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泰义;2007年Z1期 23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7 ]
- 郁云妹;朱咏煊;高振敏;李德先;
用混合流反应器研究了毒砂在溶解氧(DO)浓度为8 mg/L和温度为35℃条件下的氧化作用与水溶液pH的关系。结果显示,毒砂氧化释放的溶解As浓度随溶液pH升高呈V字形变化,在pH 7~8之间最低。DO氧化毒砂释放的As主要有As(Ⅲ)和As(Ⅴ),以As(Ⅲ)为主,As(Ⅲ)/As(Ⅴ)的比例与溶液pH变化没有关系。
2007年Z1期 235-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61 ] - 李胜荣;申俊峰;罗军燕;杨良锋;高永华;曹烨;佟景贵;
鱼耳石是鱼类头骨两侧的组织器官,是典型生命矿物文石的载体,发育明显的环带结构。其环带数和韵律层厚度反映鱼龄和鱼体生长速率;其δ18O值能指示水体温度。利用环带的几何学特征、颜色、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征与氧同位素和碳同位素组成结合,可有效地鉴别鱼的种群结构,追索鱼的源区、迁移习性、营养水平,记录水体环境的变迁,预测未来水体环境变化趋势,指导渔业生产战略布局。本文首次开发的鱼耳石之文石纳米形貌和热发光参数,可有效地指示相应水体的环境特征,用于进行不同来源区的判别和鱼类资源管理。
2007年Z1期 241-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71 ] - 刘显凡;卢秋霞;宋祥峰;陶专;龙训荣;
在六合霓辉正长斑岩中广泛发育的各类包体岩石中,新近发现了三类特殊包体。通过岩相学、岩石化学、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表明,纯方解石包晶(体)和含石英的黄玉伟晶岩包体是地幔流体在运移过程中发生去气作用的产物;黑色微晶富铁硅酸盐熔融包体是地幔流体伴随去气作用的分离产物,其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绿泥石和富铁的柱状和片状硅酸盐矿物,特征矿物有自然铁、磷灰石和锆石;据全岩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特征及结晶状态分析,表明该包体岩石不是常规岩浆作用产物,尤其自然铁的存在进一步证明该微晶熔融包体是还原条件或缺氧环境下的地幔流体物质。通过对特殊包体岩石的研究,为该区不同岩性和地层中的多金属成矿提供了重要的深部过程地球化学背景。
2007年Z1期 249-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3 ] - 姚林波;高振敏;
运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等手段,研究了苏州高岭石560~1600℃热变产物,结果显示:①高岭石-偏高岭石-莫来石的转变系列存在结构上的连续性,其转变经历了脱羟阶段(约400~600℃),偏高岭石阶段(600~800℃),相分离阶段(800~1100℃),莫来石阶段(1100~1600℃);②莫来石形成过程没有出现Al2O3的大量分凝,但存在SiO2的分凝;③偏高岭石-莫来石转变过程的中间相为Al-Si尖晶石和准莫来石;④引起1000℃放热反应的主要因素是SiO2的大量分凝,其次是准莫来石等过渡相的形成。
2007年Z1期 25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12 ] - 陶琰;朱丹;高振敏;罗泰义;姚林波;张欢;
金宝山铂钯矿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已知最大的铂族元素矿床,矿化产出在金宝山岩体超镁铁岩相中,矿石含浸染状硫化物。对矿石样品中硫化物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镍黄铁矿及针镍矿中含有较高的钯,含量分别达到500×10-6~1700×10-6和1100×10-6~1900×10-6。结合全岩分析结果进行质量平衡计算,表明其矿石中钯主要以非独立矿物形式赋存在镍黄铁矿和针镍矿中。
2007年Z1期 262-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0 ] - 朱丹;罗泰义;宋谢炎;徐义刚;陶琰;黄智龙;
综述了当前对基性-超基性岩床和层状岩体的边缘反转现象的传统解释模型,包括围岩混染、岩浆多期注入、岩浆分层、过冷却、晶体沉降、流动分异、结晶和成分对流以及逐渐减少的颗粒间熔体量。详细论述了这些模型的优缺点,认为Soret效应是目前对边缘反转现象比较合适的解释,讨论了中国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朱布岩体的Soret成矿现象。
2007年Z1期 265-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2 ] - 朱丹;徐义刚;罗泰义;宋谢炎;陶琰;黄智龙;朱成明;蔡恩照;
朱布镁铁-超镁铁侵入岩赋存有中型硫化物铂族元素矿床。根据岩体大小和矿床储量的简单质量平衡计算,矿床的形成需要至少3000倍现存岩体体积的岩浆参与成矿,因此朱布岩体应该是峨眉山玄武岩的输送通道。岩体的年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都支持这个结论。岩体的原始岩浆应该属于峨眉山高钛玄武岩。
2007年Z1期 273-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9 ] - 罗泰义;戴向东;朱丹;陶琰;宋谢炎;张欢;
评述了分散元素镓的应用和成矿作用的研究现状并剖析了镓的成矿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证了铝土矿床中的镓主要赋存于其中的一水硬铝石且以GaO(OH)形式存在;以晶体化学理论分析,认为中高温热液条件形成的闪锌矿(主要包括铁闪锌矿、黑闪锌矿及富铜铅锌矿中的闪锌矿)是Ga的富集载体,Ga最可能以GaAs、GaxIn1-xAs和三元硫化物MIGaS2(MI=Tl,Cu,Ag)分子的形式赋存,并可能于后期温度降低的条件下以单矿物(如硫镓铜矿)析出;镓在岩浆岩中的主要富集载体为长石类矿物、尖晶石型矿物以及具反尖晶石型结构的磁铁矿。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的重要矿床类型—攀枝花式超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中的代表性矿石进行镓含量分析并阐述了该类型矿床中Ga的成矿效应,初步评估了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工业储量中伴生的镓为34.8万t,远景资源量为43.5万t,认为该区超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亦属超大型镓矿床,具潜在的重要经济价值。呼吁加强对我国磁铁矿矿床中镓的成矿效应及综合利用的系统研究。
2007年Z1期 28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56 ] - 罗泰义;宁兴贤;罗远良;陶琰;朱丹;姚林波;马德云;
重庆城口地区从震旦统到下寒武统发育有丰富的黑色岩系,20世纪末期在该地区黑色岩系中开展了大量的铂族元素(PGE)的找矿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关于该地区是否存在PGE矿化异常,还没有得到最终的结论。本次研究在PGE分析方法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样品的PGE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区域上上震旦统槽区和断块区两套黑色岩系在原始的沉积环境和物源供给上有较大的差异,虽然槽区上震旦统的黑色岩系具有和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相似但强度较低的V-Cu-Y-Mo-U异常,但基本上不具有明显的PGE-Au-Ag异常。②断块区水井沱组黑色岩系:和平剖面西段新发现的U-V-Mo-PGE异常可能是今后工作的重点,Pt+Pd最高达248.9×10-9,局部U-V都达到了工业品位。③槽区巴山组硅质岩:四个剖面都揭示了在硅质岩中广泛存在连续的PGE异常,87个碳质硅质岩平均含Pt+Pd 57.2×10-9,有10个样品Pt+Pd>100×10-9,最高达196.5×10-9;大部分碳质硅质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V-Cu-Y-Mo-Tl-U组合异常,V都达到了独立矿床的品位要求,其中猪草河、燕子河等剖面还存在厚度较大的富矿地段,特别是燕子河剖面,局部还存在REE+Y的高异常,值得深入研究。④城巴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存在广泛的PGE异常,但没有达到PGE的矿化要求,建议加强该地区的钒矿和铀矿勘探研究,PGE可以综合评价。
2007年Z1期 287-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24 ] - 李晓彪;罗远良;罗泰义;周明忠;
和平、羊儿坝和猪草河剖面是南秦岭槽区巴山组的三个典型剖面,从南向北,这三个剖面的硅质岩厚度逐渐增大。通过对三个剖面硅质岩各种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猪草河剖面最接近火山弧带,为与大陆火山岛弧相邻的弧后盆地,受火山活动的控制很强烈,热水沉积的控制占主要地位;相应的硅质岩和碳酸盐岩都具有强烈的Eu正异常,其中具有高正Eu异常的碳酸盐岩在华南下寒武统尚属首次发现。羊儿坝剖面相当于大陆边缘的深水盆地,热水与海水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和平剖面最接近大陆边缘,热水的影响很弱,以海水的正常沉积为主,陆源碎屑物质增多。三个剖面沉积相从早到晚的变化体现了南秦岭断陷海槽从拉张到闭合的过程。
2007年Z1期 302-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38 ] - 李晓彪;罗远良;罗泰义;周明忠;
以猪草河剖面和羊儿坝剖面为例,进行硅质岩的PGE与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槽区硅质岩中的PGE异常受控于硅质岩中火山物质(蚀变成粘土矿物)的多少,PGE与Sc、Rb、Cs、Ti、Cr、Zr等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猪草河剖面远离陆源区,沉积厚度大,更靠近火山活动区域,接受火山粗碎屑物质的量多;羊儿坝剖面远离火山活动中心,主要接受了火山灰等细碎屑物质,更接近陆源区,受一定量的陆源碎屑物质影响。根据Cr/Co、Nb/Ta、Pd/Ir-Ni/Cu及Ni/Pd-Cu/Ir对岩浆性质的约束,当时岩浆性质为基性玄武岩。根据La-Y-Nb图解和Th-Hf-Ta图解的进一步约束,表明当时的火山岩浆性质为钙碱性的火山弧玄武岩。
2007年Z1期 315-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79 ] - 饶文波;罗泰义;李晓彪;朱丹;周明忠;
Toba火山活动是第四纪最大的火山事件,其中最年轻的约0.074 Ma的火山活动被称为YTT事件(TheYoungest Toba Tuff)。已有的研究表明,YTT事件对第四纪的环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黄土S1/L1界面处的磁化率和粒度等因子突变所反映的夏季风迅速回撤可能响应了这一事件。对洛川黄土S1/L1界面处的固定铵和速效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TT在洛川黄土S1/L1界面处有很清楚的记录,具体表现为固定铵和速效钾的特殊异常。固定铵的异常主要记录了YTT事件所产生的酸雨沉降,速效钾的异常则是由于YTT微细火山灰尘在黄土剖面及其广阔的物源区伴随酸雨沉降的结果,厚达1 m的异常带表明末次冰期冬季风逐渐强盛和南移的过程。
2007年Z1期 325-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2 ] - 李德先;张欢;朱咏煊;郁云妹;
红铊矿是一种含有有毒元素铊和砷的矿物,在氧化和酸性的介质中很容易被氧化和分解,对环境造成污染。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红铊矿在表生条件下的氧化溶解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铊的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根据一系列溶解实验,获得如下主要结论:①红铊矿的溶解受温度、氧化剂浓度及氧化剂中阴离子种类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红铊矿的溶解速率逐渐增高;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升高,红铊矿的溶解速率逐渐降低;对氧化剂中Cl-和SO42-离子的比较表明,Cl-离子存在更有利于红铊矿的溶解。②高铁浓度(10-3mol/L)下,红铊矿的溶解速率降低,归因于红铊矿表面形成了一层纳米级的铁硫化合物的膜,阻止了红铊矿进一步溶解。③红铊矿每平方米暴露面积24 h溶解出来的铊总量接近0.01 mg,表明酸性矿水条件下红铊矿的溶解是贵州省兴仁县滥木厂地区铊污染的重要来源。
2007年Z1期 330-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9 ] - 张欢;童祥;武俊德;罗泰义;陶琰;朱丹;
"层间氧化矿"是个旧锡矿的主要矿石类型,大部分具有特征的层控性,传统的观点认为"层间氧化矿"是原生硫化矿石在后期被雨水氧化而形成,已有部分地质研究者注意到了"层间氧化矿"的特殊性并提出它们是沉积成因或热水沉积成因。根据个旧锡矿的矿床特征与红海型热水沉积的对比,结合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本文认为个旧锡矿存在的"层间氧化矿"的原生矿化类型是特殊的红海型热水沉积,以大量铁锰氧化物为主要成矿标志。个旧锡矿可能是目前红海型热水沉积作用登陆的唯一实例,其成矿模式可概括为三叠纪拉张形成多层原生红海型热水沉积矿化,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改造;进而提出通过系统岩相古地理研究以确定古扩张中心和古卤水盆地中心的找矿模式。
2007年Z1期 335-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30 ] - 马言胜;陶琰;钟宏;王兴阵;
位于扬子地台西缘的金宝山岩体赋存我国最大的独立铂族元素矿床,岩体为似层状产出的小型超镁铁岩,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晚二叠纪(260 Ma)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相关。该岩体由单辉橄榄岩、辉橄岩及橄辉岩、辉石岩异离体组成。铬铁矿以副矿物形式出现,从形态上可以分为三类:包嵌于橄榄石中的自形铬铁矿、以自形或半自形体存在于辉石中铬铁矿以及环绕结构铬铁矿。其中环绕结构铬铁矿外壁浑圆,内为棱角状,其中心为橄榄石、辉石。本文在薄片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探针研究,认为包嵌于橄榄石中的自形铬铁矿是在岩浆早期深部岩浆房中结晶形成的;存在于辉石中的铬铁矿则是岩浆进一步结晶演化的结果,主要为就地结晶的产物;在岩体形成的过程中,作为岩体赋存空间的堆晶相与后续岩浆持续反应,使铬铁矿不断聚集和生长,最终形成了环绕橄榄石晶体的形态。铬铁矿的生成模式进一步说明了金宝山侵入体为一岩浆通道,并且经历深部结晶分异演化。
2007年Z1期 342-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71 ] - 周明忠;罗泰义;黄智龙;龙汉生;杨勇;
从矿物学、地球化学两个方面对钾质斑脱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矿物学研究表明,钾质斑脱岩为岩浆成因,由粘土矿物与非粘土矿物组成,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矿物和伊利石为主,非粘土矿物包括原生斑晶矿物和次生矿物。钾质斑脱岩的矿物学研究有助于地层对比难题的解决,亦将促进古大陆再造研究。钾质斑脱岩及斑脱岩的主量元素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钾质斑脱岩以相对富钾为特征,K2O含量一般大于3.5%。微量元素数据统计表明,钾质斑脱岩的微量元素以Th、U的明显富集为特征,同时均具有负Eu异常并缺乏负Ce异常。通过对早寒武世、奥陶纪及志留纪的钾质斑脱岩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不同时期钾质斑脱岩的微量元素与REE的配分模式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尤其是Nb/Y、Th/U等微量元素比值及(La/Yb)N(、La/Sm)N、(Gd/Yb)N、δEu和δCe等稀土元素参数的差异明显。经对比,初步判定滇东石岩头组底部钾质斑脱岩与遵义石岩头组钾质斑脱岩可能不属于同一期火山活动的产物。
2007年Z1期 351-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57 ] - 龙汉生;蒋绍平;石增龙;黄智龙;罗泰义;
通过对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总结,并与相关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对比,认为矿床期后岩浆热液叠加特征明显,矿体直接容矿围岩为火山-沉积岩,矿床属火山-沉积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为介于典型的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和典型沉积岩容矿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SEDEX)之间的过渡类型,其矿化特征与新疆可可塔勒铅锌矿床(伊比利亚型)相类似。
2007年Z1期 360-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37 ] - 张宝贵;张忠;胡静;符亚洲;刘世荣;
个旧锰结核矿床产在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田顶部的第四系砂锡矿之中。从矿床地质产状、化学组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矿物组合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个旧锰结核属于异地海相成因,后经搬运沉积在第四系砂锡矿之中;与中太平洋海山CAD19锰结核的物质组成和微量元素进行对比,表明个旧和CAD19锰结核有相类似的稀土模式,相对富集轻稀土,并出现明显的Eu负异常和Ce的正异常。
2007年Z1期 36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6 ] - 张正伟;张中山;董有;彭万夫;张建军;
在东秦岭地区分布14个大型、中、小型的钼矿床,构成了长200 km、宽20 km的巨量钼矿化集中区。根据对钼矿床特征分析,矿床形成在燕山期活动的中酸性小岩体内部、接触带和外围,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岩,它们具有较高的酸、碱和钾含量特征。主要的矿床类型有:①斑岩型钼矿;②斑岩-夕卡岩型钼矿;③夕卡岩型钼矿;④爆破角砾岩型钼矿;⑤热液脉型钼矿。尽管这些矿床类型不同,但是他们都与花岗斑岩的活动有关,深部格子状构造控制了一系列中酸性花岗岩浆的侵位和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作用。
2007年Z1期 372-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107 ] - 张乾;朱笑青;张正伟;王大鹏;
贵州威宁一带产于峨眉山玄武岩中的自然铜-辉铜矿矿床(点)经过几十年研究,但在找矿勘探方面一直难以突破。本文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出发,讨论了与成矿规律和成矿远景,认为矿化受夹层和断裂双重控制,成矿以后期热液改造作用为主。与基伟诺型矿床相比,玄武岩厚度不大及不连续分布、陆相地表喷发、埋藏深度不大、缺少成矿流体汇聚的构造条件是形成大矿的不利因素。在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内,玄武岩厚度巨大、构造应力集中的地区有可能找到中型规模以上的矿床。
2007年Z1期 379-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44 ] - 王大鹏;张乾;祝朝辉;蒋寿平;陈龙兵;
麻阳铜矿是白垩纪砂岩容矿的自然铜矿床,研究了自然铜的产出状态和矿石结构特点过程中,确定了该矿床自然铜的三种存在形式:①岩屑型原生自然铜,是剥蚀源区已有的自然铜矿石经河流搬运而来,这种自然铜可作为寻找剥蚀源区自然铜矿化的标志;②后期热液充填型自然铜,自然铜粒度粗大,形状多变,大多产于碎屑之间的胶结物中,常见交代溶蚀碎屑;③裂隙中次生自然铜,多呈大片的树枝状等不规则状。认为含自然铜岩屑来自剥蚀源区原生自然铜矿化,碎屑粒间充填的自然铜是成岩期或更晚期热液作用的产物,沿断裂或裂隙形成的树枝状-不规则状自然铜是成岩期后构造活动的产物。
2007年Z1期 384-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9 ] - 叶霖;潘自平;程曾涛;
矿产资源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其综合利用将成为今后某些金属的重要来源。贵州铝土矿床多富含镓、钪、稀土元素等稀有伴生有用元素,且矿石冶炼后的残渣-赤泥中更加富集这些元素,具有巨大潜在经济价值,本文认为通过对铝土矿中这些伴生元素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控制因素和规模的系统研究,并结合合理的工业技术,不仅可为我国稀有金属元素提供战略基地,同时也能为铝工业注入新的活力,增加新的产业及经济增长点。
2007年Z1期 38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20 ] - 牛芳银;张覃;张杰;
铝土矿中硫在碱法生产中将转变为硫酸钠,并在流程中积累,不仅增加碱耗,且能破坏蒸发、熟料烧成等工艺制度,使生产不能正常进行。通过对某高硫铝土矿一段浮选的正交试验,将硫的含量从原矿含硫0.96%降低到精矿含硫0.15%,且精矿中Al2O3的损失量为6.30%。
2007年Z1期 393-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07 ] - 唐茂;赵辉;刘耘;
不同成因的天然气由于形成温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稳定同位素特征。但是,由于经常不能同时获得天然气以及它的生成母体的同位素成分,很难用单独的C或H同位素成分来确定它的形成温度。在形成天然气时,不同的温度会形成不同的二元同位素的浓度,温度越低,二元同位素的比例越大,因此只需要知道天然气本身的二元同位素的浓度,就可以确定形成温度,从而避免了需要知道天然气生成母体的同位素成分这一难题。本文利用高级量子化学计算,预测了不同温度下天然气中甲烷和CO2气体的二元同位素(Clumped isotope)的特征,提供用于天然气成因分析的新方法。
2007年Z1期 396-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89 ] - 秦朝建;裘愉卓;周国富;王中刚;张台荣;肖国望;
白云鄂博矿区发育的脉状稀土碳酸岩,由于其结晶迅速,矿物颗粒细微,其中的微小矿物的鉴定一直是一个难题。应用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表明,白云鄂博地区存在富稀土白云质岩浆碳酸岩脉,早期阶段形成碱性长石和铁白云石,无稀土矿化;铁白云石常常出溶铁质而自身则形成方解石。霓石和方解石形成略晚,常常与氟碳铈矿等稀土矿物共生,出现强烈的稀土矿化;而无解理的方解石则形成于更晚的岩浆期后热液阶段,发育大量的流体包裹体,并出现强烈的铌、稀土矿化。铌铁矿分布在氟碳铈矿中和赤铁矿边缘,为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早期结晶的矿物如碱性长石、铁白云石稀土矿化弱,岩浆晚期分异出大量的流体相,稀土元素和Sr等进入岩浆热液中,并在热液结晶矿物中富集,甚至在非平衡结晶的石英中产生强烈的稀土矿化。结合岩相学显微观察,显微拉曼探针很好的揭示了这一地质过程。同时为白云鄂博矿床铌、稀土矿化的热液交代成因提供了依据。
2007年Z1期 400-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3 ] - 杨光树;温汉捷;胡瑞忠;于文修;樊海峰;
月山矿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的夕卡岩-热液脉型铁、铜、金多金属矿田。月山岩体与金属矿床成因密切相关。通过对月山岩体系统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月山岩体是在区域拉张环境下,由亏损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的硅酸不饱和高钾碱性玄武岩浆经AFC机制形成的。
2007年Z1期 406-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55 ] - 冷成彪;张兴春;王守旭;秦朝建;苟体忠;
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岛弧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的斑岩铜矿产地,其中雪鸡坪中型斑岩铜矿床产于西斑岩带,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产于东斑岩带。详细对比研究了这两个斑岩铜矿床矿床地质,含矿斑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等特征,认为:①两者的元素组成非常相似,如稀土配分形式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亏损重稀土元素和Y,富集Sr、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了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可能是俯冲的甘孜—理塘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②中甸岛弧的结构及时空演化保持了义敦岛弧的共性,发育完整的沟-弧-盆体系,其中东斑岩带属于外弧,而西斑岩带属于内弧,中斑岩带及零星分布的属都蛇绿混杂岩产于弧间盆地。
2007年Z1期 414-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9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2 ] |[阅读次数:165 ] - 李波;黄智龙;许成;漆亮;
报道了四川冕宁稀土矿床碳酸岩7件样品的PGE和Au含量分析结果,其含量(wB/10-9)范围分别为Ir0.5~0.78,Ru 1.61~6.75,Rh 0.08~0.14,Pt 2.62~12.15,Pd 1.11~3.65和Au 1.24~8.61。原始地幔标准化的PGE模式呈Ru、Pt、Pd相对富集和Ir、Rh相对亏损的"燕子型"。分析认为,碳酸岩具有一定携带PGE的能力;本区碳酸岩具"燕子型"PGE配分模式可能是其源区地幔PGE配分模式的反演;深源富CO2流体交代作用原始地幔可能是形成其"燕子型"PGE配分模式主要因素。
2007年Z1期 423-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6 ] - 李波;黄智龙;许成;
分析了四川冕宁大型稀土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成矿期脉石矿物重晶石与矿化期后硫化物(黄铁矿和方铅矿)的硫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前者富集34S,其3δ4S为+1.8‰~+6.7‰,后者富集32S,其3δ4S在-10.9‰~-2.1‰之间,表明本区成矿流体中的硫和矿化期后富含硫化物流体中的硫具有不同的来源。矿区各种类型矿石中的重晶石均普遍遭受过风化作用,且δ34S随风化作用的增强而增加,暗示物理分馏效应是本区重晶石硫同位素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重晶石风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贫32S、富34S过程,未风化重晶石的3δ4S与典型幔源硫的δ34S(0‰左右)相近,成矿流体中硫主要来源于地幔。矿石中重晶石风化作用过程中被淋滤的32S可能是矿化期后富含硫化物流体中的硫的重要来源,但有待深入研究。
2007年Z1期 430-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9 ] - 刘洪文;黄智龙;申宝剑;
测定了胜利油田惠民凹陷14件辉绿岩的过渡元素(Sc、Ti、Cr、Mn、Fe、Ni、Cu和Zn)含量。结果显示岩石中Cr和Ni含量具有很宽的范围(分别为76.9×10-6~1049×10-6和56.7×10-6~495×10-6),样品商745-2出现异常高的Cr和Ni含量,分别为8718×10-6和4530×10-6;Cu和Zn含量高且变化范围大,半数以上样品的Cu和Zn含量分别大于1000×10-6(1082×10-6~8111×10-6)和500×10-6(634×10-6~2198×10-6)。分析认为,本区辉绿岩Cr和Ni含量变化范围宽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有关,具异常高Cr和Ni含量样品可能为岩浆演化相对后期,有大量铬铁矿结晶的产物;岩石富集Cu和Zn可能与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地壳物质混染作用有关。
2007年Z1期 434-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0 ] - 刘洪文;黄智龙;申宝剑;
黑云母是胜利油田惠民凹陷辉绿岩中的次要矿物,以斑晶、基质和次生云母三种产状产出,其中斑晶云母绝大部分已被绢云母、碳酸盐、石英和磁铁矿等替代。本文分析了基质和次生云母的化学成分,发现两者的成分具有明显差别,在云母分类命名图上,前者投于富镁黑云母和镁铁黑云母之间,后者落在富铁黑云母区域。基质云母化学成分判别本区辉绿岩主要属碱性系列、部分为钙碱性系列,同时指示成岩过程中存在较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作用和结晶分异作用。
2007年Z1期 440-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8 ] - 董光贵;
简要介绍了黔西南吴家寨金矿地质特征,通过对其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的认识和分析,对矿体矿化的富集规律进行研究,指出其为红土型金矿,对该矿区及外围找矿,扩大矿产资源,发展地方经济,具有参考意义。
2007年Z1期 445-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唐波;张敏;黄建国;张竹如;聂爱国;
水银洞式金矿受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其沉积环境为同生断裂夹持的泻湖-潮坪-局限台地。矿石宏观及显微组构表现为沉积-成岩特征,硫同位素、稀土元素、金及微量元素组合反映矿石与围岩特征一致,沉积-成岩期是水银洞式金矿主成矿期。
2007年Z1期 450-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9 ] - 张伦尉;杭家华;梁琼;周宇;
贵州陡山沱组顶部和牛蹄塘组底部的黑层,是贵州最主要的沉积型黑色岩系,赋存有钒、银、钼、镍、钴、铂、铀和稀土元素等矿产资源。本文分别从岩相古地理环境、岩性组合特征和黑层发育程度等方面概述了省内陡山沱组和牛蹄塘组中黑层的地质特征,通过与代表性黑色页岩中的矿床对比,分析了两套地层中黑层的找矿前景。
2007年Z1期 456-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22 ] - 余未来;范良伍;
通过归纳黔西北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比较矿床中矿石和含矿地层的Pb/Zn比值和REE配分模式,分析构造展布、矿床(点)的分布和物探异常之间的关系,提出构造是区域的主要控矿因素,从而强调研究构造体系是综合找矿工作的重点。
2007年Z1期 461-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51 ] - 郝家栩;杜定全;王约;刘幼平;龚和强;任军平;
通过对黔北铝土矿含矿岩系下伏灰岩中丰富的筵类化石和含矿岩系中大量的植物化石的鉴定和研究,结合对黔北地区沉积旋回和古气候的分析,认为黔北铝土矿含矿岩系的下伏灰岩为黄龙组地层,而上覆于黄龙组之上的铝土岩系,其沉积时代应为早二叠世马平组沉积期的晚期,层位相当于Pseudoschwagerina化石带。
2007年Z1期 46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09 ] - 杜定全;任军平;王约;刘幼平;龚和强;郝家栩;
黔北铝土矿含矿岩系地层的厚度在某些地段具有局部加厚的特征,这一特征预示了铝土矿的成矿控制作用存在非正常沉积控制的某些因素。本文通过对道真县池家沟矿点古岩溶起伏剖面的研究,发现岩溶古地貌环境对该矿点铝土矿层的厚度控制明显,其表明在黔北地区铝土矿含矿岩系分布区,下伏地层为碳酸盐岩分布的地段,古岩溶地貌环境是铝土矿含矿岩系地层厚度变化的控制因素之一。
2007年Z1期 473-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84 ] - 何邵麟;程国繁;刘应忠;陈智;胡从亮;牟军;罗明学;
根据1:20万区域化探填图数据,从黔西南金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分析出发,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和方法预测金矿远景资源量,分析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标志和评价准则,探讨金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综合分析认为,黔西南金的成矿条件优越,成矿物质来源丰富,资源潜力巨大,尚有较大找矿前景。
2007年Z1期 477-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4 ] - 孙士军;
黔桂边境地区摩天岭花岗岩体北缘是一个多金属成矿区,小型矿床、矿(化)点产出较多,成矿地质背景良好。但在长期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却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究其原因,除地质勘查经费投入不足外,对该区的基础地质和成矿规律研究也十分薄弱,不能适应当前地质找矿工作的需要。本文试图以系统的观点,论述该区成矿系统形成的控矿地质因素、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产物以及保存条件,对摩天岭花岗岩体北缘成矿规律进行初步分析,进而提出可能找到隐伏矿床的成矿有利地段。
2007年Z1期 483-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3 ] - 马晓旻;邵文阔;张凯;
黔东南天柱—锦屏—黎平金成矿区,位于中国江南古陆变质碎屑岩型金矿成矿带的西端,采金历史悠久,但勘查研究程度不高,小型矿床点星罗棋布却未发现大型矿床。研究认为,黔东南金矿工业类型与韧性剪切带有关,主要为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可能存在产状平缓的蚀变糜棱岩型;从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特征等方面分析,黔东南金矿勘查很有前景。
2007年Z1期 489-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04 ] - 易同生;
恩洪矿区是云南省重要产煤基地,晚古生界的上二叠统宣威组是主要含煤岩系,其煤层镜质组含量较高,变质程度中等,蕴藏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综合研究表明:该区煤层气富集的控制因素主要为煤层厚度、煤岩组分、煤级、吸附性能和良好的保存条件。
2007年Z1期 493-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95 ] - 曹志德;
采集黔北煤田花秋勘探区91、6号煤层及其顶板30余件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测试,分析表明,该区煤中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曲线呈明显的左高右低的宽缓的"V"字型,轻、重稀土有明显的分离;其分配模式曲线特征与淮南、淮北二叠纪煤样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曲线相似,但其稀土的总量明显高于淮南、淮北等矿区;受海相影响较大的16号煤层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受海相影响较小的9号煤层,说明煤中稀土元素一定的继承性,同时也表明影响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因素是复杂的。
2007年Z1期 499-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35 ] - 张杰;孙传敏;张宝贵;杨恩林;
贵州兴仁滥木厂汞、铊矿床,矿体主要产出于上二叠龙潭组和长兴组泥岩、灰岩、泥质灰岩、硅质岩、煤岩和碳质页岩等混杂岩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等研究手段,对该矿床的物质组成、矿物成分特征及微观特征进行了探讨,为成矿元素汞、铊的赋存状态,生物成矿特征研究等提供矿物学资料。
2007年Z1期 505-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3 ] - 王敏;戴传固;卢定彪;王常微;
应变影是中、浅变质-变形区常见的,研究变形体制与变形历史的理想构造现象之一。贵州雷公山地区早古生代变形带发育于低绿片岩相绢云板岩、(含)粉砂质绢云板岩、(含)凝灰质绢云板岩为主的岩石中,带内发育大量黄铁矿应变影构造。详细的显微镜下观察鉴别出三种原始应变影类型:位移控制型,边界控制型,以及混合型。这三种应变影形成后均经较强变形改造,形成不同形状的应变影残片。黄铁矿应变影的形成与改造表明该变形带具有复杂的变形历史,变形岩石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在变形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流体活动。应变影的发现为进一步开展变形特点、流体活动及与成矿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素材。
2007年Z1期 511-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9 ] - 范良伍;张乾;疏志明;袁新洪;
如何不断地寻找接替资源,确保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是每个矿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的难题。合理开发利用已占用的储量;加大矿山深部、边部和外围攻深找盲研究,寻求新增储量和新型矿产资源;扩大对外投资,拓展企业新的生存空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任务。
2007年Z1期 515-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7 ] - 武音茜;武国辉;杨涛;
地勘单位由企业化管理转型为企业化经营已是必然,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勘单位应依据自身优势,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树立起战略发展的观点。为此,本文从大地质大市场战略、组织创新战略、资本经营战略、品牌战略、人力资本战略、企业文化战略等六个方面对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各地勘单位必须在充分了解和研究市场形势、技术发展趋势和自身基础条件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它是关系到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生存和发展的具有决定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决策。
2007年Z1期 519-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3 ] - 杨涛;武国辉;陈珊;
地质遗迹资源是地球在亿万年的演化中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讨论了地质遗迹资源的概念,认为地质遗迹资源具有四种价值,即资源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审美价值、生态价值;提出地质遗迹资源管理原则:科学性原则、市场化原则、经济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持续原则。最后进一步探讨了地质遗迹资源价值管理:①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实施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化管理;②开展以提高资源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资源经济系统管理;③全面推行技术经济评价和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④实施资源价值工程,强化地质遗迹资源价值管理。
2007年Z1期 524-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83 ] - 燕永锋;秦德先;李石磊;夏既胜;李雨健;张玲燕;郭继勇;
采用"矿床数学-经济模型"软件包,以及国外矿业软件Surpac、Micromine等,对兰坪铅锌矿某矿段进行了矿体数字化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矿体原始资料数据库的建立、样品统计分析、建立岩性模型、构造变异函数,以及建立品位模型等。最后在矿床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体的三维立体空间模型。该数字化研究成果极大地方便了矿山的生产管理,为矿山探矿工程的设计、采矿工程的设计,以及经济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7年Z1期 530-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30 ] - 左双英;刘宏;宋建波;
以典型喀斯特洼地——贵州省平塘县高务洼地为地质原型,在查清其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发展演化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仿真,从而从地质力学的角度得出岩溶洼地形成的动力演化机制。
2007年Z1期 535-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0 ] - 刘方;罗海波;刘鸿雁;吴永贵;
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的阔叶林区、旱作农业区、复合农业区、城镇居民区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和浅层地下水的采样分析,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喀斯特浅层地下水化学及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方式从林地-耕地-城镇居民地方向的变化过程中,其浅层地下水的HCO3-、SO42-、Ca2+、Mg2+、Na+、K+、NH4+、Cl-、PO43-、NO3-的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复合农业区表现为SO42-、NO3-、NH4+、Pb、Cr和Cd含量的增加造成地下水质量的下降,而在城镇居民区则表现在高锰酸钾指数以及SO42-、NH4+、NO3-、Pb、Cr和Cd含量的增加。
2007年Z1期 540-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66 ] - 胡涛;
地处贵州东部的铜仁地区,是我国西南部较典型的山区,也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其所辖8县1市1特区,总面积18032 km2,总人口360.72万人。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至上百万元,给地方经济带来了严重的阻碍。近年来,随着土地开发的不断深入,地质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加之气候的变化,地质灾害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本文从该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其地质环境条件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环境条件的关系。
2007年Z1期 545-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5 ] - 吴永贵;林初夏;刘勇;卢文洲;
通过理化分析及生物检测方法,对大宝山矿区土层中速溶性矿物的理化特征及其生物毒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宝山矿区土层中的矿物组成成分较为复杂,含有大量的氧化性硫酸盐及其他致酸物质和重金属。矿物易溶于水,所得溶液pH较低(pH<2.15),并富含大量的重金属Cu、Pb、Zn、Cd以及Fe、Mn等元素,因而具有极强的生物毒性。矿物水溶液的稳定性较差,溶液的理化指标变化较大。急性和慢性生物毒性试验表明,即使溶液pH被中和至7.22以上,但溶液仍显示出较强的生物毒性,3.117 mg/L的矿物溶液即会使试验生物在24 h内的死亡率达到100%,说明该水溶性矿物的生物毒性除了受强酸性物质的影响外,还与矿物中多种组分共存时的联合生物毒性有关。在一般的水体中,该水溶性矿物的安全排放浓度仅为0.006 mg/L。研究结果可为对矿山废物外排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2007年Z1期 549-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4 ] - 潘自平;叶霖;钟宏;刘铁庚;李朝阳;程增涛;
在近中性溶液条件下对富镉锌矿石进行了风化淋滤实验研究,发现淋滤液中产生大量以石膏为主要成分的沉淀物。淋滤液呈碱性,淋滤出来的Zn、Cd以水溶态和沉淀态形式存在,而以后者为主。淋滤50天后,黄铁矿闪锌矿石中Zn、Cd的淋滤率为0.03%和0.01%,而半氧化闪锌矿石Zn、Cd的淋滤率则高得多,分别0.10%和0.60%。
2007年Z1期 558-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26 ] - 张覃;代文治;卯松;韩德鑫;肖文工;聂光华;
贵州是煤炭资源大省,作为本省的主要能源,煤炭和电力一直扮有重要角色,随着"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煤炭的大量利用以及电厂装机的大幅增加,导致粉煤灰的排放量急剧增加,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因此,对粉煤灰的利用显得迫切。对贵州某地粉煤灰进行测定的基础上,进行了浮选条件试验,并对浮选产品进行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通过对粉煤灰浮选试验进行单因素考察,发现浮选浓度、浮选药剂用量是分选效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浮选效果是浮选产品利用的关键。
2007年Z1期 563-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4 ] - 邵树勋;郑宝山;苏宏灿;罗充;李晓燕;
通过野外调查在渔塘坝硒矿区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硒超富集植物─遏蓝菜(Thlaspi arvenseL.)。调查结果发现,在自然生长条件下,一年生遏蓝菜叶子中富集硒可高达1427 mg/kg,生物富集硒系数可高达68,地上部硒含量最低也超过了500 mg/kg,生物富集硒系数最低也超过了10,表现为叶>根>叶柄的硒富集特征。多年生遏蓝菜叶、茎和根的硒含量分别为104~163;231~346;444~459 mg/kg,生物富集硒系数为2.6~12.4,均大于1,显示出根>茎>叶的硒富集特征。尽管多年生遏蓝菜远没有一年生遏蓝菜的硒含量高,但远比一般植物硒含量高,达到了次生硒蓄积植物富集硒的水平,显示遏蓝菜植物可以超富集硒。渔塘坝遏蓝菜的发现将为研究硒在植物中的吸收、转化、富集机理以及提取有效抗癌有机硒化物和修复硒污染生态环境提供新的材料。
2007年Z1期 567-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06 ] - 郑永春;王世杰;冯俊明;欧阳自远;刘建忠;刘春茹;
模拟月壤是与月球月壤具有相似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和物理力学性质的地球物质,是月球样品的地球化学复制品。长白山龙岗火山群金龙顶子火山喷发的四海火山渣具有与阿波罗14号采集的月球样品相似的化学和矿物组成,并含有20%~40%的玻璃物质。以四海火山渣为初始物质,研制成功CAS-1模拟月壤,并测量了CAS-1模拟月壤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矿物组成、密度、颗粒形态、粒度分布、抗剪性和复介电常数等参数。结果表明,CAS-1模拟月壤与Apollo 14号采集的月球样品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质,是一种理想的低钛玄武岩质模拟月壤。
2007年Z1期 571-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1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106 ] <正>~~
2007年Z1期 579-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