,吸附速率大小是Cr6+>Hg2+>Zn2+。有机膨润土的粒径对吸附效果影响较小。

    2006年03期 285-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富铜红辉沸石在新疆哈密三岔口铜矿床的发现与矿物学特征

    许英霞;秦克章;丁奎首;缪宇;张连昌;徐兴旺;

    沸石类矿物因其具有特殊的离子交换与吸附性能,因而较早尝试性地应用于一些工业技术领域。随着研究逐步深入,沸石矿物物理化学已经成为当今矿物学科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同有色金属密切共生的红辉沸石的产出及对其矿床矿物学研究的报道在国内外却为数不多。最近作者在新疆东天山三岔口铜矿考察中发现一种橙红色矿物,经扫描电镜、化学成分、差热-热重、X射线衍射物相鉴定等分析,确认系一种富铜红辉沸石,在新疆地区尚未有见报道。其晶体化学式为(Na2,Ca)Al2Si7O18.7H2O。该矿物同前人资料相比,地质产状虽很相似,但含铜量w(CuO)高达1.02%,超出微含量的范围,Na、Mg含量高而Si低。

    2006年03期 291-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水库现代沉积过程沉积磷的早期成岩作用模型研究

    朱俊;王雨春;万国江;刘丛强;

    在沉积磷形态分析、孔隙水化学、核素计年以及吸附解吸实验等的基础上,运用一维“反应-平流-扩散”模型,研究了红枫湖现代沉积过程中磷的沉积改造。结果表明:红枫湖现代沉积过程中,有机态磷的矿化分解和铁结合态磷的络合/溶解,是控制沉积物磷迁移转化动力学的主要机制。沉积物-水界面附近有机磷的快速降解,可能克服沉积界面上铁氧化物对溶解磷的吸附缓冲,而形成向水体的磷酸盐迁移通量;自生磷灰石的沉积改造相对不明显,沉积磷向稳定形态含磷矿物(钙氟磷灰石)的转化过程同样不能影响红枫湖现代沉积过程中磷转化的质量平衡。

    2006年03期 296-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贵州台江下、中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碳同位素研究

    郭庆军;刘丛强;H.Strauss;赵元龙;朱立军;皮道会;袁金良;

    在扬子地台贵州台江八郎下、中寒武统界线剖面界线附近,碳酸盐岩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有规律变化。1δ3Cker(PDB)值在-33.4‰和-26.5‰间漂移与1δ3Ccarb(PDB)值在-2.7‰和+3.1‰间变化,反映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无机和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之差的Δδ值,沿剖面不断变小,指示剖面上部样品可能受到热扰动和成岩后期作用影响。碳同位素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最初的沉积信息,特别是有机质埋藏量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早-中寒武世环境变化和生物组合差异有关。

    2006年03期 303-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山西耿庄金矿区晶须状FeS_2-Fe(Ni、Co)S_2的显微形态与生长机理分析

    黄菲;金成洙;姚玉增;彭艳东;钟辉;

    在山西耿庄金矿区含金隐爆角砾岩体的晶洞内,发现重晶石晶体中的晶须状FeS2-Fe(Ni、Co)S2,有直杆(线)状、串珠状、顶珠状、藕节状、蒲棒状、分枝状等多种形貌,许多晶须有二、三次加粗现象,有部分加厚产物已生长成了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并且从重晶石晶体中心向边缘呈现出藕节状、蒲棒状组合→串珠状、顶珠状组合→直杆(线)状为主的变化规律。根据晶须生长理论,结合地质环境和矿区热液活动特点,就耿庄晶须的生长机理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本区隐爆作用、热液沸腾作用与晶须生长有密切关系。耿庄晶须早期以VLS机制生长为主,晚期则转变为VS机制生长;晶须形貌和成分随时间呈现规律性变化,对地质环境非常敏感。反映出形成时宏观条件的一致性和微观条件的差异性,是研究地质环境的重要信息。

    2006年03期 312-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滇西南澜沧江带老毛村小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与构造环境

    张彩华;刘继顺;刘德利;杨松;

    南澜沧江带老毛村小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w(SiO2)为77%,w(Al2O3)为12.08%~14.33%,A/CNK(分子比)>1.1(平均1.68),K2O/Na2O平均为4.54,里特曼指数(σ)为0.75~1.34(平均1.14),分异指数(DI)为90.2~92.2,∑REE在204.27×10-6~274.17×10-6之间,∑LREE/∑HREE在3.43~5.44之间,δEu为0.47~0.60之间,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出Sr、P、Ti、Eu负异常和K、Rb、Ba、Th、U正异常,具明显的分异结晶作用特征。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其围岩之一的中三叠统忙怀组碰撞型酸性火山岩非常相似,属于高硅、富钾、过铝、钙碱性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岩体的Rb-Sr同位素年龄为(169±5)Ma。经多种相关图解判别,老毛村岩体为后造山花岗岩类(POG),形成于后造山的构造环境。

    2006年03期 317-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辽河盆地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谷团;陈淑凤;苑丽;李朝阳;刘玉平;

    辽河盆地形成于新生代时期,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多期次的火山活动,主要形成了明显富钠质的粗面质和玄武质碱性系列火山岩。稀土元素反映其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是大陆伸展构造背景下的产物。东营组和沙河街组火山岩的Sr、Nd同位素表明其可能源于软流圈,且地壳物质混染微弱,而房身泡组火山岩可能来自上地幔较浅源区,且受到了下地壳物质较强的混染。盆地内新生代火山岩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十分密切,它对油气的生成、运移、储集、封盖、遮挡、聚集和成藏有着重要的有益的影响。火山岩的异常热效应对烃源岩的生排烃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火山活动和火山岩就位过程及其后来被改造的过程为油气运移和聚集提供了运移通道、储集空间、封盖遮挡条件和圈闭构造。辽河油田近年的勘探实践表明,东部凹陷中段粗面岩油气藏的成藏要素配置良好,已发现了整装的千万吨级的黄沙坨油田,且开发效果良好,展示了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潜力,为老油田的产量接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勘探目标。

    2006年03期 325-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济阳凹陷火山岩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

    赵国连;

    对济阳凹陷的第三系火山岩、基性侵入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别总结了火山岩、基性侵入岩岩石类型及其特征。碱性系列玄武岩主要为钠质系列,具上地幔来源的特征。从古新统到渐新统,玄武岩熔融程度降低,岩浆地幔源深度增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数据表明,第三纪火山岩源区存在不协调现象。稀土元素分析表明,本区玄武岩为大陆裂谷成因。钐-钕、铷-锶及铅同位素的数据表明,火山岩与侵入岩同源,都来自上地幔。玄武岩浆在形成过程中有过不同程度的混合作用,Rb/Sr相关性表明早、晚第三纪的幔源类型上存在差别。第三纪火山岩数据点分布于DMM,EMIH和EMII三个端元之间,反映第三纪火山岩成因与这三个端元不同程度混合有关。本区火山岩成因与幔源有关,地幔不相容成分的特征表明有沉积物混入的可能,不排除是陆壳物质混入,不同深度岩浆的混合也是一种解释。

    2006年03期 335-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四川沐川含铜砂岩型钼铼(锇)矿床中的硒铅矿

    郑建斌;曹志敏;安伟;骆耀南;

    四川沭川地区含铜砂岩型钼铼(锇)矿床中发现了铅的硒化物。该矿物呈它形粒状,主要见于胶硫钼矿、蓝辉铜矿中,其共生矿物为黝铜矿和辉铜矿。Pb、Se的X射线分布像和化学成分分析表明该矿物为硒铅矿。

    2006年03期 346-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2081铀矿床成矿特征

    彭云彪;李子颖;方锡珩;解启来;

    2081铀矿床的矿石以接触式胶结为主,其次为孔隙式胶结,胶结物主要为水云母,其次为方解石、黄铁矿、针铁矿、褐铁矿等。矿石中粘土矿物主要为蒙脱石,平均含量为73.3%,其次为高岭石和伊利石,无伊利石/蒙脱石混层。铀矿物主要是铀石,UO2含量为46.72%~73.4%,其次为钛铀矿,UO2含量为36.01%~49.01%。铀石大多与黄铁矿伴生,有时与硒铅矿、锐钛矿等伴生,这些伴生矿物都不同程度地含铀。铀主要以吸附态形式存在,在矿床的不同部位,吸附态铀以及U+6、U+4所占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别,这是由于矿石处于不同的地球化学环境造成的。该铀矿床的形成与烃类具有密切关系。

    2006年03期 349-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