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江波;刘玉平;叶霖;张乾;王大鹏;苏航;
对滇东南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开展了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Pb同位素、锆石LA-MC-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岩石化学成分总体上属于高K钙碱性系列,其铝饱和指数ACNK多大于1.1;标准矿物计算显示大多数样品含有标准刚玉分子(1%~5%);认为老君山花岗岩为过铝-强过铝S型花岗岩,是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其源岩可能为滇东南地区中-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中的一套变质泥岩为主,含少量变质硬砂岩的泥砂质副变质岩。根据锆石U-Pb定年结果,可将该复式岩体形成年龄分为80~88 Ma、90~98 Ma、100~118 Ma等三幕。老君山花岗岩成岩与锡矿化时代的一致性,表明都龙锡矿化与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关系密切,老君山花岗岩是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源区。滇东南个旧、白牛厂和都龙等三个超大型矿床的成矿和成岩时代的耦合关系可能暗示其经历了相似的动力学背景,均与燕山期岩浆事件和华南岩石圈伸展密切相关。
2016年04期 v.36 44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286 ] - 韦文彪;刀学强;赵迁;王戴斌;缪畅;
都龙锡锌超大型矿床是中国第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矿区内铜矿化除主要的夕卡岩型、石英-萤石脉型外,近期的勘查工作还在曼东矿段南部揭露了燕山晚期花岗斑岩内的铜矿化,不少达到了工业要求,是该矿区内新发现的一种铜矿化类型。该类矿化以铜为主,共-伴生锡、锌等,矿体受花岗斑岩脉规模以及贯通岩脉与围岩的构造裂隙控制,具收缩膨胀、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等现象。成矿元素分布特征指示铜、锡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晚期第三期岩浆活动。含矿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成岩-成矿年龄为88 Ma。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矿化具有比较典型的岩浆热液成矿特征。与夕卡岩型、石英-萤石脉型相比,该类型铜矿化具有成因明确、找矿标志明显、空间分布范围确定的优点。曼东矿段及其周边,具有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含量较高、结晶程度稍差、蚀变及破碎程度较强等特点的燕山晚期花岗斑岩是有利的找矿对象。
2016年04期 v.36 45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48 ] - 李廷俊;周磊;赵云魁;朱国山;李湖玲;
矿产资源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如何合理、高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云南都龙矿区资源储量丰富、资源潜在价值巨大,稀贵金属铟保有储量位居全国第一,锡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三,锌保有储量居全省第三。自建矿以来已有57年的开采历史,本文系统地收集并分析了都龙矿区矿产勘查、资源开采、加工利用等方面的历史资料,重点介绍都龙矿区2000年实现规模化开采以来,在资源开发及矿石加工方面所运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有效提高了矿石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资源综合利用率,采矿贫化损失率明显降低,初步实现了都龙矿区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从而进一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6年04期 v.36 463-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97 ] - 沈思联;李建平;杨宝富;
蚀变花岗岩型锡-铜矿化是个旧矿区的一种新资源类型,其分布广,找矿潜力巨大。对这类矿化地质特征、花岗岩岩石学、蚀变分带、地球化学等进行总结与研究,认为其成矿作用与燕山期花岗岩浆期后热液密切相关,成矿物质来源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主,具多源性,钾化、硅化与萤石化组合是蚀变花岗岩型矿化的重要蚀变和找矿标志,矿化的产出受花岗岩岩体形态的控制,老卡岩体顶部及边部为该类型矿化重点找矿靶区。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区分蚀变、矿化和成矿元素异常范围,可以缩小工作靶区,从而扩大个旧东区蚀变花岗岩型锡-铜多金属矿找矿效果。
2016年04期 v.36 471-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13 ] - 杨宝富;李彬;魏超;
老厂矿田东部是个旧矿区重要的成矿区域之一,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的综合结果表明,该区矿床的产出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联合控制,矿床的分布以老卡花岗岩体为中心,呈北东向展布,且矿床在平面和垂直方向上具有等间距产出的规律,而成矿元素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中,内接触带以锡矿化为主,外接触带则以铜矿化为主,在垂向上,上部为锡铜共生,下部以铜为主并伴生锡。根据实际勘探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深部进行了成矿预测,提出了蒙自庙断裂南北部区域两个重点找矿靶区,在该理论指导下,新增铜和锡资源金属储量5万余吨,这对缓解矿山资源危机,保障矿山生产持续和开展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16年04期 v.36 479-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1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2 ] - 苏航;韦文彪;陶志华;刀学强;李廷俊;
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是继个旧和白牛厂之后我国发现的第三大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矿区深部及外围勘探找矿对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研究,总结了矿区隐伏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基础上,确定该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117.1±0.9Ma),属于老君山花岗岩南延部分,结合前人勘探和研究成果,总结近5年金石坡矿段、曼东矿段和辣子寨矿段勘查所揭示的新地质现象,提出燕山晚期隐伏花岗岩是都龙矿区主要物质来源和能量驱动提供者,岩浆期后热液活动是该矿床形成的关键,层间剥离断层是其成矿物质的运移通道和沉淀与富集的有利场所。在此基础上,提出该矿床主体属于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夕卡岩型矿床,今后找矿应围绕深部隐伏花岗岩体开展,矿区深部及外围五口硐-燕山一带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2016年04期 v.36 488-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13 ] - 陶志华;苏航;韦文彪;刀学强;
都龙矿床是滇东南三大多金属矿床之一。前人对该矿床的成矿特征、成矿规律与控矿因素、成矿时代以及岩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地质事实和已有研究表明,该矿床具有明显的构造控矿特征,但矿区构造的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对以矿区F_0、F_1、F_2等3条主干断裂为代表的、具有重要控矿意义的N-S向断裂构造在成矿前后的演化过程认识还不够清晰。在野外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解析了燕山晚期花岗岩成岩-成矿事件前后N-S向断裂构造的演化过程,刻画了该组断裂在不同时期的力学机制及其动力学背景,探讨了该组断裂构造的控矿意义,认为该组断裂构造不仅是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还是含矿热液交代、沉淀成矿的场所,起到了导矿、容矿的作用。根据上述认识,提出上述3条断裂经过的、勘查工作相对薄弱的水硐厂、五口硐、烟山等矿区,是寻找锌、铅、银等多金属矿的有利靶区。
2016年04期 v.36 497-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40 ] - 叶霖;鲍谈;刘玉平;张乾;王小娟;何芳;王大鹏;蓝江波;
云南马关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是我国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其地质及成矿作用复杂,矿物种类繁多。本文根据矿床中矿物共生组合特征,从早到晚划分出以下4个阶段:(a)夕卡岩阶段,早期为无水夕卡岩阶段,形成矿物以石榴石和透辉石为主,晚期为含水夕卡岩阶段,形成矿物以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和符山石等为主;(b)氧化物阶段,磁铁矿、锡石和白钨矿等氧化物在此阶段大量沉淀;(c)硫化物阶段,早期形成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晚期形成闪锌矿(黄铜矿)和少量方铅矿组合;(d)碳酸盐阶段(方铅矿及少量闪锌矿),其成矿元素与夕卡岩蚀变类型的垂直分带特征与典型夕卡岩型矿床较类似,矿化类型和围岩蚀变的分带与隐伏岩体距离有关,该矿床属于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从中高温较高盐度逐渐演化为中低温低盐度流体,压力的降低和大气降水的混入造成的流体沸腾可能是Sn和Zn等成矿元素大量沉淀的主要机制。该研究成果为认识都龙矿床成矿作用提供了实际地质和地球化学依据。
2016年04期 v.36 503-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264 ] - 李忠烜;刘玉平;叶霖;廖震;张乾;王彪;
鲕状黄铁矿是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中的特殊硫化物矿物之一。本文通过扫描电镜观测其矿物微形貌结构特征,并利用电子探针分析其化学成分,为认识该类矿物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提供依据。扫描电镜观测显示,该矿床中黄铁矿鲕粒主要由黄铁矿微晶组成,在鲕粒纹层孔隙中发现了丝状体、杆状体、球状体等微生物成因显微组构。这些微生物化石与热液喷流沉积成因硫化物矿床、热泉、海底热液喷口中的微生物化石具有诸多相似特征,表明该矿床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微生物在黄铁矿鲕粒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转换硫源、吸附金属元素、粘结黄铁矿微晶等作用。电子探针观测显示,黄铁矿鲕粒中的Zn含量较高,暗示鲕状黄铁矿可能作为后期成矿作用Fe、Zn、S等成矿元素的物源之一。从鲕粒边部到中心Zn含量逐渐递减的趋势,并由交代作用在鲕粒边部形成富Zn边。
2016年04期 v.36 510-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35 ] - 王金良;王小娟;刘玉平;韦文彪;苏航;
都龙锌锡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锡锌铟资源基地,但其成因认识尚存在一定分歧。本文以含矿夕卡岩的主要矿物石榴子石为研究对象,在夕卡岩地质特征和矿物学特征研究基础上,通过石榴子石的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矿床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为主,石榴子石及含矿夕卡岩的形成均受燕山晚期花岗岩控制,揭示该矿床主要与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进而提出了深部及外围找矿方向。
2016年04期 v.36 519-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1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14 ] - 苏航;王小娟;陈智明;李山志;
云南省马关县都龙超大型锡锌多金属矿床是我国重要锡锌资源基地之一,夕卡岩化是矿床中最主要近矿围岩蚀变,近年的地质勘探与找矿过程中,发现了前人所忽视的符山石,该类夕卡岩矿物主要分布于无水夕卡岩与含水夕卡岩过渡部位,属于含水夕卡岩阶段的产物,并与Zn-Cu矿化关系密切,可以作为相关矿化找矿标志。本文通过LA-ICP-MS对该类矿物进行了原位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符山石中富集Zn、Sn、W和Bi等成矿元素,这些成矿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置换了符山石的晶格中的Mg2+和Fe2+,暗示在湿夕卡岩阶段成矿流体中已经大量富集了这类成矿元素,有利于后期相关矿化的形成。此外,该类矿物稀土配分模式为中等向右倾斜曲线,Y/Ho比值在22.3~34.4之间,与矿区深部燕山期隐伏花岗岩较为相似,表明其形成与该岩体关系密切。
2016年04期 v.36 529-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3 ] - 李湖玲;李廷俊;叶勤富;
云南马关都龙锡锌多金属超大型矿床是我国重要锡多金属资源基地,锡锌资源储量巨大,且伴生铟、铜、钨、银等多种有用元素,其中铟已达到大型矿床规模。我们的研究表明,都龙矿床除已探明的矿石资源之外,还存在大量可利用"超低品位资源"。本文分析了该类资源以往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系统探讨了现有技术条件下综合回收利用的可能性、存在问题,以及预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提出了都龙矿区"超低品位资源"分布远景区和相关综合利用方式。该类资源的综合利用,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矿区资源浪费,不仅能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而且可保证企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2016年04期 v.36 535-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2 ] - 钱旭林;丁绍林;田楷;崔帮全;冯光华;
云南省马关县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是一座特大型山坡露天矿山,年均采矿能力达到210万吨。矿床中成矿元素种类复杂,多种元素组合矿体共生,产状复杂,且大小不一,目前在采区内共揭露出工业矿体近400余条,致使矿山采矿工作面临极大难度和挑战。本文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采矿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总结,针对开采台阶上不同类型矿体采取不同的开采方法,极大降低了资源浪费,并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这些开采方法对露天矿山不同类型矿体的开采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2016年04期 v.36 540-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2 ] - 兰希雄;何东;何庆浪;
都龙锌锡多金属矿中的锡石嵌布粒度细,多年来仅采用常规单一的重选工艺回收锡石导致回收率偏低。随着细粒锡石浮选工艺的研究并应用于生产后,实现了细粒级锡石的高效经济回收,同时改善重选分选条件,提高了粗粒级锡石的回收率,锡综合回收率由45%左右提高到55%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016年04期 v.36 54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32 ] - 张所清;罗爱国;苏剑;杨忠;
铜街-曼家寨矿段是都龙矿区主要的生产矿山。在该矿段露采场中-西部,似层状锡锌主矿体的旁侧常产出小而富的脉状、透镜状锌铜矿体。此类矿体有的曾误作为"废石"排放,造成了资源浪费。在对矿区控矿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成矿是以燕山晚期岩浆热液为主导,矿体受深部隐伏花岗岩、南北向层间剥离断裂系及大理岩-片岩互层带等因素复合控制。结合找矿勘查、矿山生产和科研资料,依据隐伏岩体温度场数值模拟总结了找矿模式,指导矿山剥采区盲矿体预测。在圈定的两个靶区内,经浅表工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减少了矿石流失、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2016年04期 v.36 549-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9 ] - 王羽;金婵;姜政;汪丽华;王建强;王彦飞;普洁;
页岩的矿物成分和孔隙特征对页岩气成藏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盆地渝东石柱县打风坳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广泛发育,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其矿物成分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矿物成分包含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黄铁矿、伊利石、伊/蒙混层和绿泥石。脆性矿物含量(>50%)和黏土矿物组合特征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是宜于页岩气形成与开采的有利层位。应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方法对页岩微纳孔隙特征展开研究,发现无机孔、微裂缝和有机孔3种孔隙类型。无机孔主要包括粒间孔、黄铁矿晶间孔、黏土矿物层间孔和溶蚀孔,孔径数百纳米至数微米;微裂缝包括构造裂缝和解理缝,缝长集中于3~10μm,缝宽数百纳米。有机孔主要发育在有机质内部,呈片麻状或蜂窝状,孔径30~200 nm,连通性较好。总体而言,五峰组页岩中最主要的孔隙类型是溶蚀孔,龙马溪组页岩中主要发育粒间孔和有机孔。
2016年04期 v.36 55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59 ] - 盛响元;朱笑青;李晓霞;黄艳;
泥堡金矿床位于贵州西南部(黔西南)峨眉山玄武岩区外缘的凝灰岩分布区内,为黔西南地区重要的卡林型金矿床之一。黄铁矿作为泥堡金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具有6种标型特征,包括生物碎屑黄铁矿、球丛状黄铁矿、球状环带黄铁矿、半自形-自形集合体状黄铁矿、他形黄铁矿以及半自形-自形黄铁矿。黄铁矿成因类型与全岩含金性对比研究表明,金可能主要与沉积成岩成因的黄铁矿有关。金红石、锐钛矿以及黄铁矿的矿物组合关系表明,泥堡金矿床的物质来源可能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
2016年04期 v.36 563-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9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22 ] - 黄永胜;张辉;吕正航;唐勇;唐宏;
伟晶岩侵位深度与伟晶岩成岩成矿的温度、压力相联系,它间接地影响着岩浆演化的热历史和成矿物质的迁移、富集、沉淀过程。本文选取新疆阿尔泰山脉代表性4条二叠纪伟晶岩、5条三叠纪伟晶岩,开展伟晶岩早期结构带及晚期石英核中石英矿物捕获的含液体CO_2流体包裹体(B型)显微测温学研究。卡鲁安805、806、807号脉中石英-钠长石-锂辉石带中石英/锂辉石矿物捕获的B型流体包裹体显示与熔体-流体包裹体(A2型)共生的特征,指示其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体系,其他伟晶岩早期结构带中B型流体包裹体呈负晶型,孤立状分布,与熔体包裹体(A1型)共生,指示其具有岩浆成因特征。三叠纪伟晶岩早期结构带中B型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为2.20%~3.89%,均一温度为400~581℃,计算的捕获流体压力为235~308 MPa,对应的侵位深度为8.4~11.0 km。而二叠纪伟晶岩早期结构带中B型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为4.62%~6.54%,均一温度为430~580℃,捕获的流体压力为319~406 MPa,对应的侵位深度为11.4~14.5 km。研究结果表明,三叠纪伟晶岩侵位深度明显不同于二叠纪伟晶岩侵位深度。三叠纪伟晶岩侵位相对较浅,并显示复杂矿化类型,如卡鲁安805、806、807号脉的Li矿化,柯鲁木特112号脉的Li-Be-Nb-Ta矿化以及可可托海3号脉的Li-Be-Nb-Ta-Cs-Rb-Hf矿化,指示侵位较浅的伟晶岩很可能更有利于岩浆分异演化以及成矿作用发生。
2016年04期 v.36 57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10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48 ] - 欧阳渊;刘洪;黄瀚霄;李光明;杨武年;肖万峰;张智林;马成义;马步英;
商旭造山型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部,矿体受NWW向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于木噶岗日群中-下侏罗统木嘎岗日群浅变质复理石中。为探讨商旭金矿外围的找矿潜力,本文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商旭-达则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取出3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绘制出地球化学分区图及因子得分等值线图,并讨论了各分区与其地质背景的对应关系。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认为,Au-As-Sb元素组合为商旭-达则地区的最佳地球化学标志元素,外围找矿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研究区东部的作布地区以及研究区西部的达则地区,同时齐隆、陆任、热木隆等地区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2016年04期 v.36 586-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61 ] - 张海全;刘伟;安亚运;王正和;陆俊泽;
通过长顺地区CY1井打屋坝组黑色岩系的元素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探讨了黔南地区早石炭世黑色岩系的形成环境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黑色岩系K2O和Al2O3质量分数相对较高,Mn O质量分数相对较低;Sr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其余微量元素质量分数相对较低;V/(V+Ni)、U/Th、V/Cr、Ni/Co和δU比值分布特征反映打屋坝组沉积期水体环境总体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有机质类型为Ⅱ型,TOC质量分数平均3.5%,局部层段多小于2.0%,显示出打屋坝组黑色页岩具有较好的页岩气生烃潜力。
2016年04期 v.36 595-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5 ] - 谭智勇;周冀衡;李强;李鹏飞;李政;
采用GPS定位技术,对文山州基本烟田进行大规模的土壤取样,研究了区域植烟土壤养分状况的总体特征、空间变异特征,并采用普通插值法绘制了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土壤pH值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增加趋势,而土壤有效磷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全州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整体呈由北向南、由东向西有增加的趋势,土壤有效钾含量整体上呈由中部向北部及南部增加的趋势,土壤pH值和有效磷空间变化趋势不显著。
2016年04期 v.36 600-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