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中国首次发现的水磷钙铀矿

    范光;葛祥坤;于阿朋;

    内蒙古二连盆地2082砂岩型铀矿床中的主要工业铀矿物为水磷钙铀矿(Tristramite)。该矿物在中国是首次发现。其矿物颗粒细小,与黄铁矿、白铁矿等硫化物、黑色炭屑紧密共生。颜色为灰黑色—黑色,不透明,反射光下呈灰色—暗灰色、均质、无内反射。13个电子探针分析数据得出的平均化学成分为UO241.60%,CaO 14.50%,P2O522.71%,SO31.33%,FeO 0.81%。按照除磷以外阳离子数和为1计算的经验化学式为:(Ca0.589U0.351Fe0.026Na0.016Al0.009Y0.007)0.998[(PO4)0.729(CO3)0.225(SO4)0.038(SiO4)0.008]1.00.1.75H2O。简化式可以写成(Ca,U4+,Fe)[(PO4)(CO3)].2H2O。通过X射线衍射数据,用SHELXTL PC进行晶胞参数精修得到的六方晶胞,其参数为a=b=(0.69030±0.00129)nm,c=(0.63300±0.00083)nm。

    2013年03期 v.33 265-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贵州独山巴年锑矿床硫、铅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

    沈能平;苏文超;符亚洲;徐春霞;阳杰华;蔡佳丽;

    贵州独山巴年锑矿床是华南锑矿带代表性锑矿床之一。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独山组地层之中。本文对该矿床辉锑矿的硫、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辉锑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5.4‰~-1.2‰,平均-4.2‰,计算获得成矿流体中总硫的δ34SΣS=0.1‰,显示岩浆来源硫的同位素特征。辉锑矿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206Pb/204Pb为18.561~19.156,平均18.813;207Pb/204Pb为15.703~15.769,平均15.734;208Pb/204Pb为38.573~39.207,平均38.906。绝大多数样品中矿石铅为正常铅,具有华南区域性铅同位素组成特征。我们认为巴年锑矿床成矿金属元素锑除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泥盆系外,基底地层也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2013年03期 v.33 271-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0K]
    [下载次数:6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云南中甸地区浪都矽卡岩型铜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

    任涛;钟宏;张兴春;韩润生;马美娟;

    浪都矽卡岩型铜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南段的中甸岛弧。该矿床矽卡岩矿物有辉石、石榴石、角闪石、绿帘石和绿泥石等。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该矿床中主要矽卡岩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石榴石成分变化于Ad57-94Gr6-41Al1-3之间,为钙铁榴石-钙铝榴石固溶体系列,以钙铁榴石为主;辉石端元组分为Hd78-92Di3-12Jo5-9,以钙铁辉石为主。在钙质矽卡岩中广泛发育铁闪石、铁阳起石、绿帘石、方解石等矿物共生矿物研究表明浪都矽卡岩形成环境经历了早期相对高温、氧化的碱性环境到晚期相对低温、还原的酸性环境。

    2013年03期 v.33 27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金顶铅锌矿黄铁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唐永永;毕献武;武丽艳;王雷;邹志超;和利平;

    关于金顶铅锌矿的成矿时代至今未获得精确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这严重制约了我们准确厘定该矿的成矿动力学背景。鉴于此,本文根据黄铁矿的产状特征,将其区分为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期黄铁矿,并开展了Re-Os同位素测年的研究(ICP-MS方法)。虽然黄铁矿的R(e0.4069×10-9~375.2620×10-9)和O(s 0.0008×10-9~0.4131×10-9)含量变化很大,部分样品含量很低,但它们仍然揭示出两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14±13 Ma和65±10 Ma。笔者认为114 Ma等时线年龄可能代表了沉积成岩过程当中的一期矿化年龄,而65 Ma可能记录了铅锌主矿化之前热液作用开始活动的时间。结合其他方面的地质证据推断金顶铅锌矿主矿化时代可能在28~37 Ma之间。

    2013年03期 v.33 287-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4K]
    [下载次数:9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1 ]
  • 四川跑马铅锌矿萤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指示意义

    吴越;张长青;田广;

    跑马铅锌矿是我国川滇黔地区碳酸盐岩容矿的后生铅锌矿床(MVT),矿区萤石与铅锌矿紧密伴生,是主要的脉石矿物。通过对矿区两类不同类型萤石和矿石与围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系统研究表明:跑马铅锌矿区成矿流体来源于封存在地层中的海水,属富卤素的氧化型盆地流体。单一的原始成矿流体持续演化在跑马铅锌矿区先后形成紫色萤石、无色萤石与金属硫化物,对应成矿流体从氧化环境向还原环境演变。原始的氧化型成矿流体通过加热富炭质地层(水/岩反应),诱发TSR作用,可能是促使金属硫化物沉淀和流体氧化还原态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3年03期 v.33 295-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1K]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黔西北筲箕湾铅锌矿床闪锌矿中的成矿流体特征

    胡晓燕;蔡国盛;苏文超;曾道国;王蝶;

    选取黔西北筲箕湾铅锌矿床作为研究对像,勘测其地质构造和矿体产出等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矿石组构特征。利用红外显微镜对闪锌矿中的包裹体的类型、形态、盐度、均一温度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主要是富液相包裹体,气液比小,测得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15.4~169.9℃,平均温度为140℃;冰点-0.5~-13.7℃,盐度0.88%~17.52%(eq.NaCl wt%),密度为0.92~1.06 g/cm3,流体的压力为1×105~5×105Pa。筲箕湾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为浅成低温流体,盐度主要有低盐度流体和中等盐度两个端元,成矿机制可能是低盐度大气降水与携带矿质的中高盐度流体混和使铅锌产生沉淀形成。

    2013年03期 v.33 302-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7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贵州册亨县百地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方策;季国松;吴道远;吴治君;先开;张钟华;

    百地金矿发现至今已20多年,断续开展了勘查工作,但没有较大突破,本文通过对近期的勘查及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总结描述了矿区基本地质、金矿化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通过构造演化分析,提出区内地质构造主要由两次主要的构造活动形成,即北东向和东西向的挤压;主要的容矿构造为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成矿受构造活动的影响,主要矿体向北西或南西侧伏,提出今后的找矿方向,对该区及相邻地区找矿及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2013年03期 v.33 308-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6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华南三类含钨锡矽卡岩中石榴子石的成分、微量元素及红外光谱

    姚远;陈骏;陆建军;章荣清;赵令浩;

    本文对荷花坪锡多金属矿,锡田锡钨多金属矿以及新田岭钨矿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样品分别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3种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多数属于(铁铝榴石+镁铝榴石+锰铝榴石)<15%的钙铁-钙铝榴石系列。新田岭钨矿的石榴子石中钙铁榴石端员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锡矿。此外,在荷花坪、新田岭矿区发现了与后期铅锌矿化有关的锰质石榴子石。在单矿物尺度上,荷花坪矿区石榴子石核部富集钙铝榴石,边部富集钙铁榴石,而锡田矿区石榴子石与之相反;新田岭矿区石榴子石具有相对均匀的核部而边部发育细密的振荡环带。在稀土配分模式上,荷花坪矿区石榴子石重稀土富集,轻稀土亏损,δEu负异常较弱;锡田矿区石榴子石稀土总量最高,轻重稀土无明显分异,δEu负异常较弱;新田岭矿区石榴子石轻重稀土分异极强,重稀土富集,轻稀土严重亏损,δEu具显著的正异常。3种石榴子石的红外漫反射光谱均显示有10种吸收峰,其中低频区的5种与石榴子石成分中的钙铁榴石含量直接相关,因而造成新田岭矿区石榴子石的吸收峰与另两矿区石榴子石相比显著向低频波段移动。通过对华南3类含钨锡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的研究,确认了石榴子石的形成与矽卡岩形成中热液体系的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微量元素分析与红外光谱技术作为近年来矽卡岩型石榴子石研究的热点,能够提供传统研究中所不能涉及的微观信息。

    2013年03期 v.33 31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10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紫金山金铜矿明矾石的矿物学特征

    王翠芝;阙洪华;

    紫金山金铜矿中火山机构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特征的明矾石。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岩相学、矿相学、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电子探针、粉晶衍射、热差分析等手段,对紫金山金铜矿中的脉石矿物明矾石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矾石分为岩浆热液、岩浆蒸汽、蒸汽加热三种成因类型。岩浆热液型明矾石呈鳞片状分布明矾石化花岗岩中或呈柱、粒状分布于矿体中;岩浆蒸汽型明矾石多呈脉状分布于矿体上部,晶体呈页片状;蒸汽加热型明矾石呈粉末状分布在潜水面附近。明矾石有多种颜色,与铜矿石矿物共生的明矾石多呈玫瑰色,而蚀变花岗岩中或潜水面附近粉末状的明矾石多呈粉红色、肉红色或灰白色。电子探针显示明矾石化学成分相对理论值具有富Al,贫K、SO3,富Na、Ca、Ba、Ti等微量元素,且火山口附近明矾石含钠较高,而远离火山口的北西矿带及深部含钠较低。粉晶衍射显示北西矿带中明矾石的晶胞参数从火山口由近到远,从浅部到深部,晶胞参数增大。热差分析显示火山口处明矾石的吸热谷较深。这些特征显示火山口附近明矾石形成温度较高,远离火山口的西北矿带及深部明矾石形成温度较低,其形成与潜火山活动有关。

    2013年03期 v.33 329-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7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浙江煤山二叠系顶部石灰岩中高温石英副像及其地质意义

    姜尧发;唐跃刚;代世峰;钱汉东;沈树忠;王西勃;王绍清;

    运用体视显微镜(S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等分析测试方法,深入研究了浙江煤山二叠—三叠系(P/T)界线附近粘土岩和石灰岩的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及其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浙江煤山剖面晚二叠系长兴组顶部石灰岩中发现了高温石英(β-石英)副像和硅质球粒、硅质圆柱体等火山碎屑物质,佐证晚二叠系顶部石灰岩在形成过程中,曾有大量类似界线粘土岩成分的火山物质掉入华南海域并混入海相沉积物。二叠纪末期剧烈而持续的海底和陆地火山活动,改变和恶化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消亡。

    2013年03期 v.33 337-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湖南锡矿山锑矿区农用土壤锑、砷及汞的污染状况初探

    莫昌琍;吴丰昌;符志友;朱静;冉靓;

    通过实地采样调查和对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湖南锡矿山锑矿区采矿区、冶炼区和尾矿区附近农用土壤的锑、砷及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这3个区域8个采样点的农用土壤均受到这3种重金属元素较高浓度的污染,土壤中锑、砷及汞的浓度分别为:141.92~8733.26、14.95~363.19和0.16~5.68 mg/kg,均远高于湖南土壤中这3种元素的背景值。锑与砷的平均浓度是荷兰土壤中锑、砷最大允许含量的695和2.3倍,而锑矿区农用土壤中汞的平均含量与荷兰土壤中汞最大允许含量2.2 mg/kg接近。在3个研究区域中,冶炼区的土壤中这3种元素的浓度均为最高,采矿区和尾矿区的依次减少。通过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估锑矿区农用土壤中上述3种重金属污染程度发现,锑矿的开采和冶炼是矿区农用土壤受到重金属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其中锑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贡献最大。

    2013年03期 v.33 34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17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0 ] |[阅读次数:0 ]
  • 硫化物矿物的主微(痕)量元素分析进展

    陈娟;李和平;

    金属或半金属元素(Fe、Mo、As、Cu、Co、Ni、Zn、Pb等)、贵金属元素(Au、Ag)和铂族元素(PGE)、稀有分散元素(Re、Ga、In等)以高浓度富集或微量赋存于硫化物矿物中,常形成具有工业意义和经济价值的大型矿床,对研究矿床成因、经济地质、环境地球化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硫化物组成的精确分析是了解上述方向的重要途径。硫化物矿物的主微(痕)量元素的快速、精确定量分析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本文就近几十年来对硫化物矿物的定量分析进展作了详细介绍,重点评述了电子探针(EPMA)、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LA-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在硫化物矿物主微(痕)量分析中的应用。

    2013年03期 v.33 351-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9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陆相砂岩型铜矿床矿物分带模式的pH-Eh相图——以楚雄盆地大姚六苴铜矿床为例

    张艳;韩润生;吴鹏;魏平堂;

    滇中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如大姚六苴铜矿床,赋存于上白垩统马头山组六苴下亚段(K2mml1)紫色砂岩与浅色砂岩过渡带靠近浅色一侧,铜矿化受氧化还原界面控制。从紫色砂岩向浅色砂岩,金属矿物依次呈现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的水平分带规律。以矿物分带中的金属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流体包裹体测试成果,构建和绘制了大姚六苴铜矿床主要成矿温度下的pH-Eh相图,理论计算结果与宏观地质特征吻合。依据pH-Eh相图,阐述了主要金属矿物的沉淀条件及其分带机理,认为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床金属矿物分带受pH和Eh双重控制;在373~523 K间温度变化对金属矿物沉淀的pH和Eh影响不大;S2-只能在低于473 K下的热液中稳定存在,辉铜矿(Cu2S)形成温度低于473 K。该研究为该类矿床成矿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3年03期 v.33 363-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绵阳市4月份城郊大气中PM_(2.5)矿物及微生物特性分析

    周世平;董发勤;代群威;黄云碧;唐俊;陈武;

    2012年4月份对绵阳市城郊大气PM2.5进行了连续4次采样,而后利用SEM、XRD/XRF等测试手段对采集后PM2.5颗粒物矿物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自然沉降法和滤膜稀释法两种方法对大气微生物浓度进行了分析。采样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所测大气中PM2.5浓度可以达到新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标准的要求,且雨后明显降低,风沙天气或人为焚烧则会导致PM2.5浓度大幅升高;物相分析可知,绵阳城郊大气的矿物种类主要有石英、石膏、方解石、伊利石、高岭石等;SEM分析发现,采集的PM2.5滤膜上大多为亚微米系颗粒物,且颗粒物多数表面光滑无棱角;微生物浓度分析可知,大气中粒径≤2.5μm的微生物个数偏少,约占总数的1/100。

    2013年03期 v.33 369-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PM_(2.5)重金属元素组成特征研究进展

    马艳华;宁平;黄小凤;史建武;徐小峰;

    PM2.5,即细颗粒物,是国际大气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重金属元素是PM2.5的重要组分,对其进行研究,能更好地识别污染来源、判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途径、评估污染危害毒性,从而更有效地防治和控制环境空气污染。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从组成元素、分布特征、元素相关性及生物效应等方面对PM2.5重金属组成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较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提出未来该研究需关注的方向,以期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13年03期 v.33 375-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下载次数:1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母质发育的东北黑土的粘粒矿物组成研究

    申聪颖;赵兰坡;刘杭;张志丹;姜亦梅;

    东北黑土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沉积物,在对红土母质和黄土母质上发育的两种东北黑土剖面土壤进行小于2μm粘粒的化学组成和XRD衍射分析基础上,研究这两种母质上发育的东北黑土的粘粒矿物组成。结果表明红土母质上发育的东北黑土风化脱硅作用较强,以1—1型或2—1型粘粒矿物为主,主要含有伊利石、蛭石、高岭石,上层土壤粘粒中含有少量绿泥石,母质层含有大量的蒙脱石,不含有绿泥石。在成土过程中,伊利石大量存在,少量绿泥石逐渐形成,蒙脱石向蛭石转化;黄土母质上发育的东北黑土以2—1型粘粒矿物为主,主要含有伊利石、蛭石、高岭石、少量的绿泥石,母质层粘粒中含有长石,经过脱硅作用逐渐消失,有些土壤的母质层粘粒中也含有蒙脱石,粘粒矿物分布相对均匀,矿物间的转化和演化相对简单。

    2013年03期 v.33 382-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9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希瓦氏奥奈达菌MR-1还原针铁矿的实验研究及地球化学意义

    欧阳冰洁;陆现彩;刘欢;李娟;陆建军;管思琪;王睿勇;

    本文实验研究了希瓦氏奥奈达菌株(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以下简称MR-1)在pH为中性的厌氧条件下还原针铁矿的过程,探讨了MR-1菌异化还原针铁矿的动力学特征。采用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检测了反应前后溶液中铁含量的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粉晶X射线衍射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了针铁矿及其还原产物的形貌特征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针铁矿在厌氧条件下可被MR-1还原,生成磁铁矿、菱铁矿等次生矿物。本文认为针铁矿的微生物异化还原过程以直接接触机制为主,同时存在间接还原机制;溶液中的Fe2+与CO32-、SO42-等沉淀生成菱铁矿等次生产物,同时部分Fe2+、Fe3+离子可吸附于矿物表面,甚至能引起矿物相的转化,两者共同构成了针铁矿的次生分解路径。

    2013年03期 v.33 38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2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土壤菌与蒙脱石相互作用特性研究

    赵玉连;代群威;董发勤;周世平;杨杰;陈文婷;

    为了探讨土壤菌与蒙脱石相互作用体系的特性,本文选取了11株吸附Sr2+效果较好的土壤菌株与提纯好的蒙脱石进行相互作用。通过对土壤菌与蒙脱石相互作用1d后培养液的pH值、葡萄糖(GLU)、Ca2+、Mg2+、Na+等的变化测试,比较了土壤菌株与蒙脱石作用后的特性变化;利用XRD分析,对土壤菌作用后的蒙脱石层间距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吸附Sr2+效果较好的菌株大多数消耗GLU,阴性菌占大多数;与蒙脱石作用1 d后,GLU消耗率提高。与蒙脱石作用后,溶液pH有所上升。离子溶出比例趋势:Ca2+>Mg2+>Na+。蒙脱石与土壤菌相互作用1d后,层间距都有所增大,层间距的扩增与GLU消耗呈现一定的关系。与革兰氏阴性菌相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蒙脱石相互作用1d后,蒙脱石层间距的扩增较大。

    2013年03期 v.33 397-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石英和Nano-SiO_2粉体对A549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霍婷婷;董发勤;邓建军;张青碧;代群威;王明翠;

    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了2种粒径的石英粉体(KWC-Q3和KWC-Q4)和纳米二氧化硅粉体(Nano-SiO2)对A549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SiO2对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最大,对KWC-Q3其次,对KWC-Q4毒性最弱;随着暴露矿物粉体浓度的升高,细胞的死亡率明显升高,细胞释放的LDH随之升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石英和Nano-SiO2能够引起A549细胞分泌IL-6的增加,但是并未引起TNF-α变化。

    2013年03期 v.33 402-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二氧化钛柱撑蒙脱石对铅、铬和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梁凯;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钠基蒙脱石为载体,应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钛(TiO2)柱撑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TiO2-MMT)。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散色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晶相主要由锐钛矿型TiO2和蒙脱石组成;TiO2-MMT呈层片状结构,TiO2柱撑到蒙脱石(MMT)层间,且MMT的(001)晶面间距明显增大;钛与蒙脱石比例、柱撑温度、柱化剂陈化时间、烘干温度、煅烧温度仅对蒙脱石(001)面的晶面间距有影响,且随着钛与蒙脱石比值的增大、柱化温度的升高,陈化时间的延长,晶面间距也逐渐增大。应用静止浸渍法测试了TiO2-MMT对铅、铬和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TiO2-MMT对铅离子的吸附率达到99.8%,吸附固化效果优于钠基蒙脱石。

    2013年03期 v.33 408-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石英砂表面铁胶膜的合成——pH和铁摩尔比[Fe(Ⅱ)]/[Fe(Ⅲ)]的影响

    王瑞;黄丽;刘凡;胡红青;

    本研究以石英砂为载体,在其颗粒表面合成铁胶膜,并探讨合成体系不同初始pH(5,6,7)及铁摩尔比(R=[Fe(Ⅱ)]/[Fe(Ⅲ)])等条件对铁胶膜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初始pH相同的情况下,当R为0时,铁胶膜的矿物成分为弱晶质的水铁矿;R为0.01时的矿物成分为赤铁矿;R分别为0.02、0.04、0.06和0.10时为针铁矿,且随着R增加,X射线衍射(XRD)图谱中针铁矿的峰强度逐渐增加,扫描电镜(SEM)可观察到针铁矿晶形逐渐变大,且在R为0.10时晶体形貌最大;当R为0.50和体系只加入Fe(Ⅱ)时合成的铁矿物主要为针铁矿与磁铁矿的混合物。当R一定时,随着合成体系初始pH的增加,胶膜中针铁矿的XRD峰强度逐渐增强,在初始pH为7时其峰最强,且晶形逐渐变大。

    2013年03期 v.33 415-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锂辉石矿浮选试验研究

    张杰;王维清;董发勤;黄阳;冯启明;傅开彬;

    采用"磨矿-磁选-浮选"的工艺流程,对某地锂辉石矿进行提纯试验研究。首先探索磁选工艺,除去磁性物质,再于弱碱性条件下优先浮选云母并脱去少量矿泥,最后通过条件试验,探索Na2CO3用量及搅拌擦洗时间、NaOH用量及搅拌擦洗时间、捕收剂TY-4用量和浮选时间等试验,确定最佳锂辉石浮选条件,在条件试验和开路流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锂辉石浮选闭路流程试验。结果表明,经"一粗一扫两精"闭路试验,获得了Li2O品位为6.10%、回收率为85.49%的锂精矿。

    2013年03期 v.33 423-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河南宜阳、南召钾长石矿石特征与铁的赋存状态研究

    武慧君;李珍;吴剑芳;金成国;黄焱球;郝小非;

    对河南宜阳、南召两地区的伟晶岩型钾长石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微区化学成分等进行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河南宜阳、南召地区钾长石矿石特征与铁的赋存状态。研究表明,两地区伟晶岩矿中氧化钾含量均在7%以上,氧化铁含量在1%以下,南召地区伟晶岩型钾长石矿石品位明显好于宜阳地区。两地区矿石中铁元素的赋存状态主要有2种形式:一类是以氧化物形式赋存于褐铁矿中;一类是以类质同象方式存在于矿物中,代替晶格中的其他阳离子,主要赋存于白云母、黑云母中,少量存在于钾长石、钠长石、金红石和钙质胶结物中。

    2013年03期 v.33 427-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CTA~+/蛭石插层复合物在乙醇水溶液中一维结构的变化研究

    罗利明;彭同江;古朝建;

    基于蛭石良好的阳离子交换性和吸附性及层间域的可膨胀性,对新疆尉犁蛭石矿的金云母-蛭石样品采用不同用量的季铵盐进行微波插层处理及插层后样品的乙醇溶液醇洗处理,并对处理后样品一维结构的变化进行了XRD分析,考察了插层剂用量和乙醇溶液浓度对CTA+/蛭石插层复合物最大底面间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蛭石的最大底面间距随着CTAB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季铵盐阳离子在蛭石层间的排布模式也随用量的增加,发生由单层倾斜→双层倾斜的规律性转化。插层处理后的样品采用浓度为97%的乙醇溶液醇洗后,蛭石最大底面间距由5.08~4.35 nm减少至4 nm左右,季铵盐阳离子在层间全为单层倾斜排布;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对蛭石最大底面间距为4.69 nm的样品进行醇洗,随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大,蛭石最大底面间距降低,并在浓度为60%时达到稳定值4.00 nm,随后随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大,不再发生变化。季铵盐阳离子在蛭石层间域中以单层倾斜排布,倾斜角为53°±时最稳定。

    2013年03期 v.33 43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矿物学报》征稿简则

    <正>1简介《矿物学报》于1981年创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联合主办。主要报道矿物学及相关学科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矿物学科学研究的现状综述和动态分析,以及国内外矿物学界重大事件和重要信息等,旨在及时反映矿物学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向,推动国内外矿物学工作者之间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的交流,促进我国矿物学事业的发展,加速矿物学研究成果的应用。《矿物学报》是国内最有影响的矿物学专业核心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获2001、2002、2003、2007、2008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的称号,被评为2008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013年03期 v.33 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