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智龙;金中国;唐永永;周家喜;刘玲;
<正>密西西比河谷型(Mississippi Valley-type,MVT)铅锌矿床,是铅锌矿床主要成因类型之一,这种类型铅锌矿床提供了全球约27%的Pb+Zn资源量[1],其主要特征是容矿岩石为碳酸盐岩[2-3]。因此,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成矿和找矿是国际矿床学长期研究热点[4]。贵州是全球喀斯特最为发育地区之一[5],
2020年04期 v.40 341-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金中国;黄智龙;郑明泓;刘玲;张伦尉;曾道国;唐永永;周家喜;
贵州铅锌矿床主要集中成群成带分布于东部和西部,查明的铅锌矿产地中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占82%,探明资源储量占总量的90%以上。贵州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赋矿层位多,自新元古界震旦系灯影组至上古生界二叠系栖霞-茅口组均有产出。年代学研究表明,铅锌成矿时代明显晚于赋矿地层时代,后生成矿特征显著,矿床成因应属MVT矿床。在区域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剖析碳酸盐岩的形成、特性及其与铅锌成矿的内在联系,揭示富铅锌成矿流体在碳酸盐岩中的迁移、富集、成矿是受区域构造活动及构造发育程度、流体来源及组成特征、物理化学条件、水岩反应、深部热卤水与赋矿层位中富S流体混合等多种因素控制。通过区域铅锌成矿规律的总结,将对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0年04期 v.40 346-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4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唐永永;张克学;田亚江;张嘉玮;黄智龙;吴涛;
湘西—黔东是我国重要的铅锌成矿区,具有类似的成矿地质背景。但是,贵州境内铅锌矿化的规模远不如湘西,何种原因导致这种差异性成矿尚不清楚。本文开展黔东卜口场、嗅脑和克麻铅锌矿床成矿期热液方解石稀土元素(REE)研究,并与区带上(花垣、牛角塘)和国内典型超大型铅锌矿床(会泽、金顶)进行对比,为认识成矿物质来源提供制约。卜口场、嗅脑和克麻矿床方解石具有一致的REE_(SN)配分模式,其ΣREE含量低(1.6×10~(-6)~22.5×10~(-6)),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有弱负Ce异常(δCe_(SN)=0.62~0.81)和正Gd和Y异常(δGd_(SN)=0.78~1.23;δY_(SN)=0.99~1.78),指示成矿流体中的REE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寒武系第二统清虚洞组碳酸盐岩。花垣和牛角塘矿床方解石ΣREE含量较高(平均为28×10~(-6)和24×10~(-6)),暗示富REE流体加入或者成矿流体与REE含量高的基底岩石发生过水岩反应。金顶和会泽矿床方解石ΣREE最高(平均为78×10~(-6)和73×10~(-6)),具有正Eu异常(δEu_(SN)平均值为1.11和1.55),指示成矿流体在地壳深部或基底经历过高温水岩作用。综合分析认为,黔东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自赋矿的碳酸盐岩地层,而花垣、牛角塘、会泽和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或与富REE的基底岩石发生过强烈水岩反应,这可能是超大型-大型铅锌矿床形成的重要诱因。
2020年04期 v.40 35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2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何志威;李泽琴;陈军;张嘉玮;黄智龙;
随着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成矿理论与地质勘查深度融合,纳雍枝、猪拱塘等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相继被发现,实现了该区找矿历史上最重大的突破,揭示了该区巨大的找矿潜力。成矿岩性组合与构造控矿样式是铅锌矿体就位的基本要素,亦是矿床学研究中根本的科学问题,可为矿产预测提供最直接的证据。本文深入剖析了黔西北地区7个典型铅锌矿床的控矿岩性组合与构造样式,厘定了2种控矿岩性组合和4种构造控矿样式,分别是碳质页岩+碳酸盐岩+碳质页岩组合和碳质页岩+含碳质泥质碳酸盐岩组合,张性断裂-背斜、断裂复合空间、逆断裂纵向羽状节理和平行次级断裂构造控矿样式。总结了"流体-构造组合导入-岩性组合圈闭"的成矿过程,深化了矿体就位机制,完善了矿床成矿模式。以期为该区成矿预测与深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04期 v.40 36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7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蔡国盛;衮民汕;杜蔺;曾道国;叶霖;
垭都—蟒洞铅锌成矿带是川滇黔矿集区内重要铅锌成矿带,近年来随着猪拱塘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发现,逐渐成为地质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综合分析前期累积各类地质矿产勘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找矿勘查和研究成果,通过对比区内铅锌矿体的产出特征及其就位空间,总结其铅锌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为区内铅锌地质勘探深入提供实际依据。结果表明,区内铅锌矿体产于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之下的碳酸盐岩地层中,铅锌矿床(点)沿垭都—蟒洞主干断裂带成群成带分布,多数铅锌矿(化)体与主控断裂平面距离小于1 km,主干断裂(垭都—蟒洞断层F1)和前峰"冲-褶"体系及次级断裂带为铅锌富集成矿有利地段,其中"褶皱+轴向断层"构造体系、"主干断裂+同向次级断裂"体系、"层间断裂、破碎带、溶洞"等控制了铅锌矿体的产出。此外,区内铅锌矿体主要产于主断裂破碎带内及其下盘,受硅钙界面控制明显,主要赋存于靠碳酸盐岩一侧,而与地层层位无关,仅部分为层间断裂控矿,其中,"高碳泥质挤压蚀变带"和"铁锰碳酸盐化"是区内铅锌矿体主要的近—中近矿围岩蚀变。该区已知矿床的深部一定构造岩性组合空间内找矿潜力较大,如垭都、筲箕湾和亮岩等铅锌矿深部,以及F1南段半边街一带等。
2020年04期 v.40 376-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7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克学;苏翠兰;唐永永;谢英敖;锁瑞强;
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贵州中部五指山背斜南东翼,是贵州省境内发现的第一个大型铅锌矿床。本文利用矿床勘探和开发的最新地质资料,从成矿背景、构造、地层、岩性和岩相等方面分析了成矿地质条件。结果表明,五指山背斜控制了矿床的分布,区内与该背斜轴向近于平行的深断裂为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构造破碎带和地层层间破碎带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空间,赋矿地层下寒武统清虚洞组成矿元素高背景值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地层中的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为重要赋矿岩性,上部泥质白云岩(砂泥质层)+中部瘤状似瘤状白云岩或细-中晶白云岩+下上部泥质白云岩岩性组合是成矿的关键,有利矿化富集的地段是洼地微相、滩丘微相和过渡微相的急变带,沉积微相变化营造了良好的成矿环境。
2020年04期 v.40 385-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1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韦晨;叶霖;黄智龙;胡宇思;王浩宇;张嘉玮;
黔西北成矿区为川滇黔接壤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该地区以往未见有大型以上铅锌矿的报道。近些年来,贵州科技工作者在五指山地区取得重大的找矿突破,发现多个大中型铅锌矿床,提交铅锌金属资源量超过250万吨。为了使地质工作者更好地认识该矿田铅锌矿成矿作用,并为研究区及邻区找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系统总结五指山地区铅锌矿近些年的研究进展,并与川滇黔与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床从地质、地球化学以及成矿时代进行对比,尝试探讨五指山地区铅锌矿成矿带归属。地质和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五指山地区的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基底,水岩反应作用致使围岩贡献了少量的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主要为低温、中高盐度的卤水,可能混入少量的地层水,矿床成因类型属于MVT型铅锌矿床。年代学数据揭示,五指山地区铅锌矿成矿时代为(458.2±2.9) Ma,可能与武夷—云开陆内造山事件有关,暗示湘西—黔东地区同时代的铅锌成矿作用可能延伸到该地区。通过系统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对比发现,五指山矿田内铅锌矿床与川滇黔接壤地区典型的铅锌矿床存在差异明显,而与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内典型矿床相似,故暂将其划分到该成矿带。
2020年04期 v.40 394-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潘萍;常河;
位于贵州赫章县境内的板板桥铅锌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中型矿床,累计探明铅锌矿石量超过1.5×109kg,Pb平均品位0.26%~10.32%,Zn平均品位0.81%~28.8%。目前,对该矿床的研究还很薄弱,特别是硫化物中稀散元素的富集特征尚不清晰,制约了对该矿床成因的深入认识以及稀散元素的综合利用。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了该矿床主成矿阶段硫化物(闪锌矿、黄铁矿和方铅矿)中稀散元素的富集特征,并试图揭示其蕴含的地质意义。结果表明,稀散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富集在闪锌矿中,但稀散元素(尤其是Ge)很可能不是直接替代Zn进入闪锌矿晶格中,而是与Fe一起共同置换Zn进入闪锌矿晶格中,这代表了一种新的闪锌矿中稀散元素替代方式。另外,硫化物中稀散元素含量及相关参数表明,板板桥铅锌矿床的形成温度较低,属于后生低温热液矿床。综合已有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本文认为板板桥铅锌矿床是流体-构造耦合作用的产物,其成因属于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围岩的后生热液矿床,与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内其它铅锌矿床成因一致。
2020年04期 v.40 404-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昌雄;何玉藩;张嘉玮;刘兴平;陈松;黄智龙;
天桥铅锌矿床是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黔西北成矿区内很具代表性的中型矿床,赋矿岩石为石炭系碳酸盐岩,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本文根据该矿床单矿物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中分散元素铊(Tl)的含量,初步揭示了Tl的富集规律和赋存状态。结果表明,该区Tl在方铅矿中明显富集,其含量和富集系数分别为4.09×10~(-6)~7.85×10~(-6)和8.18~15.7,黄铁矿中Tl含量和富集系数分别为0.293×10~(-6)~0.463×10~(-6)和0.59~0.93,闪锌矿中Tl含量和富集系数主要在0.144×10~(-6)~0.565×10~(-6)和0.29~1.13之间。根据矿石中方铅矿的相对含量,估算其Tl含量在0.5×10~(-6)左右,接近铅锌矿石Tl综合利用最低指标。结合矿床成矿流体演化及Tl、Pb、Zn地球化学性质,认为本区Tl在演化晚期的成矿流体中相对富集,流体中的Tl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方铅矿中的Pb。
2020年04期 v.40 412-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张馨玉;王新富;李波;邱文龙;向佐朋;岳言;杨四鑫;万邦明;杨德传;
凉水沟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中东部,为黔西北矿集区内的铅锌矿床之一。本文应用电子探针分析(EPMA)技术测定了凉水沟铅锌矿床中黄铁矿、闪锌矿的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该矿床发育2期黄铁矿,黄铁矿-Ⅰ为沉积成因,受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作用明显,黄铁矿-Ⅱ为热液成因,二者均富集Pb、Zn、Co、Ni、As和Mo,贫Au、Ag、Sb等微量元素,而闪锌矿则以富集Cu、Fe、Cd、Pb、Ga等微量元素为特征。微量元素Co、Ni、Mo、Pb、As等可能以类质同象或矿物包体的形式赋存于金属硫化物中。硫化物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主要形成于中低温的成矿温度环境,具沉积-改造成因的特征。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本文认为凉水沟铅锌矿床属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
2020年04期 v.40 418-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8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涛;黄智龙;向震中;叶霖;隋志恒;胡宇思;严再飞;
大脑坡铅锌矿床位于鄂西—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域的中部,是近年来花垣矿田内新发现的又一超大型铅锌矿床。前人对花垣矿田内铅锌矿床的研究获得了较多的认识,但是关于区内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一直备受争议。本文以大脑坡铅锌矿床不同标高的成矿期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原位点测试和元素Mapping分析,旨在揭示黄铁矿中不同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以及为矿床成因提供新的约束。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所含微量元素种类较少且含量偏低,指示其形成于相对低温的环境,相较而言,黄铁矿较富集Co、Ni、As、Mn、Cu、Pb和Zn等元素,其中Co、As、Ni、Sb和Ge等元素主要是以类质同象的方式赋存于黄铁矿的晶格之中,大部分的Zn和Pb分别以闪锌矿微米级包裹体和方铅矿微/纳米级包裹体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而Cd、Mn和Cu、Ag则以类质同像的方式分别赋存于闪锌矿和方铅矿的晶格中。此外,黄铁矿的Co/Ni(均值1.0),Zn/Ni(均值42.0)和Cu/Ni(均值3.5)比值均指示其为热液型的黄铁矿。总体而言,大脑坡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可与典型MVT型铅锌矿床类比,在Co-Ni含量投影图上,样品点与MVT型矿床投影区高度吻合。结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我们认为大脑坡矿床属于MVT型铅锌矿床。
2020年04期 v.40 430-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3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胡宇思;叶霖;韦晨;黄智龙;王浩宇;
近年来,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的花垣铅锌矿田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杨家寨和大脑坡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铅锌矿的发现,该区新增铅锌资源储量已经超过1000万t,有望成为世界级铅锌资源基地。虽然该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已经积累了较多成果,但关于铅锌成矿流体的来源及其演化过程研究相对薄弱,制约了花垣矿田的成矿机制深入。本文通过对该矿田不同成矿阶段热液方解石稀土组成研究,并与矿区围岩和不同时代地层对比,探讨矿田内铅锌成矿流体来源及其演化。研究表明,不同成矿阶段的方解石稀土元素及配分模式差异明显,其中成矿早晚2阶段方解石REE与围岩较相似,而主成矿阶段方解石明显富集REE,暗示成矿流体不可能完全由赋矿地层提供,应有来自下伏地层以及基底岩石相对富集REE的流体加入,这种流体可能携带了大量的Pb、Zn成矿物质,为铅锌矿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此外,成矿早阶段到主成矿阶段,δEu值均小于1,暗示成矿早阶段到主成矿阶段的流体呈现相对还原的特征;而成矿晚阶段方解石的δEu远大于1,表明成矿晚阶段热液流体呈现较氧化特征,总体而言,本区成矿环境在铅锌成矿过程中由相对还原向相对氧化的演化。
2020年04期 v.40 441-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5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徐阳东;田亚江;郑禄林;尹努寻;余杰;唐永永;
老东寨铅锌矿床是黔东南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地层中首次发现的规模达中型的代表性矿床,为该区域近年来重大找矿突破。但对该矿床的相关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对该矿床闪锌矿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闪锌矿、容矿白云岩以及围岩地层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硫化物中Cu、Ga、Cd、Sb等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各类岩矿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主要矿石闪锌矿均具有弱的Ce负异常(δCe=0.62~0.89),部分样品出现了Eu负异常(δEu=0.45~0.86),另一部分样品出现Eu正异常(δEu=(1.22~4.46)),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重晶石的产出及分布情况,推断该矿床成矿环境经历了从氧化到还原的过程。
2020年04期 v.40 450-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5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林;刘灵;文星桥;石庆鹏;左丹;
本文从矿物学特征、稀土元素、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内铅锌成矿的关系,探讨铅锌矿成矿物质来源,以及震旦系铅锌成矿规律。结果表明,铅锌矿容矿围岩主要为碳酸盐岩,矿物以闪锌矿(米黄色)和黄铁矿为主,矿石结构以为细晶粒状为主,矿石构造以角砾状、脉状交代、细粒浸染状为主。铅锌矿化岩石中Pb、Zn、Ag、Cd含量富集。矿石和围岩的∑REE分别为9.8×10~(-6)~93.1×10~(-6)和10.2×10~(-6)~127×10~(-6),二者较为接近,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硫同位素组成为δ~(34)S在13.5‰~25.3‰之间,明显低于早寒武世海水的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_(VCDT)=29.00‰~37.2‰),均值32.6‰±1.8‰,比大河边重晶石矿床中的重晶石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_(Brt)=37.5‰~45‰)更低,与湖南董家河铅锌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比较接近,认为硫来源于震旦纪陡山沱期古海水硫酸盐的还原作用。
2020年04期 v.40 458-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3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潘萍;常河;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云南东川大笑铅锌矿床,赋存于中—新元古代昆阳群黑山组泥质白云岩中,呈脉状、透镜状或似层状产出。该矿床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次之,脉石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英。矿石矿物具有粒状、交代等结构,矿石具有块状、脉状、浸染状等构造,具有后生热液成矿特征。方铅矿的δ~(34)S值介于+6.1‰~+8.5‰,明显高于幔源岩浆硫的δ~(34)S值(-3‰~+3‰),但位于赋矿中-新元古代变质岩/流体的δ~(34)S值(-20‰~+20‰)范围内,所以不能排除赋矿地层的贡献。此外,与上覆震旦—二叠系沉积岩中海相硫酸盐矿物的δ~(34)S值(+11.8‰~+28.3‰)相比,该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要明显低的多,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能产生高达+15‰的分馏)可以形成大笑铅锌矿床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特征,所以也不能排除上覆地层蒸发膏岩(层)的贡献。因此,最合理的解释是该矿床成矿流体中的S由赋矿地层和上覆地层共同提供,而TSR在还原S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单颗粒方铅矿的Pb同位素比值变化较小,其~(206)Pb/~(204)Pb比值范围为16.5687~16.6058,~(207)Pb/~(204)Pb比值范围为15.4978~15.5026,~(208)Pb/~(204)Pb比值范围为36.3700~36.4067,位于上地壳和造山带平均铅演化线之间,落入赋矿中—新元古代昆阳群Pb同位素组成范围内,表明该矿床成矿金属Pb具有壳源特征,且主要由赋矿地层昆阳群提供。因此,大笑铅锌矿床成矿物质具有混合特征,其中赋矿地层昆阳群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金属铅和部分硫),上覆盖层沉积岩提供了部分硫,其矿床类型属于后生热液型。
2020年04期 v.40 466-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曾道国;蔡国盛;杜蔺;叶霖;
黔西北是贵州省重要铅锌资源基地,近年找矿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贵州发现超大型铅锌矿床。水潮堡—白马厂地区是黔西北代表性铅锌成矿带,该区铅锌矿床(点)地质特征综合对比结果表明,区内铅锌矿床(点)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其矿物组合简单,具低温矿物组合特征,主要金属矿物以闪锌矿为主,含少量方铅矿及黄铁矿,成矿元素以Zn为主,围岩蚀变较弱。垭都-蟒洞逆冲断层是该区最重要控矿构造,区内铅锌矿床(点)沿该断裂带成群成带展布,铅锌矿体主要产于该断层下盘及其破碎带内,矿体与该断层垂距0~200 m范围是最有利赋矿空间,断层产状由陡变缓、破碎带由窄变宽、次级断层和褶皱发育地段是铅锌富集重要地段。综合近年找矿勘查成果,本研究认为垭都—蟒洞断裂带尚有较大找矿空间,现有矿床(点)深部与边部垭都—蟒洞断层下盘400m范围内应是今后铅锌地质勘探重点区域,虽然栖霞-茅口组碳酸岩地层是区内铅锌重要赋矿层位,但多层位赋矿特征在今后地质勘探中不应忽视。此外,研究区南东部的亮岩-窝绷地段与猪拱塘超大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相似,找矿潜力大,是有望新发现中-大型铅锌矿床的靶区。
2020年04期 v.40 475-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波;杨懿霆;韩润生;何志威;王景腾;刘国庆;杨捷;
小河边铁多金属矿床地处黔西北垭都—蟒洞成矿带内,本文重点研究了该矿床的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控矿规律,并采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找矿预测。研究表明,小河边多金属矿床出露大面积石炭系黄龙组和泥盆系望城坡组中-粗晶白云岩,矿区内断裂发育,白云石化、方解石化蚀变面积广且强度大,反映该矿床具备十分有利的"地层岩性-构造-蚀变"成矿地质条件;矿区NW向断裂多为垭都—蟒洞断裂的次级断裂,近SN向断裂与NE向断裂共同控制着矿化、蚀变空间展布,近SN向与NE向断裂的交汇地段是成矿的有利部位。断裂构造岩元素可分为铅锌等中温成矿元素组合、白云石化蚀变元素组合、低温成矿元素组合和地层主微量元素组合,推断其成矿流体运移方向为SN向断裂内由N向S运移、NE向断裂内自NE向SW运移,依据成矿规律及地球化学异常,圈定了4个找矿靶区。
2020年04期 v.40 483-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6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卢卯;黄凯;蒋海民;曾道国;蒲庆隆;唐永永;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的勘查已经进入攻深找盲阶段,常用物探方法在该区是否可以发现300~1000 m或更深的铅锌矿致异常,是很多贵州物探工作者正在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问题的解决与否对于该区目前及今后的找矿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根据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测深的理论,认为在使用大功率、合适的装置和延时等参数条件与深部隐伏盲矿耦合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发现大于300m深部铅锌矿致异常。为证实该方法深部应用的可行性,作者在黔西北赫章洗线沟已知铅锌矿体上开展了不同装置、不同供电周期的大功率激发极化法测深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加密等比装置测量方式,选择合适的极距,在采用供电周期为32 s,延时为200 ms,采样宽度200 ms时,可以发现较好的深部铅锌矿异常,等比对称四极测深MN/AB=1/10,取深度校正系数为0.41进行反演,可以准确确定异常位置,值得在该区推广使用。
2020年04期 v.40 502-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4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郑明泓;金中国;刘玲;唐永永;衮民汕;曾道国;
黔西北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矿床沿区域性断裂呈带状分布,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和岩性的双重控制,且多为高品位的隐伏矿。由于常规化探方法在寻找深部隐伏矿方面存在短板,本文在黔西北杉树林、洗线沟和青山铅锌矿床开展了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法(土壤吸附烃和地电提取法)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研究发现,有机烃(甲烷、乙烷、丙烷、乙烯等)异常和地电提取离子(Pb、Zn、As、Sb和Hg)异常与深部隐伏铅锌矿体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在青山矿床外围利用地电提取法成矿预测了深部隐伏矿体,有机烃异常也为杉树林矿床下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2020年04期 v.40 510-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8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兵;朱尤青;林贵生;韦晨;陈兴龙;许辉;李坤;吴才进;
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贵州省中部普定县与织金县交界的五指山背斜南东翼,由北东向南西设置玉合、芦茅林、金坡和砂岩共4个矿权,2012-2015年4个矿权通过评审备案Pb+Zn资源量分别为35.29万t、37.79万t、44.49万t和53.29万t,总计170.86万t,是贵州省境内发现的第一个大型铅锌矿床,改写了贵州省没有大型铅锌矿床的历史。矿床从发现矿化线索到探明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地表调查,发现矿化线索;第二,地质测量、面上矿点调查、工程验证发现断裂型小矿体;第三,转变找矿思路,探明了全隐伏、产出稳定、规模大的层控铅锌矿体。本文在总结纳雍枝大型铅锌矿床成矿背景和地质特征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该矿床的发现过程、总结了找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2020年04期 v.40 518-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何良伦;吴大文;王军;柏光辉;杨坤光;刘雨;
猪拱塘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东侧,是川滇黔地区首次在中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中发现的隐伏超大型MVT型铅锌矿床。笔者历时8年(2013—2020年)的勘查实践,在对猪拱塘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和构造控矿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猪拱塘铅锌矿床受紫云—垭都逆冲滑脱构造系统控制,受断裂构造控制是其基本特征之一。通过系统勘探,发现隐伏大型富厚铅锌矿体,提交铅锌资源量327.44×10~4 t,实现了贵州省铅锌找矿历史的最大突破。其矿床的勘查实践过程对区域内铅锌地质找矿具有重要指导及借鉴意见。
2020年04期 v.40 523-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