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贵州修文小山坝铝土矿中镓等伴生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叶霖;潘自平;程增涛;

    通过ICP-MS等分析方法对贵州小山坝铝土矿中伴生元素的研究,发现该矿床TiO2、Ga、Ge、Sc、Nb、Li和REE等有用伴生元素在铝土矿矿体中均有较高富集,其含量大多接近或超过了工业综合利用标准,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特别是矿区富铁铝土矿石中Ga和Sc等含量异常高。贵州铝土矿资源丰富,其伴生元素在铝土矿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赤泥中更为富集,因此,贵州铝土矿综合利用前景十分巨大,这些元素潜在的经济价值,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超过主导产品氧化铝的价值。开展铝土矿中镓等伴生有用元素的分布及赋存状态的研究,对于镓等稀散元素在特殊地质地球化学环境中超常富集机制、矿产资源综合价值的重新认识评估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将十分重要,不仅可为铝工业注入新的活力,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还可以解决大量赤泥堆放和利用问题,同时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2008年02期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150 ]
  • 珍珠显微结构及纳米矿物的电镜分析

    张恩;彭明生;梁超伦;邹永廖;邢铭;

    采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HR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珍珠层及其微结构。发现珍珠质层是由有机质胶结的文石组成片状晶层,文石大量为六边形、不规则多边形和近圆形,并与有机质层交互平行叠置。在棱柱层的柱状晶体周围也有纤维状、胶状有机质。同时,在棱柱状和片状文石晶体的截面上,含有大量纳米级的圆形、椭圆形等形状的有机质、气液包裹体或孔洞。其中许多部位的有机基质中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晶格条纹像,均为纳米矿物所致。以上结果均表明珍珠层具有有序、精细、多层次、整体性好等优良的结构特点。这一结论对于探讨珍珠的成因、机械强度及医药保健性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8年02期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48 ]
  • 新疆东准噶尔黄羊山碱性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和岩石成因

    苏玉平;唐红峰;丛峰;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构造带分布有多种类型花岗岩,主要包括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对其中最大的碱性花岗岩体(黄羊山岩体)进行定年和地球化学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岩体的年龄约为305 Ma,岩石富含钠质角闪石(钠闪石、钠铁闪石)和少量霓石,具低铝、富碱、贫钙镁及低铁的主量元素特征,其微量元素明显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Hf等高场强元素而强烈亏损元素Ba、Sr、Eu,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典型的平坦‘V’字型。这些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组成特征表明黄羊山碱性花岗岩属于典型的A型花岗岩。认为幔源岩浆高度分异、麻粒岩相残留岩及I型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岩石部分熔融等A型花岗岩成岩模式不能解释黄羊山碱性花岗岩的成因。根据岩石的εNd(t)=+5.9~+6.5,比当时洋壳的εNd(t)值低3~4个ε单位,认为形成该岩体的岩浆可能来源于花岗闪长质岩浆的分异结晶,而花岗闪长质岩浆则主要是玄武质洋壳和少量大洋沉积物(约5%)部分熔融的产物。

    2008年02期 11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6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3 ] |[阅读次数:181 ]
  • 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在四川拉拉铜矿床的应用

    何德锋;钟宏;朱维光;

    在晋宁运动中,拉拉铜矿床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区域变质作用,由于其变质条件的资料较少,使得人们对矿床的成因机制存在诸多争论。采用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和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结合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对矿区内广泛出露的石榴石黑云母片岩进行了研究,得到区域变质作用的变质温度为500~560℃,变质压力上限为0.6~0.73GPa,变质程度为高绿片岩相。同时,根据野外观测及室内研究并结合前人工作,认为矿床主要存在两个成矿期次,即火山-喷气沉积成矿期和变质热液成矿期。

    2008年02期 127-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8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98 ]
  • 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斜长石矿物的化学成分及意义

    鄢全树;石学法;刘季花;常丽华;尹京武;

    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存在两种不同粒径的斜长石矿物。其一为斜长石斑晶,常见熔蚀麻点,是岩浆上升、压力降低时发生熔蚀作用并在骤冷条件下形成的;其二斜长石微晶,半定向或杂乱分布于火山玻璃中,其中空骸晶结构表明斜长石微晶是在淬冷条件下迅速结晶形成的。斜长石斑晶具弱成分环带,斑晶边部的An值稍高或接近于斜长石微晶。微晶斜长石An值与岩浆喷出后的水深以及喷发位置距离岩浆主通道的远近存在一定联系。本区的斜长石斑晶形成温度明显低于冲绳海槽地区,而类似于东海陆架地区;斜长石微晶的结晶温度类似于冲绳海槽,表明两地区在岩浆喷出海底后淬火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相似。结合同样品中橄榄石斑晶研究结果以及已有的地球物理学和岩石学方面的资料,可能反映了地幔柱快速上涌使早期部分熔融及结晶分异作用较弱,岩浆本身温度高提供了早期结晶形成的斑晶与寄主岩浆进一步充分反应的热量。计算的斜长石斑晶温度不能反映源区温度特征,后者应高于本文所计算的斜长石斑晶的结晶温度。

    2008年02期 13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94 ]
  • 赣中周潭群变质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胡恭任;刘丛强;于瑞莲;

    对赣中周潭群变质沉积岩及其石榴子石等造岩矿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造岩矿物只携载了岩石中少部分稀土元素,而大部分稀土元素赋存在副矿物的晶格中;变质过程中稀土元素在石榴子石变斑晶与岩石间达到了分配平衡,石榴子石/岩石间的稀土元素分配明显受体系化学组成所制约;变质岩脉及其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显示清楚的四重效应,其Zr-Hf,U-Th和Y-Ho等元素对也与变质岩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异,它们可作为周潭群在变质过程中流体作用存在的判别标志。

    2008年02期 143-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4 ]
  •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含矿岩体的相对氧化状态:来自锆石Ce(Ⅳ)/Ce(Ⅲ)比值的约束

    辛洪波;曲晓明;

    对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三个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进行了锆石与全岩的微量元素分析,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三个矿床含矿斑岩的锆石Ce(Ⅳ)/Ce(Ⅲ)比值和δEu值:拉抗俄矿床为492.25和0.5341,冲江矿床为263.83和0.4353,南木矿床为291.94和0.5273。认为锆石Ce(Ⅳ)/Ce(Ⅲ)比值>260,δEu>0.4是斑岩成矿的地球化学标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锆石Ce(Ⅳ)/Ce(Ⅲ)比值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指示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东部较西部受到更大程度的上部地壳物质的混染。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矿化机理可表述为:深部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上部地壳物质的混染,使岩浆的氧逸度增加,在随后的结晶分异过程中产生高Cu、Au浓度的岩浆热液流体,并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随着压力、温度的降低,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了成岩成矿作用。

    2008年02期 15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10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8 ] |[阅读次数:172 ]
  • 晓天—磨子潭断裂糜棱岩化过程的温压环境及其指示意义

    向必伟;王勇生;朱光;

    晓天—磨子潭断裂带是大别造山带北部一条重要的断裂。探针分析表明,断裂带内糜棱岩中基质白云母每单位分子平均硅原子数大于3.3 p.f.u.,为典型的高压多硅白云母。利用Massonne多硅白云母压力计获得基质多硅白云母指示的平均压力值为1.0 GPa,由此计算断裂带变形深度为35 km左右。矿物变形记录的糜棱岩变形温度在600~700℃之间,对应的地温梯度为16.0~22.5℃/km。认为晓天—磨子潭断裂记录了高压-超高压岩石下地壳的折返事件,为同造山折返边界。糜棱岩中残斑白云母的探针分析结果与基质白云母相似,图解计算的压力与基质白云母相当,指示了变形的压力环境为残斑白云母生长的压力环境的极小值,推测糜棱岩原岩很可能经历了糜棱岩化之前的更高压力环境的变质作用。

    2008年02期 16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9 ]
  • 湖北徐家山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与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沈能平;彭建堂;袁顺达;张东亮;胡瑞忠;

    徐家山锑矿床位于湖北省通山县境内,矿体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和陡山沱组地层中。对采自该矿的辉锑矿进行了系统的铅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在徐家山矿区范围内存在两组明显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A组206Pb/204Pb为18.874~19.288,207Pb/204Pb为15.708~15.805,208Pb/204Pb为38.642~39.001,为高放射性成因铅;B组以低放射性成因铅为特征,其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为17.882~18.171,207Pb/204Pb为15.555~15.686,208Pb/204Pb为37.950~38.340。对应地,相关参数也明显不同,如单阶段模式年龄,A组为负值或极小的正值,而B组为636~392 Ma。铅同位素组成与某些相关参数(Δγ与Δβ、V1与V2)之间呈明显线性正相关关系。根据铅构造模式和矿石铅同位素的Δγ-Δβ成因分类图解等综合分析,A组辉锑矿的铅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震旦系海相碳酸盐岩,B组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的下伏基底碎屑岩——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岩系。研究结果不支持前人沉积-改造成因的观点,成矿物质是多来源的,部分成矿物质来自基底地层。

    2008年02期 169-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163 ]
  • 贵阳城市土壤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

    武永锋;刘丛强;涂成龙;

    选取贵阳市62个代表性的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其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存在形态。结果表明,贵阳城市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Cr、Cu、Pb、Zn和Cd)的含量较高,且变化较大。表层土壤中Cr、Cu、Zn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Pb主要以可氧化态形式存在。Cd可还原态含量高达47.5%,残渣态含量最低,说明Cd较活泼,具有潜在的环境影响能力。

    2008年02期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136 ]
  • 巯基棉富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地质样品的总硒含量

    樊海峰;温汉捷;胡瑞忠;畅斌;凌宏文;

    地球化学标准参考物质和不同的地质样品均分别采用消解方式A(硝酸、高氯酸混合液)、B(硝酸、高氯酸、氢氟酸混合液)体系消解,样品预先用巯基棉(TCF)吸附装置分离富集,通过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试。实验优化了Se(Ⅵ)到Se(Ⅳ)的还原效果、仪器条件、TCF吸附条件。两种消解体系所测得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986。对于含硒量为0.04μg/g样品,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2%。A、B体系标准加入法的回收率分别为96%~106%和99%~104%。

    2008年02期 18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3 ]
  • 高压密闭罐溶样-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的硒

    朱建明;李璐;秦海波;李社红;

    使用浓HNO3+HF混合液和浓HNO3液分别在高压密闭罐中消解土壤、沉积物、岩石和植物样品,6 mol/L HCL加热还原样品后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样品中的硒。使用该法对土壤标准参考物质GSS-4、GSS-5、GSS-6、GSS-7和植物标准GSV-1、GSV-3进行了分析,硒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一致。加标回收实验的回收率在98.0%~101.4%,平均为99.8%。实测样品中的硒与中子活化分析(NAA)和氢化物-多接受杯质谱计(HG-MC-ICP-MS)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法平行样的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提高了硒分析的准确度和分析精度。

    2008年02期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17 ]
  • 利用高铝粉煤灰合成莫来石的实验研究

    陈江峰;邵龙义;魏思民;

    利用粉煤灰合成莫来石具有良好的工业发展前景,但由于普通粉煤灰中Al2O3含量较低使得合成莫来石时必须添加大量工业氧化铝,从而增加了合成成本。利用高铝粉煤灰直接制备M50莫来石以及高铝粉煤灰与少量工业氧化铝混合合成M60和M70莫来石,其物理性能可以达到我国《烧结莫来石》标准(YB/T5267-2005),这大大降低了合成成本。研究表明,用未处理过的高铝粉煤灰直接制备低牌号莫来石(M50)适宜的烧结温度为1400℃,用处理过的高铝粉煤灰或合成高牌号莫来石(M60、M70)适宜的烧结温度为1500℃;恒温时间对合成莫来石的影响远小于烧结温度,高温下缩短恒温时间比低温下延长恒温时间有利于莫来石的生成。

    2008年02期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33 ]
  • 陕西秦岭驾鹿金矿区发现的含氧金矿物

    周新春;徐斌;翟明国;刘良;舒桂明;徐忠良;刘雪刚;张华;李鸿波;贾小梅;徐平;李成玉;

    在陕西秦岭驾鹿金矿区发现了16个类型40种含氧金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Au、Pb、Fe、Te和O。虽与前苏联发现的别斯麦特矿、毕利宾矿、博格丹诺夫矿以及我国东坪金矿床发现的金的碲酸盐矿物有类似之处,但因其普遍含不等的Mn,Ca或Al,As,Co,Ni等而又有所不同,因此很可能存在新的矿物种或新(亚)种金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大部分的晶体结构可能是由Au,Ag,Cu,Fe或Pb等金属互化物组成的假立方晶格与一个由β-TeO2(可能包括PbO或CaO)组成的斜方晶格的混晶,但不排除它们是含金氧化物的可能性;还有些可能是玻璃质或纳米级矿物,少部分则呈现准晶态物质的特征。这40种含氧金矿物主体与黄铁矿,碲金矿和石英共生,显然属于内生热液成因。依据金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区内含氧金矿物富含Te(10%~20%)和含不等量Mn的成分特征,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元素(Au)主要是在碲酸及硫酸溶液中并有氧化剂MnO2存在的条件下迁移,富集成矿的。

    2008年02期 196-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8 ]
  • 新疆红山糜棱岩-超糜棱岩金矿带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周新春;徐斌;薄科武;徐忠良;张华;刘雪刚;李鸿波;贾小梅;李成玉;

    红山糜棱岩-超糜棱岩金矿带大地构造背景属天山地槽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位于康古尔与苦水断裂之间狭长的含金韧性剪切带东段北缘;其出露地层为中下石炭统;华力西中晚期的多期次岩浆活动、韧性剪切作用和构造活动叠加形成了一系列金及多金属矿床,已成为新疆东部主要的产金基地;通过对糜棱岩-超糜棱岩带金矿带赋存的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并从宏观及微观尺度进行成矿条件分析,发现金的富集与多金属硫化物,尤其是与方铅矿关系密切;主要特征是贫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少,局部富含方铅矿,金的分布极不均匀;金具有多源性,主要来自岩浆,少量来自围岩;剪切作用多次叠加及强烈糜棱岩化,使金矿物与多金属硫化物多沿糜棱面理及显微裂隙分布,最终导致工业矿体侵位,沿该带形成一系列糜棱岩-超糜棱岩型金矿床。

    2008年02期 207-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6 ]
  •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裂缝特征及微裂缝参数的定量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沿25区块、庄40区块为例

    王瑞飞;陈明强;孙卫;

    对鄂尔多斯盆地沿25区块、庄40区块长6油藏进行精细描述,指出微裂缝对提高储层的渗流能力,提高特低渗油藏开发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阐述了特低渗透储层的岩块、显裂缝系统及其各自特征,指出显裂缝大致由三组裂缝组成。研究认为:岩块系统包括基质和微裂缝两部分,微裂缝一般长度小于200μm,规模小;两区块特低渗储层微裂缝呈条带状展布,且呈平行或雁式排列,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条带性随着岩性的变化而变化;可将微裂缝划分为有效缝和无效缝,有效缝对渗流起作用,无效缝充填方解石,对渗流不起作用。微裂缝和基质的储、渗性能差别很大,沿25区块微裂缝的储集能力是基质的0.0377倍,渗流能力是基质的42倍;庄40区块微裂缝的储集能力是基质的0.0337倍,渗流能力是基质的78倍。

    2008年02期 215-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10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70 ]
  • 广西栗木锡铌钽矿床地球化学分带模型与找矿评价标志

    姚锦其;李惠;

    从找矿地球化学角度,依据栗木锡铌钽花岗岩型矿床的分带、元素异常组合、平均含量和比值的垂直变化特征,综合建立了矿床地球化学分带模型,指出了F、Li、Be、W、Sn、Nb、Ta、Cu、Mo、Bi、Ti是寻找该类矿床的有效指标,总结了矿体前缘、近矿和矿尾的异常组合、强度及比值等地球化学评价标志。

    2008年02期 22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26 ]
  • 勘误《辞源》与《词典》关于翡翠玉石词汇的解释

    王春云;

    本文基于翡翠历史概念研究的一些过往突破,通过训诂学的方法分析了《辞源》与《汉语大词典》关于翡翠玉石词汇的解释,发现了在古文记载引用和解释方面存在失误,需要修改。古代的"金翠"、"珠翠"、"翠玉"概念和东汉班固《西都赋》中的"翡翠火齐"概念都是渊源于点翠工艺,分别指黄金+翠羽、珍珠+翠羽、翠羽+美玉、翠羽+火齐宝石。"翠玉"和"翡翠"都可衍生为指"翠竹",而南宋杜绾著《云林石谱》中的"于阗石"或者"于阗翡翠"指的实际是青金(lapis lazuli)。因此,将清代以前的"翡翠"概念简单地解释为"碧玉"或者"绿玉"(绿色软玉)是错误的。

    2008年02期 227-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