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滇西放羊山Cu-Zn-Pb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和成因

    贾祯;邓明国;张权;谢恩彩;耿齐卫;陈伟;苏岩;陈俞宏;牛春晖;

    放羊山Cu-Zn-Pb矿床位于我国滇西保山地块镇康芦子园矿集区内,是区内近期发现的首个富铜的铅锌矿床。据野外地质调查和镜下鉴定,认为该矿床至少存在2期热液(热液期、叠加期)成矿。C、H、O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表明,2期成矿流体均以岩浆热液来源为主,伴有大气降水的混入和水-岩反应等地质作用的参与。热液期、叠加期硫化物微量元素特征均反映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型。其中,闪锌矿的w(Cd)为555.66×10~(-6)~900.04×10~(-6),w(Ga)为0.81×10~(-6)~1.88×10~(-6),反映高温闪锌矿的特征;黄铁矿Co/Ni值介于1.18~13.90之间,显示中温岩浆热液型黄铁矿的特征。叠加期方铅矿的ln[w(Bi)/10~(-6)]和黄铜矿的Zn/Cu值均分别高于热液期方铅矿和黄铜矿,暗示叠加期热液温度略高于热液期。对比研究区域内矿床认为,放羊山矿床为与隐伏中酸性岩体相关的、受2期同源岩浆热液流体叠加富集成矿的产物。

    2022年04期 v.42 413-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2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福建省紫金山矿田东南矿段铜钼矿床蚀变与矿化特征

    刘光永;

    紫金山矿田东南矿段铜钼矿床地处紫金山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和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之间。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试蚀变矿物特征,并结合地质填图、钻孔编录和岩矿鉴定等工作,划分出钾化带、绿泥石绢英岩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地开石硅化带、明矾石地开石硅化带等5个蚀变带。钻孔编录和镜下观察发现,金属矿物分为2个期次,生成顺序为磁铁矿-黄铁矿(第1期)→赤铁矿→辉钼矿-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第2期)→硫砷铜矿-蓝辉铜矿-铜篮。矿化类型与蚀变分带关系密切:以黄铜矿+斑铜矿+辉钼矿为主的Ⅱ号矿体产出于绿泥石绢英岩化带,与罗卜岭铜钼矿的蚀变矿化特征相似;以蓝辉铜矿+铜蓝交代黄铜矿+斑铜矿为主的Ⅳ号主矿体主要产出于地开石硅化带和明矾石地开石硅化带底部;以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为主的Ⅴ号矿体产出于明矾石地开石硅化带,与紫金山铜金矿的蚀变矿化特征相似。明矾石温度分带显示具有罗卜岭斑岩和紫金山火山机构2个高温中心,中、低温混合明矾石化与Ⅳ号主矿体空间上呈显耦合关系。另外,Ⅳ号主矿体的云母矿物Al-OH吸收峰小于2205 nm。初步认为Ⅳ号主矿体是紫金山浅成低温热液叠加罗卜岭斑岩矿床外带所形成。

    2022年04期 v.42 425-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5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低镉火成岩地质样品镉含量的准确测定及其意义

    高立生;朱传威;宋文睿;李乾坤;张羽旭;樊海峰;温汉捷;

    镉元素在火成岩中的含量多为100×10~(-9)级别,由于基体效应、同质异位素和离子团等的干扰,精确测定火成岩中镉含量一直存在挑战。本研究选取2个国际常用的火成岩标准(BCR-2,玄武岩;OU-3,花岗岩),通过3种不同的测试方法测定其中的镉含量,包括常规法、树脂分离法和双稀释剂法。结果显示,常规微量方法获得的2个标样的镉含量高于推荐值或报道值2~3倍,但经树脂分离后的测试值与推荐值基本一致。由于树脂分离过程可能存在镉的丢失,双稀释剂法能校正树脂分离过程中造成的镉同位素分馏,校正后的镉含量比树脂分离法获得的镉含量更高,进一步验证了树脂分离过程对镉含量的影响。相较于ICP-MS,由于MC-ICP-MS具有更高的测试精度和准确度,因此,我们推荐BCR-2和OU-3的镉含量分别为195 ng/g和260 ng/g,其中本研究获得OU-3的镉含量比推荐值低(推荐值为380ng/g),而BCR-2与多数文献报道值接近。本研究对调查火成岩样品中镉及其同位素组成提供了基础。

    2022年04期 v.42 435-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单斜辉石的流变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王晓宁;宋茂双;李建峰;王宝云;

    单斜辉石作为大陆下地壳以及上地幔岩石的重要组成矿物,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流变行为已有大量的实验研究。本文在综述以往对单斜辉石流变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影响其流变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其地质意义,并指出了现存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趋势。影响单斜辉石流变性质的因素主要有流体(包括水和熔体)、粒度、化学成分、氧逸度以及温度与压力条件等。微量结构水可以显著增大单斜辉石单晶和多晶集合体的蠕变速率,降低其流变强度。熔体对单斜辉石强度的影响与熔体的含量和分布状态有关,呈三联点分布于矿物颗粒间的熔体对样品强度影响较小,只有当熔体呈薄膜状湿润颗粒边界时,熔体的弱化作用才显著。粒度主要影响单斜辉石的变形机制,单斜辉石集合体晶粒粒度的减小会促使变形机制由位错蠕变转变为扩散蠕变,较细粒的单斜辉石在扩散蠕变域内的应力与粒度呈线性负相关,而在位错蠕变域,应力与粒度无明显相关性。关于铁含量对单斜辉石的影响尚未有直接的实验研究,而对比前人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采用不同铁含量的单斜辉石的扩散蠕变实验研究显示,单斜辉石中铁含量与蠕变速率可能呈正相关。氧逸度的升高对单斜辉石单晶的蠕变强度有轻微的弱化作用,而关于氧逸度对单斜辉石集合体流变性质的影响尚未有直接的定量研究。另外,以往对单斜辉石的实验研究多采用下地壳来源的样品作为研究对象,而对于上地幔来源的单斜辉石研究较少,为了准确约束上地幔的流变行为,需要对幔源单斜辉石开展高温高压变形实验研究。

    2022年04期 v.42 440-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广西平果上二叠统合山组铝土矿中铌的赋存状态

    赵浩男;邢乐才;何洪涛;杜胜江;凌坤跃;温汉捷;

    广西平果地区上二叠统合山组铝土矿中富集关键金属铌(Nb),全岩w(Nb_2O_5)为0.025%~0.04%,平均0.035%,超过风化壳沉积型铌矿的最低工业品位,资源潜力巨大。之前的研究认为锐钛矿可能是Nb的主要载体矿物。然而,锐钛矿在铝土矿中含量较低(平均4.55%),其能否提供足够的Nb来源尚未明确。此外,是否所有锐钛矿均富Nb、是否有其他富Nb矿物存在等问题也未解决,阻碍了对该类型Nb资源的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电子探针对典型样品进行富Nb矿物鉴定和Nb含量分析,以期评估锐钛矿对全岩Nb的贡献,查明Nb的赋存状态,并探讨Nb的来源。研究显示,铝土矿中含丰富的锐钛矿,电子探针分析获得锐钛矿w(Nb_2O_5)为0.28%~0.73%(平均0.45%),结合锐钛矿总量进行计算,获得全岩w(Nb_2O_5)为0.012%~0.032%,平均0.02%,接近但低于全岩ICP-MS分析结果(0.036%),表明铝土矿中Nb主要赋存于锐钛矿中,其余少部分可能赋存于金红石中或被粘土矿物吸附。铝土矿中富Nb锐钛矿的大量出现,表明铝土矿及Nb的物源主要来自富Nb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相关碱性长英质岩类。本研究获得的认识对川—滇—黔地区宣威组及龙潭组等富Nb地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可为该类型Nb资源的评价预测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022年04期 v.42 453-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石榴子石特征与地质意义

    叶紫枫;杨光树;覃龙江;陈爱兵;郑晓军;王明均;

    大红山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康滇成矿带南部,是我国重要的超大型铁铜多金属矿床之一。矿床中主要发育3类石榴子石,分别产于块状细粒磁铁矿石、赋矿围岩片岩和变质火山岩中。矿石中石榴子石晶体完整,裂纹少,与石英共生;片岩和变质火山岩中石榴子石晶体破碎,裂纹多,常被磁铁矿、石英等充填交代。本文利用电子探针(EPMA)和LA-ICP-MS分析了3类石榴子石的成分,探讨了其成因和地质意义。结果表明,3类石榴子石均以富铝为特征,端元组成以铁铝榴石为主。矿石与围岩石榴子石均具有重稀土富集、轻稀土亏损的左倾型配分模式和明显的Eu正异常,Ce异常不明显;矿石中石榴子石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别是重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围岩石榴子石,且Eu正异常也更显著。微量元素组成特征表明,矿石与围岩石榴子石均为变质成因,围岩中石榴子石的端元组分从核部到边缘呈规律性变化,稀土元素含量逐渐降低,Eu正异常升高,表明其受到了后期热液作用的改造,后期热液流体的淋滤作用可能是导致矿石与围岩石榴子石Eu和HREE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2022年04期 v.42 461-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7K]
    [下载次数:6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贵州独山锑矿田半巴断裂带锑找矿信息集成与成矿预测

    肖宪国;陈兴龙;郑明泓;刘松;李小东;薛洪富;

    贵州独山锑矿田位于扬子古陆西南缘与雪峰山隆起的嵌接部、黔南坳陷东部独山箱状背斜中,是贵州省锑资源基地,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锑找矿潜力巨大。NE向的半巴断裂带控制了区内锑矿床(点)的分布,是本区主要控矿构造。本文以该断裂带为研究对象,总结区域地质特征,通过地物化遥找矿方法研究,集成了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等找矿信息,提出该区找矿标志包括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围岩蚀变、矿化体(或矿体)的风化露头、地球物理和遥感等。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找矿模式,并提出本区找矿靶区优选的准则,优选出半坡、巴年、贝达3个找矿靶区。

    2022年04期 v.42 47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西藏泽当地幔橄榄岩经历了碳酸盐熔体交代——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证据

    李勇明;郭国林;刘晓东;张勇;严兆彬;

    泽当地幔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成分总体呈现高 CaO、Mg O、Al_2O_3和低 Cr_2O_3、Na_2O、Ni O 的特征,从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到纯橄岩,单斜辉石的 Mg~#值( [100w(Mg)/w(Mg+Fe)],68.0~97.4)和 Cr_2O_3含量升高,Al_2O_3含量降低。单斜辉石的元素双变量图解显示,二辉橄榄岩处于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深海地幔橄榄岩区域,纯橄岩位于高程度部分熔融的弧前地幔橄榄岩区域,暗示泽当地幔橄榄岩可能经历了从大洋中脊(MORB)到洋内俯冲(SSZ)的两期构造过程。泽当地幔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的 Ca/Al 比值介于 4.80~58.69,其中二辉橄榄岩为 4.80~28.42,方辉橄榄岩为 19.12~44.83,纯橄岩为 25.07~58.69,指示可能经历了碳酸盐熔体的交代改造。矿物微区微量元素分析表明,泽当地幔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具有高 Zr/Hf 比值(>38,个别高达 200 以上)和低的Ti/Eu 比值(<1500)的特征,与碳酸盐熔体的交代特征相符。因此,我们认为泽当地幔橄榄岩可能早期形成于大洋中脊环境(MORB),后期又受到了俯冲带(SSZ)熔体的交代改造,单斜辉石的矿物主/微量指示该熔体类型可能为碳酸盐熔体。

    2022年04期 v.42 487-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2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鄂东北鹰咀山锰矿床的矿物学与地球化学: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代吉祥;陈松林;陈松;刘兴平;邹院兵;杨振;刘锐;

    鄂东北地区红安群地层里广泛发育锰矿床(如鹰咀山、四方山-团山沟和孙冲等锰矿床),目前对该类锰矿床的成因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文以鄂东北地区鹰咀山锰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论述其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对其进行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认为鹰咀山锰矿床属于沉积变质型锰矿床。其形成后经抬升剥蚀至地表,遭受了表生氧化作用。锰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期次:第1期为沉积成岩成矿期,锰矿物由菱锰矿、锰方解石及锰白云石组成;第2期为变质改造期,锰矿物主要由重结晶菱锰矿、黑锰矿及锰铝榴石等矿物组成;第3期为表生氧化期,锰矿物则主要由硬锰矿、软锰矿及锰钡矿等矿物组成。鹰咀山锰成矿物质来源应主要来自火山喷发和海底热液喷流作用。

    2022年04期 v.42 503-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高分辨率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流体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与前景

    梁伟安;严冰;向云燕;魏文凤;

    高分辨率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HRXCT)由于其具有无损分析、三维成像、高分辨率的优点,被作为一种定量研究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研究中。HRXCT在透明矿物与不透明矿物的流体包裹体和熔体包裹体研究中展示了强大的三维成像能力,可以辅助确定包裹体的位置和性质,并有助于解决包裹体岩相学上原生和次生包裹体的判别问题以及包裹体体积计算问题。近年来,HRXCT在流体包裹体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多重要研究成果。为此,本文综述了HRXCT的工作原理、仪器方法、以及其在流体包裹体及熔体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同时也给出了HRXCT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部分问题。

    2022年04期 v.42 516-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4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贵州铝土矿资源及其实物地质资料鳞选研究

    陈静;程国繁;

    贵州铝土矿资源丰富,矿石质量优良,地域上分布相对集中,利于规模开发利用。从20世纪中叶修文县小山坝九架炉铝土矿的首次发现,到本世纪务正道铝土矿富集区的勘查突破,数十年铝土矿地质勘查工作中,特别是近年整装勘查工作获得的大量珍贵钻孔岩矿芯、各类标本、测试分析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均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馆藏利用价值。由于其不可避免的地域重复性和种类雷同性,有限馆藏条件不可能、也不必要将所有实物地质资料入库保存,因此,对这些实物地质资料进行科学鳞选十分必要。本文根据贵州铝土矿资源的自然禀赋特征,以成矿区带、成矿系统性、矿床典型性、代表性为条件提出了14个铝土矿实物地质资料优选建议矿床名单,为省内铝土矿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成矿规律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22年04期 v.42 525-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莱州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商敬超;陈琦;周征宇;刘亦岑;王蔚宁;周玉良;

    针对近期市场上新出现的莱州印章石品种,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晶衍射仪(XRD)、偏光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电子探针(EPMA)和扫面电镜(SEM)等仪器对莱州石的常规宝石学特征及其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等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莱州石的折射率为1.55~1.57,密度为2.66~2.67 g/cm~3,摩氏硬度为2~3,光泽为玻璃-蜡状光泽,不透明-亚透明状态;其主要矿物组成为斜绿泥石,并含有少量的金红石、磷灰石、锆石和滑石等次要矿物;主要呈显微鳞片状、片状、叶片状变晶结构,晶体形态为细薄的片状和板片状且挠性发育;电子探针测得其主要化学成分为:w(Al_2O_3)=16.837%~20.902%、 w(MgO)=30.683%~33.394%、 w(SiO_2)=31.066%~34.299%、 w(FeOT)=0.480%~1.088%,化学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富镁贫铁特征。莱州石的颜色沉稳、质地细腻、软硬适中,是雕刻和篆刻的优选印石材料。

    2022年04期 v.42 532-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9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矿物药磁石的炮制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朱禹奇;张贵鑫;吕铄言;关松磊;郑重;

    矿物药是中药的一种,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磁石是矿物药的一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早在梁代磁石就有被人们作为药物应用的记载。通过查阅书籍和文献,本文介绍了矿物药的种类,磁石从古代到现代的炮制方法,磁石经过炮制后对所含元素溶出度的影响,磁石炮制对于磁石晶形的影响,磁石的临床应用。着重介绍了磁石的药理作用,包括磁石的镇静安神作用、抗惊厥作用、通耳明目作用、凝血作用、消炎作用、镇痛作用,表明矿物药磁石有极大的药用价值,为深入研究和拓宽其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今后磁石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2022年04期 v.42 541-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 ]
  • 红、黑双色火山玻璃的宝石矿物学特征与显微包裹体研究

    张咪;宋彦军;徐子维;郝森;周蕊恬;许颖;

    红、黑双色火山玻璃作为天然玻璃中的少见品种,本文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晶衍射(XRD)、拉曼光谱(LSR)及电子探针(EPMA)对该种火山玻璃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及显微包裹体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红、黑双色火山玻璃点测折射率为1.47,相对密度约2.36,摩氏硬度6~7,具有明显的流动纹理结构并广泛分布有孔径1~2μm的微气孔及因岩浆冷凝收缩所致的纳米级龟裂纹状结构缝隙。样品主体为玻璃态,红色部分含有大量点状及直径约1μm,长度5~25μm的赤铁矿针状包体,黑色部分则含有大量同尺寸的点状及针状磁铁矿包体并使其具明显磁性。此外,样品中还含有约5%斜长石微晶,晶粒尺寸约50~300μm,An约为28.4,另含有极少量尺寸约100μm的锆石包裹体。电子探针测试结果表明,红色及黑色区域玻璃态基质w(SiO_2)均在75%以上,为典型的黑曜岩类火山玻璃。其中红色区域玻璃基质的w(SiO_2)平均值为75.517%,黑色区域为77.621%,此外红区在FeO、K_2O及Na_2O的含量上略高于黑色区域。结合包体形态及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我们认为该种黑曜岩的黑色部分为早期酸性程度较高的岩浆冷却析出磁铁矿微晶所致,而红色部分则是磁铁矿在地表或浅层氧化环境下受到后期碱性较高的岩浆接触加热进一步氧化产生赤铁矿所致。

    2022年04期 v.42 547-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黔西北玉龙地区Nb-REE富集层中稀土赋存形式

    薛洪富;向震中;吴林;肖宪国;叶霖;曾道国;黄威虎;

    <正>稀土作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玻璃、电子、化工及新型材料等领域,对国家的发展、稳定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2]。近年的研究发现,黔西北地区二叠系宣威组/龙潭组与下覆峨眉山玄武岩顶部的不整合接触界面,常分布一套铁铝岩系,其中稀土与铌等关键金属富集特征明显,被称为Nb-REE富集层[3-8]。该富集层中稀土资源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具有分布广、层位稳定、

    2022年04期 v.42 55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