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冲击变质陨石橄榄石晶内高压多形转变特征与条件

    陈鸣;

    对2个不同冲击变质程度球粒陨石研究表明,橄榄石晶内高压多形转变可在较低温度(<1000℃)和较大压力范围内(14.5~23GPa)产生。橄榄石晶内高压相转变主要是形成薄层状林伍德石,不发生直接的橄榄石-瓦士利石转变。由微晶集合体组成的薄层状林伍德石多沿着橄榄石中层错和面状裂隙分布并替代母相橄榄石。某些陨石中橄榄石产出薄层状瓦士利石和薄层状林伍德石组合,这些瓦士利石的形成与退变质作用有关,是压力释放过程林伍德石被瓦士利石替代的结果。研究结果对探讨岩石圈俯冲板块橄榄石多形转变环境和温度压力条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09年01期 v.2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5 ]
  • 调制结构矿物晶体的单晶X射线衍射特征

    李国武;施倪承;马喆生;熊明;唐攀科;

    调制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矿物中,利用具有照相特点的CCD平面高灵敏探测器单晶X射线衍射仪,对公度和非公度调制结构的单晶衍射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倒易点的分布规律和晶胞特点提出了超结构的分类方法和非公度调制结构的高维指标化方法。

    2009年01期 v.29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8 ]
  • 大气矿物质PM_(10~2.5)生物活性与生态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董发勤;贺小春;唐永金;王双明;李琼芳;邓建军;赵磊;

    介绍了构成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大气矿物质颗粒物PM10~2.5。通过分析PM对生物体内细胞的各种生化作用、自由基及尘载微生物毒性的研究,结合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阐述PM的危害机理。指出目前对PM2.5以及更细的颗粒物如纳米物质的生物活性与效应研究较少,未把PM自身特性的生物响应纳入研究内容,尚未建立细颗粒物对生物机体(如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危害的总体结果与评价;今后应从界面反应等多因子重点揭示其毒理学机理,以多学科对PM生物活性和生态毒性进行深入研究。

    2009年01期 v.29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5 ]
  • 聚合羟基铁铝蒙脱石复合体对磷的吸附行为及其动力学

    丁葵英;朱茂旭;卞永荣;

    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钠基化蒙脱石合成了聚合羟基铝-蒙脱石复合体(HyA1-Mt)、2个不同铁含量的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HyFe-Mt)和3个不同Fe:Al摩尔比的聚合羟基铁铝-蒙脱石复合体(HyFeAl-Mt),研究了酸性和弱酸性条件下(pH=3.0~6.5)以上蒙脱石复合体对磷的吸附行为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HyFeAl-Mt对磷的吸附容量大于HyA1-Mt和HyFe-Mt复合体,且随着Fe:Al摩尔比的增大,对磷的吸附容量依次增加。随pH升高,蒙脱石复合体对磷的吸附量容量变小。但随Fe:Al摩尔比增大,HyFeAl-Mt复合体零电荷点(pHZPC)升高,pH对磷的吸附的影响越来越小,HyFe-Mt对磷的吸附几乎不受pH的影响。随Fe:A1摩尔比的增大,HyFeAl-Mt对磷的吸附能力增强,铁含量是磷吸附量的重要控制因素。磷在各蒙脱石复合体上的吸附实验数据可很好地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拟合。磷在各蒙脱石复合体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快速和慢速两个过程,快速过程中的动力学受铁含量影响明显。动力学数据可同时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拟合。

    2009年01期 v.29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9 ]
  • 不同反应参数下纤蛇纹石纳米管的水热合成研究

    李明;彭同江;马国华;

    以活性MgO和纳米SiO2为原料,在仿地质作用的碱性水热环境下控制不同反应参数合成了多个系列的纤蛇纹石样品。利用XRD和IR分析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反应参数对纤蛇纹石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MgO和纳米SiO2在水热环境中很容易转变成纤蛇纹石相,但形成完善纳米管结构须严格控制水热反应条件;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提高均有利于水热合成结晶度及管状结构更加完善的纤蛇纹石,最佳水热反应条件为pH=13.8,200℃,反应60h,此条件下无其它杂质产物生成,合成温度较前人采用的300℃有所降低。利用SEM和AFM对最佳反应条件下合成的纤蛇纹石纳米管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发现其为短柱状,准直性较高,表面光洁无杂质,直径均一,约50nm,长度多为400~500nm。

    2009年01期 v.29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38 ]
  • 硅烷偶联剂-PMMA复合接枝包覆绢云母及其改性机理

    薛茹君;吴玉程;

    通过硅烷偶联剂-PMMA复合接枝聚合在超细绢云母粉体表面接枝上聚合物,得到核壳型PMMA/绢云母。经红外光谱(IR)分析知其改性机理为:硅烷偶联剂KH570与超细绢云母表面的羟基发生化学键合而实现预先接枝不饱和基团;在适当的聚合条件下,粉体表面的乙烯基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共聚合,得到核壳型PMMA/绢云母。用热分析(DSC-TG)方法研究了偶联条件及共聚合的条件,得出核壳型PMMA/绢云母的制备条件是:偶联剂浓度7.5%,偶联温度70℃,偶联时间3h;单体用量12.5mL/g,引发剂用量0.015g/mL,温度80℃,时间9h。增加聚合度可以得到绢云母/PMMA复合粉,透射电镜(TEM)观察知绢云母在聚合物中高度分散无团聚。

    2009年01期 v.29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14 ]
  • 常压下Mn(Ⅲ)在Na-布塞尔矿向钙锰矿转化中的作用

    崔浩杰;刘祥文;冯雄汉;谭文峰;刘凡;

    隧道构造的钙锰矿以其特殊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在催化、吸附、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常以层状Na-布塞尔矿(Na-buserite)为前驱物进行人工合成。焦磷酸盐(pH=1~8)对Mn(Ⅲ)有很强的络合作用,经焦磷酸盐处理的Na-布塞尔矿向钙锰矿转化的特点可表征Mn(Ⅲ)在层状向隧道构造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常压回流条件下Na-布塞尔矿向钙锰矿的转化程度随着焦磷酸盐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直至不能向钙锰矿转化。钙锰矿形成的难易与Na-布塞尔矿结构中Mn(Ⅲ)被络合数量成反比,用对Mn(Ⅲ)络合作用很弱的焦磷酸盐溶液(pH=10)处理的Na-布塞尔矿可在常压回流条件下完全转化形成钙锰矿。

    2009年01期 v.29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3 ]
  • 内蒙塔木素砂岩型铀矿中硒矿物的发现与意义

    潘家永;刘成东;郭国林;陈安平;陈法正;严兆彬;陈益平;吴仁贵;

    通过电子探针研究,在内蒙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砂岩型铀矿矿石中发现了硒铅矿、白硒铁矿、硒铜蓝、硒铜镍矿、斜方硒铜矿等5种硒的独立矿物,这些硒的独立矿物往往呈细粒状、蠕虫状分布在黄铁矿与石英、长石的边缘或矿物的裂隙中。硒铅矿、白硒铁矿等硒矿物是典型的中低温热液矿物,这些矿物的发现表明塔木素铀矿床曾经历中低温热液阶段。

    2009年01期 v.29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25 ]
  • 西昆仑大同岩体岩浆成因绿帘石矿物学研究及其对岩体形成构造环境的制约

    廖世勇;姜耀辉;杨万志;

    大同岩体位于西昆仑北带,形成于早奥陶世,对于研究西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的认识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尝试通过岩浆成因绿帘石的研究,为该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提供新的制约。大同岩体中岩浆成因绿帘石呈自形-半自形,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并发育褐帘石核,同时绿帘石熔蚀现象明显,常为新鲜黑云母包裹,或与新鲜的钾长石呈港湾状或不规则形态接触。绿帘石的Ps值(绿帘石端员组分的摩尔分数)介于0.26~0.31之间,并具有较低的TiO2含量,w(TiO2)<0.2%。绿帘石结晶于深部岩浆房(>1.0GPa),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发生熔蚀。绿帘石熔蚀速率计算结果显示,大同岩体岩浆上升速率不小于900m/a,从而表明岩体是快速上升侵位的产物,形成于拉张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我们认为西昆仑地区早古生代早期存在一期俯冲挤压背景下的间歇拉张作用。

    2009年01期 v.29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53 ]
  •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中寒武统藻白云岩去白云岩化研究

    王小林;胡文瑄;钱一雄;张军涛;谢小敏;李庆;

    对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中寒武统去白云岩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去白云岩化限于渗透性较好的藻白云岩,并且只有靠近含膏层段的藻白云岩才发生去白云岩化。从微观上看,发生去白云岩化的藻灰岩与藻灰云岩含有明显的去白云岩化交代残余,白云石残余呈碎斑状或树枝状。树枝状白云石残余含有大量的方解石包裹体,同时具有较高的Ca/Mg比,为高钙白云石,去白云岩化较彻底,形成藻灰岩;碎斑状白云石残余成分较均一,接近化学计量白云石(Ca/Mg比接近1),去白云岩化程度较弱,形成藻灰云岩。藻灰云岩的δ18O值(平均值为-6.7‰)明显低于邻近的白云岩(平均值为-5.3‰),同时高于藻灰岩(平均值为-9.5‰)。与未发生去白云岩化的藻白云岩相比,藻灰岩与藻灰云岩的孔隙度要明显降低。

    2009年01期 v.29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7 ]
  • 福建砺山钼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区域找矿前景

    王成辉;王登红;陈郑辉;严朝辉;吴资龙;林东燕;刘乃忠;

    我国东南沿海钼矿点星罗棋布,但大中型矿床少见。福建仙游县的砺山钼矿是近年来找矿进展比较大的钼矿之一,找矿前景看好。本文简要介绍了矿区的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并采用Re-Os同位素测年方法对矿区所采辉钼矿样品进行了测试,获得等时线年龄为91.7±4.9Ma,结合区域上其他钼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时代以及我国东南沿海钼矿成矿带的特点,认为在闽东地区乃至整个东南沿海钼矿的找矿工作具有良好的前景。

    2009年01期 v.29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82 ]
  • 贵州中北部燃煤型砷中毒地区煤中砷的赋存状态研究

    丁振华;郑宝山;庄敏;胡天斗;刘涛;

    贵州中北部存在着高砷煤并引起环境和健康问题,对这些地区的煤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INAA)、电子探针(EMPA)、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低温灰化(LTA)、X射线衍射(XRD)、X光吸收精细结构(XAFS)和连续淋滤实验分析,综合研究了这些煤中砷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不同煤中砷具有不同的赋存状态。在部分样品中砷主要以无机砷的形式存在,而在其它样品中砷主要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除了黄铁矿和毒砂外,SEM-EDX结合LTA和XRD发现硫酸盐、粘土也不同程度含有砷。XAFS显示煤中的砷主要以As5+的形式存在。连续淋滤实验表明在样品ZJ-1中超过50%的砷不能被淋滤出来,而在另外两个样品(ZJ-8和RH-5B)中绝大部分的砷被淋滤出来。综合分析表明一些煤中以+5价存在的砷主要与有机质结合。煤中如此高的砷及其主要与有机质结合的现象是很罕见。

    2009年01期 v.29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46 ]
  • 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中晶体石英形成条件分析:氧同位素证据

    姜立君;王世杰;刘秀明;田世洪;

    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中的晶体石英具有较强的测年潜力,其成因判别是年代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黔北、黔东地区3个碳酸盐岩风化壳剖面中的晶体石英和圆状石英进行了研究,拟通过晶体石英的δ18O值探讨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晶体石英的δ18O值在17.3‰~22.7‰范围内,平均为19.8‰,与火成岩、变质岩及热水(液)沉积中高温成因石英δ18O值明显不同;与砂岩中的碎屑石英、现代海滨砂中的石英以及风成沉积物中的石英等混合来源石英的δ18O值也有差异;尽管黔东大兴剖面中晶体石英和圆状石英的δ18O值相近,但它们的硅氧同位素相关关系不同,它们具有不同的成因;晶体石英的δ18O值分布在低温成因石英δ18O值范围内,这与其中未见两相包裹体的现象一致。结合实际资料和已有认识,推断晶体石英是包气带地表温度(15~25℃)条件下缓慢生长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与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的两阶段模式密切相关:酸不溶物风化形成的含硅流体向下淋滤至风化壳底部后被圈闭在已形成的孔隙、空洞中,由于蒸发作用达到过饱和而缓慢结晶形成晶体石英。

    2009年01期 v.29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6 ]
  • 吉林白山金矿金的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研究

    朱恩静;王恩德;温守钦;杨朝强;李敏;

    应用高级光学显微镜、化学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分析、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种手段对吉林白山金矿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主要矿石类型为硅化构造角砾岩型,金矿物种类有自然金、含银自然金和银金矿,石英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金矿物的赋存形式有粒间金、包裹金和裂隙金,分别占89.27%、6.42%和4.31%。金矿物以微粒金为主,大小为0.001~0.005mm,形态以粒状、麦粒状居多,金矿物成色高,矿床应属中偏高温成因。

    2009年01期 v.29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3 ]
  • 黔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古地温及其指示意义

    杨剑;易发成;钱壮志;

    采用显微光度计测定黔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固体沥青反射率平均为5.89%,按相关经验公式折算出来的镜质体反射率平均为4.123%,在迈维尔图解、Karwell图解、Hood图解上投点,结合干酪根和孢粉颜色指数法,推断黑色岩系的古地温为60~250℃。结合黄铁矿热电系数法和包裹体均一法测温值,认为黑色岩系属中、低温沉积成岩成矿作用,以低温沉积成岩成矿作用为主。"热"的来源为海底火山喷溢,含矿热卤水提供了丰富的有用元素。黑色岩系有机碳含量高,属好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高,热演化程度高,属过成熟。黑色岩系古地温的研究,对阐明黑色岩系的沉积、成岩和成矿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01期 v.29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49 ]
  • 明矾石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在矿床类型划分中的意义

    何玉良;张乾;祝朝辉;王大鹏;

    明矾石矿床是典型的浅成硫酸盐矿床,对矿床的分类也早有研究。本文以明矾石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为主要依据,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稳定同位素特征,在参考了前人的分类方案后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方案。在总结了前人研究的近50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硫、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后,将明矾石矿床分为3大类:表生型、火山-岩浆气热交代充填型和沉积型,其中又将火山-岩浆气热交代充填型分为气热型、岩浆热液型和脉(充填)型。

    2009年01期 v.29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5 ]
  • 一株黑曲霉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

    谌书;刘丛强;连宾;

    以一株分离于植物根际土壤且有较强溶磷能力的真菌研究其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对该菌株的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后,再结合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用ICP-OES测定培养液中的Ca2+浓度,磷钼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磷的含量,电子探针、透射电镜和能谱仪分析菌株作用后的残留物。培养液中的Ca2+浓度由第3天的10.02mg/L增加到第30天的217.61mg/L,可溶性磷的浓度由第3天的5.37mg/L增加到第30天的921.37mg/L;风化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次生矿物草酸钙,大分子有机物形成的生物膜以及菌丝体穿插破坏矿物颗粒促进磷矿石的风化。表明该菌株对磷矿石有较强的风化能力,黑曲霉生长产生的生物物理破坏作用和胞外分泌物的生化降解作用是引起磷矿石风化的主要因素。

    2009年01期 v.29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61 ]
  • 高温高压下杂质离子对水晶电导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单双明;李和平;代立东;汪日平;

    杂质离子往往是影响水晶电导率的主要因素。在2.0GPa和823~1123K的条件下,借助交流阻抗谱法在10-1~106Hz频率范围内,就位测量了水晶Z轴方向的电导率,并用LA-ICP-MS测试了水晶中杂质Na、Al的含量。通过Arrhenius关系拟合,得出2.0GPa和823~1123K条件下水晶的活化焓和指前因子。发现水晶中杂质Na、Al的含量彼此正相关,水晶电导率与晶体中Na含量正相关,且指前因子亦与水晶中杂质Na、Al含量正相关。

    2009年01期 v.29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0 ]
  • 稠油热采过程储层中粘土矿物转化研究进展

    张关龙;陈世悦;王海方;

    综述了稠油热采过程高温高压条件下水-岩反应的3种研究方法,即岩心分析法、实验室模拟法以及流体化学成分研究法;不同温度条件下储层粘土矿物的转化过程及途径不同,即在注汽井井眼附近储层中粘土矿物向膨胀性蒙皂石转化,在远离井眼地区储层中粘土矿物向其它类型矿物发生转化;以及粘土矿物发生转化的2种结构模式-溶解、沉淀型模式和继承型模式。最后探讨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粘土矿物发生转化的影响因素。改变这些影响因素可使粘土矿物向着将储层伤害降低至最小的方向发生转化,有利于稠油储层保护和提高热采效率。

    2009年01期 v.29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45 ]
  • 超分散剂的合成及其在微细CaSO_4粉体改性中的应用表征

    王少会;李宏武;潘静懿;卢尚琨;张蓓蓓;周正发;徐卫兵;

    以硅烷为锚固基团(A段),丙烯酸丁酯为溶剂化链(B段),合成了超分散剂YB系列,研究了它对微细CaSO4粉体在液体石蜡中的沉降体积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YB系列超分散剂对CaSO4粉体有很好的分散和降粘作用,当锚固基团与溶剂化链摩尔比为1:10时,超分散剂用量为粉体质量的1%的情况下分散和降粘效果最佳,YB-2超分散剂的改性效果要优于F-2钛酸酯偶联剂和硬脂酸。同时通过对改性前后粉体做了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检测,对比显示改性后的CaSO4粉体表面连接了有机基团。

    2009年01期 v.29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4 ]
  • 海绵钛生产中铜丝除钒废弃物的回收实验与分析

    孙莹;王宁;袁继维;田元江;李惠文;

    四氯化钛精制除钒是海绵钛生产中的重要工艺环节,铜丝除钒是目前应用得较多的技术之一,其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是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利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对铜丝除钒工艺产生的废弃物及其综合回收工艺中各种产物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废弃物的主要成分是铜和钒,通过适当的工艺处理可获得电解铜、五氧化二钒等产物。

    2009年01期 v.29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1 ]
  •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快速测定低品位精钼矿中杂相SiO_2的含量

    李哲;边明文;

    用标准样品建立工作曲线,采用X射线荧光法测定低品位精钼矿中硅含量的方法及相关条件,并对测量结果精度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的测定值相符,可满足日常分析工作需要。本方法具有样品前期处理简便、干扰因素小,且快速、准确等特点。

    2009年01期 v.29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1 ]
  • 膨润土中蒙脱石含量测试新方法研究

    杨芳芳;吕宪俊;

    对于某一特定的膨润土矿,蒙脱石含量与阳离子交换容量呈正相关,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种确定蒙脱石含量的新方法——纯样品指标标定法。对山东莱西、潍坊两地膨润土矿的实际测定结果显示,利用纯样品指标标定法确定蒙脱石含量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说明此方法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该方法考虑了膨润土中杂质、蒙脱石层间可交换阳离子类型及端面电荷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推荐以钠基土为试样,在pH=4的条件下采用加权法测定蒙脱石含量。

    2009年01期 v.29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