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Acta Minalogica Sinica

  • 北秦岭丹凤双槽地区含榴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木热地力·买合苏提;宫相宽;赵军辉;谭俊;李阔;吴慧芸;

    本文开展了陕西丹凤地区双槽含榴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石榴子石矿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双槽含榴花岗岩侵位于(420±3) Ma,岩石具有高w(SiO_2)(74.63%~75.3%)、富K_2O(5.56%~6.63%)和Na_2O(3.17%~3.83%)的特征。w(CaO)(0.43%~0.83%)和w(P_2O_5)(<0.1%)低,w(Al_2O_3)较高(13.6%~15.02%)。铝饱和指数A/CNK值介于1.04~1.07,属于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岩石。分异指数较高(DI=96.1~97.2),表明其为经历高程度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高分异花岗岩。岩石稀土总量较低(∑REE=15.5×10~(-6)~26.3×10~(-6)),轻稀土相对重稀土轻微富集,具有强烈Eu负异常,相对富集Rb、Th、U和Pb,亏损Nb、Ta、Sr和Ti等元素,与秦岭岩群长英质片麻岩类似。石榴子石相对富FeO~T和MnO,低MgO和CaO,具有岩浆成因石榴子石特征,且成分上与S型花岗岩中石榴子石相近。以上特征表明,双槽含榴花岗岩属于高分异S型花岗岩类,可能是秦岭岩群长英质片麻岩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该岩体应该形成于大陆俯冲碰撞后的折返抬升构造体制下,区内420 Ma花岗岩应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

    2022年06期 v.42 705-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 ]
  • 刚果(金)Luiswishi铜钴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机制

    曾瑞垠;祝新友;王蓉;朱政坤;蒋斌斌;张雄;孙宁;郑长友;岳鹏军;

    刚果(金)Luiswishi铜钴矿床位于加丹加铜钴成矿带中,属于沉积岩容矿层状铜钴矿床,主要发育顺层的层状矿脉和穿层的高角度矿脉。本文通过对2种矿脉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发现,2种矿脉均存在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子晶三相包裹体等2类,气液两相包裹体中存在一套深色包裹体。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含丰富的盐类及硬石膏子晶,代表了氧化性含矿卤水,具中高温(200~360℃)、高盐度(33%~49%)的特征。高角度矿脉的均一温度和盐度略高于层状矿脉,均属于Na~+、K~+、Ca~(2+)-Cl~-、SO_4~(2-)型盆地卤水,主要来源于海相蒸发岩的溶解。深色气液两相包裹体代表了还原性流体,具有中高温(200~360℃)中低盐度(16%~23%)的特征,来源于碳质页岩和沉积物中藻类生物分解。氧化性含矿卤水通过断裂构造迁移至流体封闭的还原环境中,向两侧渗透率较高的砂质白云岩和碎屑岩侧向流动,与还原性流体、含有机质地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矿山组多层位的层控铜钴矿体,成矿机制为盆地卤水交代成矿。

    2022年06期 v.42 719-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4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云南富盛铅锌矿床闪锌矿硫、铅、锌、镉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许冲;钟宏;朱维光;唐亮;宋长顺;罗光杰;

    富盛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矿集区东南部,与富乐铅锌矿床(大型)邻近。矿体赋存于下二叠统茅口组(P_1m)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中,矿体形态为似层状和透镜状。矿物组合简单,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方解石和白云石。矿石构造主要为角砾状、块状、浸染状和脉状构造,矿石结构以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和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为主。富盛铅锌矿床的硫化物(方铅矿、闪锌矿)矿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9.2‰~+15.9‰;闪锌矿单矿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组成范围分别为:18.5637~18.6078、15.6887~15.6939和38.563~38.586;闪锌矿单矿物δ~(66)Zn和δ~(114)Cd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09‰~+0.33‰和+0.07‰~+0.53‰。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富盛铅锌矿床的硫主要来源于沉积地层中的蒸发岩或海水硫酸盐岩的热化学还原作用;2)富盛铅锌矿床的铅和锌主要来源于元古界基底地层,但不排除有少部分锌来源于震旦系-二叠系地层沉积岩;3)富盛铅锌矿床应属于MVT铅锌矿床,其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均可对比MVT铅锌矿床来解释。

    2022年06期 v.42 732-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 ]
  • 鲁西贺家沟二长闪长玢岩成矿岩体:锆石年代学和微量元素证据

    武斌;董美川;李明波;张海瑞;刘继勇;

    贺家沟地区位于山东省西部沂南县南约20 km,地处郯庐断裂带西侧的沂山凸起东南缘,区域上已经发现了沂南金场和铜井两处金及多金属矿床。贺家沟地区处于沂南金场、铜井矿区外围地区,成矿条件非常相似,近几年在该地区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找矿工作也指示其具有较好成矿潜力,并在该地区发现多处金多金属矿点。本次研究尝试运用贺家沟地区二长闪长玢岩锆石微区成分来解释成矿岩体的构造环境、岩浆演化特征以及区内成矿作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显示贺家沟二长闪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28±0.43) Ma,为早白垩世。锆石结晶温度为662~734℃,锆石中Th/U比值为0.71~1.40,表示锆石均为岩浆型锆石;锆石Sc/Yb为0.40~0.92,U/Yb为0.48~1.48,Th/Yb为0.43~1.75,指示其岩浆具有大陆弧型和大陆花岗质岩浆特征。锆石w(Pb)为3.62×10~(-6)~20.06×10~(-6),w(Th)为116.6×10~(-6)~1023.0×10~(-6),显示I型花岗岩特征,即为壳幔混合成因;锆石Eu/Eu~*为0.434~0.681,Ce/Ce~*为16.450~408.509,表明其具有很好的斑岩型铜金矿成矿潜力。

    2022年06期 v.42 74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9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新疆可支塔格—耸石山蛇绿构造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杨永锋;程犬;姜亚国;王新录;张文峰;朱国栋;唐静;

    新疆且末县银石山地区可支塔格—耸石山蛇绿构造混杂岩是木孜塔格蛇绿岩带的西延部分,总体表现为强烈构造混杂的特征,主要包含蛇绿岩残片、上覆岩系、外来岩块及基质等部分。其中蛇纹岩与变橄榄岩等超基性杂岩中SiO_2含量为39.40%~41.51%、高MgO(37.97%~38.70%)、低TiO_2(0.01%)、低Al_2O_3(0.08%~0.72%)、低K_2O(0.02%~0.03%),Mg~#为84.36~84.90、m/f为10.70~11.09,属镁质超基性岩。稀土总量∑REE(4.70×10~(-6)~6.09×10~(-6))略高于球粒陨石的总量,(La/Yb)_N为5.80~7.72、δEu为0.84~1.13,轻稀土相对富集。Cr、Ni、Co元素含量较高,其中Ni元素已达边界品位,P、Nb、Zr、Hf等元素富集。岩浆岩中闪长岩类SiO_2、K_2O含量较低,MgO、CaO、Na_2O含量较高,在Al_2O_3-CaO-MgO图解中落入镁铁质堆晶岩区域,表明其也可能是蛇绿岩的组成部分。闪长岩类LREE/HREE为3.54~5.72,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其余样品LREE/HREE为9.44~28.74,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等略显富集,高场强元素Nb相对亏损,与俯冲带玄武岩的微量元素特征较为相似,意味着该类岩石可能与俯冲带构造背景具有一定联系。本次对二叠系树维门科组(P_(1-2)s)安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值为(297±1.3) Ma,代表该蛇绿岩俯冲的时代可能为早二叠世。结合该蛇绿构造混杂岩物质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前人成果研究分析,认为其在石炭纪裂开成洋时期形成,于早二叠世发生俯冲消减,属于SSZ型蛇绿岩。

    2022年06期 v.42 759-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重稀土氟氧化物单晶高压合成及结构解析

    张帅;王春垚;韦春婉;许金贵;张东舟;周丽;周文戈;

    利用高温高压技术合成了非化学式计量比HREEO_(1-x)F_(1+2x)型重稀土氟氧化物的单晶(HREE=Gd,Ho,Tm,Yb;x=0.0269、0.0066、0.0502、0.1078):GdO_(0.9731±0.0049)F_(1.0538±0.0099)、HoO_(0.9934±0.0054)F_(1.0132±0.0109)、TmO_(0.9498±0.0146)F_(1.1005±0.0292)、YbO_(0.8922±0.0028)F_(1.2157±0.0054),并利用拉曼光谱及单晶X射线衍射(SCXRD)测定了它们的拉曼光谱特征和晶体结构。拉曼光谱结果显示,合成的非化学式计量比重稀土氟氧化物的拉曼谱整体相似,都有4个强度较高的拉曼特征峰,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拉曼位移呈现规律性的变化。SCXRD结果显示,合成的非化学式计量比重稀土氟氧化物均属于正交晶系,其中,GdO_(0.9731)F_(1.0538)为Pbcm空间群,而后3个属于Aem2空间群。其中GdO_(0.9731)F_(1.0538)的晶胞参数为a=0.5334(3) nm,b=0.5474(1) nm,c=3.2786(2) nm;HoO_(0.9934)F_(1.0132)晶胞参数为a=0.5438(1) nm,b=3.8661(1) nm,c=0.5536(1) nm;TmO_(0.9498)F_(1.1005)的晶胞参数为a=0.5369(1) nm,b=3.8340(1)nm,c=0.5492(1) nm;YbO_(0.8922)F_(1.2157)的晶胞参数为a=0.5349(1) nm,b=4.9006(2) nm,c=0.5469(1) nm。晶体单胞是由n个类萤石结构的亚晶胞沿b或c轴方向堆叠而成,其中有部分亚晶胞被O~(2-)离子替代或被F~-、O~(2-)共同占据,形成6、7或8配位的类萤石亚晶胞结构,6和7配位的亚晶胞会发生结构上的畸变而8配位亚晶胞与萤石结构的亚晶胞基本一致。

    2022年06期 v.42 775-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某堆积型铝土矿工艺矿物学与铝回收技术研究

    李明晓;

    针对云南某堆积型铝土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与铝浮选回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铝土矿具有低铝、高铁、低铝硅比A/S、矿物之间嵌布关系复杂等特点。原矿石中铝矿物主要为一水硬铝石,与其它矿物接触关系复杂;铁矿物主要为褐铁矿和赤铁矿,混杂分布并以细小颗粒浸染于矿石中,极大地增加了浮选回收难度。通过浮选的条件试验确定了较佳的工艺参数,原矿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矿浆pH值为9,以六偏磷酸钠和硅酸钠作含硅脉石矿物的组合抑制剂、改性脂肪酸皂YZ-3作捕收剂,采用“一粗一扫三精”的闭路试验流程,获得了含Al_2O_3 54.48%、回收率70.35%的精矿产品,铝硅比A/S由原矿3.62提高至9.20,浮选工艺流程合理且药剂制度简单。

    2022年06期 v.42 785-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湖南柿竹园超大型W-Sn-Mo-Bi矿床研究进展与主要科学问题

    陶思源;马星华;

    湖南柿竹园矿床位于华南钨锡成矿省中部,是一个超大型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床。以千里山花岗岩为中心,由内向外金属矿化组合依次为W-Sn-Mo-Bi和Pb-Zn-Ag。本文结合近年来的野外工作认识,基于已有的成岩成矿地质年代学、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数据,对柿竹园矿床地质特征、岩浆演化期次、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系统总结了柿竹园矿床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1)千里山复式岩体的主体和补体花岗岩的成因联系尚不明确,二者之间是结晶分异关系还是多期岩浆事件的产物,尚需要一些关键证据的支持;2)不同成矿金属元素耦合及差异性成矿的控制机理还不清楚,例如W、Sn等成矿元素可以同时矿化形成钨锡矿床,也可以以某个成矿元素单独成矿,形成独立W矿床或Sn矿床,控制W和Sn耦合成矿与否的机制尚不明确;3)挥发分对金属成矿作用的影响机制有待查明,F、Cl等挥发分被证实直接或间接影响成矿作用,利用非传统型卤素同位素对成矿岩体和含卤素矿物进行示踪可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2022年06期 v.42 793-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0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黔西南不同风化程度含煤岩系潜在有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李松鹏;吴攀;李学先;陈满志;吴敏;

    为探究不同风化程度含煤岩系剖面中潜在有毒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以黔西南龙潭组含煤岩系为研究对象,采用XRD、XRF、ICP-MS、BCR连续提取等技术和方法,对比分析不同风化程度含煤岩系剖面的化学组成、矿物学特征和潜在有毒元素含量及其赋存形态。结果表明,含煤岩系在风化过程中表现为明显的Si、Al累积和Fe的流失。相较于弱风化剖面,强风化剖面中伊利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占比相对较大,黄铁矿占比相对较小。弱风化和强风化含煤岩系剖面均较为富集As。强风化泥岩较弱风化泥岩表现为As、Cd的流失和Cr累积的特征;强风化煤中Cr、As、Cd、Pb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Cr、As累积最为明显。不同风化程度的煤和泥岩中Cr以残渣态为主,As以残渣态和可还原态为主。潜在有毒元素的迁移释放与元素含量及赋存形态紧密相关,在风化作用过程中其环境效应值得人们关注。

    2022年06期 v.42 807-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床中铀矿物赋存空间微观分析

    张字龙 ;贺锋 ;于阿朋 ;邱林飞 ;丁波 ;骆效能 ;张艳 ;

    本文通过镜下观察了鄂尔多斯盆地多个砂岩型铀矿床中铀矿物及其赋存空间特征。研究发现,铀矿物通常赋存在碎屑颗粒间孔隙、矿物颗粒表面、碎屑或矿物微裂隙中,铀矿物的赋存空间与碎屑颗粒或矿物种类没有必然联系,而与矿物表面微型坑、洞、孔、缝隙或颗粒间孔隙关系密切,晶型完好的矿物表面一般无铀矿物。被粘土和炭屑等物质通过吸附作用(物理吸附作用或化学吸附作用)吸附在其表面的铀,部分为晶型稳定的铀矿物,即吸附作用形成的铀并非都是吸附态铀,有相当部分为独立铀矿物。现代镜下分析技术可以清晰观察微米级和纳米级铀矿物及其伴生矿物特征,能更细致地研究铀的存在形式和铀成矿作用。

    2022年06期 v.42 815-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2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黔西南富钪红土风化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

    覃山县;唐勇;金中国;

    本文对黔西南晴隆沙子矿区富钪红土风化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常量元素数据分析显示,沙子剖面均经历了强烈的脱硅去碱和富铁铝钛的作用,镁和钙变化特征指示沙子剖面含较少的蒙脱石,形成于风化的晚期阶段,CIA指数亦表明,沙子剖面经历了强烈的风化作用;2)沙子剖面的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正δCe异常,表明沙子剖面形成于强氧化环境,母岩中钪的含量以及风化程度控制了风化壳中钪的含量,沙子剖面中的Sc在风化壳中相对母岩富集,以红土层富集最明显,沙子剖面富集程度为母岩的1.26~1.96倍;3)不同次生矿物对钪和稀土吸附能力的差别,导致了钪和稀土元素在风化剖面中的富集层位不同。本文通过对沙子剖面钪矿床的形成过程研究,将为建立基性-超基性岩中红土型钪矿的成矿理论提供依据。

    2022年06期 v.42 825-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9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湖南某低品位难选萤石矿选矿试验研究

    高亚龙;刘全军;董敬申;盛洁;刘美琳;

    湖南某萤石矿中CaF_2品位为25.16%,硅、铝含量较高,属低品位难选萤石矿资源,为有效回收该矿石中的萤石资源,进行了详细的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易于碎磨,其中萤石品位还存在粒级偏析现象,即在粗级别和细级别颗粒的矿石中萤石品位偏高,呈“哑铃型”分布。根据萤石的分布特性,需进行预先分级处理后再进入磨浮作业,并通过逐级优化的条件试验,最终确定在磨矿细度为-0.074mm占85.63%的情况下,以羧甲基纤维素和木质磺酸钠作为组合调整剂,用量为500 g/t+900 g/t。水玻璃作为抑制剂,用量为1500 g/t,磺化油酸作为捕收剂,用量为800g/t。制定了1次粗选8次精选3次扫选,中矿逐级返回的闭路流程,得到CaF_2品位96.18%、回收率85.59%的萤石精矿,实现了对该矿石中萤石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

    2022年06期 v.42 840-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贵州省威宁县玉龙地区Nb-REE富集层Nb赋存状态初探

    肖宪国;衮民汕;吴林;向震中;薛洪富;叶霖;曾道国;黄智龙;杜蔺;

    <正>铌(Nb)是我国“被别人卡脖子”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对外依存度超过95%~([1-2])。黔西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顶部与二叠系宣威组和(或)龙潭组底部不整合接触界面普遍分布Nb-REE富集层~([3-8]),富集层岩性为Fe-Al岩系,除Nb、REE富集外,Sc、Ga、Zr等关键金属也明显富集,

    2022年06期 v.42 847-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下载本期数据