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Ce掺杂羟基铁插层蒙脱石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吴平霄;李海玲;

    使用离子交换的方式制备了掺杂Ce的羟基铁插层蒙脱石,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FTIR)、X射线电子能谱(XPS)以及BET比表面积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使用插层蒙脱石作为异相光助Fenton试剂,考查了催化剂在紫外光条件下降解活性艳蓝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掺杂Ce能明显提高羟基铁插层蒙脱石的光催化效率。在活性艳蓝(KN-R)初始质量浓度ρ0(KN-R)=75mg/L,pH=3.0,H2O2初始浓度[H2O2]0=4.9mmol/L条件下,t=100min时,掺杂2%Ce的铁插层蒙脱石对活性艳蓝的降解率为99.5%。实验结果结合化学结构的分析表征探讨了Ce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2012年04期 v.32 46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1 ]
  •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与高岭石层间表面羟基的嫁接反应机理

    杨淑勤;袁鹏;何宏平;刘冬;覃宗华;朱建喜;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不同有序度高岭石的层间表面羟基进行嫁接反应。应用XRD、FTIR、热分析、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对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岭石经过二甲基亚砜(DMSO)预插层后,可与APTES反应得到嫁接产物。在相同反应温度下,由于不同有序度高岭石中的DMSO插层分子脱嵌速率不同,导致嫁接产物在嫁接程度上具有明显差异:有序度高,其嫁接程度高;反之,则嫁接程度低。

    2012年04期 v.32 468-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7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9 ]
  • 富镁与贫镁坡缕石在热处理下的结构变化研究

    颜文昌;吴大清;袁鹏;陈鸣;刘冬;詹建华;谭道永;

    研究了安徽明光富镁坡缕石和江苏盱眙贫镁坡缕石热处理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富镁坡缕石八面体片对称性好,晶体结构稳定性高,结晶度高,热稳定性好;贫镁坡缕石八面体片中存在连续八面体空位,对称性差,晶体结构稳定性低,结晶度差,热稳定性差。在脱除结晶水和羟基过程中,富镁坡缕石由正交晶系转变为单斜晶系,层间距变小,孔道变形、塌陷但一直保持链层结构,显示晶质特性;而贫镁坡缕石的晶体结构发生折叠,链层结构逐步破坏,700℃煅烧后部分四面体片遭到破坏,虽然显示多晶特性为主,但开始出现非晶化现象。

    2012年04期 v.32 475-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1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8 ]
  • 牛磺酸和布洛芬插层MgAl-LDHs药物缓释材料制备及其结构研究

    谢襄漓;周翔;曹伟城;臧梦璐;施莲香;王林江;

    采用焙烧还原法制备了牛磺酸/层状双氢氧化物插层复合物(TAU-LDH)和布洛芬/层状双氢氧化物插层复合物(IBU-LDH)。研究了插层复合物中TAU和IBU在模拟人体内肠道pH值(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PBS)中的缓释性能。XRD和FT-IR分析表明,TAU和IBU阴离子成功进入到LDHs层间形成插层复合物,IBU-LDH插层复合物的结晶性能优于TAU-LDH。UV-Vis分析表明,存在于LDHs层间的TAU和IBU在缓冲溶液中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复合物中的TAU 40 min释放85%,180 min释放完全;IBU 40 min释放88%,180 min释放完全。IBU-LDH插层复合物的药物缓释特性优于TAU-LDH插层复合物。

    2012年04期 v.32 481-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50 ]
  • C2/m丁道衡矿-(Ce)的发现与研究

    徐金沙;沈敢富;李国武;

    丁道衡矿-(Ce)是在白云鄂博REE-Nb-Fe矿发现的一种新的稀土元素矿物,被视为是真正的珀硅铈钛矿(Perrierite)的同质多象体和硅钛铈矿(Chevkinite)亚族C(1)位上的钛类似物。同时,它还是自然界发现的首例硅钛铈矿亚族具P21/a空间群的天然产物。之后,在攀枝花V-Ti-Fe矿红格矿区找到一种几可全方位同白云鄂博产原型丁道衡矿-(Ce)对比,但空间群为C2/m的丁道衡矿-(Ce)变体,并作了全面、系统的矿物学研究。自此,参照先例,攀枝花产具C2/m空间群的丁道衡矿-(Ce)宜称C2/m丁道衡矿-(Ce);而白云鄂博原型丁道衡矿-(Ce)宜称P21/a丁道衡矿-(Ce)。C2/m丁道衡矿-(Ce)的发现与研究揭示,已有的硅钛铈族矿物何以具有C2/m变体和P21/a变体的成因解释,尚不能圆满诠释2种变体的形成。

    2012年04期 v.32 486-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7 ]
  • 硫钼锡铜矿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及矿物学特征

    刘文元;刘羽;邱小平;

    紫金山铜金矿床发现的硫钼锡铜矿的分子式为Cu6.03Sn0.95Fe0.14Mo0.97S8.0,接近于理想的分子式Cu6SnMoS8,其与硫钨锡铜矿、硫铁锡铜矿一同出现在铜矿石中的现象是全球独有的。首次得出硫钼锡铜矿和硫钨锡铜矿的拉曼光谱位移主要出现在262、294、348、413、658、826 cm-1和256、291、345、430、654、860 cm-1等位置。这些含钨钼锡矿物组合的出现指示着强酸性、高氧逸度和高硫逸度的成矿环境,并预示深部的斑岩型矿床的存在。

    2012年04期 v.32 493-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49 ]
  • 武夷山坪地钼矿床辉钼矿的矿物学特征

    王翠芝;方亮;崔晓琳;醋园博;

    在野外系统考察基础上,利用偏光显微镜、矿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粉晶衍射和电子探针对福建武夷山坪地钼矿的辉钼矿进行形貌、成分和多型研究。结果表明,坪地钼矿矿石类型主要有岩体"层节理"中黄铁绢英型矿石和断裂带中角砾岩型矿石2大类。黄铁绢英岩型矿石中辉钼矿一般结晶度较高,颗粒较大,呈中粗—中细粒鳞片状,多色性明显,而断裂带角砾岩型矿石中的辉钼矿结晶较差,颗粒较小,局部多呈厚板状、带状分布,且常常弯曲。2类矿石中的辉钼矿多型主要为2H型,只是断裂带角砾岩型矿石中的个别样品局部出现3R的峰迹。本区辉钼矿相对其他地区辉钼矿的杂质含量相对较低,伴生矿产元素Re含量也较低,但2类矿石相比,断裂带角砾岩型矿石中辉钼矿的杂质含量(包括Re)较高。

    2012年04期 v.32 498-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55 ]
  • 高温高压下闪长岩的相变与纵波波速

    蒋玺;安邦;唐波;

    利用脉冲透射-反射法,在YJ-3000 t高压装置弹性波速测量系统上,测量了0.6、1.0和2.0 GPa,最高1141℃条件下闪长岩的纵波波速(vp)。结果显示,高压下闪长岩的vp随温度升高首先缓慢降低,分别到769℃(0.6 GPa)、810℃(1.0 GPa)和925℃(2.0 GPa)后转而快速下降。实验产物观测显示,0.6 GPa下岩石在758℃时发生脱水熔融并有新生单斜辉石生成,1.0 GPa和2.0 GPa下,闪长岩分别在865℃和921℃的实验产物中出现熔体,新生矿物有单斜辉石和石榴子石。温度升高导致闪长岩中熔体含量增加,斜长石、角闪石和绿泥石等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单斜辉石和石榴子石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探针分析显示,熔体含水量较高,且随温度升高熔体成分向基性方向演化。单斜辉石化学成分变化不明显,2.0 GPa下,随温度从1030℃升高到1138℃,新生石榴子石成分逐渐向钙铝榴石变化。vp变化和熔体含量关系表明,熔体含量增加导致了闪长岩在高温阶段波速的持续快速降低。

    2012年04期 v.32 507-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9 ]
  • 微细矿物颗粒表面水化膜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

    彭陈亮;闵凡飞;赵晴;李宏亮;

    微细矿物颗粒表面水化膜对其在水溶液中的分散与聚团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水化膜的形成机理及其对溶液中微细矿物颗粒分散与聚团的影响。并且分析了水化膜厚度及强度测量、水化作用力以及水化膜破解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水化膜研究在煤泥水微细颗粒聚团沉降方面的应用前景。

    2012年04期 v.32 515-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1K]
    [下载次数:1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196 ]
  • 低温酸性条件下白钨矿的不一致溶解动力学

    张生;吴金花;赵劲松;熊小林;

    在75℃和pH=1.04~2.46时采用间歇型实验方法测定了天然白钨矿在HCl溶液中的溶解速率,揭示了溶解反应的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Ca的释放速率随反应时间保持稳定,并随pH降低而增大。W的释放行为则更为复杂,在反应初期与Ca呈一致溶解,之后由于钨酸表面层(中间产物)的形成,W的释放量和释放速率明显下降。这说明白钨矿的溶解作用由早期的表面化学反应转变为化学反应-扩散控制过程,从而导致W、Ca呈不一致溶解。pH越小,不一致溶解出现的时间越早。酸性溶液中白钨矿的溶解速率方程为v=k[H+]n,以W和Ca计算的速率常数k分别为0.65×10-5mol/m2s和1.04×10-5mol/m2s,反应级数n则分别为1.20和1.26。结合他人研究结果,白钨矿的溶解反应相对于H+可能为一级反应。

    2012年04期 v.32 523-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0 ]
  • 印尼塔里阿布岛Ⅱ区铁矿石中锡的工艺矿相学研究

    张术根;王晶;丁俊;韩世礼;

    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化学物相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对印尼塔里阿布岛Ⅱ区铁矿石中锡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查明了铁矿石中的锡主要以独立矿物(锡石、黑硼锡铁矿、硼钙锡石、水镁锡矿及水锡石)和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其中水镁锡矿和水锡石是磁铁矿内呈包裹体产出的黑硼锡铁矿、硼钙锡矿因磁铁矿氧化分解暴露,逐渐转化反应而成。综合研究发现,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研究区含锡铁矿石试图通过原矿石选别回收利用的可能性较低,但其磁选后的尾矿,通过重选可以使锡显著富集在重矿物产品中进行回收利用。

    2012年04期 v.32 527-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5 ]
  • 铝土矿选矿尾矿特性

    卢清华;胡岳华;

    运用X射线衍射、N2吸附实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等离子光谱等多种测试方法对铝土矿选矿尾矿特性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尾矿一些不被关注的性质,诸如铁矿物的嵌布粒度、比表面积随煅烧温度的变化、煅烧对尾矿及其中各矿物化学反应活性的影响以及各主要矿物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能力等。这些性质可望在研究废水处理、尾矿增白时得到应用。

    2012年04期 v.32 537-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2 ]
  • 上房沟钼矿辉钼矿俄歇能谱分析

    王守敬;卫敏;赵平;卞孝东;马驰;

    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和俄歇能谱分析对上房沟钼矿原矿、浮选精矿和浮选尾矿以及三道庄钼矿(易选矿)中辉钼矿进行了表面元素组成和微形貌研究。结果显示上房沟钼矿中辉钼矿表面呈陡峭阶梯状,且氧化强烈,而三道庄钼矿中辉钼矿表面平整,氧化较弱。综合分析认为上房沟钼矿中辉钼矿陡峭阶梯状表面会增加其表面极性面的比重;表面氧化会增加辉钼矿表面非极性面的表面能,改变其表面疏水性。两者都会降低辉钼矿的可浮性。因此上房沟钼矿中辉钼矿表面氧化程度高、表面不平整是影响其浮选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2012年04期 v.32 543-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6 ]
  • 微/纳结构的弗雷德盐对铜的絮凝-吸附研究

    周丽芸;章兴华;雷平;陆洋;龚国洪;朱守平;

    以含钙聚合铝(PACCa)作为导向剂与铝源,在常温常压下合成了微/纳结构(微米/纳米尺度)的弗雷德盐。当水溶液中的ρ(Cu2+)为4.406 mg/L时,每升含铜溶液投入0.45 g弗雷德盐对Cu2+的去除率为99.02%。背散射(BEI)与二次电子(SEI)的SEM研究表明:微/纳结构的弗雷德盐在水处理中经历了溶解-结晶过程,XRD鉴定证实弗雷德盐分解后形成方解石晶体与无定形氧化铝。微/纳结构的弗雷德盐去除Cu2+的絮凝沉淀机理与吸附反应模式有所不同,弗雷德盐在絮凝过程中与水中CO2作用转变成方解石与无定形氧化铝,同时Cu2+在碱性环境下生成氢氧化物,新生成的无定型氢氧化铝迅速吸附铜的氢氧化物并裹挟方解石沉淀。

    2012年04期 v.32 548-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0 ]
  • 钾化蒙脱石对硝基苯的强化吸附机理研究

    李静;吴宏海;何广平;左雄军;曾丽璇;管玉峰;

    测定分析蒙脱石的孔隙结构及化学组成,采用批量平衡实验研究了改性后蒙脱石对硝基苯(NB)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及热力学角度探讨了NB的强化吸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反应经过快速吸附、减速吸附和平衡吸附3个阶段,12 h达到吸附平衡。K+-蒙脱石对NB的吸附符合Henry方程,吸附过程主要由分配作用所致,随着改性的K+浓度越高,离子强度增强,EDA作用效果显著。另外,K+-蒙脱石对NB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在303~323 K范围内,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小,吸附反应为自发过程。

    2012年04期 v.32 55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6 ]
  • 新疆绿柱石(祖母绿)包裹体矿物学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

    李健;王龙江;汪立今;张春疆;石玉君;陈勇;李甲平;

    新疆发现优质绿柱石(祖母绿)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主要对新疆绿柱石(祖母绿)矿的包裹体矿物学及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发现流体包裹体主要有2种类型:A型,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B型,三相盐水包裹体(含子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70~500℃,主要集中在300~480℃,最高峰值为500℃,属中高温度流体。流体包裹体盐度变化范围为:18%~60%,主要集中在20%~50%,最高峰值为60%,属中高盐度流体。成矿流体密度为0.95 g/cm3。成矿流体的压力约为65 MPa,确定新疆绿柱石矿床类型为中高温气成-热液型。

    2012年04期 v.32 563-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2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6 ]
  • 贵州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与开发思考

    武音茜;金中国;蔡贤德;

    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主要以吸附或游离状态残留于盆地内的泥页岩内部,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根据页岩气聚集的机理和地质条件的相似性对比结果认为:中国存在大量富含有机质页岩地层,具有广阔的页岩气藏勘探开发前景;贵州页岩气储层地质条件优越,黔北、黔东一带的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沉积环境有利,沉积厚度大,页岩中碎屑矿物含量高,平均63.1%,成分主要为石英和长石;页岩中有机碳总量w(TOC)≥2%,成熟度Ro≥2%,孔隙度分布范围1.3%~25.6%,平均8.24%;渗透率2.2×10-3~17.2×10-3μm2,平均8.3×10-3μm2;页岩沉积厚度24~170 m,相关指标显示资源潜力大。作为历史上缺油少气的内陆地区,页岩气资源可持续的勘探开发,对调整贵州及全国的能源供应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2012年04期 v.32 569-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下载次数:9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23 ]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评选公告

    <正>2012年4月28日,第七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评选委员会在江苏无锡召开了第14届评审会。会议由评选委员会主任刘丛强主持。本次共评选出10名获奖人,经网上公示(公示时间:2010-06-08至2010-06-17)后,无异议,评选结果生效。现将评选结果公告如下(以姓氏拼音为序)。陈敬安,男,1973年12月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请奖项目:湖泊沉积物环境地球化学记录研

    2012年04期 v.32 576-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矿物学报2012年第32卷总目次

    <正>~~

    2012年04期 v.32 579-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